世上有過多人都寫過蓮花,無一不是讚嘆蓮花的聖潔美。而再怎麼寫,都無法突破周敦頤的《愛蓮說》其中的一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可以說蓮花寫到周敦頤這種境界已經是極致了,從北宋至今都無人超越過。
民國時期四大美女之一的林徽因,也寫了關於蓮花的,個人感覺也是將蓮花的境界寫到了極致,令人驚嘆不已,她的生花妙筆寫出了蓮花的另一種無私奉獻的美,文字如下:
如果我的心是一朵蓮花,正中擎出一枝點亮的蠟,熒熒雖則單是那一剪光,我也要它驕傲的捧出輝煌。——林徽因《我的心是一朵蓮花》
如蓮花正中擎出一枝點亮的蠟,只需要一剪光,林徽因就能讓它驕傲的捧出輝煌。這是多麼自信的力量與美?能將蠟燭與蓮花連接在一起寫,也是一種極致美。就如蓮花燈一般,照亮了黑夜長河。蓮花的聖潔,蠟燭的無私。無疑是將美與無私結合,烘託出另一種蓮花境界美。
我們現代人當學習這種聖潔美與無私奉獻的精神
而說到聖潔與無私,無疑是想到了老師。因為老師這種職位,是聖潔高尚的,亦是無私的。我們如今的教師們就該好好學習下,保持著一個聖潔高尚的心,去用心教育祖國的花朵們,讓祖國的花朵們一朵朵地盛開。
在不影響祖國花朵正常成長的範圍內去喚醒祖國花朵們的成長,讓他們都努力為祖國發一份光與亮,做一個國家的棟梁。
為人父母更要去學習這種精神,保持一個父母般聖潔的心,不去影響孩子們正常成長的範圍內多給孩子們一份關愛與陪伴,讓孩子們自行茁壯成長,而非學校老師教育完孩子回家還要聆聽父母們的教誨,那真是多此一舉。
愛情中的愛人也要學習這種精神,始終保持自己一個聖潔美的心,不過多去幹涉愛人的空間與自由,只要愛人能用到自己的地方,去無私奉獻就好。倘若雙方都能做到這樣,這樣的愛情簡直可以稱得上是完美。
所以說一首好詩,好的名言,總是讓人驚嘆不已,聯想到很多。而林徽因這段名言的魅力遠不止如此。縱觀林徽因一生,亦是詩一樣的女子,註定了詩一樣的一生,如蓮花般美麗!
林徽因是不可多得如詩如畫般的才華女子
林徽因不僅在詩歌散文方面很有天賦,她在建築設計方面也很有造詣,為中國建築的發展做了很大的貢獻。大家可能還不知道我們的國徽就是林徽因設計的。胡適都贊林徽因「中國一代才女」
林徽因還能說一口流利的英語,而且繪畫方面也很有天賦,像這樣如詩如畫的女子真的不多見,自林徽因走後,人間再難尋。她的一首詩更是驚豔了《人間的四月天》,讓人讀完無不驚嘆其才華。
林徽因用一生都在踐行她這句蓮花名言中的境界與無私奉獻精神,她還為署名梁思成的《清式營造則例》一書寫了緒論。這是一本研究中國古代建築必讀的重要工具書,可以說有林徽因一半的功勞。
所以說林徽因很美的一句名言,將蓮花境界寫到了極致,令人驚嘆不已!
文/啟路/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