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廢品收來的銅鏡,沒當回事拿給小孩當玩具,專家:青銅器真品

2020-12-05 收藏這些事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這是唐太宗說過的一句話,在古代的時候,人們使用的鏡子都是青銅的,不像我們現在的鏡子這樣清晰,不僅如此,古代的鏡子的造型特點也有著自己的演變歷史,下面,就讓小編帶著大家見識一下宋金時期的青銅鏡。

在河南衛視的一期尋寶節目中,有一位中年女子帶來了一件青銅鏡,據這位女士的講述,這件藏品是老公在20多年前收廢品的時候收到的,當時是以廢鐵的價格收到的,後來看到這件藏品十分的小巧漂亮,也沒當回事就給自己的孩子當作玩具玩了,但是後來發現這個東西有點像古代的令牌,所以就覺得這個東西可能是一件古董,於是就把這件藏品一直保存到了今天。

女子平常在家看電視的時候,看到很多的藏友把家裡的老東西都帶到了鑑寶現場,最後還成為了古玩藝術品,所以這次自己帶著這個令牌也來到了現場,想請專家鑑定一下,看看這個東西是不是古董。

在專家老師的細緻觀察和鑑定之後,最後專家給出結論說:「首先,這並不是一個令牌,而是古代的一個長柄的青銅鏡,而且我們從這件藏品的造型特點來看,應該是宋金時期的一件藏品。其次,我們看這上面的紋飾,有一隻鹿,旁邊還有山石,這是古代青銅鏡上常見的一種紋飾,寓意著「官祿」,代表了古人對於做官的嚮往和追求。「

最後,我們看這上面的紅斑綠繡,它是自然氧化形成的,十分的自然,不像今天的一些化學腐蝕的綠繡,是浮在上面的。所以說經過我的鑑定,這是一件宋金時期的青銅鏡真品,但是因為存世量多,所以價格並不高,價格在2萬左右。

實在是不可思議,這樣一件收廢品得來的東西都成為了古玩藝術品,看來各位熱愛收藏的讀者,以後再路過廢品站的時候,定要多注意一下嘍。

相關焦點

  • 河南工人取土挖出青銅器,20塊賣給廢品站,追回後價值20億成國寶
    河南工人取土挖出青銅器,20塊賣給廢品站,追回後價值20億成國寶我們都知道,很多著名的國寶級別文物,都是在無意之間出土的,這些文物都在某種意義上像是一串失落的項鍊,能給我們熟知的歷史增添很多新的東西,中國人是世界上最愛記載的民族,在古代保存文獻當中,留下文字記載最多的三種語言,分別是漢語
  • 男子帶一對青銅器來鑑寶,專家確定為真品,估價卻讓男子感到意外
    男子帶一對青銅器來鑑寶,專家確定為真品,估價卻讓男子感到意外中國有著幾千年的歷史,隨著現代人們生活條件的越來越好,我們也逐漸意識到我們中國的文化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光靠漢字是沒有辦法完全推測我國之前的人文的,因此現在古董也是成為了我國考古學家研究歷史一個非常重要的工具
  • 青銅器仿品轉手變真品 鑑定方法不靠譜
    廣東省博物館藏品:商周楚王孫鍾   X光透視 青銅器難斷真假   青銅禮器仿品幾經轉手變「真品」 鑑定方法五花八門 業內人士稱:   「青銅器鑑定觀測技術有了新辦法。」文物專家劉幼錚表示,這項技術,為買家提供全方位的X光片。   揭秘:造假者做舊技藝精湛 難辨真假   「因資金周轉,忍痛割愛,現出售宋代青銅器,經過3位國內專業權威專家鑑定,估價60萬元,如假包退。」日前,有賣家公然在某收藏品網站上叫賣所謂宋代青銅器,引來一眾行家吐槽。
  • 洛陽青銅器仿製村調查:假貨翻模上鏽化身真古董(組圖)
    上世紀80年代初,一次偶然,方興慶收來了一面殘破的青銅古鏡。為了賣出價錢,他要修好它。  劉克鐸是村裡的老銀匠。造銀器,修殘補缺。這一次他要跨界,修一次銅器。  方興慶和劉克鐸花了很大力氣,邊研究邊修復銅鏡。這時候,他們想的不再是倒賣古董,而是仿造。  路治群是個木匠,當年只有十八九歲。
  • 青銅器 為何令收藏家沉迷其中?
    我們於藏品的要對求非常嚴格,偽劣品不合作、沒市場不合作、價格要求過高不合作!找收購的還是打電話讓中國文物局幾百塊收走你手上的藏品吧,不要去花時間找陷阱。藏品出手博取高價是投資,那麼投資就會有風險,我們能做的就是儘量降低風險,而不是妄想坐等百萬上門。
  • 祖傳的青銅器,「破四舊」時埋在地下,專家:商周時期真品
    早在商周時期,我國的青銅冶煉技術達到了歷史上的第一個頂峰,在當時就製作了很多大型的青銅器,像我們熟知的青銅鼎,青銅簋,青銅劍等等,在此後的歷朝歷代,儘管青銅技術依然存在,但是再也沒有回到商周時期的那種頂峰地位。
  • 國內頂尖青銅器鑑定專家:遊走於真假青銅器之間
    國內頂尖青銅器鑑定專家李米佳做客「青睞」??懷孕生下了契,這個人就是商人的祖先,所以商人一直都把神鳥當作他們的祖先神來供養,他們在青銅器上用鳥紋來表達他們對祖先的一種思念,甚至還用鳥的立體形象來做青銅器。商人認為神鳥能給他們帶來和平、吉祥,能保佑他們。除商人之外,西周人似乎對商代的祖先神鳥仍然在供奉,這一點也反映在青銅器的紋飾上。
  • 有藏家稱現在是收藏青銅器時機 專家稱很多不合法
    「在海外,如果是1949年以前流通出去的青銅器,當然照拍不誤;如果是1949年之後走私出去的,除非我們能拿出非常確鑿的證據證明是出土文物,或者是被盜的,否則拍賣行也可以進行拍賣,我們也無法行使追索權。」  孫華告訴記者,目前世界範圍內最大的青銅器藏家是一位美國人,「他收的青銅器,數量和質量超過了國內任何一家博物館。
  • 萬能保安帶銅鏡來鑑寶,聲稱妻子跟網友跑了,專家:你眼光可真行
    這不,在一檔鑑寶節目中,萬能保安帶銅鏡來鑑寶,聲稱妻子跟網友跑了,專家:你眼光可真行!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在一檔鑑寶節目中,一位大哥身穿保安服來到節目現場,聲稱自己的妻子沉迷網聊無法自拔,最後跟網友跑了,這一次來參加鑑寶節目的不僅僅只有一個目的,就是想讓前妻看到自己的眼光並不差。
  • 品牌越大,越熱衷「收廢品」,都是富蘭克林惹的禍
    比如科羅娜啤酒,就曾發起過「塑料換啤酒」的活動,漢堡王則一方面取消兒童餐中的塑料玩具,另一方面也拿出漢堡套餐獎勵那些將舊塑料玩具送來回收的顧客。此外,烈酒品牌百加得更上升到了行為藝術的高度,將自己回收來的塑料吸管,二次利用做成彩色限量黑膠唱片,並將發售所得獻給公益。
  • 李學勤|青銅器和金文最低限度閱讀書目
    馬承源先生主編的《中國青銅器》(修訂本),是國家文物局主持編寫的教材,為學習青銅器者提供了系統的知識基礎。篇幅更大的是朱鳳瀚主編的《古代中國青銅器》,目前正在增補,不久印行的新版內容將更豐富和及時(編按:本書現已出版,名為《中國青銅器綜論》)。日本學者林巳奈夫有《殷周青銅器綜覽》,共三大卷,特點是廣收流散材料,頗有不易見到的。
  • 蘇州「收廢品西施」走紅網絡 聞味道聽聲音給廢品分類
    鍾升 攝   中新網蘇州7月2日電 (記者 鍾升)2日一早,在蘇州市相城區的廢品回收站裡,馮月月正在堆成小山般的塑料廢品中穿梭,將它們一個個利落地分類。近期,這位面容姣好的「90後」姑娘在網上突然走紅,被人稱為「收廢品西施」。
  • 漢朝青銅鏡有奇異現象,專家:無法模仿的黑科技
    史料記載,青銅器自商代就已存在。司母戊鼎、馬踏飛燕、編鐘等等都是青銅器時代最亮眼的代表中國古代文物是古人歷經千年積澱下來的智慧結晶。要說其中最神秘、最具歷史厚重感的就是幾千年前出現的青銅器!使用千年的銅鏡中國是最早使用銅鏡的國家之一,也是使用銅鏡時間最長的國家之一。從商代的簡樸來看,銅鏡只供婦女洗滌和使用。戰國晚期,銅鏡受到重視。
  • 小胖想把「祖傳青銅器」賣了買車,帶來鑑寶,專家:想買啥車?
    小胖想把「祖傳青銅器」賣了買車,帶來鑑寶,專家:想買啥車?青銅器其實並不僅僅是我們國家出現過,它在世界各地都有出現過,是世界聞名的一種象徵,不過要說到青銅器文明的話,最繁榮的就莫過於我們國家了。而近些年來,隨著古董收藏風氣的興起,很多人也是紛紛開始進入這個行業中,而青銅器的收藏也一直是一大熱門,因為一件完整的青銅器真品是非常有價值的,畢竟從秦漢之後,因為陶器和漆器的逐漸普及,所以青銅器就逐漸的淘汰了,所以現在基本上能夠出現在大眾的眼前的真品青銅器,那都是有幾千年的歷史的老物件了,這個價值可想而知。
  • 古玩市場,青銅器幾件是真的?
    記者近日走訪武漢市古玩市場了解到,湖北青銅器造假多集中於荊州、石首、監利等地,市場上極少出現真品,多是仿品,而這些在收藏家和賣家心裡已是共識。市場上極少真品,多是仿品昨日,記者走訪崇仁路和古玩收藏市場發現,有青銅器出售的大多是以玉器、瓷器、銅器及雜件為經營方向的店面,而青銅器所佔份額極少。
  • 青銅器收藏日漸升溫 市場前景不可估量
    青銅器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瑰寶,其以獨特的器形、精美的紋飾、典雅的銘文揭示了中華民族的鑄造工藝、文化水平和歷史淵源。12月26日,「2019中國青銅鑑定與收藏研討會」在北京舉行,與會專家認為,青銅器收藏市場潛力巨大,其歷史價值、學術價值要遠遠超過字畫、瓷器等。
  • 30塊撿漏一件3000年青銅器,上面刻著122個銘文,專家:無價之寶
    今天我們要說的這個事情就是如此,文物局的工作人員在廢品收購站卻意外發現一件3000年前的青銅器,最後和老闆砍價之後用30元買下,想一想真的是美滋滋啊!事情發生在陝西寶雞,寶雞是以青銅器出名的,如今很多博物館中的青銅器幾乎都是來自於寶雞,為此寶雞也有「青銅器之鄉」的美譽。
  • 青銅器鑑定和作偽手段大全你想看的都在這裡
    青銅器具有文化價值、觀賞價值和歷史價值。每一件青銅器都是獨一無二的。青銅器的發明和盛行,使人類進入了青銅時代,具有劃時代的意義。但是古代青銅器究竟是如何發展的?各時代青銅器具有什麼樣的特徵?青銅器都有哪些鑑定方法和作偽手段?諸如此類的問題一定困撓著廣大青銅器收藏愛好者。
  • 一位收藏家自述漢朝青銅器文化歷史
    1954年12月到上海博物館工作後,靠勤學苦鑽,學養日深,終於成為馳名全國的文博專家,並將畢生的精力奉獻給了新中國的 文博事業。我認為沒有馬承源上博就沒有祖國文物收藏半壁江山的美稱,本貼介紹的青銅器基本為上博和故宮兩家館藏器物,希望通過以下的介紹能增進大家對青銅器方面知識的了解。
  • 收廢品收到鯨骨一枚,渦陽老鄉好樣的,必轉!
    在浙江省舟山市從事廢品收購的許豔收廢品時發現鯨骨 「鯨魚骨頭已經捐獻給海洋學院做研究了,聽說科研價值還挺大的。」昨日上午,記者與許豔通話時,他正在一廢品收購站忙碌著。提起自己撿到鯨魚骨頭的事情,許豔連連表示只是自己運氣好,捐獻給高校科研是理所當然,不值的誇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