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不讓化學品汙染大海!盤點全球對海洋最友善的6個地區

2020-09-03 我是延虎


你可能不知道,在你擦了防曬乳又在海中戲水時,其實無形中只是讓更多的化學物質侵入大海……


隨著炎夏的酷熱和難以忍受的高溫,每年暑假的海邊,總是會聚集滿滿遊客,期待透過清涼海水的滋潤,增添一股沁涼的消暑氣息。只不過,在海邊的活動中,許多人都會塗抹大量的防曬乳,除了防止紫外線的傷害,也能兼顧美白的效益。

然而,在你擦了防曬乳又在海中戲水時,其實無形中只是讓更多的化學物質侵入大海,這樣的傷害對海洋生物是最毒的迫害,難以在大自然中分解的毒素,更是嚴重的負擔。

防曬乳讓珊瑚白化速度加劇


《Time》報導,科學研究調查發現,全球估計每年約有1萬4000噸的防曬乳隨著人體進入海洋,這些保護人們不要受到紫外線侵害的化學物質,其實會非常嚴重影響魚類、珊瑚,進而讓珊瑚死亡,而白化的速度加劇。

一般來說,珊瑚死亡的原因為海水暖化、汙染,當水中的溫度或生存條件不適宜時很容易發生,但防曬的影響卻會讓珊瑚誤判水溫,使其在相對正常的狀況下卻白化,一旦珊瑚大量死亡,對多樣生態系和旅遊業都是極大問題。

在現代市面上的防曬產品中,主要分為「物理性防曬」與「化學性防曬」,前者是透過防曬乳反射及折射的特性阻擋紫外線,後者是吸收紫外線,並將其轉化為熱能,減少對皮膚的傷害──由於兩種方式各有優劣,因此商人多會以「混合型防曬」作為主打商品。

然而,無論防曬的特性為何,為了阻擋紫外線不同的波長,多數防曬乳中都有添加有害化學成分,包含氧苯酮(Oxybenzone)、桂皮酸鹽(Octinoxate)、肉桂酸鹽類(Cinnimates)、亞佛苯酮(Avobenzone)與奧克立林(Octocrylene)等,而這些成分攪和入大海時,是非常嚴重的汙染。

特別是許多人往往會將防曬大量塗抹,那產生的影響更是巨大。

這些地區正對海洋盡最大努力表現優異

《smartertravel》便羅列全球6個不同程度禁用防曬品的地區,它們正盡最大的努力,維護海洋的生態。

1、 帛琉(Palau)

帛琉的海底生態舉世知名,形形色色的物種包括超過1500種的多樣魚類、700種珊瑚和海葵,加上巨型蛤蜊、海龜、魟魚、灰礁鯊、海蛇,還有知名的海底火山泥,使得海洋活動成了這兒最不可或缺的消遣。

帛琉政府為了保護海洋生態,除了早已在全國70餘座島嶼下達保護令,不僅民眾禁止進入,所有觀光活動也封閉,2020年起更特別宣布禁令,國家全區的海洋活動都禁用不合規定之防曬乳,任何含有禁令規定中列舉出的10項有毒物質之商品,全部不準在帛琉各群島使用。

2、 美屬維京群島(U.S. Virgin Islands)

美屬維京群島是美國位在加勒比海的一個建制非合併屬地,由50多個大小島和珊瑚礁組成,是美國人最喜愛的避暑度假勝地之一,明媚的觀光資源也令人悠然神往。

為了保護重要的珊瑚資源,當局在2019年7月起就立法通過防曬乳禁令、2020年3月已生效,任何含有公告內違法物質的防曬乳都屬非法。

3、 夏威夷(Hawaii)

富含珊瑚礁的夏威夷州投票決定,自2021年開始禁止銷售含有有毒物質的防曬乳,科學家們強調,這項決議旨在向防曬乳廠商施加壓力,要求更明確地標識成分和來源,並儘可能以天然材料製造防曬乳販賣。

夏威夷當地專家表示,「在我的一生中,我們的星球失去了大約一半的珊瑚礁,我們必須採取行動,盡最大的努力保護另一半珊瑚礁。」

夏威夷一直以來都是海洋度假天堂,此舉相信能確實地保護海洋,不過,該禁令不包含由醫生開立處方箋、出於醫療原因必須使用的防曬乳。

4、佛羅裡達基韋斯特(Key West, Florida)

基韋斯特是美國佛羅裡達群島最南的一個島嶼和城市,這裡是著名的旅遊勝地、美國最熱鬧的海洋度假天堂之一,更擁有美國大陸上最大的珊瑚礁群。

基韋斯特成了繼夏威夷之後,美國第二個頒布禁止使用不可生物降解之防曬乳的地區,禁令自2021年開始,所有商店也都不得販賣相關產品。

當地市長表示,希望政策能喚醒人們關注這樣的重要議題,「數千種不同成分的防曬乳進到大海會嚴重影響珊瑚生態,而這是我們能做的微小保護,也相信是人們應盡的義務。」

5、波奈(Bonaire)

波奈是加勒比海中一島嶼,現為荷蘭(Netherlands)屬地的一部分,遺世獨立的特質讓島上主要以旅遊業為生,也是郵輪重要的停靠岸,瑰麗風情引人入勝。島上有鹽池以外銷制工業用鹽到海外,粉紅色模樣非常浪漫。

波奈日前透過全體公投決議,自2021年起,禁止所有不合規定的防曬乳販售和使用,因為科學家研究發現,自1980年開始,加勒比海90%的的珊瑚都消失或白化。

6、墨西哥的海洋度假勝地(Mexican Vacation Spots)

墨西哥雖然還沒有法律上明確的規定和禁止,但已經開始正式要求和勸導遊客不要在生態旅遊保護區內使用充滿刺激性成分的防曬乳;為此,許多度假飯店會販賣天然成分的防曬乳,以提供遊客使用。

如果放任防曬霜中的各種化學成分進入海洋當然不可取,但為了避免可能的汙染就禁止人們到海邊旅遊,或者乾脆禁止防曬霜的生產和使用,也是不現實的。我們應該做的,只能是通過更多的研究來更加清楚地認識防曬霜中的化學成分對海洋生態環境的影響。對於那些對海洋生物危害較大的化學物質,我們應該逐漸將其淘汰,代之以更加綠色環保的成分。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享受海洋帶給我們的歡樂的同時更好地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

環境遭到破壞,全球氣候變暖,導致溫度上升,無脊椎類動物,尤其是昆蟲類生物提早從冬眠中甦醒,而靠這些昆蟲為生的長途遷徙動物卻無法及時趕上,錯過捕食的時機,從而大量死亡。昆蟲們提前甦醒,因為沒有了天敵,將會肆無忌憚地吃掉大片森林和莊稼。沒有了森林,等於無形當中增加了二氧化碳的含量,加速全球變暖,形成惡性循環;沒有了莊稼,就等於人類沒有了食物。

謝謝品閱,請多指教!


相關焦點

  • 堅持不讓化學品汙染海洋!盤點全球對海洋最友善的6個地區
    然而,在你擦了防曬乳又在海中戲水時,其實無形中只是讓更多的化學物質侵入大海,這樣的傷害對海洋生物是最毒的迫害,難以在大自然中分解的毒素,更是嚴重的負擔。《smartertravel》便羅列全球6個不同程度禁用防曬品的地區,它們正盡最大的努力,維護海洋的生態。
  • 噩耗:全世界最深的海溝,也沒能逃過違禁化學品的汙染
    以往人們認為,有著廣闊的空間和深度的海洋深處,應該仍有大面積區域未受人類活動影響。但最近科學家們驚訝地發現,在深海生態系統中也存在相對高濃度的多氯聯苯(PCB)、多溴聯苯醚(PBDE)等汙染物,這些化學品在20世紀曾被廣泛使用,後來被發現有毒且會在環境中累積。
  • 盤點全球最友善的15個國家 哪個是你的移民首選
    布林斯特原先是紐約市一家書店的老闆,她兩年前搬到奧克蘭附近的懷赫科島居住以跟她的紐西蘭合伙人作伴,她並不準備離開這裡。滙豐銀行在去年5月至7月間對100個國家的3,385名僑民進行了調查,由於受訪者少於30個的國家被視為數據不足,該調查最終只對31個國家進行了排名。在上一次調查中排名較高的百慕達今年沒能入圍,原因就是該地的受訪者數量不足。
  • 專訪全球海洋汙染地圖繪製者
    專訪全球海洋汙染地圖繪製者  「全球沒被人類侵害的海洋只剩4%」  最新出爐的「人類對海洋影響的全球地圖」顯示,在佔地球表面70% 的海洋中,幾乎沒有哪裡是完全乾淨的了。參與繪製這份地圖的海洋生態學專家本?
  • 地球海洋汙染 不能忽視「藍色警報」
    日漸稀少的「處女海」無獨有偶,一個多月前美國科學家的一項研究從另一個角度將人類對海洋的影響直觀地展示在了我們的面前。2月15日,美國國家生態學分析與綜合研究中心的哈朋博士領導了一個由來自16個研究機構的19名科學家組成的國際研究小組對世界海洋進行了為期4年的研究,繪製出首張「人類對海洋生態系統影響全球圖」,並將這一結果發表在《科學》雜誌上。
  • 全球海洋塑料汙染加重 南極海域被塑料微粒汙染
    日本一項最新調查發現,南極海域已被塑料微粒汙染,部分地區汙染水平與北太平洋地區相當,這反映了全球海洋塑料汙染的嚴重性。塑料垃圾佔海洋漂流垃圾的約70%,在風吹日曬下塑料垃圾逐漸碎片化,而直徑小於5毫米的塑料垃圾就被稱為塑料微粒。
  • 世界上最憋屈的6個地區,海洋在家門口卻沒有出海口,有個在我國
    這些是世界上最憋屈的地區,距離海洋非常近,但是又非常的遙遠。雖然能看到海洋,但被別的國家封鎖了出海口,只能暗自嘆息。我們來看看有哪些地區?以至於黑龍江距離海洋最近只有50公裡,更氣人的是,吉林省琿春市距離海洋最近只有3.6公裡,站在邊界線上就能看到廣闊的大海。從圖們江出海最近只有15公裡,雖然後來跟蘇聯談判恢復了從圖們江出海的權利,但是條件苛刻,只允許漁船通行,而朝鮮一側並不允許通行。朝俄雙方在下遊建設了低矮的鐵路橋,只能通過300噸以下的小型漁船,所以從圖們江出海只是擺設。
  • 海洋不是垃圾桶!美麗的大海,豈容汙水直排汙染
    近日,位於淇澳島的一所學校,因校內自建的汙水處理設施年久失修,導致廢水未經有效處理直排大海,造成違法排汙汙染環境,已被環保執法部門責令立即整改並被立案查處。5月24日,珠海市環保局接到《檢察建議書》,反映珠海北大附屬實驗學校排放生活汙水汙染環境問題,該局迅速派員展開調查發現,該校汙水處理設施使用年限較長,設備損壞老化嚴重,設施底部長期積累大量汙泥,不能對該校產生的汙水進行有效處理,未完全處理的汙水直接排入了大海,致使部分海水變黑。檢測單位對該校汙水進行採樣,檢測結果顯示其水汙染物超標。
  • 第12個世界海洋日,你仍然不知道關於海洋垃圾10個令人震驚的事實
    6月8日,我們將迎來第12個世界海洋日。很多人知道,地球70%的面積是海洋,它是地球上最廣闊,最神秘和最多樣化的地方之一。以前,人們認為,海洋是如此遼闊而又深遠,將垃圾扔入大海所產生的影響會微不足道。
  • 聚焦「海洋+」|整治海洋汙染在行動,深圳劍指「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中國世界銀行數據顯示,全球60%的經濟總量集中在入海口,75%的大城市、70%的工業資本和人口集中在距海岸100公裡的海岸帶地區。這意味著,「灣區經濟」的持續增速不僅需要海洋,更應敬畏海洋。9月8日,第十五屆國際海洋清潔日深圳主會場在深圳大梅沙海濱公園進行,海洋環境保護再度引發關注。
  • 海洋塑料汙染波及南極海域:每平方公裡最高28.6萬個微粒
    海洋塑料汙染波及南極海域:每平方公裡最高28.6萬個微粒 華義/新華社 2016-09-28 18:42 來源:澎湃新聞
  • 海洋汙染如何影響人類以及我們如何減輕海洋汙染?
    當化學品,顆粒和廢物進入海水時,就會發生海洋汙染。它也可能是由於魚類入侵物種的傳播以及噪音引起的。大多數海洋汙染來自通過非點源汙染在陸地上進行的活動。這種汙染包括船,化糞池,汽車和牲畜牧場等大型汙染源。海洋是生命必不可少的部分,因此,保持海洋儘可能清潔和健康很重要。海洋中提供了全世界超過70%的氧氣。
  • 關注海洋汙染:莫讓海之汙成源之傷
    解說員大衛·愛登堡說,這頭剛出生的小鯨魚可能是被母親的奶水毒死的,因為海洋汙染,鯨魚媽媽的體內富集了大量有毒物質。  眾所周知,海洋是生命之源,調控生態、滋養生命、影響經濟、孕育文明。海洋的總面積約3.6億平方公裡,覆蓋了地球約71%的表面積,是地球最大的儲熱體,調節全球的熱量分布和氣候變化。
  • 化學品汙染防治迫在眉睫 環保部門將梳理項目布局
    化學品汙染防治迫在眉睫 環保部門將梳理項目布局   根據環境保護部日前印發的《化學品環境風險防控「十二五」規劃》,我國化學品汙染防治形勢十分嚴峻,「十二五」時期,將優化布局、健全管理、控制排放、提升能力,著力推進化學品全過程環境風險防控體系建設,遏制突發環境事件高發態勢。
  • 全球30個空氣汙染最嚴重城市,21個在印度,6個排名前十
    根據IQAir AirVisual發布的2019年《世界空氣品質報告》,全球30個空氣汙染最嚴重的城市中,有21個在印度,其中6個排名前十。「空氣汙染是全球人口面臨的最緊迫的環境健康風險,」報告中指出。南亞、東南亞和中東的總體情況最為嚴重南亞的情況不甚樂觀,在30個汙染最嚴重的城市中,印度、巴基斯坦或孟加拉國有27個。
  • 道路交通塑料微粒隨風汙染全球,每年52000噸落入海洋
    這一報告令人震驚,不過,塑料汙染加劇所帶來的生態環境影響以及造成影響的具體機制路徑和數據,科學家們還缺乏分析。此次,挪威空氣研究所科學家尼古拉斯·伊萬格裡奧及同事將道路塑料微粒——由輪胎磨損和剎車磨損產生的塑料微粒,進行了全球量化分析,並與大氣輸運通路建模結合起來,以確定這些汙染物的傳播軌跡。
  • 微塑料汙染海洋,貽貝、牡蠣和扇貝汙染最嚴重
    微塑料是由較大的塑料顆粒分解產生,有些是作為清潔劑或美容產品的添加劑直接生產的,最終通過廢水進入水道和海洋。一旦到達海洋,微塑料就時常被野生動物吃下吐,常常讓動物因難以消化而死亡。科學家分析超過50項有關海鮮中微塑性汙染的研究,受調查的海鮮種類涉及世界各地從魚類到貝類的各種物種,結果發現,所有樣品均含有塑料微粒,研究人員共檢測到9種不同類型的塑料,聚丙烯(PP)和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是最常見的塑料類型,兩者都是世界各地人們日常生活中普遍使用的塑料。
  • 化學品汙染→替代→再汙染,環境友好型替代品研發何日可期?
    化學品綠色開發強調從化學品生產、堆存、運輸、使用、排放和處理處置全生命周期的風險分析、汙染預警與削減,從而實現從根源上防治汙染的發生。自 20 世紀 60 年代開始,研究顯示在南極和北極地區存在滴滴涕(DDT)等人工合成有毒化學品汙染,且此類化學品具有「持久性、生物累積性和潛在毒性風險」,可在自然環境中殘留長達數十年,並能通過食物鏈在動物和人體內實現長期累積和放大。
  • 消滅「海洋殺手」 還大海一片純粹的藍
    「小時候媽媽對我講,大海就是我故鄉,海邊出生,海裡成長……」,在海邊長大的人可能對這首歌更有感觸,大海給他們的童年帶來了無限歡樂。但是,隨著近年來海洋汙染日益加劇,特別是海上石油的大力開採,使石油汙染成為名符其實的「海洋殺手」,我們的大海已經不是那麼「藍」了。海洋石油汙染到底有多大殺傷力呢?如何治理石油汙染,還大海一片純粹的藍呢?
  • 治理渤海汙染需要大海般的胸襟
    原標題:治理渤海汙染需要大海般的胸襟  渤海會成為第二個死海嗎?8月10日的《經濟參考報》給出了確定的回答:記者近日深入調研發現,渤海生態環境壓力越來越大,近海海域水體遭到嚴重汙染和破壞,渤海環境服務功能和可持續利用功能嚴重減退,近乎成為「死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