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海外網
資料圖。 (圖/新華社)
【編者按】
跌宕起伏的2020年即將結束,2021年世界能否從世紀疫情與百年變局的疊加衝擊中回到正軌?12月21日,人民日報海外網舉辦主題為「2021:重建世界的關鍵一年」的線上金臺沙龍,從經濟全球化、全球治理、中美關係、國際輿論格局等不同維度研討「重建」的可能性。
談及2021年全球治理「重生」的契機,復旦大學聯合國與國際組織研究中心主任張貴洪表示,2020全球抗疫的最大教訓是合作治理的赤字。疫苗接種對控制病毒和疫情至關重要,疫苗合作能否成為全球抗疫的轉機和全球衛生治理的契機,取決於所有人的選擇。
以下是張貴洪發言摘編:
2020年,新冠疫情造成人道、經濟、社會和國際危機,構成前所未有的全球性挑戰。新冠疫情的全球蔓延,凸顯疫情預防的失誤與失敗,國際衛生合作的不力與不足,以及全球衛生治理的缺失與缺位。
隨著新冠疫苗的面世和接種,疫情有望得到控制。但疫情後的世界仍面臨三大挑戰:一是如何儘快走出疫情。許多國家和地區的疫情還沒有得到控制,或者出現反覆。未來很多年,人們的生活和工作可能不得不與常態化的疫情相適應。二是如何實現疫苗的普及性。儘管發達國家開始計劃大規模接種疫苗,但發展中國家疫苗的可負擔性和可及性引發廣泛擔憂。並且,新冠病毒出現變異的跡象,增加了抗疫前景的不確定性。三是如何迅速恢復經濟。疫情不僅造成全球經濟的負增長,而且嚴重損害了經濟秩序,產業鏈面臨重組。
迄今為止全球抗疫的最大教訓是合作治理的赤字,即國際合作的乏力導致全球治理的缺失。而要有效應對上述挑戰,最迫切的同樣是合作治理,也就是合作基礎上的治理,或者說以合作促進治理。
首先是大國合作。世界上有近200個國家,但擁有巨大人口和領土規模、強大經濟和軍事實力的大國不到10%。大國在全球治理中具有主導甚至決定性的影響和作用。大國合作是全球治理的關鍵。作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和兩個最大經濟體的中美之間的合作,更是關鍵中的關鍵。拜登上臺,重啟中美合作值得期待。拜登曾表示,他上任後的第一天,美國將重新加入世界衛生組織和巴黎氣候協定。這對世衛組織和全球抗疫合作是一件好事。美國重返世衛組織也將為中國與美國恢復對話和合作提供機遇和平臺。在雙邊關係嚴重受損的情況下,「以多邊促雙邊」可能是修補中美關係的有效路徑。
具體來說,一是在世衛組織的框架下,在全球抗疫合作的基礎上開展全球衛生治理,中美可發揮各自的優勢,在全球公共衛生領域開啟中美合作的序幕。二是在二十國集團的框架下,在全球經濟復甦的努力過程中開展全球經濟治理,中美同樣有各自的優勢,在疫後世界經濟若干領域提升中美合作的水平。三是在聯合國、特別是安理會的框架下,在預防衝突、維和建和、保持和平等和平行動過程中開展全球安全治理,重建互信,促使中美關係重新走上正軌。
其次是全球合作。國際合作推動國際治理,地區合作促進地區治理,全球合作指向全球治理。應對氣候變化、恐怖主義、新冠疫情這樣的全球性問題和全球性挑戰,儘管也離不開國家之間和地區層次的合作,但更需要全球層面的合作,需要全球性解決方案。聯合國全球反恐戰略、氣候變化巴黎協定、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就是這樣的全球方案。合作乏力和治理失效成為疫情蔓延至全球的主要原因之一。疫苗接種對控制病毒和疫情至關重要,疫苗合作能否成為全球抗疫的轉機和全球衛生治理的契機,取決於所有人的選擇。如果能在聯合國和世界衛生組織的主導下,把疫苗作為一種公共產品,在研發、生產、調配、援助等方面開展全球協調,盡最大努力和可能惠及發展中國家特別是脆弱國家和弱勢群體,將為疫情後的世界帶來希望。相反,如果繼續「各自為戰」,甚至把疫苗作為一種政策工具而「政治化」,則在全球抗疫中很有可能出現新的「疫苗鴻溝」。
第三是國際組織間合作。世界上有幾千個政府間國際組織和幾萬個非政府間國際組織,它們是全球治理的主要平臺和重要力量。隨著國際組織數量的大幅增長,全球事務中安全、發展和人權等相互間關聯性的不斷增強,國際組織間合作正成為國際合作的新範式。部門間、機構間、組織間的結構性合作和項目、活動、議程實施中的過程性合作是國際組織間合作的主要方式。全球抗疫離不開世界衛生組織發揮主導作用並提供專業指導,也離不開大量國際組織的全方位的配合和支持。以世界銀行、二十國集團、東南亞國家協會等為代表的全球性、跨地區和地區性國際組織從資金、政策、技術等方面為全球抗疫提供支持,成為抗疫國際合作的亮點。在國家間合作缺乏動力和效力的情況下,國際組織間合作不失為推動合作治理的有效路徑。
2021年,世界面臨「重啟」,全球治理也有待「重生」。全球衛生治理是全球治理的「重中之重」。在全球抗疫國際合作中,中國始終支持聯合國和世界衛生組織的領導和主導作用。不僅如此,中國領導人率先向國際社會明確提出把共同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作為全球抗疫的核心和目標,把疫苗作為全球公共產品與世界共享,這對國際合作抗疫和全球衛生治理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和引領作用。
2021年是新中國恢復在聯合國合法席位50周年。50年前,聯合國大會通過第2758號決議,新中國重返聯合國,使聯合國成為真正具有普遍性、代表性和權威性的國際組織。聯合國也成為中國了解世界和世界了解中國的窗口。50年來,中國與聯合國互相支持,合作的成果豐碩。中國已成為聯合國堅強的支柱,聯合國則成為中國多邊外交的中心。
合作是中國外交的關鍵詞,也是中國參與全球治理的主旋律。在南南合作、中非合作、周邊合作、金磚合作、「一帶一路」合作中,中國還發揮著示範和引領作用。以疫苗國際合作為契機,開展以人道主義和人民為中心的全球衛生治理,並進一步推動全球治理體系的轉型和升級。這種合作治理,將為疫情後的世界帶去希望。(整理/張六陸)
本文系版權作品,未經授權嚴禁轉載。點擊「海外網評」,讀懂中國與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