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專家學者齊聚澳門 共促國際環境危機治理合作

2020-11-25 騰訊網

「2020國際環境危機治理論壇及展覽」11月19日起一連三天在假澳門威尼斯人金光會展D館舉行,活動現場展位近百個,面積達五千平方米,包括醫療物資、公共衛生、環境管理、生態保護、大數據管理、防汛、空氣淨化、信息科技等多個界別的企業。

「2020國際環境危機治理論壇及展覽」在澳門舉行

冠蓋雲集共襄治理合作

開幕典禮於今(19)日上午舉行,全國政協副主席何厚鏵、中聯辦副主任姚堅、外交公署署理特派員王冬,經濟財政範疇代表、貿促局主席劉偉明,國務院應急管理專家組長、國家減災委專家委員會副主任閃淳昌,暨南大學副校長張榮華、中聯辦經濟部副部長級助理張建華、旅遊局局長文綺華、環境保護局局長譚偉文、新聞局研究及推廣廳廳長林佩貞、全國人大代表團團長劉藝良,行政會委員楊道匡、馬志毅,立法會議員梁安琪、麥瑞權、黃潔貞、梁孫旭、陳虹、葉兆佳、王世民,中國貿促會澳門代表處首席代表崔文龍等近四十人主禮,就危機治理進行經驗交流。

澳門為會展安全城市

劉偉明致辭表示,論壇在特殊時期的澳門舉行,契合加強國際環境治理合作,有助共同應對危機挑戰的新形勢,有利對外展現澳門作為安全會展舉辦地的城市形象,更反映了在常態化疫情防控下,澳門會展活動正逐步有序恢復。特區政府將繼續與業界引進更多不同類型的優質會展項目來澳,進一步助力澳門發揮處於國家「雙循環"交匯點的平臺作用,為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及經濟恢復注入新動能。

貿促局主席劉偉明致辭

服務命運共同體建設

主辦方代表施家倫致詞表示,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暴露出嚴重的治理赤字,加之近年來環境危機事件日趨頻繁嚴重,極需加強全球危機治理合作,加快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我國有效阻斷疫情傳播的渠道,凸顯中國制度體制優越和防控體系科學有效,應讓更多人了解中國制度優勢和中國治理方案。並指出澳門是「一帶一路」的重要節點、國家「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交匯點,要積極發揮「一平臺、一基地」的服務功能,勇於在「小桌子上唱大戲」,更積極參與國際治理變革,助力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

主辦方代表施家倫致詞

倡建「碳中和」城市樣板

施家倫強調,疫情對各行各業造成嚴重衝擊,活動可提振業界的信心,助力業界恢復元氣,並聯動其他行業復甦。並認為要前瞻做好本澳「綠色+」頂層設計,爭取率先建設成為「碳中和」城市,為國家乃至世界城市治理樹立典範和樣板。並透過「會議+」「會展+」的方式,集聚國內外治理方案和創新要素資源,聯動區內外綠色金融、中醫藥科技等新興產業,推動本澳多元產業跑出升級發展的加速度。

開幕儀式之後,國內危機管理領域的頂尖專家閃淳昌教授、張榮華教授分別進行題為「疫情應對與中國應急體系建設」、「全球防疫背景下的人類命運共同體構建—守成創新,共克時艱,抗擊新冠疫情的應對戰略選擇」 主旨演講;葡萄牙、美國、澳洲、新加坡等地的著名學者透過在線的方式就世界環節危機治理和疫情防控,作寶貴的經驗分享。

見習編輯:陳穎琦

校對審核:黃煒強

策劃:Chris Cheong

資料來源:澳門政府資訊

圖片來源:澳門政府資訊、央視新聞

轉載請標註來源:《澳門商報》微信號 澳商圈(MacauCP)

相關焦點

  • 第六屆「全球治理•東湖論壇」舉行
    華中科技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陳建國,湖北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黨組書記、副主席喻立平,華中科技大學國家治理研究院院長歐陽康在開幕式致辭。來自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人民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等高等學校和研究機構,以及馬來西亞、英國、摩洛哥、葡萄牙、羅馬尼亞、馬裡、希臘、烏克蘭等國家的專家學者參加了論壇。
  • 國際金融論壇:專家學者「解碼」全面可持續發展
    本屆年會以「全面可持續發展:共商合作與危機應對」為主題,深入探討新冠肺炎疫情對國際經濟、金融的影響以及完善全球經濟治理的路徑和舉措,為構建全球開放共贏新格局建言獻策。  本屆論壇首次面向全球觀眾提供在線直播。
  • 破解氣候環境危機
    自然和諧,就是秉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建立環境友好、資源循環的生產生活方式,不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謀取發展,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命運與共,就是以能源互聯互通為紐帶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打造開放合作、互利共贏的能源與氣候治理新體系,凝聚應對挑戰、破解危機的強大力量。   提供先進高效的綜合方案。以全球能源網際網路推進碳減排具有技術經濟優勢,是落實《巴黎協定》的極佳工具。
  • 「全球視野下的應急治理:國際對話」學術論壇在線舉辦
    中國人民大學開展了應急管理研究,希望通過與國際學者的交流深入探究未來應急管理理論與實踐前進的方向。評估一國應對巨災的成功與否應從三個標準出發:效果(是否控制危機)、效率(是否以合適成本控制危機)和合法性(公眾是否支持應對行為)。Arjen Boin教授以這三個標準評估了荷蘭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的成功與不足,分析了當前全球應對疫情的局勢,並提出了改進應急治理體系的研究主題。
  • 2020新議題: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全球化轉型與國際合作治理
    各國調整全球化利益目標將推動全球化結構性轉型,全球價值鏈將從快速擴張走向穩健布局和產業風險可控。一國的全球競爭優勢也逐漸從全球化初期基於產品成本的比較優勢,轉向更加重視營商環境制度和國家治理能力優勢。應對全球經濟的不確定性和推動全球經濟復甦,亟需國際合作克服疫情影響,通過改革完善全球治理體系,共同應對全球公共衛生危機。
  • 環境變了,生物多樣性咋保護?十多個國家的專家學者齊聚河大商對策
    國際科學家的合作能有哪些新作為?7月29日,在河南大學主辦的全球變化背景下亞洲生物多樣性跨界保護與合作國際會議上,來自越南、馬來西亞等十多個亞洲國家的近百位專家學者進行了深入探討,提出了生物多樣性保護新思路,並達成了科研合作意向。
  • CCG研究報告 | 加強多層次國際合作,共抗全球疫情
    本篇報告是全球化智庫(CCG)基於自疫情發生以來對疫情之下的中國與世界的持續關注和研究,結合組織國內外專家就全球疫情發展下的國際問題展開的研討成果,系統性總結了中國應對疫情的經驗,並就國際社會應如何發揮各國智慧促進全球抗疫合作的落實提出相關建議。
  • 促世界科技期刊創新發展 中外業界研討全球協同共治
    孫自法 攝中新網北京8月11日電 (記者 孫自法)作為第二十二屆中國科協年會重點活動之一,中國科技峰會——第三屆世界科技期刊論壇10日至11日在北京以線上線下結合方式舉行,中外業界代表相聚論壇,談全球合作、促協同共治,共商世界科技期刊創新發展大計。
  • 立足遙感數據共促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 | 中科院空天院專家到訪
    8月29日至30日,第一屆植被病蟲害遙感大會成功召開,來自各界的政府部門領導、院士專家、學者同仁、企業代表等近2萬人參加大會,引起社會強烈反響與關注。會上,中國綠髮會秘書長周晉峰博士就《生態文明:生物多樣性與植被病蟲害》作精彩報告,進一步闡述了維護各物種之間的平衡對保障整個生態系統的安全至關重要。
  • 綜合消息:倡導共同繁榮發展 完善全球治理體系——海外專家學者...
    新華社北京8月28日電 綜合新華社駐外記者報導: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27日在北京出席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工作5周年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強調共建「一帶一路」順應了全球治理體系變革的內在要求,彰顯了同舟共濟、權責共擔的命運共同體意識,為完善全球治理體系變革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案。
  • 論道大國關係和全球治理 第六屆「全球治理•東湖論壇」舉行
    、羅馬尼亞、馬裡、希臘、烏克蘭、中國共九個國家的嘉賓共話大國關係與全球治理。華中科技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陳建國,湖北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黨組書記、副主席喻立平,華中科技大學國家治理研究院院長歐陽康在開幕式致辭。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中央黨校、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人民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華東政法大學、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大學、浙江師範大學等高等學校和研究機構的專家學者參加論壇並發表主題演講。
  • 東北亞北極航運研究聯盟成立專家學者齊聚海大共同研討北極可持續...
    10月29日,由大連市人民政府、中國航海學會、大連海事大學等單位共同主辦的「2020年北極可持續發展與航行安全國際研討會」在大連海事大學凌水國際會議廳召開。會議期間,「東北亞北極航運研究聯盟」揭牌成立。
  • 全球治理·東湖論壇在漢啟動 李鴻忠出席開幕式並致辭
    來自國家有關部委和國內高校的領導嘉賓、10個國家的駐華使節和專家學者,匯聚東湖之濱,圍繞「全球治理與國家責任」這一主題進行共同研討。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李鴻忠出席開幕式並致辭。 李鴻忠在致辭中代表省委、省政府對論壇舉辦表示祝賀,對與會領導和嘉賓表示歡迎。他說,當今世界,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各國利益和命運更加緊密地聯繫在一起,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
  • 論道大國關係和全球治理 第六屆「全球治理東湖論壇」舉行
    、中國共九個國家的嘉賓共話大國關係與全球治理。華中科技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陳建國,湖北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黨組書記、副主席喻立平,華中科技大學國家治理研究院院長歐陽康在開幕式致辭。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中央黨校、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人民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華東政法大學、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大學、浙江師範大學等高等學校和研究機構的專家學者參加論壇並發表主題演講。
  • 近200位專家學者「解碼」全面可持續發展
    本屆年會以「全面可持續發展:共商合作與危機應對」為主題,深入探討新冠肺炎疫情對國際經濟、金融的影響以及完善全球經濟治理的路徑和舉措,為構建全球開放共贏新格局建言獻策。  本屆論壇首次面向全球觀眾提供在線直播。
  • 東亞大氣汙染治理與環保產業國際合作峰會開幕禮暨主旨演講...
    非常榮幸作為東亞大氣汙染治理與環保產業國際合作峰會開幕式暨主旨演講主持人,我是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秘書長張大衛。大會的主題是開放、合作與綠色亞洲,全球可持續發展是全人類共同的任務,環境與經濟的和諧發展也是人類未來共同的福祉,作為發展中國家的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年經濟騰飛的同時,也付出了沉重的環境代價。今天的中國,正在經歷從環境與經濟發展的矛盾到制衡,再到協調、融合發展的進程。
  • 專家學者探討北極航線開發與利用
    10月10日,2019年北極航線開發與利用國際合作研討會在大連海事大學召開。本次研討會主題為「包容互信、共建共享、綠色發展」,由大連海事大學、中國航海學會、遼寧省交通運輸事務服務中心等單位共同主辦。
  • 澳門國際機場25歲了
    而在推動環境保護、建設綠色機場方面,澳門國際機場也不遺餘力,早在6年前就獲得了全球唯一被機構認可的機場碳管理認證標準——「機場碳排放認可計劃」的「減少」級別認證。25年來,澳門國際機場凸顯著愈發重要的國際地位。
  • 首屆「海洋治理與合作」論壇觀點摘要(一)
    來自28個國家和地區的500名專家學者、駐華外交官、前政要及部分涉海國際組織代表以線下、線上相結合的方式與會。論壇為期兩天,與會代表圍繞「全球海洋治理與區域實踐」「當前南海形勢與熱點問題」「海上安全合作與風險管控」「南海區域秩序構建」「海洋合作的現狀與前景」「海洋前沿問題研究和海洋治理能力建設」和「海洋治理新思路與新倡議」等議題進行深入探討。
  • 院士專家雲集武川,共促院企合作發展——首屆中國·武義工業科技...
    院士專家雲集武川,共促院企合作發展——首屆中國·武義工業科技合作洽談會今召開 2020-12-26 23:3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