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視野下的應急治理:國際對話」學術論壇在線舉辦

2020-12-05 中國社會科學網

  中國社會科學網訊 (記者衛思諭) 11月17日,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主辦的「全球視野下的應急治理:國際對話」學術論壇在線上召開。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院長楊開峰指出,目前全球處於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艱難時刻,總結此次抗疫的經驗與教訓都至關重要。中國人民大學開展了應急管理研究,希望通過與國際學者的交流深入探究未來應急管理理論與實踐前進的方向。

  荷蘭萊頓大學政治科學研究所教授Arjen Boin做了題為《Calling a Creeping Crisis: Lessons from COVID-19》的主旨演講,指出新冠肺炎疫情是逐漸蔓延的危機,不僅給人類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帶來巨大威脅,還對經濟和社會造成嚴重影響。評估一國應對巨災的成功與否應從三個標準出發:效果(是否控制危機)、效率(是否以合適成本控制危機)和合法性(公眾是否支持應對行為)。Arjen Boin教授以這三個標準評估了荷蘭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的成功與不足,分析了當前全球應對疫情的局勢,並提出了改進應急治理體系的研究主題。

  德國波茨坦高級可持續性研究所(IASS)所長Ortwin Renn做了題為《Systemic Risks: Lessons from COVID-19》的主旨演講,從系統理論視角出發,分析了新冠肺炎疫情的風險及風險特性,提出要進一步解決次生災害的風險量化評估不足、真假難辨的科學評估並存、人們的風險認知存在偏差、傳統的試錯學習模式失靈、多國風險減緩措施不足等問題。基於上述問題,Ortwin Renn教授總結了四條對策:一是構建綜合應急管理框架,跨學科、跨部門組建應急準備小組;二是培養適應性學習的管理模式,採取靈活的響應措施;三是建立更廣泛的管理流程,做好更充分的應急準備;四是提升危機監控能力,加強對政府應急措施的評估。

  美國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羅伊與艾什民主治理與創新中心執行主任Arnold M. Howitt做了題為《Next Steps for COVID-19 and Preparing for Future Outbreaks of Emergent Infectious Disease》的主旨演講,指出人們自願採取防疫措施是許多東亞國家抗疫取得重大進展的原因。抗疫不力的美國應保持從上而下一致的信息傳遞來重塑政府公信力,提高民眾對防疫措施的遵從行為。在疫苗分配方面,應當全面考慮接種者、接種流程和專業人員配備等問題。最後各國應強化信息共享,完善籌資機制,形成更好的國際合作。

  美國中佛羅裡達大學公共與非營利中心創始主任Naim Kapucu做了題為《Network Governance in Emergency and Crisis Management: Observations from the Field》的主旨演講,圍繞四個關鍵問題展開演講:為什麼在緊急情況和應急管理中網絡和協調是必不可少的?災害和危機如何塑造網絡的結構和功能?網絡治理如何促進多層次、多部門間的協調行動?有什麼不同的類型和結構的應急管理網絡?在此基礎上,他提出了未來網絡治理的研究方向,包括多級網絡的網絡治理結構設置、一個層次的網絡對另一層次的網絡形成和結構的影響、領導力和信任對網絡治理的影響等。

  美國紐約州立大學奧爾巴尼分校應急準備、國土安全和網絡安全學院教授Eric Stern做了題為《Crisis Leadership and COVID-19》的主旨演講。他總結了應急領導需要具備決策能力、學習和應變能力、敏銳的感知力等能力,提出了一系列亟待解決的問題,包括如何以及由誰做出關鍵的公共衛生和公民保護決策、專家和數據在應急決策方面的作用是什麼、如何才能更好地使決策者做出更好和更及時的決策等。

  美國匹茲堡大學公共和國際事務教授、災害管理中心主任Louise K. Comfort做了題為《Cognition, Action, and COVID-19: Managing Complex Crises in Real Time》的主旨演講,分析了認知與行動的差距,並指出集體認知建立在對風險一致理解的基礎上,這是向集體行動轉變的基礎,在集體行動中,個人自願接受對自己行為的限制,以實現對更大的利益。Louise K. Comfort教授運用複雜時間理論分析了美國抗疫不力的原因,從認知、複雜時間、科學的角色、信息技術的作用和投資國際框架六方面提出了國際合作的政策建議。

  最後楊開峰指出,中國在大力推動應急管理學科教育和研究,希望可以與國際學者和機構進行合作與交流,希望在全球共治格局下,疫情可以早日結束,並把此輪防疫應災的有益經驗融合到國家的常態化治理中去,切實推進應急管理體系的治理現代化。

 

  

相關焦點

  • 消息速遞 | 「全球視野下的應急治理:理論發展」 學術論壇成功舉辦
    2020年11月7日,我院主辦的「全球視野下的應急治理:理論發展」 學術論壇在逸夫樓第一會議室順利召開。本次論壇是應急治理系列學術論壇的第二期,聚焦於應急治理的理論發展。中國人民大學顧濤副校長出席會議並致辭。會議邀請12名專家學者做主旨演講。
  • 全球治理·東湖論壇在漢啟動 李鴻忠出席開幕式並致辭
    原標題:全球治理·東湖論壇在漢啟動 依託我省豐富的高端學術科研資源,聚焦全球治理貢獻智慧和力量。昨日上午,全球治理·東湖論壇在武漢啟動。
  • 「文明互鑑 文明互譯」天外舉辦第二屆社會語言學高端國際論壇
    天津北方網訊:10月19日上午,天津外國語大學舉辦第二屆「文明互鑑•文明互譯」學術交流季(以下簡稱「學術交流季」)啟動儀式暨第二屆社會語言學高端國際論壇。
  • 2020中關村論壇全球科技創新智庫論壇在京舉辦
    本次論壇由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與北京市科學技術研究院、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諮詢研究院、中國科協創新戰略研究院、清華大學國家治理與全球治理研究院等單位共同主辦。北京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杜飛進,科技部黨組成員、科技日報社社長李平出席論壇並致辭。戰略院黨委書記梁穎達主持主旨報告環節、出席聯盟成立儀式。
  • 第四屆「中國社會風險治理高層論壇」在京召開
    &nbsp&nbsp&nbsp&nbsp11月29日,第四屆中國社會風險治理高層論壇在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舉辦。本屆論壇由清華大學中國社會風險評估研究中心主辦,國家高端智庫清華大學國家治理與全球治理研究院支持,北京智慧星光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協辦。
  • 中俄數字經濟高峰論壇(2020)舉辦
    12月22日,由中國科協和俄羅斯科工聯共同主辦,中國科協科學技術傳播中心承辦的中俄數字經濟高峰論壇(2020)在北京和莫斯科等地同時在線舉辦。本次論壇以「促進數字經濟·構建智慧社會」為主題,是中俄科技創新年系列活動「中俄數字經濟示範項目」的重要板塊之一。
  • 論道大國關係和全球治理 第六屆「全球治理•東湖論壇」舉行
    第六屆「全球治理·東湖論壇」開幕荊楚網客戶端—荊楚網消息(記者趙貝 通訊員李想)11月14日至15日,第六屆「全球治理·東湖論壇」:大國關係與全球治理國際研討會在華中科技大學舉行,來自馬來西亞、英國、摩洛哥、葡萄牙
  • 第四屆「中國社會風險治理高層論壇」在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召開
    11月29日,第四屆中國社會風險治理高層論壇在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舉辦。本屆論壇由清華大學中國社會風險評估研究中心主辦,國家高端智庫清華大學國家治理與全球治理研究院支持,北京智慧星光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協辦。
  • 第六屆「全球治理•東湖論壇」舉行
    11月14-15日,由華中科技大學國家治理研究院、國家治理湖北省協同創新中心主辦,《中國社會科學》編輯部、《華中科技大學學報(社科版)》編輯部、湖北省新型智庫平臺協辦的第六屆「全球治理·東湖論壇」——大國關係與全球治理國際研討會在華中科技大學舉辦。  研討會以「現場會議+雲端會議」形式進行,並全程直播。
  • 論道大國關係和全球治理 第六屆「全球治理東湖論壇」舉行
    第六屆「全球治理·東湖論壇」開幕荊楚網客戶端—荊楚網消息(記者趙貝 通訊員李想)11月14日至15日,第六屆「全球治理·東湖論壇」:大國關係與全球治理國際研討會在華中科技大學舉行,來自馬來西亞、英國、摩洛哥、葡萄牙、羅馬尼亞、馬裡、希臘、烏克蘭
  • 南科大舉辦國際交叉學科論壇
    深圳特區報訊(記者 黃付平)昨日,南方科技大學國際交叉學科論壇深圳開幕,論壇旨在為海內外專家學者提供學科交叉與學術創新、思想碰撞和學術交流的重要平臺。本次論壇共有220餘名國內外優秀專家學者參加。 在開幕式上,副校長湯濤代表南科大歡迎各位專家學者的蒞臨。
  • 上海交通大學醫療機器人研究院國際學術論壇舉行
    2020年12月14日至16日,上海交通大學醫療機器人研究院國際學術論壇(Academic Forum of Institute of Medical Robotics)在交大閔行校區轉化醫學大樓和線上ZOOM平臺同步舉辦。
  • 從都國際論壇:同五大洲的政要「交朋友」
    從都國際論壇:同五大洲的政要「交朋友」  「中國已經通過實實在在的事例展現了自己的全球領導力」  中國新聞周刊記者/徐方清 王齊龍  因為同是在小鎮舉辦的高規格國際性論壇,這讓一些從都國際論壇的與會者自然而然地拿論壇與已經蜚聲全球的世界經濟論壇、博鰲亞洲論壇作比較
  •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第22屆青年學術論壇在杭州舉辦
    月28-29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與杭州師範大學浙江省民國史研究中心合辦的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第22屆青年學術論壇在杭州師範大學隆重舉辦並圓滿閉幕「青年學術論壇」是近代史研究所每年一度的傳統學術活動,旨在激勵本所40周歲以下的青年學者,通過砥礪學術、交流思想,全面提高在學術寫作、口頭表達和邏輯思辨等方面的能力,為中國近代史研究的傳承與創新打下堅實基礎。
  • 全球專家學者齊聚澳門 共促國際環境危機治理合作
    「2020國際環境危機治理論壇及展覽」11月19日起一連三天在假澳門威尼斯人金光會展D館舉行,活動現場展位近百個,面積達五千平方米,包括醫療物資、公共衛生、環境管理、生態保護、大數據管理、防汛、空氣淨化、信息科技等多個界別的企業。
  • 2018北京大學藝術學國際博士生學術論壇舉行
    8月30日-9月1日,2018北京大學藝術學國際博士生學術論壇在北京大學召開。該論壇在北京大學研究生院指導下,由北京大學藝術學院主辦。論壇以「一元與多元」為主題,包括四個分論壇。來自國內及全球相關研究領域的百餘位專家學者和博士研究生參加了本次論壇。
  • 上海交大與國際傳播學會(ICA)舉辦2019新媒體國際論壇
    Flew針對AI時代的新聞特點,圍繞技術與信任的話題展開演講,通過研究不同國家政府網絡信息治理的不同方法,提出了網絡治理金字塔模式。ICA前主席、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教授Ang Peng Hwa香港城市大學教授、國際傳播學會會士Jonathan Zhu通過對過去30年傳播學學術論文的出版數據進行研究發現,傳播學的學術圈已經從美國主導的格局,發展到多國合作,更多的國家和地區加入的狀態,國際學術研究的網絡逐漸擴大,國際學術圈得到整合。
  • 第三屆「中國青年戰略論壇」在同濟大學舉辦
    、上海交通大學、吉林大學、東南大學、外交學院、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上海外國語大學、上海社會科學院、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華僑大學、上海對外經貿大學等機構的30餘位青年專家學者,圍繞「疫情之下的中國發展與大國關係」的會議主題,分別以不同的學科角度和多元的觀察視角,分析探討了新冠疫情背景下的全球變化、地區互動、國家治理和中國路徑,及其所涉及的諸多具有重大意義的治理與戰略議題。
  • 「Cell Press物質科學周」「雲端」舉辦學術論壇
    對於學術界而言,每年往返世界各地參加學術會議,是促進領域內科研人員交流、推進科研工作必不可少的方式。而這些學術活動的取消,也在迫使科研界尋找新的方式交流科研成果,以避免研究工作陷入停滯。4月25-26日這個周末,一場在「雲端」舉辦的學術論壇——「Cell Press物質科學周」在線學術論壇引發了諸多科研人員的興趣。
  • 金斯瑞成功舉辦第三屆國際合成生物學論壇
    9月22日上午,由南京江寧高新區管委會、金斯瑞生物科技、悠狐國際會議共同主辦,南京市投資促進局、南京市江寧區人民政府指導的第三屆國際合成生物學&基因與細胞治療全產業鏈論壇在南京金陵飯店拉開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