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4日是圓周率日,是一年一度的慶祝數學常數π的節日,通常是在下午1時59分慶祝,以象徵圓周率的六位近似值3.14159,有時甚至精確到26秒,以象徵圓周率的八位近似值3.1415926。你要是覺得這個節日跟我們關係不大的話那就大錯特錯了!
不知道有多少朋友,學生時代為了鍛鍊記憶力而狂背過圓周率,能比其他小朋友多背幾位數便會沾沾自喜。雖然考試時真正要用到的只有3.14,但大多數小朋友還是能說得上小數點後面的7位,即「3.1415926」,因為這個數字真的是太經典了,它來自於我國南北朝時期的數學家祖衝之。
祖衝之是我國南朝宋、齊時期的傑出數學家、發明家。他一生鑽研自然科學,其主要貢獻在數學、天文曆法和機械製造三方面。他在劉徽開創的探索圓周率的精確方法的基礎上,算出π的真值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間,相當於精確到小數第7位,簡化成3.1415926,比歐洲早了1000多年,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成就。
為了展現我國古代科技成就,中國郵政於1955那年發行了《中國古代科學家(第一組)》紀念郵票全套4枚。
張衡,精通天文歷算,創製了世界上最早利用水利轉動的渾天儀和地動儀。
紀33 中國古代科學家(第一組)4-1(張衡)
祖衝之,推算出圓周率π的值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間。
紀33 中國古代科學家(第一組)4-2(祖衝之)
僧一行,精通曆法和天文,歸算出相當於地球子午線維度的長度。
紀33 中國古代科學家(第一組)4-3(僧一行)
李時珍,傑出的醫藥學家,著有《本草綱目》一書,為醫藥學留下了一份寶貴的遺產。
紀33 中國古代科學家(第一組)4-3(李時珍)
3.1415926,我們將這個數字銘記於心,不是對數學知識的強記硬背,而是對中國古代科學家的懷念,對其精益求精這種精神的繼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