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量子力學的發現說明物質很難以獨立存在於觀測之外

2020-08-27 地球母親

著名物理學家惠勒博士(John A. Wheeler,曾與波爾和愛因斯坦共同研究理論物理)提出的「延遲選擇思想實驗」(Delayed Choice Experiment)已經被證實。這個思想實驗說明一個粒子在空間中走過的路徑竟然會由最後的觀測來決定,按理說客觀存在的粒子走過的路徑在觀測之前已經是客觀存在、不可更改的。至今物理學界對此也沒有令人滿意的答案。惠勒博士晚年時說的一些話表明他對物質的客觀實在性也非常懷疑。

雷射脈衝源(laser pulse source)發出光子,到達半鍍銀的反射鏡BS1(作用是使光子有一半可能穿過了反射鏡BS1到達全反射鏡M1,一半可能被反射鏡BS1反射到達全反射鏡M2),兩個全反射鏡M1和M2把這兩部分的光子又交匯在一起。在終點觀察光子飛來的方向,我們就可以確定光子究竟是沿著哪一條路徑飛來的。

如果在終點處也插入一塊半鍍銀的反射鏡BS2,通過調整BS1-M1-BS2和BS1-M2-BS2兩個路徑的光子的相位,可以使這兩部分光子到達BS2時發生反相干涉,從而使光子在水平方向或者在豎直方向上「互相抵消」,最後只在豎直方向或者水平方向上輸出。然而,真正讓你感到不可思議的是,即使雷射脈衝源(laser pulse source)每次只發出一個光子,經過足夠長的時間,你還是可以看到同樣的幹涉結果,這說明一個光子每次到達BS2時和自己發生了幹涉——按照量子力學的官方說法就是一個光子同時通過BS1-M1-BS2和BS1-M2-BS2兩條路逕到達BS2後和自己發生幹涉(詳見著名的雙縫幹涉實驗,雷射脈衝源每次只發出一個光子,經過足夠長的時間,你同樣會看到幹涉條紋)。

但是,如果在終點處不放置半鍍銀的反射鏡BS2,雷射脈衝源(laser pulse source)每次只發出一個光子,則通過在終點觀察光子飛來的方向,我們每次卻只能看到光子從一個路徑飛來,或者沿水平方向,或者沿豎直方向。這說明,如果我們不在終點處放置半鍍銀的反射鏡BS2,光子就沿著某一條路徑而來,反之,它就同時經過兩條路徑而來。也就是說,我們的選擇決定了光子的「選擇」。

現在的問題是,如果在光子已經通過了第一塊半鍍銀的反射鏡BS1,快到達終點(還沒到達)的時候,我們才把半鍍銀的反射鏡BS2放入終點處,結果會怎麼樣呢?一般地,我們會認為光子通過了第一塊半鍍銀的反射鏡BS1後已經選擇了怎麼走,按前面的結果就是光子只沿著某一條路徑而來,應該不會再發生幹涉現象。可惜,結果再次讓你感到驚訝,光子還是選擇了同時經過兩條路徑而來。無論雷射脈衝源(laser pulse source)每次只發出一個光子還是多個光子,結果都是一樣的。這就是著名的惠勒延遲選擇實驗(Wheeler’s delayed choice experiment)(詳見量子力學發展大事記)。實驗結果表明,我們現在的選擇(觀測行為)改變了光子過去的「選擇」。也就是說,我們可以在事情已經發生之後再來決定它應該怎麼發生——無論是否事情的結果在邏輯上已經在一段時間以前被決定!

實際上,「任何一種基本量子現象只在其被記錄(觀測)之後才是一種現象」,量子力學的創始人之一玻爾說,「而在觀察發生之前,沒有任何物理量是客觀實在的」。也就是說,觀察創造了全部的實相。現在,惠勒延遲選擇實驗在此基礎上更進一步的說明,觀察不但創造了實相,而且還可以在事情發生之後再逆時間地創造實相。關於客觀實在絕對性的世界觀的徹底失敗,詳見自然界違背貝爾不等式的阿斯派克特實驗。

值得一提的是,關於時間,愛因斯坦創立相對論時也有一個著名的結論,「過去、現在、將來的區別,只是一種幻覺,不管人們怎麼堅持這種區別也沒有用」。不過,相對論強調的是我們對時間的幻覺,而量子力學的結論更加普遍,那就是一切實相都是幻覺。

雖然聽上去古怪,但這卻是哥本哈根派的一個正統推論!惠勒後來引玻爾的話說,「任何一種基本量子現象只在其被記錄之後才是一種現象」,我們是在光子上路之前還是途中來做出決定,這在量子實驗中是沒有區別的。

歷史不是確定和實在的——除非它已經被記錄下來。更精確地說,光子在通過第一塊透鏡到我們插入第二塊透鏡這之間「到底」在哪裡,是個什麼,是一個無意義的問題,我們沒有權利去談論它,它不是一個「客觀真實」!

惠勒用那幅著名的「龍圖」來說明這一點,龍的頭和尾巴(輸入輸出)都是確定的清晰的,但它的身體(路徑)卻是一團迷霧,沒有人可以說清。在惠勒的構想提出5年後,馬裡蘭大學的卡洛爾?阿雷(Carroll O Alley)和其同事當真做了一個延遲實驗,其結果真的證明,我們何時選擇光子的「模式」,這對於實驗結果是無影響的(和玻爾預言的一樣,和愛因斯坦的相反!),與此同時慕尼黑大學的一個小組也作出了類似的結果。這樣稀奇古怪的事情說明了什麼呢?這說明,宇宙的歷史,可以在它實際發生後才被決定究竟是怎樣發生的!

在薛丁格的貓實驗裡,如果我們也能設計某種延遲實驗,我們就能在實驗結束後再來決定貓是死是活!比如說,原子在1點鐘要麼衰變毒死貓,要麼就斷開裝置使貓存活。但如果有某個延遲裝置能夠讓我們在2點鐘來「延遲決定」原子衰變與否,我們就可以在2點鐘這個「未來」去實際決定貓在1點鐘的死活!這樣一來,宇宙本身由一個有意識的觀測者創造出來也不是什麼不可能的事情。雖然宇宙的行為在道理上講已經演化了幾百億年,但某種「延遲」使得它直到被一個高級生物所觀察才成為確定。我們的觀測行為本身參予了宇宙的創造過程!這就是所謂的「參予性宇宙」模型(The Prticipatory Universe)。宇宙本身沒有一個確定的答案,而其中的生物參予了這個謎題答案的構建本身!

John Archibald Wheeler是那些認真考慮過量子力學的人之一。在研究了哥本哈根對雙縫實驗的解釋---強調觀察者知道的和觀察者何時知道---之後,惠勒認識到觀察者的選擇可能會控制那些到實驗中的變量。「如果你說的是真的」惠勒說(事實上),「那麼我會在一件事情可能已經發生後再選擇知道一個特性」惠勒意識到在這種情況下,觀察者的選擇可能會決定實驗的結果---而無論是否實驗的結果在邏輯上已經在一段時間以前被決定。「沒有意義」簡化主義者們說。「垃圾」唯物主義者們說。「完全荒謬」幼稚的現實主義者們說。「是的」數學家們說。惠勒的思想實驗和量子力學的預言被帶到了實驗室中,接受實踐的檢驗。以下就是所發生的。

辯證唯物論是否還在重複一千年前的認識思想的錯誤?

在一千多年前,人們不知道分子的存在,只看見了實體杯子,於是他們將實體杯子當作了客觀存在、客觀事物;後來,科學發現了實體杯子是由無數的無規則運動的分子構成的,於是明白了以前的人們是將一團無規則運動的分子集合反映成了實體,反映成了杯子,將杯子當作了客觀事物。按照網友的說法:「這只能說明人的意識有局限性而已。分析分子出現之前,人們意識到有分子嗎?但是你能說發現分子出現之前就沒有分子這個客觀事物嗎?」

而後來,人們會問:「分子又是什麼的構成的呢?」--科學又發現是人的認識過程將許多原子核和電子建構反映成了分子;那麼你肯定會反駁:原子核和電子就是客觀事物了,難道科學沒有發現它們之前,它們就不是客觀存在的?然而科學的繼續發展又發現是人的認識過程將基本粒子建構反映成了原子核、電子。而基本粒子又是什麼呢?這正是量子力學的困惑,科學家發現對基本粒子的存在狀態的認識內容必須依賴於人的認識過程和意識建構反映過程。因此,到了量子力學這裡,人們已經無法再重複唯物論這樣的錯誤了,因為人們發現人對於處於量子態的微觀粒子認識狀態取決於人的認識過程。

於是,現在科學發現,是人們的感覺意識將一團連量子力學都還沒有搞清楚的處於量子態的微觀粒子集合建構反映成為了原子集合、分子集合、實體杯子等不同的認識內容。那麼,你現在還認為實體杯子、分子是客觀事物嗎?還是不依賴於人的意識建構的客觀事物內容嗎?

所以,當人們睜開眼睛的時候,已經進行了無比複雜的信息吸收、轉換、建構過程。將一團連量子力學都還沒有搞清楚的處於量子態的微觀粒子集合建構反映成為了藍色的杯子的實相內容。


相關焦點

  • 量子力學是描述微觀物質的理論
    量子力學是描述微觀物質的理論,與相對論一起被認為是現代物理學的兩大基本支柱,許多物理學理論和科學如原子物理學、固體物理學、核物理學和粒子物理學以及其它相關的學科都是以量子力學為基礎所進行的。量子力學是描寫原子和亞原子尺度的物理學理論 [1] 。該理論形成於20世紀初期,徹底改變了人們對物質組成成分的認識。
  • 什麼是量子力學?什麼是量子糾纏?為什麼說量子力學很詭異?
    什麼是量子力學?量子力學是描述微觀物質的理論,與相對論一起被認為是現代物理學的兩大基本支柱,許多物理學理論和科學如原子物理學、固體物理學、核物理學和粒子物理學以及其它相關的學科都是以量子力學為基礎所進行的。
  • 量子力學
    量子力學(英語:quantum mechanics;或稱量子論)是描述微觀物質(原子、亞原子粒子)行為的物理學理論,量子力學是我們理解除萬有引力之外的所有基本力(電磁相互作用、強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的基礎。
  • 量子力學面臨的困境,該如何詮釋微觀世界詭異的現象?
    一切都是「觀測結果」。但是在科學中,科學家通常與超出日常生活之外的現象打交道,需要藉助特定的抽象理論才能達到對所觀察到的現象的說明。是理論拯救了現象,而不是從現象中歸納出理論。這樣,客觀性問題就變得複雜起來,現象背後是否存在一個不依賴於觀察者的客觀世界,就成為一個無法逃避的問題。
  • 中國科學家:觀測或許靠量子力學
    但是近年來量子力學在我國快速發展,「九章」計算機和「墨子號」衛星等應用,讓中國科學家思考或許可以讓量子力學來回答這個問題。 大爆炸學說是現代宇宙學中一種比較有影響力的說法,1929年,天文學家哈勃觀測到,目前所有的系外行星都在向外移動,說明宇宙在高速地向外膨脹。該理論認為宇宙的起點是一個單獨的不屬於任何維度的奇點,即一個在時間和空間上都沒有尺度但又卻包含了宇宙全部的物質的點。
  • 重大發現!科學家發現:量子力學並非完全不可預測
    力學就是對客觀存在物質的機械運動的狀態進行科學的研究,並具有一定的規律性。而今天所要說的量子力學,和力學的研究是一樣的,只是研究對象變成了構成物質的微小單位,比如原子、原子核、中子等這些微觀物質。
  • 關於量子力學幾大問題的解答:量子不是粒子,而是一種物理概念
    答:量子力學是一門研究微觀粒子運動規律的物理學理論,研究對象(微觀粒子)包括:分子、原子、原子核、基本粒子(光子、夸克、電子、中微子等),量子力學是現代物理學的兩大基礎之一,經典力學是主要解釋宏觀低速物質的運動規律,相對論是主要解釋宏觀高速世界物質的運動規律,量子力學主要解釋微觀世界粒子的運動規律。
  • 如果你對量子力學不感到困惑,說明你根本不理解量子力學
    首先要說的,量子力學為什麼存在?我只能說他們最後得出的結論是---電子當你不去觀測他的時候,他是以概率雲的形式,出現在一個原子核的周圍。而當你觀測他的時候。電子迅速坍縮成為一個粒子。乖乖的讓你看著他。沒錯!觀測,就是量子力學一種解釋的主題,另一種所謂的平行世界的我們稍後再提。
  • 如果你對量子力學不感到困惑,說明你根本不理解量子力學
    量子力學 首先要說的,量子力學為什麼存在?就像牛頓為什麼發現萬有引力呢?量子力學的起源。源於我們很熟悉的一個物理問題---光是波,還是粒子。 這個問題斷斷續續的持續了幾百年的紛爭。 最早的科學家。
  • 量子力學理論與唯物認識論
    最近,有網友提出量子力學理論是我們傳統的唯物認識的一個革命,宣告了傳統唯物認識論的崩潰。認為量子力學理論已經重新構建了人與存在的相關關係,認為世界不在是物質的存在,而是由於我們的觀測才得以存在,即我們的感知影響著事物的存在。我們作為存在信息的接收者,存在就是表達在我們意識中的感知信息。
  • 量子力學發現靈魂和死後世界的線索
    研究人員宣稱量子力學預見了一些死後世界的情況。這樣類推下去,當人類的身體(或稱「物理硬碟」)消失,人類的意識(或稱「電腦裡的資料」)仍然存在。 Dürr說「我們所知道的世界,這裡和現在,都只是可理解的物質層面而已,在這已知的世界之外,還存在著無窮的真實世界。這表示我們現在存在的世界,早已被死後的世界所涵蓋包圍著。就算身體死了,靈魂仍存在於精神量子領域,因此,我們是不朽的。」
  • 現代物理學7大經典問題,4個與量子力學有關
    它還預測了奇怪物體的存在,比如黑洞以及引力透鏡效應的現象,後者是指光在經過彎曲的時空中會發生彎曲。比如圖中顯示的星系群阿貝爾1689,因我們所觀測到的引力透鏡效應而聞名。該理論形成於20世紀早期,徹底改變了科學家對物質組成成分的觀點。在量子世界,粒子並非是撞球,而是嗡嗡跳躍的概率雲,它們並不只存在一個位置,也不會從點A通過一條單一路逕到達點B。根據量子理論,粒子的行為常常像波,用於描述粒子行為的「波函數」預測一個粒子可能的特性,諸如它的位置和速度,而非實際的特性。物理學中有些怪異的想法,諸如糾纏和不確定性原理,就源於量子力學。
  • 量子力學繼續在進行現代科學方式的編造,虛粒子究竟是什麼東東?
    他們通過多項實驗後發現,虛粒子在真空條件下會產生微弱的熱量,還會傳遞熱量,只不過它的數字非常小,沒有精密的儀器是不會被發現的。現代科學認為,虛粒子(virtual particle)是指在量子力學中確實存在並具有可測量效應的粒子,曾經被人認為一種永遠不能直接檢測到的粒子虛粒子可以用來描述承載力的粒子,包括引力子、膠子、光子和玻色子。
  • 量子力學繼續進行現代科學式的編造,「虛粒子」是個什麼東東?
    量子力學中確實存在並具有可測量效應的粒子,曾經被人認為一種永遠不能直接檢測到的粒子虛粒子可以用來描述承載力的粒子,包括引力子、膠子、光子和玻色子。虛粒子是構成虛物質的微粒,和實物粒子有非常密切的關係,分布在實物粒子的周圍,與實物粒子具有類似的性質。虛粒子不是為了研究問題方便而人為地引入的概念,而是一種客觀存在。虛粒子是存在於極短的時間以及空間內。由於測不準原理的關係,虛粒子的能量與動量都是不確定的。在量子物理學裡面,真空條件下是不存在真實的粒子的,但這並不意味著真空中什麼也沒有。
  • 量子力學能否揭示平行宇宙的奧秘?平行宇宙真的存在麼?
    我們大多是通過這些書籍影視作品才了解到了平行宇宙,不禁讓人好奇,平行宇宙真的存在麼?事實上,平行宇宙是有科學理論的,而平行宇宙的提出恰恰就是源自於量子力學,埃弗裡特提出的多世界詮釋即為我們所熟知的平行宇宙。實際上,要了解平行宇宙的科學來源,了解量子力學與平行宇宙的關係,我們就必須了解薛丁格的貓這一量子力學中的著名理論假設。
  • 真懂科學的人,會對你這樣講量子力學
    現在的物理學家們把普朗克常數能夠發生明顯作用的物理現象,稱作量子現象。所以,可以說普朗克常數就是量子世界的大門,能進入這個大門的一切微觀物質都可以被稱作量子。二、一個叫做「概率」的幽靈在量子力學中,概率的觀念深入到了理論的骨髓。為了說明量子力學與概率的關係,就需要首先說一下那個花花公子德布羅意。
  • 量子力學顛覆你的思維!舉個例子讓你明白什麼是量子力學!
    量子力學為物理學理論,是研究物質世界微觀粒子運動規律的物理學分支,它與相對論一起構成現代物理學的理論基礎。量子力學不僅是現代物理學的基礎理論之一,而且在化學等學科和許多近代技術中得到廣泛應用。但是,關於它產生的一些令人匪夷所思的現象!我們暫時能做的也只是認識它,接受它!而這些現象背後的原理,我們卻一無所知。
  • 溫伯格:量子力學的困境
    原子物理之外,基諾·沙格瑞列出了量子力學的早期應用,包括分子中的原子束縛、原子核的放射性衰變、導電性、磁性以及電磁輻射[5]。接下來的應用涵蓋了半導體和超導理論、白矮星和中子星、核力、以及基本粒子。即使是現代最具冒險精神的探索,譬如弦論,也築基於量子力學原理。
  • 量子力學創始人普朗克,一開始不相信自己發現的理論
    導讀:本章摘自獨立學者靈遁者量子力學科普書籍《見微知著》。此文旨在幫助大家認識我們身處的世界。世界是確定的,但世界的確定性不是我們能把我的。不管你信不信,量子力學創始人普朗克一開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理論!這值得我們深思。
  • 解密什麼是「量子」,其實量子力學很簡單,卻是當下物理學的支柱
    量子,是目前物理學中一個十分基本的概念,但是量子並不存在於現實世界中,和引力,磁力等現實中確實存在的物理概念有很大的區別,因為「量子」就是一個物體或者能量最小的狀態,假設一個物體存在最小並且無法在被分割的狀態,這個狀態就叫做「量子」,也就是說「量子力學」是一種觀測物質或者能量最微小時狀態的學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