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癌症是「運氣不好」? 專家:又是誤導!

2020-11-22 中國青年報

  「為什麼是我?」這是所有腫瘤患者得知診斷結果後問的相同問題,也是一個無解的問題。

  似乎想回應所有腫瘤患者疑問。3月23日,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Kimmel癌症中心在《科學》雜誌上發表,題為《幹細胞分裂、體細胞突變、癌症病因學和癌症預防》(以下簡稱「論文」)稱,近三分之二的癌症基因突變可歸咎於健康細胞在分裂過程中發生的DNA(脫氧核糖核酸)複製隨機錯誤,即所謂的「壞運氣」,而不是遺傳基因或環境因素。這使得很多人相信大多數癌症的發生其實是隨機的,是聽天由命的,完全取決於「上帝擲骰子」。

  當癌症「壞運氣」的說法被媒體廣泛傳播時,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放療科王健仰副主任醫師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卻明確表示,媒體誤解了作者的意思。

  癌症均來源於基因突變

  「癌症確實是由基因的異常造成的,這些基因變異導致少數細胞成為了身體裡的極度危險分子,不僅無法履行它們的正常功能,反而不受控制地大量分裂繁殖,強佔體內有限的營養和資源,最終形成奪人生命的腫瘤。」但王健仰也明確表示,並非所有的基因突變都來源於父母的遺傳和DNA複製過程的隨機錯誤,吸菸、病毒感染、化學物質、射線等多種環境因素都可能使基因突變,從而導致癌症的發生。

  既然基因在DNA複製過程的隨機錯誤或變異這麼危險,我們有哪些防備措施呢?

  「截至目前,人類認為這種隨機錯誤是機體固有的,是正常細胞每天新陳代謝中經常發生的事,而且每個人體內都會有少量細胞發生基因變異,但讀者完全沒必要太過緊張。」王健仰解釋說,經過上萬年的進化,人的身體裡有一套完善的防禦體系,絕大多數情況下能夠檢測到異常並將其修復,或者直接清除這些變異細胞。而且也不是任何基因變異都能夠導致癌症,且大多數癌症的發生過程都需要多個基因的變異參與。換句話說,大部分癌症的發生是正常細胞內基因變異積累的過程,而這一過程往往是相當漫長的。

  基因突變不等於癌症

  王健仰表示,之所以說媒體誤解了作者的意思,是因為「原文作者其實只是想驗證自己的理論,做了一個數學模型,而並非揭示癌症的病因,而且媒體在解讀時混淆了兩個重要概念。」

  一是幹細胞中基因隨機突變與癌症發生的數學相關性並不等於因果關係。針對「66%均是在DNA複製過程中發生了隨機錯誤而引發細胞變異所致」這一說法,王健仰表示,這只是顯示幹細胞越多,DNA複製的次數越多,基因隨機突變也越多,這與癌症的高發存在關聯,但不等於癌症66%由基因隨機突變造成的。王健仰以人的體型大小為例對記者解釋說,一個體型大的人幹細胞是不是就比體型小的人多呢?是否意味著幹細胞數量的越多,得癌症的機率就越高呢?顯然不是這樣的。此外,原文作者在建立數學模型時,假定了人體內幹細胞的分裂和DNA複製次數是獨立於外界環境的,但實際情況中卻絕非這樣。比如B肝病毒不斷破壞肝細胞,會導致其他肝臟內幹細胞分裂次數增加,長期高蛋白高脂肪飲食患者,腸道和肝臟的壓力較大,腸道和肝臟的幹細胞分裂次數就會顯著增加。因此,即便是DNA隨機突變,也是與環境因素息息相關。

  二是還混淆了基因突變導致癌症發生的關係。因為,目前我們知道單個基因突變一般是不會導致癌症發生的,在腫瘤生物學來講,必須兩個或多個以上驅動基因發生突變,才能導致癌症的發生。而且需要足夠數量的突變細胞才能形成癌症,有的研究認為至少需要106—109個變異細胞才能逐漸生長了腫瘤。

  王健仰強調,腫瘤的發生是多個基因突變導致的,部分突變可以防控。以一個人為例,如果他的前幾個基因發生了突變,都沒有實質意義,而最後一個基因發生突變導致癌細胞的產生,則成了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而只要這最後一個突變的基因是環境因素導致的,那麼就可以證明這類癌症是預防的。

  「另外,原文作者想解決問題的是為什麼人體的不同器官發生癌症的概率是不一樣的。比如,乳腺癌發生的概率就高,而小腸、大腦發生的概率就低很多。」王健仰以消化道為例解釋說,人吃的食物經過了消化道的每一個器官,比如食管、胃、小腸和結直腸,但在這個同樣的環境因素下,小腸和結直腸癌變的概率就不一樣。究其原因,可能是因為結直腸的幹細胞數量和分裂次數明顯要多於小腸,幹細胞分裂的越多,隨機生成的錯誤也就越多,暨患癌症的風險也就越高。

  人身上的細胞會不斷地更新換代,這種更新的方式,是複製。舉一個很通俗的例子,王健仰對記者表示,就像我們都玩過的遊戲「傳話」。有過體會的讀者都很清楚,每傳一次,就會出現一個錯誤。這樣一遍遍傳下去,到後來,累積的錯誤就越來越多。「當『錯誤』累積到一定程度(閾值),最終導致癌症發生。」

  主流癌跟環境汙染關係更大

  王健仰表示,通過分析發現,那些與DNA隨機複製錯誤強相關的癌症大多是與外界接觸較少的癌症,如肉瘤、骨癌、腦癌等,而與外界接觸較多,容易受到「汙染」的癌症,如,肺癌、結直腸癌、食管癌、皮膚癌以及鼻咽癌等,它們的發生與環境的關係更加密切。「尤其是肺癌,天天抽菸,或天天處在汙染的環境中,得肺癌的機率當然會高於其他人。」

  大量流行病學研究也表明,許多癌症發生的絕大部分原因是可歸因於環境暴露。尤其是對於乳腺癌、前列腺癌等,這兩種癌症的發生頻率在地理位置上具有差異化的特點。如西歐的乳腺癌發病頻率是東亞、中非的5倍。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的前列腺癌發生頻率是中南亞的25倍。如果移民是從患癌頻率較低的國家去患癌頻率較高的國家,則不久在患癌頻率上也上升了。

  另外,誘發癌症最關鍵的原因——生活方式。如果對致癌原因做一個細分,第一位的就是生活方式,已經有確切的研究數據顯示,75%的癌症與生活方式相關。目前從我們國家癌譜發病情況來看,排前十位的癌症,包括肺癌、肝癌、胃癌、乳腺癌、食管癌、胰腺癌等等,都是和生活方式密切相關的。此外,心理壓力大也是一個誘發因素,它會導致機體免疫力下降。需要提醒的是,作息不規律同樣可以導致機體免疫力下降,增加疾病的發生率,比如過勞死,但是因為作息不規律而導致癌症的研究文獻,目前還沒有看到。

  健康生活方式很重要

  「假設66%的癌症確實是靠運氣,但是這也不能說明癌症就不能預防,更不能說明你就可以隨便喝酒、抽菸、熬夜。」王健仰強調,就好比吸菸者比不吸菸者患肺癌的概率要高是一樣的道理,想要遠離癌症,健康的生活方式很重要,並且早期癌症篩查確定關鍵突變發生也同樣重要,原文中也說明了這一點。

  《2015年中國癌症統計》指出,引發人們患癌的90%的外源性風險因素是可以人為控制的,包括吸菸、環境汙染、導致肥胖的飲食等。同時,約有30%的癌症源自五種主要行為和飲食危險因素,即高體重指數、水果和蔬菜攝入量低、缺乏運動、吸菸及飲酒。肥胖、缺乏鍛鍊、攝入過量酒精均是癌症發病的風險因素。如果注意這些小節,30%的癌症是可以預防的。

  研究論文也指出,雖然針對隨機性DNA複製錯誤取得了上述認識,但也不應輕視一級預防措施的重要性。而且,更應當將這種認識當作進行早期檢查和幹預等二級預防的必要提示。另外,就算查出了患癌,也不一定要責備自己。「這項研究的實際結果之一,就是我們希望它能讓人們對自己患癌不要有負罪感。」沃格爾斯坦表示。記者李 穎

來源:科技日報

相關焦點

  • 睡不好覺的人,容易得癌症?失眠與癌症又是個啥關係?
    早在十年前,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就通過調研發現:定期健身的人,能夠顯著地降低癌症的發病風險;但是,如果這些人睡眠不足,就會抵消參加體育鍛鍊對癌症的預防作用。進一步的研究結果顯示,與經常鍛鍊且睡眠充足的人相比,那些定期健身但每晚睡眠時間少於7小時的人,癌症發病風險增加了47%。
  • 運氣不好的徵兆,有的人會吸走你的運氣?
    運氣,這個是有點虛無縹緲的,是看不見摸不著,但是它就是存在的,運氣好的時候做什麼都是成功的,要是運氣不好的時候,怎麼都會感覺自己是衰神附體,人運氣不好有什麼徵兆?有的人會吸走你的運氣?
  • 為什麼會得癌症?醫生:這5個因素,或許是癌症的幕後推手
    為什麼會得癌症?對於不了解醫療知識的人來說,那原因可就太多了,報應、因果循環、作孽、運氣不好,這些詞你都可能會聽到,但就是沒有專業、靠譜的內容。其實對很多人來說就是如此,只要自己不了解的事情,就會用封建迷信解釋。然而,科學界就真的對癌症有研究、明確患癌的因素嗎?首先,大家要明白癌症到底是一種什麼病!
  • 科學家:得不得癌症 基本看運氣
    這個消息可能對那些極其注重保健養生的人是個打擊,但是科學家發現,即使生活方式健康,依然有三分之二的癌症是難以避免的,因為大部分癌症都是DNA複製時突然產生的錯誤所致。然而,研究人員指出,大部分癌症的發生可能都是DNA複製時突然產生的錯誤所致。
  • 周星馳的遺憾:我就是運氣不好!
    就是這樣有實力有成就的周星馳,在《西遊降魔篇》的宣傳採訪中,他這樣說:「我就是運氣不好,如果再來一次,我一定不會讓自己這麼忙。」面對記者的反問:把時間留下幹嘛呢?他說:「幹我喜歡幹的事,發現到現在都沒有好好地去做過事。」
  • 吃豬油作為健康飲食是誤導 專家不建議豬油療法
    各位專家的結論是:原文不靠譜,過於片面。專家解讀:居民肉類、油脂攝入量超標 如再攝入豬油對心腦血管是雪上加霜對這個帖子如何評價?專家們的意見都很一致:這種說法有失偏頗,有為了吸引眼球而譁眾取寵之嫌,缺乏科學性。豬油不是不能吃,一要看攝入量的多少,即把握好「度」的問題;二是看個人體質和身體狀況。
  • 《元吾氏的誤導》緣起
    《元吾氏的誤導》那篇,是實修過程中的對元吾氏答疑曾經對我個人意識產生誤導的其中幾個點的一個大概講述分享。並非理論上探討。
  • 運氣不好的人,往往會有這三個特徵,有一個,也不是好事!
    很多人倒黴了,運氣不好了,都會怨天尤人,卻不知道在自己身上找原因。其實要想改變命運,關鍵是要改變自己,改正自己身上的缺點和毛病,只有善於發現並改正自身缺點的人,才會真正改變自己的人際關係,進而改變自己的命運。運氣不好的人,往往具備以下這三個特徵,有一個,也不是好事,應該儘快改。
  • 吃了致癌物就會得癌症嗎?
    前不久,媒體對世界衛生組織的一份材料進行炒作,他們從材料分析得出的結論是:蛋糕、炸薯條、烤麵包等經過120℃高溫加工的澱粉類食物都含有炳烯醯胺,長期食用可能導致癌症。連日常食用的普通食物都成了致癌物,這條消息引起了軒然大波,國內外好多人士十分關注。
  • 得癌的人,大多都是有「共性」的,提醒:3個壞習慣別再犯了
    很多人覺得只有運氣不好才會患癌,但實際上它的到來和運氣無關,和自身有很大的關係,得癌之人,多數都有「共性」,不妨看看你有沒有?經常性的狼吞虎咽、一日三餐不規律,經常吃醃製的食物等等,都會無形中提高某種癌症患病的機率,所以說總是保持著不好的飲食習慣,癌細胞可能不會「放過」你。
  • 睡不好覺招來癌症 教你如何養成好的睡眠習慣
    睡不好覺招來癌症 教你如何養成好的睡眠習慣 原標題:   2月4日  世界癌症日  今年的主題是「癌症防控目標,實現並不遙遠」,其實癌症可以防控,很多癌症和人們的生活起居飲食息息相關,就是平時總睡不好覺
  • 逃跑死得更快,裝死要看運氣
    不小心在野外碰到了黑熊,絕對是個讓人恐懼的事情,逃跑只會讓你死得更快,裝死還要看運氣好不好。東北地區有「一豬二熊三老虎」的說法,人在野外碰到這三種動物就麻煩了,尤其是野豬。成年黑熊的體重輕鬆超過300斤,能抵得上好幾個人。黑熊有了這麼大的體重,黑熊的力量也就超越了人類。
  • 吸血鬼飲料號稱血液替代品熱賣 專家稱誤導宣傳
    吸血鬼飲料號稱血液替代品熱賣 專家稱誤導宣傳 'Vampire drink' a bloody fake Fans11日,江蘇省血液中心專家稱,該飲品的廣告宣傳含誤導成分,消費者需謹慎飲用。  10月11日,在某購物網站搜索「吸血鬼飲料」,隨即出現20多個血漿飲料的商品信息,銷量最好的近30天賣出200多件,每件促銷價58.95元。從商品圖片來看,其包裝完全模仿醫用輸血袋,外包裝上全是英文標註,還標示了所謂的血型「B型」。賣家稱該吸血鬼飲料為美國原裝進口,並且只此一款「B型血」才是正宗的。
  • 做試管真的會得癌症嗎?
    做試管嬰兒確實會得癌症嗎?它是許多做試管嬰兒醫治的夫婦們都是較為擔憂試管嬰兒技術的事宜之一,終究她們對試管嬰兒依然抱擁有顧慮和躁動不安。由於這件事,讓許多想做試管嬰兒的夫婦望而生畏,那麼做試管嬰兒確實會導致癌症嗎?我們一起來看看試管嬰兒專家怎麼說吧。
  • 學術推送 | 你真的了解癌症嗎?
    人們說的「癌症」習慣上泛指所有惡性腫瘤。 城市的癌症死亡率前5是肺、肝、胃、食管和大腸;農村則是胃、肝、食管、肺和大腸。 癌細胞中的惡性腫瘤可以擴散,並且它們可以永生、並不管不顧地持續分裂。
  • 在治療癌症和疑難雜症方面,讓中醫和西醫進行一場比賽好不好
    但在治療癌症等疑難雜症方面,越來越多得鮮活例子證明西醫在這一方面很無能。很多的患者在西醫手術,放療,化療的這一套所謂科學的方法治療下人財兩空。高昂的治療費用讓很多老百姓因病致貧,因病返貧。治療期間的痛苦可以說是人間地獄,生活質量受到極大影響。中醫在這一方面顯示了巨大的優勢。近現代西方醫學對老百姓近乎洗腦式的持續宣傳。讓老百姓失去了理性選擇治療方案的機會。
  • 專家解析「舌尖上的癌症」 胡蘿蔔素致癌?
    近日,網絡上一張「舌尖上的癌症」圖譜迅速走紅,短短幾天內就被轉發上千次。不僅普通老百姓關心,許多與健康有關的專業人士也紛紛轉發,更有多家媒體對此做出報導。這張圖譜的全名是《舌尖上的癌症:那些增加或降低腫瘤風險的食物》,一共列舉了近20種食物和15種癌症的關係,分別用紅色、黃色和藍色顯示食物增加或降低某種癌症風險的可能性。圖譜上說得到底有沒有道理,哪些可以讓我們在生活中提高警惕?
  • 數百家醫院推出癌症免疫療法 專家:這是謀財不害命的騙局
    新華社記者在湖南、浙江等地調研發現,很多醫院都在開展癌症免疫治療。各類癌症免疫治療的廣告,更是通過各種渠道進入患者的視野。  浙江省腫瘤醫院化療中心張近平主任說,癌症免疫治療在上世紀80年代起就慢慢熱起來,中間冷了一段時間,現在又火起來了。目前這項技術開展得很火,全國很多大醫院都在實施。  免疫療法費用較高,在湖南等地沒有納入醫保範疇,患者需自費治療。
  • 癌症「基因」如何改變?腫瘤專家:吃喝玩樂很重要
    專家名片:王勁,浙江省腫瘤專家,中醫養生保健專家,從醫50載,從三甲醫院退休,學驗俱豐。曾任省中醫藥學會腫瘤分會副主委兼秘書;省抗癌協會傳統醫學會副主委兼秘書、省腫瘤專家診療中心專家;省康復醫學會腫瘤分會副主委。
  • 什麼是癌症性格?真的存在嗎?醫生:癌症的確喜歡4類人,要注意
    但是對於很多癌症的具體發病機制,還是有待研究,不過專家在研究癌症的過程中,也發現了很多癌症的危險因素,除了大家熟知的飲食、環境、作息等因素,癌症還會跟大家的性格有關係,也提出了癌症性格這個觀點。什麼是癌症性格?真的存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