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基因」如何改變?腫瘤專家:吃喝玩樂很重要

2020-11-29 環球網

專家名片:王勁,浙江省腫瘤專家,中醫養生保健專家,從醫50載,從三甲醫院退休,學驗俱豐。曾任省中醫藥學會腫瘤分會副主委兼秘書;省抗癌協會傳統醫學會副主委兼秘書、省腫瘤專家診療中心專家;省康復醫學會腫瘤分會副主委。

擅長常見癌症的中醫辨證與辨癌治療,及癌症術後調理,放化療毒副反應的防治;對癌症防復發、抗轉移的中草藥幹預治療,取得一定進展;對癌症康復和「亞健康」防治也頗有研究,首創禪意花草茶為癌症病人康復多一種選擇,對冬令進補膏方有獨特見解和豐富用藥經驗;也善於治療萎縮性胃炎伴腸化。

浙江在線-健康網8月21日訊(浙江在線見習記者 賴金鑫 通訊員 傅鵬飛)「有將近1/3的癌症是可以預防的,而生活方式的調整能夠讓癌症的危險係數降低34%」這是日前世界癌症研究基金會和美國癌症研究所在一份報告中公布的數字。

而浙江中醫藥大學第二門診部(泰仁堂)主任醫師王勁則給出了一個更為具體的說明:他相信至少有6%的癌症病人是被「嚇死」的,而在癌症致死的病例中有60%的人可以通過調整心態,改變生活方式避免死亡。

「生活方式的調整確實是能夠改變人體的。」王勁表示,學會正確的「吃、喝、玩、樂」,在癌症病人的治療和康復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癌症病人怎麼吃?「忌口」要適度

中醫認為,任何癌症之發生,均為人體正氣內虛、臟腑陰陽失調所致,所謂「正氣存內,邪不可幹,邪之所湊,其氣必虛」說的就是這個道理。現在,雖然科學家還沒有確鑿的證據說明癌症的本質到底是什麼,但王勁認為不健康的飲食習慣是非常重要的誘發因素。

很多癌症患者認為「病從口入」,應當「忌口」,卻失之偏頗,往往走入極端,因忌口太嚴,食譜狹窄,導致營養失衡,影響癌症的治療與康復。因此,他建議患者一定要走出「忌口太嚴」的誤區,做到合理、科學、適度忌口,在飲食中注意「趨利避害」,充分利用食物中的天然抗癌因子,多食用黃豆、玉米、紅薯、米仁、西紅柿、蘆筍、西蘭花、香菇素菌類食物等天然抗癌食物。

「全息食物」是近來相當流行的一個概念,指的是「保存著全部生命信息的食物,有可以保證物種繁殖的全部能量」,大致包括蛋、豆、植物、種子(堅果等)及卵。在王勁看來,這類食物富含大量營養和能量,非常適合老人、孩子和癌症康復人群食用。以雞蛋為例,正常成人每日食用1個即可,且以白水煮最好,煮開5分鐘即可。而對於兒童來講,蛋羹是很好的選擇。

此外,從營養需求上考慮,癌症患者進食做到中等偏上就可以了,不必過分追求高營養,進食七八分飽,葷素比1:3左右,一日三餐黃金比例做到3:4:3是最優的選擇。另外,還要多吃當季新鮮蔬菜水果。《黃帝內經》說:「食歲谷」,說的就是要多吃時令菜果,只有吃得健康,才能防止癌症復發、轉移。

癌症患者飲水也有講究,一般每日2500-3500毫升最好,宜用原生態弱鹼性水來呵護。癌症病人一般血粘度較高,往往伴有心腦血管疾病,睡前半小時喝一杯水,會使血液粘稠度大大降低,流速加快;半夜醒來、清晨醒來再喝一杯水,能夠延緩癌栓發生。

「很多人認為得了癌症之後就該養著不動,這種想法是不對的。」王勁建議,癌症患者可進行少量的有氧運動,這可以減輕術後恢復期的噁心、疲勞,並對生理和心理起到綜合治療作用,動出健康。

養生要先養心 看病也講「幸福指數」

一個人心理健康不健康,就看你的心態平不平和。「初診病人的心理創傷是嚴重的,這顯而易見。」在王勁的診室裡,總是充斥著各式各樣的癌症患者,但他們的心理特點總是相同的,那就是情緒低落,滿面愁容,整個人躁鬱不安,這樣的狀態並不利於癌症的治療。

「很多時候,癌症病人並不是死於癌症這個生物學因素,而是死於心理因素,死於恐懼,死於悲哀。」王勁說,養生就必須養心,生命的本質就在於樂活,這是細胞的活化劑,也是生命之源,只有心態擺正了,才能夠健康常在,延年益壽。

對於自己的患者,王勁總能讓他們「哭著進來,笑著出去」。治病先醫心,對於這些癌症患者,心理上的開導是第一位的。在治病之前,他總是主張幫助這些患者積極調整好心態。「恐懼大多來自無知,很多病人對於疾病不了解,一旦身體出現了疼痛,就擔心癌細胞發生轉移。」

為了幫助病人普及癌症知識,正確認識癌症,王勁特地編印了一部小冊子,主要就是指導癌症病人如何吃喝玩樂戰勝癌細胞,每當有病人來的時候,他就分發給他們。此外,他還專門在醫院開設專題講座,主講防癌、治癌及相關的養生知識,組織病人來聽,藉此普及癌症知識,也讓患者之間熟絡起來,處好關係,一團和氣,利於疾病康復。

陳大姐今年50多歲,2008年開始來王勁的診室看病,是他這裡的老病號了。9年前,她膽囊癌治癒後又檢查出患有肺神經內分泌癌,來到王勁診室的時候,滿面愁容,總是怨天尤人,悲傷不能自持。

為了幫助她樹立科學的治病觀念,每次來診室的時候王勁都會耐心地開解,關心她的身體變化,事無巨細總是問得很仔細。在病情好轉之後,他還告誡陳大姐不能掉以輕心,要堅持中醫調理,提高免疫力,對自己的健康負責。

此外,還有一名60多歲的毛大爺,檢查出患有肺腺癌伴淋巴結轉移,切緣又為陽性,找到王勁的時候整個人鬱郁不安,瀕臨絕望。為了給他治病,王勁特意聯繫到了浙江省腫瘤醫院做放、化療,在治療結束之後又建議他服用中藥進行調理,進一步殺死癌細胞。現在,經過十多年的治療,毛大爺已經基本康復,沒有出現復發、轉移的跡象。

1967年,王勁從浙江醫學院中醫專業畢業,現在從事中醫腫瘤治療已經整整50個年頭。「醫者健康所系、性命相託。」這是他將近半個世紀的從醫生涯中始終秉持著的一則從醫信條。

於他而言,要成為一名新時代的合格醫生,不僅要有精湛的醫術,還要富有人文精神,在關注疾病的同時還要關心患病的人。他相信,只有把「技術參數」和病人的「幸福指數」結合起來考察,才能夠為患者找到最佳的診療方案。

王勁門診時間:每周六上午

門診地點:浙江中醫藥大學第二門診部(杭州市上城區大學路102號)

有需要的患者可以在每周六上午前往浙江中醫藥大學第二門診部諮詢就診,可在浙江在線掛號平臺提前預約掛號,諮詢電話:87563308

來源:浙江在線健康網

相關焦點

  • 解碼生命 看基因檢測如何「大戰」腫瘤
    4月15-21日是第22屆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今年抗癌宣傳周的主題是「腫瘤防治,我們在行動」。4月15日,中國抗癌協會、北京大學腫瘤醫院、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等在這一天發起了多個宣傳周主題活動,通過公益贈書、專家解讀、健康環湖走、中國癌症防控高峰論壇等方式,提升公眾對癌症的認知和重視。
  • 深度闡釋| 抑癌基因p53如何促進癌症發生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Genes & Development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澳大利亞沃爾特與伊麗莎研究所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闡明了抑癌關鍵基因p53的突變誘發腫瘤發生的分子機制;研究者表示,在癌症早期階段,突變的p53會攔截正常的p53蛋白,並且阻斷其扮演保護性的角色,因此,p53就無法激活機體自身抵禦癌症的天然防禦性策略了,比如機體的DNA
  • Genes & Devel:深度闡明抑癌基因p53如何促進癌症發生?
    2018年11月10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Genes & Development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澳大利亞沃爾特與伊麗莎研究所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闡明了抑癌關鍵基因p53的突變誘發腫瘤發生的分子機制;研究者表示,在癌症早期階段,突變的p53會攔截正常的p53蛋白,並且阻斷其扮演保護性的角色,因此,p53
  • 癌症研究探秘:癌症如何進化?
    癌腫的起因不是少數基因突變引發細胞以不受控制的速度生長,而是整個染色體發生紊亂。染色體包含很多基因,因此複製錯誤、斷裂和缺失會導致上萬個基因改變。結果就形成一個有全新特徵的細胞,即一個新的表現型。這一新模型的建立對於解釋癌細胞中為什麼存在很多遺傳突變,驅動性突變如何在整個腫瘤中傳播以及腫瘤的藥物抗性如何進化等疑難問題具有重要意義。雖然之前一些研究已經開發出一些模型能夠捕捉腫瘤的空間結構,但是這些模型都不能夠研究腫瘤細胞的遺傳變化。而那些能夠對腫瘤進化進行精確描述的模型又不能很好地呈現腫瘤的三維結構。
  • Cell發布大型癌症蛋白質基因組學研究重要成果
    在當前的研究中,太平洋西北國家實驗室和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研究小組各自研究了169個高級別漿液性癌樣本及來自癌症基因組圖譜(TCGA)的基因組學和臨床數據。基於腫瘤修復受損DNA的能力(同源重組缺陷),並以包括BRCA1、BRCA2和PTEN在內的一些基因改變(長期與提高癌症風險和嚴重程度相關的突變)為特徵,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研究小組最初挑選出了122個樣本。
  • 擁有抑癌基因就不會得癌症?腫瘤專家教你看清癌症的秘密!
    作者: 騰訊醫典 腫瘤學編輯組 基因突變在很大程度上導致了癌症細胞的產生,這些突變改變了調控細胞生長、分裂和DNA修復的蛋白產物的量和功能。
  • 5年針對6000多名癌症患者數據採集分析揭示新型腫瘤基因檢測
    》正在對這些患者的腫瘤基因組成進行深入研究。這是有史以來針對一種或多種標準治療已進展的腫瘤患者,或沒有標準治療的罕見癌症患者所收集的最大數據集。該信息包含重大發現,這些發現告訴醫生和患者更多有關如何使用基因組測試選擇最佳治療方法的信息。
  • 解讀近期腫瘤抑制子p53重要研究成果!
    本文中,小編整理了多篇重要研究成果,共同解讀科學家們對腫瘤抑制子p53的重要研究成果,與大家一起學習!【2】Nature:揭示p53缺乏促進頭頸癌招募神經元促進癌症生長和進展機制doi:10.1038/s41586-020-1996-3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德克薩斯大學MD安德森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員報導,缺乏一種重要的腫瘤抑制基因允許頭頸癌發送信號到附近的神經,改變它們的功能並招募它們到腫瘤中,在那裡,它們促進癌症生長和進展
  • 2020年華大基因腫瘤醫學成果展示:3款最新腫瘤檢測技術,助力癌症防控
    及3款華大基因最新腫瘤檢測技術。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到要實施癌症防治行動,推進預防篩查、早診早治和科研攻關,著力緩解民生的痛點。肝癌在我國癌症發病率中排第四位,死亡率排第二位,疾病負擔重。如何建立肝癌早檢新技術、研發轉移復發預警新方案、克服肝癌異質性制定個體化治療新策略,一直是我們中山醫院致力探索的方向。
  • 腫瘤免疫療法為何獲得諾貝爾獎?真能攻克癌症?專家詳解
    當年出版的《科學》雜誌給予評論:「今年是癌症治療的一個重大轉折點,因為人們長期以來嘗試激活病人自身免疫系統來治療癌症的努力終於取得了成功!」在過去的20年,也有很多別的抗癌新藥,為什麼大家對「免疫療法」特別推崇?因為免疫療法的成功不僅革命性地改變了癌症治療的效果,而且會革命性地改變治療癌症的理念。
  • 美國著名遺傳學專家在寧談――國際腫瘤防治新走勢
    美國著名遺傳學專家在寧談――國際腫瘤防治新走勢 2002年8月23日10:35  揚子晚報   2002年08月23日  應南京大學醫學院附屬鼓樓醫院邀請
  • 首個NGS癌症大panel基因檢測獲批
    MSK-IMPACT™是一個更加靈活、全面的癌症基因檢測平臺,由MSK病理科開發。它基於二代測序技術,能夠一次對病人腫瘤468個基因的基因突變及遺傳變異進行快速、靈敏的檢測,可對患者這些基因上所有的重要區域進行測序,並能夠檢測到基因上所有蛋白編碼區突變、拷貝數變化(CNAs)、啟動子突變和基因組重排。
  • 為什麼明明是同一種癌症,治療效果卻大不相同?|異質性|基因組|癌症...
    為什麼有些癌症患者最初使用藥物敏感,之後卻會耐藥。  癌症的治療可以說是「千人千面」,必須針對患者的不同腫瘤、不同病情階段以及不同併發症給予個性化的治療方案。這也是癌症之所以難以治療的重要原因。
  • 迄今最全癌症驅動基因全景圖:66種癌症中的568個致癌基因匯總
    通過對來自66種癌症的28076個腫瘤樣本的基因組進行分析,鑑定了568個癌症驅動基因。這是迄今為止癌症驅動基因最完整全景圖。目前該研究數據已在 IntOGen 平臺更新。點擊查看大圖研究人員對來自66種癌症的28076個腫瘤樣本進行了廣泛的計算分析,並確定了568個癌症驅動基因。
  • 腫瘤患者要做基因檢測嗎?中山醫院精準醫學中心專家為您解讀基因...
    腫瘤發生機制的複雜性也提示臨床醫生在選擇治療藥物前,若能進行基因檢測及分析,對於治療的用藥指導非常重要。具體來說,可針對患者基因分型來精確的推薦合適的靶向藥物,對患者的重要變異基因進行解析,並針對靶向藥物及化療藥物進行用藥提示。同時,一些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常常會存在耐藥問題,而耐藥機制眾多,只有明確耐藥原因才能選擇進一步的治療方案。
  • 探秘癌症基因「沉默」機制—新聞—科學網
    斑馬魚研究揭示表觀遺傳學如何調控生物進化
  • Nature子刊:「跳躍基因」或助長癌症
    跳躍基因」(jumping genes)又被稱為轉座因子,它是一種可以改變其在基因組中位置的DNA序列。跳躍基因可能會產生突變,亦或是逆轉突變,細胞的遺傳特性和基因組大小會因此而改變。而DNA如果發生變異則可能會促進癌症的發展。
  • Nature子刊:「跳躍基因」助長癌症
    「跳躍基因」(jumping genes)又被稱為轉座因子,它是一種可以改變其在基因組中位置的DNA序列。跳躍基因可能會產生突變,亦或是逆轉突變,細胞的遺傳特性和基因組大小會因此而改變。而DNA如果發生變異則可能會促進癌症的發展。
  • Cancer Cell:腫瘤幹細胞為根治癌症帶來了新的曙光
    日前出版的《腫瘤細胞》雜誌發表的一項最新研究成果顯示,美國科研人員首次成功地從正常組織中培養出乳腺癌幹細胞。有關專家表示,這一研究有望進一步加深科學界對腫瘤發生機制的研究和認識,並找到根治癌症的新方法。
  • 568個癌症驅動基因確定
    科技日報北京8月20日電 (記者劉霞)據物理學家組織網17日報導,西班牙科學家在最新一期《自然評論·癌症》雜誌上發表論文稱,他們對28000個腫瘤的基因組進行分析後,一次鑑定出了568個癌症驅動基因,提供了迄今最完整癌症驅動基因彙編。癌症特徵是突變和細胞基因組內的其他改變會導致細胞不受控制地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