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明明是同一種癌症,治療效果卻大不相同?|異質性|基因組|癌症...

2021-01-09 健康界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疑問。

  為什麼都是非小細胞肺癌,有些患者對於某類藥物敏感有些患者卻不。

  為什麼都是乳腺癌轉移了,原發病灶和轉移病灶的治療效果卻差異明顯。

  為什麼有些癌症患者最初使用藥物敏感,之後卻會耐藥。

  癌症的治療可以說是「千人千面」,必須針對患者的不同腫瘤、不同病情階段以及不同併發症給予個性化的治療方案。這也是癌症之所以難以治療的重要原因。

  

  半分鐘讀全文

  世界上沒有兩個相同的腫瘤,即使是同一病人的原發腫瘤和轉移腫瘤之間也不同。

  腫瘤細胞會根據處於身體的不同位置而發生變化,甚至同一腫瘤內的腫瘤細胞也有微小甚至顯著不同。

  腫瘤內細胞之間的差異可能會對癌症的診斷和治療產生重要影響。

  腫瘤內的細胞對同一治療方法有不同的敏感性或有效性。

  什麼是腫瘤異質性?

  風雪中,沒有兩片雪花是相同的,同樣的,世界上並沒有兩個相同的腫瘤,即使是原發腫瘤和轉移腫瘤。這就是腫瘤異質性。

  

  腫瘤的異質性是指腫瘤在生長過程中,經過多次分裂增殖,其子細胞呈現出分子生物學或基因方面的改變,從而使腫瘤的生長速度、侵襲能力、對藥物的敏感性以及預後等各方面產生差異。

  腫瘤異質性不單單是指不同患者的腫瘤細胞存在不同。即使是同一位癌症患者,腫瘤細胞也會根據處於身體的不同位置而發生變化(腫瘤間異質性),甚至同一腫瘤內的腫瘤細胞也有細微甚至顯著不同(腫瘤內異質性)。

  了解腫瘤異質性為什麼這麼重要?

  了解腫瘤異質性可能是癌症科學的下一個重大任務,因為腫瘤內細胞之間的差異可能會對癌症的診斷和治療產生重要影響。

  腫瘤診斷的金標準是病理檢查。確實,通過病理檢查,我們可以清楚知道腫瘤的明確類型及疾病分期,便於更好地接受治療。

  病理檢查通常依賴於針吸活組織檢查,從腫瘤中提取小樣本細胞用於分析。然而,如果面對高度異質性的腫瘤,活組織檢查中的微小部分細胞無法代表整個腫瘤,這也就意味著可能遺漏了重要的疾病特徵,潛在有效的治療方法因此被忽視。當然,還有另外一種可能,活組織檢查顯示的是一種實際上並非在腫瘤中廣泛存在的指標,那麼就會造成錯誤的藥物選擇。

  腫瘤異質性還可以至少部分解釋「為什麼最初對藥物反應良好的一些患者最終會出現復發,而新出現的腫瘤通常不再對相同治療產生反應」。

  我們可以做一個假設,與腫瘤中僅存在10種腫瘤細胞相比,如果腫瘤中存在100種腫瘤細胞,出現耐藥細胞的可能性就會變得很大。如果該耐藥細胞繼續增殖並生長,就有可能長成耐藥性腫瘤。

  腫瘤異質性如何對治療產生影響?

  癌症治療的一個主要挑戰,就是並非腫瘤內的所有細胞都對大多數治療方法具有同等的敏感性或者有效的靶向性。而未被消除的癌細胞是癌症復發的關鍵驅動因素。在很大程度上,這是腫瘤異質性在「從中作祟」。

  化療及放療等細胞毒性療法一直被認為可以直接誘導耐藥突變的出現,但腫瘤內的基因組異質性也能夠使耐藥突變預先存在,治療後驅動腫瘤再生。

  除去基因組異質性之外,表觀遺傳異質性也是癌細胞對於多種療法差異敏感的關鍵驅動因素。這種表觀遺傳異質性通常可以增加藥物轉運蛋白的表達,提高DNA損傷修復能力以及對起到保護作用的周圍「生態環境」進行募集等。

  在這裡,可能需要為大家解釋一下什麼叫「表觀遺傳」。實際上,表觀遺傳是與基因組遺傳相對應的概念。表觀遺傳指的是在基因組信息不改變的情況下,基因的「臨床表現」發生了變化。

  

  發表在《Nature》上的一份研究也曾指出,在T細胞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ALL)的小鼠模型中,研究人員發現即使是遺傳上相同的腫瘤細胞,也可能因為處於不同的身體位置而有所不同。這就是因為細胞的生長和存活能力受到腫瘤微環境的影響。因此,取決於腫瘤所處周圍環境的不同,藥物治療並不一定全部有效。

  

  寫在最後

  由於癌症的異質性,即使經過數十年的深入研究,許多腫瘤仍然難以控制。從某種程度上來講,這令人生畏。

  然而,隨著人們對於癌症異質性的逐步了解以及越來越多先進技術的出現與普及,人們對於癌症這一龐大和複雜的疾病認識也會更加清晰。

  總有一天,癌症的治療將遊刃有餘。


相關焦點

  • 綜述| 基於二代測序對癌症基因組異質性的研究推動癌症的精準治療
    耶魯大學遺傳系張嘉玲博士(Jialing Zhang)和南方醫科大學教授、耶魯大學顧問潘星華博士(Xinghua Pan)等在PCM第一期發表綜述:基於二代測序對癌症基因組異質性的研究推動癌症的精準治療(Characterization of cancer genomic heterogeneity by next-generation
  • 多篇文章聚焦癌症異質性研究新成果!
    以往的病例報告和小病例系列研究表明,液體活檢(特別是無細胞DNA,cfDNA)可以更好地揭示性耐藥的異質性。然而,到目前為止尚無研究直接在靶向治療進展後的大規模前瞻性患者群體中比較cfDNA與標準的單病灶腫瘤活檢的效果。基於此,近日來自哈佛醫學院、麻省總醫院的Ryan B.
  • NEJM綜述告訴你,如何在癌症治療中應用基因組測序
    對導致癌症的基因突變的鑑定,有利於治療中的方案選擇。例如,BRCA1或BRCA2基因突變一方面可能導致乳腺癌、卵巢癌,另一方面它們導致同源重組功能缺陷使得癌細胞依賴其他DNA修復途徑,因此選擇PARP抑制劑類藥物,就可能對這種癌症具有更好的治療效果(詳見《罕見!
  • ...人類癌症研究的14項裡程碑式進展!|微生物群|抑制劑|基因組|...
    近幾十年來,人們對癌症的認識不斷深入,如有關腫瘤發展的遺傳學和表觀遺傳學畸變、腫瘤全基因組測序等。這些發現推動了癌症新療法的發展,尤其是免疫療法,已成為與手術、化療、放療和靶向治療並列的重要治療手段。希望這些突破性事件能激發人們對癌症研究的樂觀情緒,並積極開發新的方法來攻克癌症。
  • 個性化癌症治療:綜合的基因組分析方法及其在臨床的應用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大數據文摘。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背景  近期,隨著癌症基礎研究的不斷進步,癌症診斷技術的日新月異,以及更多針對性治療手段的增加,個性化治療突飛猛進,為治癒癌症提供了最好的保障。
  • 癌症研究探秘:癌症如何進化?
    癌症的形成實際上就是一個新寄生物種的進化過程。就像寄生物一樣,癌腫依賴宿主獲得營養。這就是為什麼阻斷癌腫的治療方法能夠非常有效。據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分子和細胞生物學教授彼得 迪斯貝格說,由於這種寄生物與宿主的關係,癌腫能夠自己決定生長方式和生長位置。癌細胞的生存不依賴其他細胞,而且它們形成與其人類宿主不同的染色體組型。因此,它們是新物種。
  • 專訪高維強教授:癌症治癒的攔路虎——腫瘤異質性
    包括不同種類腫瘤之間的差異、同一種腫瘤類型中不同病人之間的異質性、同一個病人腫瘤組織中不同細胞間的差異、同一個病人原位腫瘤和轉移的腫瘤間的差異、同一個病人在疾病發生和進展的不同時間點上腫瘤組織也存在不同、病人在接受治療前和腫瘤復發後的腫瘤組織也往往呈現很大差異。這些差異導致臨床上治療腫瘤時面臨巨大挑戰,並使個體化治療和精準治療的重要性凸顯出來。
  • 98000元注射一針,這種「天價」疫苗預防12種癌症?
    試試這三面「照妖鏡」「什麼癌症都能治?就從這句廣告詞看基本上可以判斷是偽科學。」支修益告訴科技日報記者,不說別的,單就肺癌來說,就有小細胞肺癌和非小細胞肺癌之分;非小細胞肺癌又包括鱗癌、腺癌、鱗腺癌和大細胞癌;有些癌是來源於上皮細胞,有些癌是從間胚細胞層來的……光是預防肺癌一種都不太可能,別說一起預防12種癌症了。
  • 為什麼有些癌症不治療也會自動消失?|神經母細胞瘤|黑色素瘤|癌症|...
    即使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與財力,對於癌症發生與發展細節,人們仍未十分清楚。如何徹底消滅癌細胞,依然是人們心頭的巨大難題。但是,目前已經有超過1000個腫瘤自發消退的案例被記錄。  為什麼有些癌症會奇蹟般地消失?是否有可能利用這個現象來使癌症患者受益呢?  01 哪些癌症會自發消退?
  • 癌症治療取得新突破 —— 南醫大教授抑癌基因成果引關注
    在生物醫藥與大健康專場,針對當前面臨嚴峻挑戰的癌症轉移和耐藥形勢,中國毒理學會副理事長、江蘇省毒理學會理事長、南京醫科大學教授周建偉帶來的「抑癌基因JWA」醫學研究成果引起了眾人的關注。周教授認為,過去的癌症治療,包括放化療等,太執著於殺死腫瘤細胞,但因為腫瘤異質性等導致的耐藥和轉移等原因,往往收效甚微,甚至有時出現花了大力氣、高費用殺死一些癌細胞,卻錯傷了免疫系統,導致身體機能惡化,加速了病人死亡。一些國際著名專家指出,過去幾十年的抗癌戰爭沒有打贏,我們的抗癌戰略出了偏差。因此,治療癌症的策略和方法亟需革命性的突破。
  • Nature提出腫瘤異質性和耐藥性的罪魁禍首
    腫瘤異質性是指同一種惡性腫瘤在不同患者個體間或者同一患者體內不同部位腫瘤細胞間從基因型到表型上存在的差異。實際上,如何選擇免疫治療的作用靶點仍然是治療的難點,並不是所有腫瘤均適合免疫療法,其根本的原因還是腫瘤異質性在作祟。關於腫瘤異質性的來源,目前以克隆選擇與癌幹細胞學說互補和分支進化模式來解釋腫瘤異質性在學術界已基本達共識。
  • 《自然》:23篇文章,1300多人參與,人類癌症全基因組解鎖!
    為了探索剩餘的99%基因組,國際癌症基因組協會/癌症基因組圖譜計劃(ICGC/TCGA) 組織了全基因組泛癌分析(PCAWG)項目,對38個癌種,超2600例原發癌症和它們對應的正常組織進行全基因組測序和綜合分析,以期為人類解鎖盛大的癌症全基因組「密碼」。全部內容發表於《自然》及其子刊。
  • 基因檢測技術,對治療癌症幫助有多大?
    靶向藥是在細胞分子水平上,針對癌症細胞變異的基因來設計相應的治療藥物,藥物選擇性地破壞這些帶有變異基因的癌症細胞,導致其特異性死亡,而不破壞正常的組織細胞。靶向藥由於療效顯著,副作用較小,成為臨床上頗受歡迎的癌症治療藥物。人類對基因的深入研究開啟了癌症靶向治療的大門,但靶向藥對癌症分子類型具有高度選擇性,人體癌症千差萬別,即使是同一個部位的癌症,治療效果和方法也應因人而異。
  • 科學家們在癌症亞型研究上的新進展!
    /Wikipedia/CC BY-SA 3.0【1】Nat Med:彌散性大B細胞淋巴瘤竟有5種亞型,個性化治療刻不容緩!doi:10.1038/s41591-018-0016-8彌散大B細胞淋巴瘤(DLBCL)是成年人最常見的淋巴癌,這是一種臨床上和遺傳學上具有異質性的疾病,又被進一步分為活化B細胞型(ABC)和生發中心B細胞型(GCB)。來自達納法博癌症中心醫學腫瘤學系和哈佛醫學院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在Gad Getz教授和Margaret A.
  • Genome Medicine: 提高癌症治療效果的新方法
    2020年4月1日訊/生物谷BIOON/---通過挖掘大量的遺傳數據,維吉尼亞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有望促進醫生治療癌症,預測患者預後並確定哪種治療方法最適合某類患者的能力。研究人員已經確定了我們基因的遺傳變異,這些變異影響患者在診斷後和治療過程中的表現。有了這些信息,醫生將能夠檢查患者的基因組成,從而提供真正個性化的藥物。
  • 為什麼會產生癌症 驅動基因是決定主因
    原標題:為什麼會產生癌症 驅動基因是決定主因    為什麼會產生癌症?我們需要提到一個名詞:驅動基因,它可以說是決定癌症的最主要原因。如何找到驅動基因,找到後又該怎樣採取進一步的治療措施?如何提高治療效果保證患者的生活質量?
  • 多篇文章解讀腫瘤異質性的發生及研究進展
    癌症遺傳的異質性不僅表現在不同患者之間,即使是同一患者的不同腫瘤結節,甚至是同一個結節中也存在差異。肝細胞癌的分子異質性部分歸因於肝癌幹細胞的存在,被各種細胞表面標誌物區分的不同癌症幹細胞群體可能包含不同的癌症驅動基因,這就為找到分子靶向性治療方法帶來了巨大挑戰。
  • 晚期癌症的基因組藍圖特徵!
    儘管近些年來科學家們在癌症療法研究上取得了很大的進展,但癌症轉移、療法耐受性等依然是引發全球癌症相關死亡的主要原因,這篇綜述文章中,研究人員繪製出了晚期癌症和治療後腫瘤的全面分子圖譜,同時還將全基因組和轉錄組分析與癌症患者的臨床預後進行了結合分析。
  • 癌症因何難以攻克?癌細胞一直在進化,堪稱地球上最強生命
    理論上這種治療策略非常巧妙,可以從根源上抑制腫瘤的進化,而且一些患者也確實獲得了理想效果。但是不幸的是,許多患者腫瘤細胞隨後出現藥物耐受。Bardelli一次次見證到患者癌症復發,讓他挫折感十分強烈,甚至認為腫瘤靶向治療已經走到了一個死胡同。
  • 萬名中國癌症患者的血漿游離DNA檢測揭示中國癌症患者特異基因組特徵
    為了填補這一空白並了解中國特有的癌症基因組,來自北京大學腫瘤醫院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的研究團隊,基於華大基因MGISeq-2000測序平臺,採用了一種靶向深度測序方法,最佳地研究血漿cfDNA中腫瘤來源的基因組改變,即使是低等位基因部分(AF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