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疑問。
為什麼都是非小細胞肺癌,有些患者對於某類藥物敏感有些患者卻不。
為什麼都是乳腺癌轉移了,原發病灶和轉移病灶的治療效果卻差異明顯。
為什麼有些癌症患者最初使用藥物敏感,之後卻會耐藥。
癌症的治療可以說是「千人千面」,必須針對患者的不同腫瘤、不同病情階段以及不同併發症給予個性化的治療方案。這也是癌症之所以難以治療的重要原因。
半分鐘讀全文
世界上沒有兩個相同的腫瘤,即使是同一病人的原發腫瘤和轉移腫瘤之間也不同。
腫瘤細胞會根據處於身體的不同位置而發生變化,甚至同一腫瘤內的腫瘤細胞也有微小甚至顯著不同。
腫瘤內細胞之間的差異可能會對癌症的診斷和治療產生重要影響。
腫瘤內的細胞對同一治療方法有不同的敏感性或有效性。
什麼是腫瘤異質性?
風雪中,沒有兩片雪花是相同的,同樣的,世界上並沒有兩個相同的腫瘤,即使是原發腫瘤和轉移腫瘤。這就是腫瘤異質性。
腫瘤的異質性是指腫瘤在生長過程中,經過多次分裂增殖,其子細胞呈現出分子生物學或基因方面的改變,從而使腫瘤的生長速度、侵襲能力、對藥物的敏感性以及預後等各方面產生差異。
腫瘤異質性不單單是指不同患者的腫瘤細胞存在不同。即使是同一位癌症患者,腫瘤細胞也會根據處於身體的不同位置而發生變化(腫瘤間異質性),甚至同一腫瘤內的腫瘤細胞也有細微甚至顯著不同(腫瘤內異質性)。
了解腫瘤異質性為什麼這麼重要?
了解腫瘤異質性可能是癌症科學的下一個重大任務,因為腫瘤內細胞之間的差異可能會對癌症的診斷和治療產生重要影響。
腫瘤診斷的金標準是病理檢查。確實,通過病理檢查,我們可以清楚知道腫瘤的明確類型及疾病分期,便於更好地接受治療。
病理檢查通常依賴於針吸活組織檢查,從腫瘤中提取小樣本細胞用於分析。然而,如果面對高度異質性的腫瘤,活組織檢查中的微小部分細胞無法代表整個腫瘤,這也就意味著可能遺漏了重要的疾病特徵,潛在有效的治療方法因此被忽視。當然,還有另外一種可能,活組織檢查顯示的是一種實際上並非在腫瘤中廣泛存在的指標,那麼就會造成錯誤的藥物選擇。
腫瘤異質性還可以至少部分解釋「為什麼最初對藥物反應良好的一些患者最終會出現復發,而新出現的腫瘤通常不再對相同治療產生反應」。
我們可以做一個假設,與腫瘤中僅存在10種腫瘤細胞相比,如果腫瘤中存在100種腫瘤細胞,出現耐藥細胞的可能性就會變得很大。如果該耐藥細胞繼續增殖並生長,就有可能長成耐藥性腫瘤。
腫瘤異質性如何對治療產生影響?
癌症治療的一個主要挑戰,就是並非腫瘤內的所有細胞都對大多數治療方法具有同等的敏感性或者有效的靶向性。而未被消除的癌細胞是癌症復發的關鍵驅動因素。在很大程度上,這是腫瘤異質性在「從中作祟」。
化療及放療等細胞毒性療法一直被認為可以直接誘導耐藥突變的出現,但腫瘤內的基因組異質性也能夠使耐藥突變預先存在,治療後驅動腫瘤再生。
除去基因組異質性之外,表觀遺傳異質性也是癌細胞對於多種療法差異敏感的關鍵驅動因素。這種表觀遺傳異質性通常可以增加藥物轉運蛋白的表達,提高DNA損傷修復能力以及對起到保護作用的周圍「生態環境」進行募集等。
在這裡,可能需要為大家解釋一下什麼叫「表觀遺傳」。實際上,表觀遺傳是與基因組遺傳相對應的概念。表觀遺傳指的是在基因組信息不改變的情況下,基因的「臨床表現」發生了變化。
發表在《Nature》上的一份研究也曾指出,在T細胞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ALL)的小鼠模型中,研究人員發現即使是遺傳上相同的腫瘤細胞,也可能因為處於不同的身體位置而有所不同。這就是因為細胞的生長和存活能力受到腫瘤微環境的影響。因此,取決於腫瘤所處周圍環境的不同,藥物治療並不一定全部有效。
寫在最後
由於癌症的異質性,即使經過數十年的深入研究,許多腫瘤仍然難以控制。從某種程度上來講,這令人生畏。
然而,隨著人們對於癌症異質性的逐步了解以及越來越多先進技術的出現與普及,人們對於癌症這一龐大和複雜的疾病認識也會更加清晰。
總有一天,癌症的治療將遊刃有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