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檢測技術,對治療癌症幫助有多大?

2020-11-27 健康界

癌症是目前世界性的醫學難題,目前的醫療技術攻克癌症尚需時日。癌症的靶向治療由於針對性強、副作用小而受到臨床追捧,但靶向治療前對於患者癌症分子變異類型的診斷非常重要。隨著靶向藥物治療的逐漸普及,近幾年癌症基因檢測技術在國內也逐漸廣泛應用起來。基因診斷能夠幫助腫瘤醫生針對不同分子變異類型的病人選擇適合他們的治療方案,從而實行靶向藥物治療。除此之外,基因檢測技術在癌症的預防上也有一定的應用,通過檢測基因的情況能夠查出罹患各種癌症的風險機率,從而提前做出預防。

什麼是癌症基因檢測?

首先說說什麼是基因,基因是 DNA 分子上的一個功能片段。基因決定人的生老病死,可以看做是生命的操縱者和調控者,因此,哪裡有生命,哪裡就有基因,一切生命的存在與衰亡的形式都是由基因決定的。

基因檢測是一種對組織、細胞、血液等進行 DNA 檢測的技術,是採集被檢測者的待檢樣品,擴增其基因信息後,通過特定設備對被檢測者細胞中的 DNA 分子信息作檢測,判斷這部分基因是否存在突變或存在敏感基因型,預知身體患疾病的風險。

癌症基因檢測,是由於醫學研究發現癌症是一類基因病,癌症的發生與基因改變有關係,因此被用於癌症的早期篩查、診斷以及輔助治療。運用基因技術測定某些特定的基因位點,讓腫瘤醫生能夠在一系列的藥物或治療方案中找到對特定患者最為有效的藥物或方案。

癌症基因檢測的應用

輔助靶向治療

在癌症治療上,目前臨床使用的化療藥物並不具有癌症細胞特異殺傷性,因而常見的化療藥物對增殖旺盛的正常細胞(如血液細胞等)同樣具有殺傷作用,副作用一般較嚴重。靶向藥是在細胞分子水平上,針對癌症細胞變異的基因來設計相應的治療藥物,藥物選擇性地破壞這些帶有變異基因的癌症細胞,導致其特異性死亡,而不破壞正常的組織細胞。靶向藥由於療效顯著,副作用較小,成為臨床上頗受歡迎的癌症治療藥物。

人類對基因的深入研究開啟了癌症靶向治療的大門,但靶向藥對癌症分子類型具有高度選擇性,人體癌症千差萬別,即使是同一個部位的癌症,治療效果和方法也應因人而異。想要達到最佳效果,醫生需要針對不同類型的病人選擇合適他們的靶向藥物,同病異治,因人而異,實施個體化治療。施行靶向治療前,首先需要對體內基因進行檢測,確定患者的癌症分子類型。

癌症分子變異有很多種,目前臨床最常用的是基因突變檢測。基因突變檢測的常用技術包括基因測序法、 ARMS-PCR 法、 HRM-PCR 法等。因為 ARMS 法靈敏度高,特異性好,而且操作簡單,所以目前廣泛使用的是 ARMS 法。

監測治療效果

隨著基因分子水平研究的不斷深入,越來越多的癌症細胞信號通路被發現,大量臨床研究表明,通路中的特定基因的擴增、突變、表達狀態與靶向、化療藥物的有效性密切相關。因此,臨床上檢測這些通路中特定基因的擴增、突變、表達情況,能幫助腫瘤醫生判斷患者的用藥效果,從而最大程度地提高治療的有效率,減少藥物的毒副作用,避免用藥不當貽誤治療時機。

癌症易感性與早期篩查

癌症的發生是遺傳因素和環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流行病調查結果顯示,約 10-15%  的癌症是遺傳因素造成的。基因檢測技術可以確定患者是否攜帶遺傳性腫瘤發病相關基因,做出遺傳性腫瘤的基因診斷,繼而可以對遺傳性腫瘤患者的家人進行基因檢查,找出腫瘤發病相關基因攜帶者,則能提前預測患病的可能性,在他們未發病前就提供癌症防治的諮詢和採取有效的預防措施,從而有針對性地預防癌症。目前中國已在多省市成功地開展遺傳性結直腸癌和乳腺癌的腫瘤發病相關基因檢測。

大多數癌症患者是由於環境因素作用於人體遺傳物質而引起的,即人們接觸了環境中的致癌物質,使基因發生變異,導致癌症的發生。但各人由於體內的代謝酶不同,對致癌物的反應也大不相同,若遺傳基因所控制的代謝酶可增強致癌物的毒性,或使機體對致癌物的處理能力降低,則可使機體對致癌物更敏感,患癌的風險也就增大了。醫學研究發現,正常細胞轉變為癌細胞一般存在 15-30 年的漫長誘導期,初期並無明顯症狀。傳統的影像學檢查由於需要癌症細胞達到一定數量才可以檢測到,因而對於早期癌症的檢出率低。癌症基因檢測由於敏感性高,相對可以早期發現基因型的改變,有效提高癌症早期檢出率。由於早期癌症的治癒率高,預後好,這也有助於有效提升惡性腫瘤的治癒率。

基因檢測的普及

在美國等發達國家,基因檢測已經具有相當高的普及率,美國 FDA (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已經強制要求臨床使用靶向藥前進行 EGFR 、 KRAS 等基因檢測。另一權威機構 NCCN(美國癌症綜合治療網絡)已經將 EGFR 、 ERCC1 、 RRM1 、 HER2 、 KRAS 等基因檢測納入到癌症治療指南中。自1991年至今,美國因癌症死亡人數減少 22% ,這與美國醫療對基因檢測技術的廣泛應用有著密切的關係。我國癌症發病率和死亡率目前逐年上升,仍有大量的癌症病人沒有機會接受基因檢測,並使用靶向治療方案。但我們也欣喜的看到,近幾年國內癌症基因檢測服務已經呈現出高速發展的趨勢,一、二線城市醫院逐步開始普及癌症基因檢測項目,並已經出現一批引進先進技術,提供基因檢測服務的機構。

哪類人需要做基因檢測?

1.靶向治療患者

因為一種靶向藥物一般只針對一種常見的基因變異,不同癌症、不同患者的基因變異都有可能不同。所以已經確診癌症,並且準備使用靶向治療的患者,在選擇靶向藥物前,進行針對相應的基因狀態的檢測尤為重要,否則藥物就有可能無效。在進行靶向治療時,也應該按照醫囑適時檢測基因變異狀態,看是否出現耐藥基因變異,有助於醫生根據患者實際情況及時調整靶向治療方案。

2.具有癌症家族病史

癌症具有遺傳性,具有癌症家族病史、但並未患病的家族成員有可能已經攜帶致癌基因病變,在致癌環境因素的作用下,這些基因很可能引發癌症。這類人通過基因檢測可以知道自己是不是攜帶有癌症易感基因,提前做好預防措施。

3.長期B肝病史,胃病史

80% 的肝癌患者有B肝病史,B肝病毒是一種逆轉錄病毒,會把它自己基因插入到人的基因裡,容易導致突變,所以導致癌變的可能性比其它病毒高很多。長期患胃病的人屬於胃癌的高危人群,檢測結果能夠給出是否存在致癌基因的明確解釋。

4.長期暴露在高汙染環境或有不良生活習慣

因為人體多少都會存在基因突變致癌的可能,高汙染環境工作、吸菸、長期接觸致癌物質等人群更易引起體內病變,這類人群可以通過基因檢測了解個人在不同疾病上的發生傾向。

  

歡迎讀者與我交流,微信號aikang2016

相關焦點

  • 癌症早篩基因檢測幫助你有效抗癌
    認真做好癌症的早期發現、早期診斷及早期治療工作,則癌症的死亡率可減少約三分之一。 現實問題是,如何提高癌症的早期發現率呢? 戰勝癌症,作為醫學史上的一座高峰,多少年來攀登者絡繹不絕。在政策與資本的雙重加持下,基因檢測早篩技術成為戰勝癌症的新曙光。
  • 八分之一的癌症患者或有遺傳突變,基因檢測可幫助親人預防癌症
    遺傳因素在多種癌症的患病風險中起著關鍵作用。識別種系易感性對治療決策、降低風險幹預、癌症篩查和受影響患者及其近親的種系檢測具有重要意義。基因檢測可以發現遺傳的遺傳突變,並可以個性化癌症治療,提高生存率,在親人中控制癌症並突破精密醫學的界限。
  • 又有女演員癌症去世了,但即使去做基因檢測,有用嗎?
    此前她著有《費城染色體:基因突變與從基因水平治療癌症的探索》一書。「我們還處在一個過渡階段。」史蒂芬 · 查諾克說,他是美國癌症研究中心負責癌症流行病學和遺傳學研究的主任。癌症基因檢測從 1995 年開始走向臨床,科學家們已經建立了一些基因與癌症的相關性。但問題遠遠沒有那麼簡單。癌症基因測序到底有多大用?
  • 又有女演員癌症去世了,但即使去做基因檢測,有用嗎?-虎嗅網
    此前她著有《費城染色體:基因突變與從基因水平治療癌症的探索》一書。「我們還處在一個過渡階段。」史蒂芬 · 查諾克說,他是美國癌症研究中心負責癌症流行病學和遺傳學研究的主任。癌症基因檢測從 1995 年開始走向臨床,科學家們已經建立了一些基因與癌症的相關性。但問題遠遠沒有那麼簡單。癌症基因測序到底有多大用?
  • 最新直腸癌靶向治療基因突變檢測在華上市
    原標題:最新直腸癌靶向治療基因突變檢測在華上市  新華網北京11月22日電(記者齊中熙)羅氏診斷產品(上海)有限公司日前宣布,其KRAS基因突變檢測已獲中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批准上市,通過對KRAS基因突變狀態的識別,幫助醫生選擇適合患者基因特質的治療方案,為轉移性結直腸癌的靶向治療提供依據,推進個體化醫療。
  • 防癌基因檢測助我們躲過癌症的襲擊
    在癌症超早篩技術上,我們結合液體活檢技術與自主發明專利,深入分析不同類型腫瘤特徵,研究並推出適用於不同階段癌症患者的癌症早篩技術,如DNA甲基化異常檢測、ctDNA液體活檢、CTC液體活檢等技術,提供高精準的基因、細胞檢測服務,幫助國人提早發現癌症蹤跡,實現早預防、早診斷、早治療、早康復的防癌抗癌目標。
  • 首個NGS癌症大panel基因檢測獲批
    今日,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宣布,已批准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症研究中心(Memorial Sloan Kettering Cancer Center,簡稱MSK)基於二代測序技術的癌症基因檢測分析平臺MSK-IMPACT™,為癌症基因檢測未來的學術研究及商業開發開創了先河,進一步拓寬了個體化醫療的道路。
  • 泛生子CEO王思振:若癌症基因檢測進入醫保,市場將放量百倍達千億級
    百億級的NIPT市場孵化出了500億市值的華大基因,未來萬億級的癌症精準治療市場為泛生子帶來了多大的想像空間,現在泛生子又如何來布局癌症基因檢測業務發展?藍鯨財經專訪了泛生子聯合創始人兼CEO王思振,試圖回答這些資本市場關心的話題。
  • 2020年華大基因腫瘤醫學成果展示:3款最新腫瘤檢測技術,助力癌症防控
    及3款華大基因最新腫瘤檢測技術。因此,在進行HRD檢測分析過程中,需要針對個體患者進行腫瘤純度和倍性的校正,使檢測結果更能真實反映患者的同源重組缺陷狀態,華大基因針對該環節進行了相關驗證,充分證實了華大自主開發GSA技術的科學性與準確性。技術3:察動態分子殘留——實體瘤患者定製化監測技術(Signatera)隨著科技和現有醫療技術的進步,癌症治療越來越趨向於精準化治療,大部分患者能夠帶瘤生存。
  • NEJM綜述告訴你,如何在癌症治療中應用基因組測序
    然而,隨著技術進步,測序成本迅速降低,對整個基因組30億對鹼基進行測序已經成為可能。這樣就可以識別出整個基因組中所有類型的突變,再通過對成千上萬癌症患者的基因組進行深入研究,引發了對腫瘤發生、發展規律的全新理解,也促進了腫瘤醫學臨床實踐的進步,包括改進癌症診斷和預後、尋找新的治療方法和靶點、對治療方案的決策支持,以及在疾病監測中的應用。
  • 新技術助力癌症個體化治療
    斯克裡普斯研究中心科學家吳鵬博士開發的一項新技術旨在改變這一狀況——提供一個新的平臺,推動個性化癌症治療。由於分離病人身上最有用的免疫細胞難度很大,個性化治療一直受到阻礙。這項研究結果發表在10月22日的《細胞》雜誌上。
  • 基因檢測10問,一文讀懂「最熱門」的癌症診斷
    近年來,隨著靶向藥的問世,基因檢測技術也隨之興起。小編整理了10個關於癌症基因檢測的常見問題,以供參考。1、癌症患者為什麼要基因檢測?隨著精準治療越來越深入人心,靶向藥逐漸問世,癌症治療越來越個體化,同病異治,異病同治,最終目的:得到最大生存獲益。基因檢測能夠從根本上了解癌症的發病原因,尋找使用靶向藥的機會。
  • 基因檢測可預防癌症 預計未來5-10年內普及
    這些前人的成果成為大家的共享資源,醫療人員便可以將其用在對病人的基因檢測上。  基因檢測可預防癌症  近年來,全球各地用基因技術對癌症的發病進行預測和幹預治療,已取得了相當不錯的成績。  很多疾病如癌症、心臟病等,都可以通過基因測試來預測其發生的可能性,並通過修補基因等手段來幹預、減少疾病發生的風險。
  • 什麼是基因檢測?基因檢測真的能夠預測癌症嗎?醫生告訴你答案
    趙經理如今55歲,事業發展的很好,已經是當地小有名氣的商人。他平時工作繁忙,不是很注重身體的護理,在朋友的介紹下,做了癌症基因檢測,檢測結果出來之後,趙經理非常的氣憤,因為結果顯示趙經理患結腸癌的風險高。
  • 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治療癌症、HIV等疾病研究進展
    近年來以CRISPR/Cas9為基礎的基因編輯技術在一系列基因治療的應用領域都展現出極大的應用前景,比如愛滋病、血液病、腫瘤等多種人類頑疾;那麼近期CRISPR-Cas9基因編輯系統在治療癌症和HIV上有哪些突破性進展呢?小編對此進行了盤點,與各位一起學習!原文:Treating Cancer with CRISPR?
  • 個性化醫療有多遠?看美國人奧爾森尋找治療癌症的基因數據歷程
    但是,波特蘭俄勒岡健康與科學大學醫學中心的醫生在聽到奧爾森的請求後表示,這沒有意義,尤其是當基因測序之後,市場上卻沒有治療基因突變的藥物。 目前儘管有少數與患者基因相匹配的靶向癌症治療方法,但沒有一種治療前列腺癌的方法得到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的批准。奧爾森逐漸認識到這個事實。
  • 癌症和遺傳到底有多大關係?
    但這樣的人並不一定會得癌,因為有些癌症基因只在某些人身上起作用,還有在成長過程中癌症基因的表達,所以因人而異。那麼什麼人值得做癌症基因檢測?1.此人有個人或者家族性遺傳性癌症的危險。2.檢測結果能夠給出是否存在致癌基因的明確解釋。3.檢測結果有助於此人將來的醫療照顧。專家建議,上述三條都滿足時,才值得做癌症基因檢測。
  • 基因甲基化檢測癌症準確嗎
    只有精準檢測才能做到及時治療,相較於傳統的HPV檢測和TCT檢測,宮頸癌甲基化檢測最大的特點就是「精準」了;檢測技術可直接檢測癌細胞釋放到血液中DNA的甲基化程度,等效於直接檢測癌細胞,給出精確的診斷信息,為醫生提供明確的診治建議。
  • 基因檢測+靶向治療,對抗這種曾經無藥可治的癌症
    中國專家共識、美國國立綜合癌症網絡(NCCN)指南等均推薦對GIST進行基因檢測,主要為c-Kit、PDGFRA這兩種基因。與之相對應的是,檢測結果為陽性者可使用替尼類藥物治療。伊馬替尼等一、二線治療失敗後,依舊有三線藥物可選。
  • 桐樹基因CEO嚴令華:ctDNA檢測技術突破讓更多腫瘤患者受益
    癌症,是人類面臨的最大健康威脅之一。據世界衛生組織最新發布的《2020年全球癌症報告顯示》,全世界每年約有960萬人被癌症奪去生命。近年來,儘管我國民眾對健康的重視程度已大幅提升,但癌症發病率增幅依然嚴峻。從目前來看,對癌症進行早篩查、早診和早治,仍是降低死亡率的有效方法。世界衛生組織出具的《癌症早期診斷指南》中就提到,癌症早期診斷就是儘早確診,儘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