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性化癌症治療:綜合的基因組分析方法及其在臨床的應用

2021-01-08 和訊網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大數據文摘。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背景

  近期,隨著癌症基礎研究的不斷進步,癌症診斷技術的日新月異,以及更多針對性治療手段的增加,個性化治療突飛猛進,為治癒癌症提供了最好的保障。  

方法

  我們通過綜合的基因組數據分析,來精確預測每個腫瘤的複雜性,從而開發出適合臨床環境的個性化癌症治療(PCT)手段。我們用冷凍的正常樣本和腫瘤樣本進行全外顯子基因組測序(WES, 譯者註:測所有表達基因的序列)和基於基因晶片的單核苷酸多態性分析(SNPProfiling), 並進一步做了RNA測序,來分析識別腫瘤的突變,拷貝數變化(CNV),基因表達(Gene Expression)的變化,基因融合,以及胚系變異(Germline Mutation)等數據。為了提高已知的癌症基因突變熱點的監測靈敏度,我們還取得了Ion AmpliSeq的癌症HotspotPanel V2(CHPv2)數據。我們將綜合所得的數據與已有的癌症資料庫結合起來,開發了一套針對不同癌症類型的分析流程, 以提高基因組數據分析的質量。

  工作流程:

  流程說明:

  1. 病人樣本製備:正常樣本(血液或正常組織),腫瘤樣本, 癌旁組織樣本

  2. 收據收集:全外顯子測序(IlluminaHiSeq 2500, 正常樣本), 基因組熱點測序(IonAmpliSeq HotSpot Panel V2,正常樣本), SNP 基因晶片(Illumina HUmanOmniExpressExome, 正常樣本), RNA測序(Illumina HiSeq 2500, 腫瘤及癌旁樣本)

  3. 用於分析的實驗室內部資料庫:數據的質量評估體系、臨床及生物醫學數據、其他共有的或私有的基因組相關資料庫

  4. 初級分析:體細胞變異及胚系變異分析,基因拷貝數變異分析,基因融合分析,基因表達分析

  5. 次級分析:變異帶來的基因功能分析,變異帶來的可能的病理影響,資料庫比照分析可能的治療位點(其中包括代謝途經分析,藥物及相關文獻檢索,胚系細胞變異分析等)

  6. 就分析結果進行充分的內部討論

  7. 向病人及主治醫師提交最後分析結果

  通過跨平臺的綜合數據分析,在46個病人中,我們為42個病人找到了適合的臨床治療方案。該結果和來自其他實驗室的實體瘤研究結果類似。剩下的4人中,體細胞變異率都比較低,其中兩個人因為卻少冷凍組織,無法進行RNA測序。  

案例分析:病人P0015

  病人P0015是一個有趣的案例。該病人55歲,腫瘤原始起源不明。我們做了轉移的肝腫瘤樣本的基因組分析,分類結果為具有某種印章樣特徵的分化較差的腺腫瘤。病人接受了放療和化療,並在最近接受了vinorelbine (也是一種化療藥物) 的治療。我們的分析結果沒有找到任何已知的靶向位點,但我們的確發現了一個以前未知的 EGFR 突變位點(p.D587H, hg19chr7:55233009G > C ),該位點以前沒有報導。我們比對了TCGA(來自

美國

的癌症基因組圖譜資料庫)的數據,發現該位點與P596 以及 G598很相近。我們通過Sanger測序進一步證實了這一突變位點,結合其他位點及化學結構的分析,我們預測這一突變能夠改變 EGFR 的自抑制功能,利於配體結合及EGFR相關代謝途徑的啟動。我們把突變基因及非突變基因轉入腫瘤細胞系做了進一步鑑定,監測結果和我們的預測相吻合。基於這些事實,我們建議使用 EGFR 的抑制劑來治療該病人的腫瘤。  

綜合結果

  通過綜合的基因組學研究分析,我們得到46例患者的體細胞突變結果,並預測了病人的藥物反應,毒性和預後。我們的綜合分析提高了癌症相關的體細胞突變的監測靈敏度,患者體細胞突變檢測率平均值為17.3,靈敏度分別是CHPv2,OncomineCancerPanel(OCP)和FoundationOne(譯者註:這些都是不同公司癌症突變檢測的不同的手段和標準)的13.3倍,6.9倍,4.7倍。我們的綜合方法找到了代謝途徑水平的驅動遺傳變異,從而可以有效的預測治療的效果和毒性。我們在91%的病人中找到了可以靶向治療的變異(每個患者平均4.9%的可靶向治療變異,包括體細胞突變,拷貝數改變,基因表達的改變,和胚系變異體),靈敏度分別是CHPv2,OCP 和FoundationOne的7.5倍,2.0倍,1.9倍。我們的發現徹底改變了4個病人的治療方案。我們還發現並證實了一個新的EGFR突變。

  19個結腸癌病人的驅動基因變異分析結果:

7個乳腺癌病人的驅動基因變異分析結果:

  以上變異分析包括了基因的結構變異、拷貝數變異、基因融合及由此帶來的基因表達變異。基於上面的結果,不難看出每個病人的腫瘤組織變異都是不一樣的。即使腫瘤內部,也存在不同譜系的變異,這給腫瘤的治療帶來了極大的困難。收集儘可能多的跨平臺數據,綜合分析,精準診斷,才能找到可行的個性化治療方案。  

結論

  我們開發出可以在臨床應用的一個綜合基因組的方法,通過綜合的基因組分析,我們可以高靈敏度地確定體細胞突變、拷貝數變化、基因融合、基因表達的改變、以及胚系細胞變異,用以指導個體化癌症治療。我們的研究結果表明,我們所使用的綜合基因組的方法不但可以鑑定出與癌症相關的體細胞突變,比幾種市售腫瘤靶向監測手段具有更高的靈敏度,使我們在基因代謝途徑層面下找到相關的驅動突變。跨平臺、更多基因組相關數據的獲取和分析,能夠幫助找到更多的靶向位點,這並不奇怪, 並且為我們提供了一個令人信服的理由,一個全面的、綜合基因組方法能顯著增強的基於基因組學的癌症個性化治療方案。  

編者注

  癌症是一種基因組發生變異而導致的疾病,每個人的腫瘤變異都是不一樣的,並且腫瘤內部也存在變異的異質性,還有就是腫瘤也在不斷進化,這些都給腫瘤治療帶來了很大困難。某種藥物可能在病人 A 身上效果很好,但對病人 B 卻完全沒有效果,即使兩個人是同一種器官起源的腫瘤。腫瘤復發也是很大的問題,復發後的腫瘤往往跟前面的腫瘤有完全不同的變異譜系,這意味著以前的藥物往往不再有效。但日新月異的技術發展正在帶來改變,利用最新的技術,收集更多的基因組數據,可以幫助我們越來越精確的作出診斷,並由此找到找到最好的治療效果。大數據及人工智慧將在這個過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文章來源:微信公眾號大數據文摘

(責任編輯:馬郡 HN022)

相關焦點

  • NEJM綜述告訴你,如何在癌症治療中應用基因組測序
    這樣就可以識別出整個基因組中所有類型的突變,再通過對成千上萬癌症患者的基因組進行深入研究,引發了對腫瘤發生、發展規律的全新理解,也促進了腫瘤醫學臨床實踐的進步,包括改進癌症診斷和預後、尋找新的治療方法和靶點、對治療方案的決策支持,以及在疾病監測中的應用。
  • 基因圖譜分析提供了許多癌症治療方案
    他和他的團隊成員使用了新一代基因測序技術去分析超過100名患者的腫瘤樣本。超過90%的患者擁有可以影響治療的基因突變。比如,一些患者符合臨床試驗的條件,或者可以從個性化藥物治療中收益。近40%的患者可以進行他們檢測結果的個性化治療。許多患者接受了帶有之前不可能存在的新藥物臨床試驗。
  • 最新研究揭示癌症胚系基因組模式與癌症風險及臨床預後的關聯
    Advances上發表了題為「Germline genomic patterns are associated with cancer risk, oncogenic pathways, and clinical outcomes」的文章,分析了胚系基因組模式是否可以作為惡性腫瘤遺傳易感性的潛在檢測方法
  • 個性化醫療有多遠?看美國人奧爾森尋找治療癌症的基因數據歷程
    目前儘管有少數與患者基因相匹配的靶向癌症治療方法,但沒有一種治療前列腺癌的方法得到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的批准。奧爾森逐漸認識到這個事實。 但這次談話改變了他的生活,因為它標誌著他與美國醫療系統結束的時刻——或者說,他開始了與癌症「護理標準」做鬥爭的時刻。
  • 【Cell】迄今最大規模乳腺癌蛋白質組學分析:發現新亞型 提出新療法
    先前,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臨床蛋白質組學腫瘤分析協會(NCI-CPTAC)的研究人員已將這種蛋白質組學方法廣泛應用於癌症研究。在該研究中,研究人員表示:「重要的是,我們的分析包括磷酸化和乙醯化的鑑定,以揭示單個蛋白質活性信息的蛋白質修飾。先前在乳腺癌中未進行蛋白質乙醯化的研究。這些新方法有望提供新的生物學見解,以解決難於治療的乳腺癌及其反應的異質性。」
  • 晚期癌症的基因組藍圖特徵!
    儘管近些年來科學家們在癌症療法研究上取得了很大的進展,但癌症轉移、療法耐受性等依然是引發全球癌症相關死亡的主要原因,這篇綜述文章中,研究人員繪製出了晚期癌症和治療後腫瘤的全面分子圖譜,同時還將全基因組和轉錄組分析與癌症患者的臨床預後進行了結合分析。
  • EMBO J:發現癌症個性化治療標記物
    這一發現可能與某些癌症的治療有關。TRAIL在治療癌症中潛力巨大,因為它可以選擇性地誘導癌細胞死亡。自1995年發現以來,許多臨床試驗都致力於這種藥物的研究。然而,並不是所有癌症患者都對這種治療有反應。現在巴塞隆納IRB的研究人員證實了高水平的TP53INP2與肝癌和乳腺癌細胞對TRAIL的反應增強之間的關係。
  • 「Cell」迄今最大規模乳腺癌蛋白質組學分析:發現新亞型 提出新療法
    先前,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臨床蛋白質組學腫瘤分析協會(NCI-CPTAC)的研究人員已將這種蛋白質組學方法廣泛應用於癌症研究。在該研究中,研究人員表示:「重要的是,我們的分析包括磷酸化和乙醯化的鑑定,以揭示單個蛋白質活性信息的蛋白質修飾。先前在乳腺癌中未進行蛋白質乙醯化的研究。這些新方法有望提供新的生物學見解,以解決難於治療的乳腺癌及其反應的異質性。」
  • Genome Medicine: 提高癌症治療效果的新方法
    2020年4月1日訊/生物谷BIOON/---通過挖掘大量的遺傳數據,維吉尼亞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有望促進醫生治療癌症,預測患者預後並確定哪種治療方法最適合某類患者的能力。研究人員已經確定了我們基因的遺傳變異,這些變異影響患者在診斷後和治療過程中的表現。有了這些信息,醫生將能夠檢查患者的基因組成,從而提供真正個性化的藥物。
  • 個性化癌症疫苗、諾華CAR-T 免疫治療進入了怎樣的新階段
    導語:7月11日,《自然》雜誌刊登德國和美國兩支團隊針對不同腫瘤突變研發的個性化癌症疫苗,分別在黑色素患者中大獲成功,這是癌症疫苗研究首次在臨床試驗中取得重大突破。首先是美國和德國兩個研究團隊報導了「個性化癌症疫苗」小規模臨床實驗的利好消息。讓免疫治療領域中相對冷門的研究領域一下子紅火起來了。另一個是諾華公司的CAR-T產品 CTL-019獲得美國FDA專業委員會10名專家的一致支持通過。按照慣例,該細胞免疫治療產品獲批上市應該沒有懸念了,值得一提地是,10:0的全票通過非常出人意料,這在FDA歷史上並不多見,也讓我們開了眼界。
  • 美癌症基因組圖譜計劃完成
    原標題:美癌症基因組圖譜計劃完成   未來或從基因組測序向功能分析轉移 然而大多數臨床活組織檢查被固定在石蠟中並且被病理學家所染色。馬裡蘭州貝塞斯達市國家癌症研究所(NCI)癌症基因組辦公室主任Louis Staudt指出,找到並支付新鮮組織樣本的費用成為項目最大的開支。   還有一個問題便是數據的複雜性。儘管一些突變可能對癌症的發展作出貢獻,但伴隨著腫瘤之間較少的共性,大多數突變形成了令人眼花繚亂的遺傳異常大雜燴。
  • 基於CRISPR的基因組編輯系統可破壞癌細胞
    ,這是尋找癌症治療方法的重要一步。 這項由以色列癌症研究基金(ICRF)資助的開創性研究的結果於2020年11月公布。科學進步. Peer教授說:「這是世界上第一項證明CRISPR基因組編輯系統可以有效治療活體動物癌症的研究。」「必須強調的是,這不是化療。沒有副作用,以這種方式治療的癌細胞再也不會變得活躍。
  • 最新:CRISPR基因組編輯技術可使最致命的癌症取得良好療效
    基因編輯入場癌症治療,可使癌細胞永久失活最近,一項名為「CRISPR-Cas9基因組編輯使用靶向脂質納米顆粒治療癌症」的研究發表在《科學進展》雜誌上。作者來自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懷斯生命科學學院。特拉維夫大學(TAU)的科學家說,CRISPR/Cas9系統在治療轉移性癌症方面是有效的,他們說這標誌著在尋找癌症治療方法的道路上邁出了重要的一步。這項工作是在Dan Peer博士的實驗室進行的,Dan Peer博士是Shmunis生物醫學和癌症研究學院的研發副總裁和精密納米醫學實驗室的負責人。
  • 童春容主任:血液腫瘤的治療將越來越個性化
    但是每個患者都具有生物學和社會學的獨特性,導致同一疾病患者對治療反應有很大差異,很多因素可影響療效和毒副作用。 隨著新藥研發與臨床探索不斷提速,癌症的傳統治療主要包括手術、放療、化療、造血幹細胞移植,近年來越來越多靶向治療、生物免疫治療等越來越發揮作用。隨著各種儀器設備、生物學技術的發展,人類對患者及癌症生物學特性了解更多,可以同時研究患者的很多參數。
  • 癌症治療新研究!基因編輯療法或使癌細胞永久失活
    11月22日消息,據《科學進展》雜誌日前報導,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的一項研究證明,CRISPR/Cas9系統在治療侵入性癌症方面非常有效,這是在尋找癌症治癒方法邁出的重要一步。特拉維夫大學生物醫學與癌症研究學院負責研發的副院長丹·皮爾教授稱,這是世界上首個證明CRISPR基因組編輯系統可用於有效治療活體動物癌症的研究。該方法並非化學療法,無副作用,而且經此方法治療的癌細胞將永遠不會再具有活性。
  • 腫瘤成像AI:臨床應用與挑戰
    儘管在上述分析中惡性結節和良性結節之間存在不平衡,但這些研究為語義特徵在肺癌篩查中的應用提供了有力的證據。與肺癌篩查中發現的結節一樣,偶發性肺結節的護理標準缺乏準確的決策工具來預測惡性與良性疾病以及惰性與侵襲性行為。因此,對偶發性肺結節的適當處理取決於癌症的可能性及其行為的潛在侵襲性。對結節性質的預測可以證明截然相反的策略,例如活檢和觀察。
  • 碰撞與融合:MSK-IMPACT在癌症診斷和治療中的臨床應用——張麗英教授學術交流紀實
    寰宇視野MSK-IMPACT在癌症診斷和治療中的臨床應用在本期寰宇視野欄目中
  • AI助力癌症診斷 提供精準腫瘤治療方案
    主辦方供圖    百洋智能科技首席營銷官王必全介紹,目前國內癌症治療有兩個主要問題:第一是發現得晚,超過50%的病人診斷出癌症時就已經處於病情的晚期階段;第二是治療不規範,尤其在一些沒有腫瘤科的綜合性醫院,即便診斷出病情,病人也沒有得到規範的治療。「我們體檢、篩查的體系沒有美國那麼健全,不是所有人都能規範地去體檢,很多人有了問題再去查已經晚了。
  • 胰腺癌不同治療方式的應用與前景
    在過去的10年中,關於胰腺癌的研究從診斷方法、圍手術期管理、放療技術到晚期胰腺癌的系統療法均已取得了相關的進展。筆者主要討論胰腺癌不同治療方式的應用與前景。標準胰十二指腸切除術足以達到治療胰腺癌最佳治療效果,患者術後生存率和生活質量與擴大淋巴結清掃術相當。胰頭癌患者手術方案的制定應更加靈活,手術範圍的確定需綜合考量腫瘤的位置和疾病的嚴重程度。因此,提高胰頭癌患者胰十二指腸切除術後總生存率的關鍵是系統化的綜合治療。
  • 癌症研究藍圖:精準醫學的關鍵差距與機遇
    免疫治療領域現狀個性化醫學的發展伴隨腫瘤免疫療法的發展,基因組學的創新促進了新的免疫靶點的發現,並推動了免疫治療臨床試驗設計的合理方法。自2011年批准抗CTLA-4抗體(ipilimumab)治療晚期黑色素瘤以來,針對免疫檢查點的個性化治療推動了許多癌症治療模式的轉變,僅抗PD-1抗體就在2018年獲得了9項FDA新的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