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代S80於1998年誕生,它改變了以前人們對沃爾沃車型古板、沉悶的印象,在世界市場上都有不錯的表現。中國人也很願意接受它隨和穩重的個性,因此可以說S80已經是我們相識多年的老朋友了。然而作為沃爾沃旗艦產品的S80,相對於其競爭對手而言,換代步伐有些緩慢,時隔8年之後第二代S80才遲遲出現在我們面前。
北歐名城哥德堡位於瑞典西部,作為重要的港口,這裡自古就是瑞典和丹麥軍隊互相爭奪的軍事要地。隨著丹麥人戰敗,哥德堡的軍事地位也逐步被商業貿易口岸的角色所替代。1619年瑞典國王下令在此興建城市,1731年瑞典最早的國際貿易公司——瑞典東印度公司也誕生於此。他們主要從事對中國和遠東的貿易,商品有絲綢、茶葉和瓷器。而這些商品所帶來的利潤卻遠遠超出了人們的想像,所以哥德堡也隨著這些來自中國的商品逐漸繁榮起來。到19世紀中葉,這裡已經發展成北歐地區最大的港口和最重要的工商業中心,而以北歐風格著稱的沃爾沃汽車公司總部也坐落其中。
如今的哥德堡交融著古典式的浪漫與現代大都會的繁榮,那些亙古不變的北歐風情還在水泥磚縫中蔓延流淌,造就了一幅風情萬種的城市油畫。此次為了新一代沃爾沃S80的誕生,我們專程趕赴哥德堡這座歷史名城,而就在停滿老式帆船的港口邊,我發現S80竟然與這座城市如此相得益彰,可能這就是所謂斯堪地那維亞設計風格的精髓吧!
單從外觀來看,新S80確有變化,但幅度不大。那副老實忠厚的北歐面孔從第一代車上遺傳而來,不過比之更顯得年輕俊朗,徹底摒棄了呆板之嫌。車身側面的凸起稜線,以及由這條「肌肉線」塑造出來的異型尾燈依舊保留,作為人們辨識沃爾沃的經典體徵。不過C柱經過了不小的改動,後面的小窗被去掉,感覺這倒是一大遺憾,因為在我心目中那是沃爾沃獨特設計的一部分,是可以讓人在車流中一眼就能辨認出來的風格標誌。現在這樣的造型逐漸向競爭對手寶馬貼近,再看車頂上的鰭狀天線,這一點就更是顯露無遺了。
但是和寶馬5系(寶馬5系新聞,寶馬5系說吧)以及奔馳E級相比,新舊兩代S80還是因為具備了北歐血統而顯得風格迥異。進到車廂內部,我受到那個巨大男性標誌的影響,立刻變得紳士起來,讓心情儘量貼近那些方方正正的內飾元素。恐怕不用我說,你的注意力一定會馬上集中到那個平板式的中控臺上,沃爾沃已經把它作為自己的一大特點在各個車型上廣泛使用。且不說這種鏤空結構的功能性如何,單是這種標新立異的做法,就足以讓它的買主們有資本在人前顯示一番。另外,中控臺使用帶有方格花紋的金屬裝飾,即沒有給人浮躁虛華的印象,也避免了落於傳統桃木與真皮營造出來的老舊風格之中,可謂一舉兩得。
由於此次試駕只提供裝備V8和直6發動機的自動變速箱版本,都算是S80的高端車型,所以真皮等豪華配置都一應俱全。在這些頂級車中,內飾做工的精細和嚴謹程度給我留下了好印象,我敢斷言,在這方面S80絲毫不在對手之下。不過用吹毛求疵的目光打量,還是有不少缺點值得我唱唱反調。最突出的問題是內飾用料還稍欠檔次,不像對手那樣考究,經得起推敲。
其次,座椅也不是十全十美,因為缺少側面支撐,所以在多彎道路行駛會顯得難以招架。不過,同行的人勸我應該降低標準,試想這樣一輛中級豪華房車,有誰會拿來挑戰駕駛極限?此說法對於大多數人固然正確,但是有些人面對頂級版的V8發動機時,可能就不會那麼安分了。
這臺4.4升V8發動機在前不久推出的XC90上就已經現過身,但用於豪華轎車,這還是沃爾沃歷史性的頭一次。它有著漂亮的數據表:最大功率315馬力,最大扭矩440牛·米。這些數據比老款S80的任何型號都要高出一大截,看來沃爾沃勢必要打破沉悶,緊追對手的腳步,給豪華轎車注入讓人難以釋懷的運動元素。
這正激勵了我嘗試的欲望,啟動發動機,我的熱情和欲望與發動機清脆悅耳的聲音一同升起,不經意間觸動了幾下油門踏板,這舉動像是激怒了沉睡的雄獅,它扯開嗓子向我嘶吼,我被嚇了一跳,仔細觀察才發現,當發動機轉速超過4000轉,車內噪音便會陡然增加,偏離了之前溫順和諧的悠揚旋律。
也許年輕買主們很樂意接受這種聲音對神經的刺激,同理可知,他們也自然會忽略行駛過程中明顯的換擋衝擊。不知道是否因為新發動機與那臺6擋自動變速箱還沒有形成足夠的默契,V8和直6兩款車型都因為換擋衝擊問題被大家所詬病。不過瑕不掩瑜,兩款新發動機給我們帶來的駕駛樂趣還是非常難忘的。
V8車型動力充沛,加速過程暢快淋漓,幾腳探底的大油門之後,我就已經提前知道不虛此行。而駕駛3.2升排量的直6車型,其功率、扭矩分別為238馬力和320牛·米,動力性自然與V8有明顯差距,但幸好沃爾沃改變了S80原來方向盤又大又沉的風格,變得結實而且易於操控。一段激情駕駛之後,我的腦海中留下了底盤紮實、路感清晰的印象。
裝備V8發動機的S80採用了四輪驅動系統,所以論及駕駛穩定性,它更勝一籌。試駕過程中,我曾經開到過220公裡/小時,這時感覺車身依然穩健向前,只是強烈的風噪和發動機噪聲抑制了我繼續加速的想法。
良好的底盤表現與沃爾沃極力宣傳的4C(Continuously Controlled Chassis Concept)系統也有直接關係,它可以使懸掛表現出3種不同的性格,你完全可以隨著心情轉換模式,無論是選擇舒適(COMFORT)模式載著全家老小去旅行,還是在運動(SPORT)模式下散發激情燃燒的熱量,你都會發現這套系統還算是知情知趣,能夠準確的揣摩到你的心思。另外有一種高級(ADVANCED)模式,號稱能讓你全程都感覺到在停機坪上開車狂奔的平穩,有點言過其實,但選擇之後能夠明顯感覺到路面起伏被有效地抹平了。
不過,除了在動力性和底盤方面有所長進之外,沃爾沃永遠也不會忘記在安全配置上做足文章。為了給前部車身留出足夠的潰縮距離,S80的所有發動機都採用橫向布置,另外車身前部依次羅列著四種不強度的鋼材以使碰撞衝擊力被依次遞減。車內側氣囊經過重新設計,分為保護肩部和胯部的兩個氣囊,頭頸保護系統也按照最新的研究成果進行了升級。雖然我們的試車不能驗證它們的有效性,但是對於以往沃爾沃安全系統的信心,還是讓我不自覺中降低了駕駛時的心理底線。
在高速公路上,同伴提醒我打開自動巡航,這時我才想起新S80安裝了一個能夠自動控制車距的ACC系統。巡航打開以後,我們特意要驗證一下它的性能,於是找到前面一輛慢車跟進。我們與前車之間距離不斷縮小,已經達到了我預計的剎車距離但車子還沒有減速的跡象,我的腳搭在制動踏板上隨時準備猛踩下去。再近一點,隨著一陣急促的剎車,我們的車終於慢了下來,等距離稍微拉大以後剎車也隨之解除。這時我才踏實下來,算是有驚無險,看來把自己的生命完全交給電腦,最關鍵的第一步還是要突破自己的心理障礙。
另外盲區警告系統(BLIS)也是一項不錯的小功能。當左右後視盲區有車接近時,這個系統可以通過裝在後視鏡上的攝像頭捕捉到這一信息,並在後視鏡下面亮起紅燈。這項功能你一旦適應就有可能上癮,沒有它時再超車併線就會不放心地向後多看一眼,不過在此提醒您,在狹窄的小胡同裡行駛時,由於周圍物體離得太近告警燈也會點亮,你不必理會也就是了。
試車活動愉快而又緊張,當快要結束之時我們紛紛議論新S80進入國內的各項事宜,畢竟中國也在沃爾沃全球五大市場之列。如果順利的話,中國的客戶可以在今年秋天把新S80認領回家,價格方面也一定會比對手更有競爭力。
我不禁想起一個月前成功抵達中國的瑞典仿古帆船「哥德堡號」,它正是從這裡出發,歷經近一年的航行,重走了幾個世紀前連接中、瑞的「海上絲綢之路」。當年隸屬於瑞典東印度公司的老「哥德堡號」從中國帶去了巨大財富,而新S80是否會讓這個輝煌的歷史重演,答案有待時間為我們揭曉。
(責任編輯:常亞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