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浪石是典型的海蝕地貌。記者 曾昊然 攝
幾時有火山?
晚侏羅紀時期
廈門島上的火山最早長啥樣?葉清介紹,晚侏羅紀時期,廈門曾有火山活動,但噴發活動並不強烈,具有間歇性。當時,廈門的火山主要分布在東渡、狐尾山、仙嶽山、仙洞山一帶。火山帶從嵩嶼到狐尾山,再到仙嶽山,呈北東向帶狀分布。
葉清介紹,火山運動所形成的最主要兩種巖石就是火山巖和花崗巖。這兩種巖石特點迥異,所形成的地形也各不相同。火山噴發讓廈門東南部分和西北部分,呈現出完全不同的景觀。
火山巖是火山爆發後形成的多孔形石材,非常珍貴。火山噴發時,噴發出來的巖漿有氣體渣、固體巖漿等,但噴發後,它們的溫度和壓力迅速下降,發生了化學和物理變化,巖漿就變成了火山巖。
那什麼是花崗巖呢?據了解,花崗巖是巖漿在地下慢慢冷卻凝固而成的巖石,是由於構造運動,地殼上升,才從地下升上來露出地表的。它質地堅硬,較難被酸鹼或風化作用侵蝕,常成為建築物的材料來源。
火山巖地形
修成山地公園
記者查閱地質勘探資料了解到,狐尾山、仙嶽山火山巖的總厚度大於865米。狐尾山位於東渡,海拔140.1米;仙嶽山位於西郭,海拔212.7米,是這一帶最高的山巒;仙洞山又名前古山,位於塘邊,海拔141.1米。
葉清介紹,篔簹港北岸的狐尾山—仙嶽山是呈北東向帶狀分布的火山巖,形成了廈門島西北部分主要的地貌景觀。這些景觀是由火山巖構成的侵蝕—剝蝕低山丘陵,多呈現渾圓樁、坡度比較和緩、風化土層較深厚的小山丘,很難形成自然風景區。二十世紀末,狐尾山、仙嶽山先後建設成山地公園,成為廈門市民節假日、周末登山休閒的好去處。尤其是狐尾山頂建成的「海上明珠」塔,成為廈門新的標誌性建築。
花崗巖地形
遊客度假勝地
廈門東南部分地貌景觀與西北部完全不同,葉清介紹,廈門島的東南部是由花崗巖構成的構造—侵蝕高丘陵,基巖裸露,山勢險峻陡峭。廈門歷史上的「七尺、八河、十三溪」歷史古景也基本都在廈門島東南部分。因此,也容易形成峭巖凌空、巨石嵯峨、流水淙淙、風光旎旖的自然風景區。廈門島東南部分也成為國內外遊客光顧最多的地方,成為著名的旅遊勝地。
花崗巖地形代表景區以雲頂巖和五老峰為代表。
雲頂巖是洪濟山的主峰,高339.6米,為廈門島上最高峰。因風光奇美,故列原廈門「大八景」之首。經過50多年的建設,在絕頂修了新的觀日臺,登臨斯臺,雲頂巖聳立於群峰之上,頗有蒼山如海的感覺。
五老峰,海拔184.8米,位於南普陀寺後面,五個山頭崢嶸凌空,時有白雲繚繞,雲下叢林蔥鬱,隱約如垂長鬚,遠遠望去,似五位鬚髮皆白、歷盡人間滄桑的老人,翹首遙望茫茫大海。這就是廈門大八景之一「五老凌霄」的勝景。(記者 曾昊然 實習生 林妙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