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子百家之「陰陽家」,「陰陽學說」的科學之路

2021-01-16 新哥說歷史

陰陽家作為先秦諸子百家之一,屬於小眾化、邊緣化的學說。架構在術數思想基礎之上的陰陽家,具備諸子百家中最為接近當代科學的理性思想萌芽,且以五行四時等理論對自然事物運行做了較系統化的解釋。

在後世發展過程中,陰陽家經歷了以兵陰陽為表現形式的全盛時期後,逐漸淪為一種邊緣文化,且不被以儒家學說為主導的主流文化圈承認。陰陽家的興衰歷程折射出傳統中原文化體系具有重術輕道、重技輕學、重文輕理的選擇偏好,而這正是中原農耕文明的固有特性。

諸子百家

一、陰陽家學說的科學思想萌芽

作為先秦時期諸子百家之一,陰陽家的學說較為小眾化,且在後世發展過程中不斷被邊緣化,但陰陽家卻是諸子百家中最接近當代科學思想萌芽的學說。張豈之主編的《中國思想史》中既有:「戰國時出現了一個學派,將陰陽術數思想加以發展,企圖構造世界圖式,以說明世界的整體聯繫,這個學派就是陰陽家,又叫五行家,或陰陽五行家。"《漢書●藝文志》將術數分為六類,分別為天文、歷譜、五行、筮龜、雜佔、形法。

由此可見,建立在術數思想基礎上的陰陽家學說內容相當廣泛,從天文歷算到吉兇佔卜。陰陽家以金、木、水、火、土五行作為變量,用五個變量之間的關係對事物進行描述,與當代數學建模思想異曲同工。

除對事物進行描述外,陰陽家之五行理論還對未發生的事物進行預測,即佔卜吉兇。受社會生產力水平所限,在陰陽家學說誕生和發展階段,人們對世間事物的認知尚不全面,其貼卜更多依賴於隨機事件。然而,以觀察到的事物運行規律為依據,藉助固定變量由已知條件推導未知結果的過程,毫無疑問具有現代科學研究方法的影子。

陰陽家

陰陽家學說體系世界觀建立在樸素辯證思想基礎上。根據陰陽家對「陰」「陽"這一組對立概念的描述,陰與陽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制約、相互影響、相互轉化的。從這一角度而言,陰陽家儘管在一定程度上帶有神秘主義色彩,但其核心思想卻具有現代理性思維的雛形。

此外,陰陽家對宇宙運行規律進行了歸納總結。陰陽家學說認同萬物之同構性、感應性,因而,其認知方式呈現出一種由小及大的類比推理狀態。這一認知模式使陰陽家對世界的認知得以規律化、體系化,從而傾向於理性。

然而,這種理性思維雛形並不能完全等同於當代科學的理性思維。陰陽家的世界觀並非完全建立在所觀察到的事實結果基礎之上,也沒有進行精確的量化描述,且不具有嚴密的可證偽性。因此,先秦陰陽家的理性思維更接近一種唯心主義理性。

陰陽家

二、陰陽家學說的發展與邊緣化

在儒家學說掌握話語權的中原傳統社會體制下,陰陽家雖不至完全酒滅,但已逐漸失去主流文化地位,成為一種邊緣文化。「罷黜百家」並未完全抹殺陰陽家,而是將其中的少量理論內容納人儒家體系中,用以維護儒家模式政權的穩定。陰陽家從誕生、發展直到退出歷史舞臺,僅經歷了戰國到東漢這一短暫時期。在此期間,儒家學說逐漸完成從「百家之一」到「唯我獨尊」的發展歷程,而陰陽家也隨之邊緣化,最終淪為部分道學者眼中的異類。

陰陽家學說發展的全盛時期在戰國末期。此時局勢動蕩,諸侯國之間經過多年制衡,處於博棄的關鍵時期。該時期,各國政治外交形勢基本確定,因而,對軍事力量的依賴也空前強烈。

當時,兵陰陽思想作為陰陽家學說的一個分支,已經存在思想體系和理論的表達,然而,兵陰陽家真正作為一種文化現象被明確定義晚至東漢時期。東漢末年,儒家觀念逐漸佔據主流話語權,陰陽家日漸式微,儘管兵陰陽家形成了相對獨立的理論體系並得以明確表述,卻沒有更進一步的發展,也沒有真正進人主流價值觀體系中。

天文歷算

《漢書·藝文志·兵書略》對兵陰陽描述為:「陰陽者,順時而發,推刑德,隨鬥擊,因五勝,假鬼神以為助者也。」由此,兵陰陽家對軍事方面的關注主要為天官、時日、陰陽、向背、五行生剋等內容。正是這些陰陽家學說內容在軍事方面的實用價值,才促使陰陽家以兵陰陽的形式登上文化舞臺。

東漢以後,兵陰陽在軍事上的應用雖然仍在持續,但陰陽家學說卻隨著儒家話語權愈發強勢面失去存續空間。人們對陰陽家的理論體系逐漸失去興趣,僅保留一部分實踐方法作為方術或秘術而存在。不同於兵陰陽,方術並未真正被納人到軍事、經濟、教育等正統領域中,而是更多地被用作娛樂或滿足私人意願。此外,由於陰陽家學說理論逐漸被埋沒,方術更多被整合在道教體系中。

雖然《水滸傳》《三國演義》等古典小說情節裡仍能看到兵陰陽的風採,但陰陽家的普遍定位已經成為類似還魂、修仙之類旁門左道或用以娛樂的雕蟲小技。即使在元雜劇《長生殿》中,唐明皇藉助陰陽方術得以重逢楊貴妃,但仍帶有道教色彩。

陰陽家代表人物鄒衍

煉丹術是陰陽家技能中流傳較廣泛、影響較直接的一種。在古典文學名菁《紅樓夢》中,寧國府大老爺賈敬痴迷此道,最終中毒身亡。由賈府眾人對賈敬態度可以看出煉丹修道在傳統社會中並非被提倡和認可的「正道」,而被視為一種不符合儒家價值觀評判標準的偏門。

不僅小說中如此,歷史上對相信方士者的主流評價也往往不高或以儒家思想為評判標準。由此可見,在成熟的正統中原文化語境下,煉丹術的邊緣地位,即代表陰陽家已處於文化邊緣位置。

三、陰陽家之「李約瑟難題」折射民族文化取向

儘管陰陽家理論體系架構已包含理性的科學思想,但在主流的中原文化中,這種理性觀念萌芽並未得以進一步系統化、完備化,因而,中原文化圈主流思湖中也沒有形成系統而獨立的近代科學理論。

古代高度發達的技術實踐與近代科學理論的缺失問題是近代著名的「李約瑟之謎」,造成這一事實的原因可能包含自然地理、歷史機遇、社會體制等多方面因素,但究其根源,所折射出的是中原傳統文化體系的民族文化取向。

陰陽八卦圖

中原農耕文明體系是一個相對早熟的文明形式。詩性文明時期的缺失導致中原文化圈對未知事物探究缺乏熱情,而更關注實際用途及利害關係,注重描述與復原,對直觀因果進行判斷而忽視其中可能蘊含的內在規律。

這種重表象、輕原理的實用主義傾嚮導致中原文化科學性和系統性缺失,對抽象理論接受度較低。因而,中原文化在發展成熟過程中並未真正發展出抽象化、規律化的科學架構。陰陽家學說也因此被神秘主義稱為「密術」,甚至一定程度上諱莫如深,僅以非主流的形式在民間流傳。

中世紀,西方存在一種類似於煉丹術以物質之間相互反應為基礎的技藝,即鍊金術。然面,西方研究者成功運用化學知識對「鍊金」過程中發生的變化做出微觀層面的解釋,且在此基礎上發展了現代化學。這一過程即是由「術」至「道"的過程。相比之下,中原文化傳統中對現象和實踐方法過度關注,將「術」精益求精的同時也制約了人們對「道"的認知。儒家思想觀念中的實

易經

用主義使人們更傾向於對「術」進行應用,而不願耗費看似不必要的資源和精力去探究「術」背後之「道」,造成了重術輕道的科學困境。

三國時期,諸葛亮所發明的木牛流馬在後世常為人們所津津樂道。關於木牛流馬究竟是否真實存在,學術界並無統一定論,民間至今亦僅留下隻言片語的描述或語焉不詳的傳說。在中原文化語境下,往往將擅長某些工具或器物設計製作的人稱為「能工巧匠",說明中原文化對實踐過程的注重遠遠超越對其原理依據。

尤其在技藝學習過程中,通常十分注重經驗或具體操作技巧,匠人們慣於在實踐中摸索,積累經驗,最終憑藉自身經驗與個人認知使所從事的手藝日臻成熟。這種重技輕學的觀念,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制度化、集約化生產可能性的產生。由於實踐經驗具有極強的個人特異性,故鮮有對不同個體經驗進行共同點的歸納總結,而進步針對過程與原理的系統化研究,便因此失去了誕生與發展的源頭。

陰陽家

探索宇宙與自然是包括中原文明在內任何文明形式都不能缺失的文明發展歷程。早在先秦時期,已有多家學說形成各自字宙觀,並對宇宙和自然運行規律進行描述。

其中,當屬陰陽家對宇宙探究最為深人,其對字宙萬物運行的描述也得以保留並形成了中原文化體系宇宙觀主體內容。陰陽家學說中強調的「四時」「五行」理論,也是後來整個中原文化體系對世界的認知和描述基礎。

陰陽家對宇宙的探究在中原文化體系的發展歷程中,不僅沒有進一步深人,反而呈退化趨勢。人們更多地關注如何進行現象描述,而忽略了現象背後的本質與邏輯內涵。同樣地,陰陽家學說對天文演化以及曆法規律研究較多,且在該領城有一定的成果留存。

逍遙遊

然而,隨著中原文化形態逐漸成熟,人們更加熱衷於為天文地理現象賦子人文層面的解讀,而對其本身的認知則完全停留在觀察和記錄這一表而行為之上。這一事實表明,中原農耕文明體系本身帶有重文輕理的傾向,而這一傾向的產生與農耕生產方式對經驗的依賴,以及對經驗背後理論的忽略直接相關。

參考資料:《漢書·藝文志》

作者簡介:本文系作者新哥說歷史的獨家原創,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相關焦點

  • 陰陽學說簡介(附語音)
    【本篇是:彭博士講《黃帝內經》系列(附語音)-精華篇-之二十七。
  • 陰陽學說(之三)
    陰陽學說(之三)----摘自《鄭偉達醫文集
  • 陰陽學說
    陰陽學說的基本內容包括陰陽對立、陰陽互根、陰陽消長和陰陽轉化四個方面。    陰陽對立即指世間一切事物或現象都存在著相互對立的陰陽兩個方面,如上與下、天與地、動與靜、升與降等等,其中上屬陽,下屬陰;天為陽,地為陰;動為陽,靜為陰,升屬陽,降屬陰。而對立的陰陽雙方又是互相依存的,任何一方都不能脫離另一方而單獨存在。
  • 【中醫知識】陰陽學說
    其影響且遠且大,成為人們行為義理的準則。如當今博得世界讚嘆的《孫子兵法》是中國古代兵家理論和實戰經驗的總結,其將陰陽義理在軍事行為中運用至極,已達到出神人化的境界。陰陽學說認為:世界是物質性的整體,宇宙間一切事物不僅其內部存在著陰陽的對立統一,而且其發生、發展和變化都是陰陽二氣對立統一的結果。
  • 陰陽學說與神秘的太極圖
    古人認為:很久以前,天地混沌未分叫做太極,太極後生兩儀,兩儀具有陰陽對立與並存性質的兩種因素或事物,兩儀就可以理解為陰陽。陰陽學說的基本內容包括:陰陽互根、陰陽對立、陰陽消長、陰陽轉化。陰陽學說認為宇宙間任何事物都具有對立又統一的陰陽兩面,陰陽不斷的運動和相互作用,陰陽的這種運動和相互作用,是一切事物運動變化的根源。宇宙間一切事物的產生、發展、消亡,都是事物陰陽兩個方面不斷相互作用的結果。陰陽學說是認識和掌握自然規律的一種非常重要的思想。陰陽學說在易經預測學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陰陽學說與二建制數自然界一切事物最基本的狀態就是開和關的狀態。
  • 陰陽學說的基本內容
  • 陰陽學說---基本內容
    其中:一、中醫學基礎理論內容:陰陽學說、五行學說、臟腑學說、辨證、經絡學說五章。二、現代醫學基礎理論內容:運動系統、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呼吸系統、消化系統、循環系統、泌尿系統等七章。第二節    陰陽學說的基本內容      陰陽學說的內容是解釋陰陽之間的相互關係、運動變化的基本規律。
  • 易以道陰陽——陰陽是中國文化的基石
    我們說易經是六經之首,群經之始,諸子百家之源,這裡的之首、之始、之源,就是易經中的無極、太極和陰陽,可以說諸子百家都是從無極、太極和陰陽之後分化出來的學術流派,因此陰陽概念也貫穿在各家學說之中。比如《孫子兵法》中僅僅六千字,就出現了80多對陰陽,而且是反覆出現、反覆提及。陰陽的產生可以分為三個階段,即陰陽觀念的產生、陰陽符號的創立和陰陽概念的提出。
  • 中醫養生|一分為二——陰陽學說,天地之道陰陽的基本概念
    一分為二——陰陽學說陰陽,是古人從大自然獲得靈感後總結出來的一對概念。地球自轉一周即為一天,出現白天黑夜的交替。白天氣溫較高,能見度較強,象徵著光明;夜晚氣溫較低,能見度弱,象徵著黑暗;黑白之分非常明顯,屬於自然的陰陽之說由此而生。人類順應這個規律,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 陰陽五行學說背後的科學性,讓全世界人震驚
    五行學說是從西周的「五材」演變而來的。漢初伏勝所著的《尚書大傳》記載,武王伐紂至於商郊,士卒歡樂歌舞以待旦,歌曰:「水火者,百姓之所飲食也;金木者,百姓之所興作也;土者,萬物之所資生也,是為人用。」把水、火、金、木、土看作是人們賴以生存的五種基本材料的看法,當是有古老淵源的。《左傳》中記載的關於柳下惠的一段話中有:「及地之五行,所以生殖也。「這是最早出現的"五行」二字。
  • 愛因斯坦相對論碰上中國陰陽學說
    前言首先要解釋一下科學權威。作者只是提出不同意見,並且向偉大的科學工作者致敬,並沒有其他意思。羅素曾經說過,對於成熟的科學理論,我們讚美她,愛她,為她付出一切,然後再質疑她。科學的進步就是在不斷的精研和質疑中前進的。例如:地心說最早由古希臘學者提出,這一學說最後持續了數千年。
  • 陰陽五行學說,系統科學的靈魂,中國達人的經典思維導圖
    五行學說是從西周的「五材」演變而來的。漢初伏勝所著的《尚書大傳》記載,武王伐紂至於商郊,士卒歡樂歌舞以待旦,歌曰:「水火者,百姓之所飲食也;金木者,百姓之所興作也;土者,萬物之所資生也,是為人用。」把水、火、金、木、土看作是人們賴以生存的五種基本材料的看法,當是有古老淵源的。《左傳》中記載的關於柳下惠的一段話中有:「及地之五行,所以生殖也。「這是最早出現的"五行」二字。
  • 夏至日是陰陽大轉換的關鍵時刻,在陰陽學說中被賦予扶陽抑陰之義
    商代的四方神為司分司至之神。商代雖然有二分二至四節,但商代只有冬、春兩個季節,還沒有後來意義上的春、夏、秋、冬四季。[11]在周代,始有春、夏、秋、冬四季。西周以後,北方陰陽學說盛行,始用陰陽來解釋春、夏、秋、冬四時,認為四時推演是由於陰陽的作用。如《管子·乘馬》云:「春、夏、秋、冬,陰陽之推演也。」夏至、冬至作為在夏代就已確定的兩個重要節氣,因此一直是陰陽學說的重要闡釋對象。
  • 陰陽五行究竟是不是科學?
    談及古希臘科學,喜歡進行中西文化比較的中國現代科學家普遍持肯定態度。他們認為,古希臘哲人對於自然的探索孕育了現代科學。這時候一個和歷史有關的問題就出現了,如果古希臘那些解釋自然界的學問能夠算作科學,那麼為什麼古代中國的陰陽五行學說就不可以呢?張教授給出了自己的答案。他的回答訴之於強調現代科學建立在古希臘學問之上,並舉出了近代物理學取代亞里斯多德物理學的例子。
  • 2020山東事業單位公共基礎知識:諸子百家——陰陽家
    ,下面是2020山東事業單位公共基礎知識:諸子百家——陰陽家。公共基礎知識 | 面試 | 時事政治2020山東事業單位公共基礎知識:諸子百家——陰陽家陰陽家是活躍在戰國末期到漢代的一個流派。劉歆《漢書·藝文志·諸子略》將其列為「九流十家」之一。陰陽家的主要思想就是「陰陽五行學說」。他們是將中國古代五行學說和神仙方術相結合之後的產物。屬於道家的一個分支。陰陽家的核心思想主要為「陰陽」「五行」。所謂陰陽,即是陰陽學說,中國古人講究對稱。萬事有對才能平衡。陰陽即是對世界萬物的對稱性抽象出來的兩個極。中國古人就用這兩個極,去解釋世界的構成,結構等等。
  • 傳統的「陰陽學說」,理解了這三方面,指導生活很有意義
    我們知道,中醫理論裡,有一個「陰陽學說」。你知道嗎?,陰陽學說其實來字道家學說。認為世間萬物,都是由陰陽兩種物質組成的,在這一點上,很類似於現代科學對事物的研究,發現物質都是由元素組成的。我們可以用這種思維來理解「陰陽」。
  • 陰陽 學說
    易道委員會|易道專業委員會|譚德貴|易道|易學|中國宗教學會易道文化研究專業委員會陰陽五行是中國古代的一種哲學概念,是古人認識自然的一種樸素的唯物觀點。我們的祖先在對自然界現象的認知過程中,將宇宙間的萬事萬物分為陰和陽兩大類,認為世上各種生物、各種事物的發展運行規律都離不開陰陽兩面,認為陰陽是萬物的核心。比如主宰地球生命的兩大星球-太陽和月亮,太陽就屬陽,月亮就屬陰。《易》曰:「易有太極,是生兩儀」,所謂「兩儀」就是陰陽,所以《易》又曰:「一陰一陽之謂道。」關於陰陽對立。
  • 陰陽五行說與科學及真理之關係
    在這個語境下討論中國古代的陰陽五行學說,就有了全新的視角。     現存哲學意義上的陰陽五行說是在《管子》中第一次出現的。嚴格地說,這個學術應該稱為「佔星學—陰陽五行說」。因為,陰陽離不開日月(《管子》有「日掌陽,月掌陰」之說),五行離不開五星。它們之間水乳交融,不可分離。
  • 陰陽學說的魅力,《黃帝內經》來解讀!
    陰陽五行學說是中華傳統文化中很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國學的精髓之一,自古以來,不少人對研究陰陽五行有著濃厚的興趣。但陰陽五行常常給人神秘莫測、奧妙無窮之感,想要吃透其中精髓,實在難呀!今天,小編就和您從《黃帝內經》的角度一起來學習學習陰陽學說,感受下中醫的魅力吧!來源:悅讀中醫,文章選自《內經精要譯註》;作者:鄭紅斌,包素珍。
  • 易經入門:陰陽學說是學習傳統文化的一把鑰匙,也是入道之基
    易經入門:陰陽學說是學習傳統文化的一把鑰匙,也是入道之基一直有朋友留言讓我以通俗的語言,寫一寫傳統文化中的「陰陽學說」。陰陽對於學習《易經》等學習傳統文化非常重要,可以說對陰陽的理解是基礎的基礎。在八卦圖中,陰陽以陰爻和陽爻來表示,一個是斷線,一個是直線;陰陽魚中則一個是黑,一個是白。倘若從八卦中的陰陽爻和陰陽魚的黑白學起,會很抽象。因為我們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幾千年的傳承過程,將陰陽學說發展得簡練而深刻。但是倘若我們學習伏羲上觀天象,俯察地理的方法,積極探索我們所在的自然界,用心感悟,其實陰陽也非常實在,是真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