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目:
《氣功醫學基礎》共分兩大部分十二章。第一部分是中醫學基礎理論,第二部分是現代醫學基礎理論。其中:
一、中醫學基礎理論內容:陰陽學說、五行學說、臟腑學說、辨證、經絡學說五章。
二、現代醫學基礎理論內容:運動系統、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呼吸系統、消化系統、循環系統、泌尿系統等七章。
第二節 陰陽學說的基本內容
陰陽學說的內容是解釋陰陽之間的相互關係、運動變化的基本規律。大致有如下幾個方面。
一、陰陽的對立鬥爭
陰陽對立是指自然界一切事物都存在著相反的兩種屬性,即對立著的陰陽兩方面。陰陽對立,主要表現在陰陽之間的相互制約、相互鬥爭。例如:夏季本來是陽熱盛,但夏至以後天氣逐漸轉涼,陰氣漸次而生,用以制約炎熱的陽。而冬季本來陰寒盛,但冬至以後氣候逐漸暖和,也就是說陽氣隨之而復,用以制約嚴寒的陰。又如鍛鍊靜功的部分同志,在入靜一段時間後會出現熱、癢、動等所謂八觸的感覺,又有謂之靜極生動,其實這也是一種以陽(八觸)對抗陰(入靜)的一種現象。以上的例子說明,任何事物相互對立著的一方面,總是通過鬥爭對另一方面起著制約作用。氣功鍛鍊的過程,其實也是一個陰陽對立、相互制約達到新的平衡的過程。例如:從興奮亢進到安靜,並通過入靜產生的氣功能態,致令氣血和暢,扶正祛邪,達到練功的效果,使人體重新恢復「陰平陽秘」的動態平衡中(即陰氣平順,陽氣固守,兩者互相調節而維持其相對平衡是進行正常生命活動的基本條件)。只有陰陽的不斷排斥與鬥爭,才能推動事物的發展和變化。
二、陰陽的依存互根
陰陽的依存互根,是指陰陽兩個方面是相互依存、相互聯繫的,雙方均以對方的存在而存在,任何一方都不能脫離另一方單獨存在。也就是說,沒有陰,就沒有陽;沒有陽,也就沒有陰。日常所接觸的周圍事物其例證比比皆是,如上為陽,下為陰,沒有上就無所謂下,沒有下,就無所謂上;左為陽,右為陰,沒有左,無所謂右,沒有右,無所謂左;熱為陽,寒為陰,沒有熱,無所謂寒,沒有寒,也無所謂熱;外為陽,內為陰,沒有外,則無所謂內,沒有內,也就無所謂外。又如氣功鍛鍊中的呼吸吐納,呼為陽,吸為陰。沒有呼就不可能有吸,沒有吸也不可能有呼。吐納亦然,單一不斷地吐出濁氣,不納入清氣或者光是納入清氣不吐出濁氣,也不可能進行新陳代謝,可見相互對立的陰陽兩方面是陽依存於陰,陰依存於陽。每一方都以另一方的存在為條件,即所謂「陰生於陽,陽生於陰」、「孤陰不生,獨陽不長」。由於陰陽的這種相互依存的關係,故稱互根。
三、陰陽的消長
消:指消變,退;長:指生長,喻旺盛之意。若一方的消亡不足,就會引起另一方的滋長、旺盛;若一方的太過,也會導致另一方的不足。總之,陰陽雙方並不是處於靜止不變的狀態,而是處於此消彼長,此進彼退的運動變化中,即所謂「陽消陰長,陰消陽長」。例如:一年四季的氣候變化,從冬至春及夏,氣候由寒逐漸變熱,是一個「陰消陽長」的過程;由夏至秋及冬,氣候由熱逐漸變寒,又是一個「陽消陰長」的過程。由於四季氣候有陰陽相互消長的變遷,所以才有寒熱溫涼的不同變化。在正常情況下,陰陽消長處於相對平衡狀態中。
四、陰陽轉化
轉:指轉向、轉變;化:指變化。陰陽的轉化是指陰陽兩方面發展到一定階段,都各自向其相反的方向轉化,陽轉化為陰,陰轉化為陽。所謂「重陰必陽,重陽必陰」,也就是「物極必反」的道理。例如:白天與黑夜,白天為陽,黑夜為陰,從白天(陽)到黑夜(陰)就經過上午(陽中之陽),下午(陽中之陰)至黑夜;從黑夜到白天(陽)就經過前半夜(陰中之陰),後半夜(陰中之陽),至天亮(陽)。一年四季氣候變化,有從冬天的寒極,逐漸過渡到夏天變熱,也有從夏天的熱極,逐漸過渡至冬天變寒,這可謂「熱極生寒,寒極生熱」。如練自發功,會在靜極之後而思動,又會在大動之後漸而停頓,靜止收功,這種由靜至動,又由動至靜的現象,也可以說陰陽是相互轉化的。
陰陽學說作為哲學辯證範疇,不僅應用於醫學方面,而且在氣功學方面亦廣泛應用。它既可以解釋功法、功理以及練功中出現的一些現象,也可以指導練功者如何根據自己的體質情況,選擇適當的功法。
往期回顧
陰 陽 學 說---陰陽概念
國 慶 70 周 年 慶
《氣功醫學基礎》【 前言】
控 型 理 論
經 絡 類 型 說
【中國穩健前行】法治鑄就平安中國
養 生 劍 指 樁 的難點
意念力理論與心物辯證法
接 功 態
生 物 全 息 能 理 論
生 物 儀 器 說
中 秋 佳 節
中國政府發表《新時代的中國國防》白皮書
聚 氣 法
通 周 輔 助 功
圖文編輯:勤燈
部分圖片來源:攝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