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的「陰陽學說」,理解了這三方面,指導生活很有意義

2020-12-06 文化養生談

我們知道,中醫理論裡,有一個「陰陽學說」。你知道嗎?,陰陽學說其實來字道家學說。認為世間萬物,都是由陰陽兩種物質組成的,在這一點上,很類似於現代科學對事物的研究,發現物質都是由元素組成的。我們可以用這種思維來理解「陰陽」。

陰陽

但是,陰陽學說對很多朋友而言,認為只是古人認識自然的一種簡單思維,已經過時了。其實不然,儘管「陰陽學說」已經有了幾千年歷史,但對我們現代人的還是完全適用。對指導我們的生活習慣、解釋處理很多生活問題,都很有裨益。這也完全符合我們現在弘揚傳統文化的精神,所以說,陰陽學說,的確是我們傳統文化裡的精華所在。

由於陰陽學說是一種基礎學說,所以才能包羅萬象,我們見到的任何事物,幾乎都能用陰陽學說進行分析和理解,這個分析和理解,是不同於現代科學的角度和思維的。我認為,至少有如下三個方面,如果理解透了,對我們的日常生活是很有積極作用的:

陰陽氣血

1、陰陽的兩面性:

陰陽的兩面性,是指判斷一種事物時,有一種「非此即彼」的屬性,不可能同時屬於陰陽。這裡的「同時」,是指同一層面和同一維度而言。這種「兩面性」的特點,和我們生活總那些事情類似呢?一個簡單的例子,我們知道,水能讓火熄滅,我們想要生火的時候,就要避免有水的存在,從而得知,生火的材料、生火的環境都需要更乾燥,才能燃氣熊熊大火。這其實就是「陰陽學說」衍生出來的一個生活常識,只是因為已經成了我們的一種本能,反而忽略了其最初的來意。

生活

再聯繫到生活中,很多時候都需要我們做出二選一的抉擇。這時候,陰陽學說的衍生含義也是很有幫助的。無論前進還是後退,向左還是向右,都會面對不同的過程與結果。如果對於陰陽學說理解透徹,也就會充分考慮到這種選擇的有點,那種選擇的弊端,從而做到運籌帷幄。其實說白了,也就是多方考慮,套用一個非常現代化的管理語言「5W方法」,也就是遇事問5個為什麼,問完之後,就會發現考慮問題方方面面都會兼顧,而且對將會發生的境況也會有充分的準備。

思考

2、陰陽的互補性

在中醫的陰陽學說裡,是用「互根」來形容的。意思是指陰陽本身是相互依存的,不能脫離某一種單獨存在。沒有陰就無所謂陽,沒有陽也不會有陰。這一點,對我們生活中的很多事情有非常合理的詮釋。

「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這其實就是一種陰陽的互補。是指在特殊情況下,它們是可以相互轉化的,就像生活中的「樂極生悲、否極泰來」,都是這方面最形象的解釋。於是,理解了陰陽,就能讓我們遇事冷靜,能夠看透事物發展的更深層次,從而分析、掌握其內在聯繫,減少很多的困擾。

相互依賴

3、陰陽的糾纏性

說是糾纏,其實也可以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來形容。「陰陽學說」認為,任何事物都有陰陽兩面,而且陰中又有陽,陽中又有陰,所謂「陰中之陽、陽中之陰」。理解了這一點,我們的生活中就能減少「武斷」,充分認識到凡事都有內在的、不可抹殺的相互交錯。

就如同生活中的爭執,一方面,爭執會讓人與人之間的情誼發生波折,有時候卻也會讓道理越辯越明;爭執的每一方,勝利者可能會產生道義上的包袱,失敗者可能得到「知恥而後勇」的決心,所謂「塞翁失馬焉知非福」,這在哲學上也是說得通的。我認為也可以歸納入陰陽的糾纏性裡面去。

思索

陰陽學說,是我們傳統文化裡一門博大精深的學說。說它簡單,它可以粗糙地把食物分門別類,說它複雜,它又可以「數不可數」地甄別世界萬物。一個通曉陰陽的人(此處不是指狹義的陰陽),他的生活觀會是無比的寬闊和通透,這就是生活的智慧。您對此有何高見?希望大家一起交流。

相關焦點

  • 《易》以道陰陽:傳統文化中的陰陽學說,時至今日有何意義?
    《易》以道陰陽——《莊子·雜篇·天下》在《莊子》雜篇中,將《易經》總結為「陰陽」,可見陰陽在我國傳統的易經文化中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不懂陰陽,幾乎無法理解傳統文化。在《易經》中,雖然沒有明確的陰陽的概念,但隨著歷史的發展,把陰陽稱為《易經》的核心,也是非常有道理的。
  • 陰陽五行學說背後的科學性,讓全世界人震驚
    因而,陰陽學說也就成為認識和掌握自然界規律的一種思想方法。五行學說是中國古代樸素的唯物主義哲學觀,是繼陰陽學說之後,又一種客觀認知、觀察世間萬物的哲學概念,古人在長期生活與實踐中發掘了金、木、水、火、土是世間萬物必不可少的基本物質,由此也引申世間萬物都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種物質元素運動變化所生成的,這五種物質既相互滋生也相互制約,並在不斷相生相剋的運動中保持一個動態的平衡。
  • 易經入門:陰陽學說是學習傳統文化的一把鑰匙,也是入道之基
    易經入門:陰陽學說是學習傳統文化的一把鑰匙,也是入道之基一直有朋友留言讓我以通俗的語言,寫一寫傳統文化中的「陰陽學說」。陰陽對於學習《易經》等學習傳統文化非常重要,可以說對陰陽的理解是基礎的基礎。由此看來,傳統文化中對於陰陽的重視程度不言而喻。我國傳統文化講修行,講「道」,從道法的意義上來說,陰陽學說是學習傳統文化的一把鑰匙,也是入道之基。我們的祖先是非常了不起的,把整個宇宙以陰陽圖式的形式簡練概括的總結出來。他們將人類所能感受到的宇宙萬物,以最簡單的一陰一陽來劃分,不得不說,這是一種抽象的哲學思想的奇蹟。陰陽學說的玄奧哲理,說穿了至今仍然應用於人類生活實踐。
  • 陰陽學說(之三)
    陰陽學說(之三)----摘自《鄭偉達醫文集
  • 【中醫知識】陰陽學說
    其影響且遠且大,成為人們行為義理的準則。如當今博得世界讚嘆的《孫子兵法》是中國古代兵家理論和實戰經驗的總結,其將陰陽義理在軍事行為中運用至極,已達到出神人化的境界。陰陽學說認為:世界是物質性的整體,宇宙間一切事物不僅其內部存在著陰陽的對立統一,而且其發生、發展和變化都是陰陽二氣對立統一的結果。
  • 陰陽五行學說,系統科學的靈魂,中國達人的經典思維導圖
    因而,陰陽學說也就成為認識和掌握自然界規律的一種思想方法。五行學說是中國古代樸素的唯物主義哲學觀,是繼陰陽學說之後,又一種客觀認知、觀察世間萬物的哲學概念,古人在長期生活與實踐中發掘了金、木、水、火、土是世間萬物必不可少的基本物質,由此也引申世間萬物都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種物質元素運動變化所生成的,這五種物質既相互滋生也相互制約,並在不斷相生相剋的運動中保持一個動態的平衡。
  • 陰陽學說---基本內容
    其中:一、中醫學基礎理論內容:陰陽學說、五行學說、臟腑學說、辨證、經絡學說五章。二、現代醫學基礎理論內容:運動系統、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呼吸系統、消化系統、循環系統、泌尿系統等七章。大致有如下幾個方面。一、陰陽的對立鬥爭      陰陽對立是指自然界一切事物都存在著相反的兩種屬性,即對立著的陰陽兩方面。陰陽對立,主要表現在陰陽之間的相互制約、相互鬥爭。例如:夏季本來是陽熱盛,但夏至以後天氣逐漸轉涼,陰氣漸次而生,用以制約炎熱的陽。
  • 愛因斯坦相對論碰上中國陰陽學說
    下面才是正文:1、關於陰陽學說:最早陰陽學說,可考證的是在戰國時期,由一批人提出並推廣的一種學說,這批人自稱為陰陽家。在春秋戰國時期的各個重要階段,都有這些陰陽學家的參與,例如鬼谷子,便被傳為陰陽學家,他的倆弟子大家都知道。
  • 陰陽學說
    陰陽學說的基本內容包括陰陽對立、陰陽互根、陰陽消長和陰陽轉化四個方面。    陰陽對立即指世間一切事物或現象都存在著相互對立的陰陽兩個方面,如上與下、天與地、動與靜、升與降等等,其中上屬陽,下屬陰;天為陽,地為陰;動為陽,靜為陰,升屬陽,降屬陰。而對立的陰陽雙方又是互相依存的,任何一方都不能脫離另一方而單獨存在。
  • 陰陽學說與神秘的太極圖
    古人認為:很久以前,天地混沌未分叫做太極,太極後生兩儀,兩儀具有陰陽對立與並存性質的兩種因素或事物,兩儀就可以理解為陰陽。陰陽學說的基本內容包括:陰陽互根、陰陽對立、陰陽消長、陰陽轉化。陰陽學說認為宇宙間任何事物都具有對立又統一的陰陽兩面,陰陽不斷的運動和相互作用,陰陽的這種運動和相互作用,是一切事物運動變化的根源。宇宙間一切事物的產生、發展、消亡,都是事物陰陽兩個方面不斷相互作用的結果。陰陽學說是認識和掌握自然規律的一種非常重要的思想。陰陽學說在易經預測學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陰陽學說與二建制數自然界一切事物最基本的狀態就是開和關的狀態。
  • 陰陽學說的基本內容
    陰陽學說是闡述陰陽兩方的對立統一規律,並用以說明事物產生、發展、滅亡等變化根源和總規律的哲學理論,是用於認識宇宙萬物的一種世界觀和方法論。《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說:「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陰陽學說認為,宇宙中一對相互聯繫的事物都可以用陰陽來概括,任何一種事物內部都可以劃分為陰陽兩個方面或兩種對立的趨勢,陰陽可以使事物體現出無限的可分性。
  • 諸子百家之「陰陽家」,「陰陽學說」的科學之路
    陰陽家的興衰歷程折射出傳統中原文化體系具有重術輕道、重技輕學、重文輕理的選擇偏好,而這正是中原農耕文明的固有特性。從這一角度而言,陰陽家儘管在一定程度上帶有神秘主義色彩,但其核心思想卻具有現代理性思維的雛形。此外,陰陽家對宇宙運行規律進行了歸納總結。陰陽家學說認同萬物之同構性、感應性,因而,其認知方式呈現出一種由小及大的類比推理狀態。這一認知模式使陰陽家對世界的認知得以規律化、體系化,從而傾向於理性。然而,這種理性思維雛形並不能完全等同於當代科學的理性思維。
  • 陰陽學說理論概念內容在中醫學中有哪些具體應用
    陰陽學說,認為宇宙間任何事物都具有既對立又統一的陰陽兩個方面,經常不斷地運動和相互作用。疾病的發生、發展,關係到邪正兩方面,正氣與邪氣,以及它們相互作用、相互鬥爭的關係,都可以用陰陽來予以概括說明。病邪有陰邪、陽邪之分,正氣則包括陰精與陽氣兩部分。所以,病理上的陰陽失調,多表現為陰陽某一方面的偏盛偏衰,且一方面之異常,亦必影響及另一方面。
  • 傳統文化傳承的是什麼?有何積極意義?
    春秋戰國時期,我國大地出現了百家(儒、道、法、墨、兵、醫、農、雜、名、陰陽、縱橫家等)爭鳴的局面,如今所說的傳統文化,即是指諸子百家的學說(包括後世補充、完善的部分,如宋明理學就是對儒學的補充)。百家學說各有所表、各有所長,爭相鬥豔。
  • 陰陽學說簡介(附語音)
    這兩種現象與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再加上白天黑夜——也就是晝夜的變化,還有四季的寒溫的變化,這種往復存在的這種共性叫做陰陽。古人發現這一現象的存在,有正反兩個方面,一個是陽面,一個是陰面。到了春天、夏天是陽,到了秋天、冬天是陰,白天是陽,夜晚是陰。
  • 中醫養生|一分為二——陰陽學說,天地之道陰陽的基本概念
    一分為二——陰陽學說陰陽,是古人從大自然獲得靈感後總結出來的一對概念。地球自轉一周即為一天,出現白天黑夜的交替。白天氣溫較高,能見度較強,象徵著光明;夜晚氣溫較低,能見度弱,象徵著黑暗;黑白之分非常明顯,屬於自然的陰陽之說由此而生。人類順應這個規律,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 夏至日是陰陽大轉換的關鍵時刻,在陰陽學說中被賦予扶陽抑陰之義
    其名稱分別為「時有養日……時有養夜」,「養日」即夏至,「養」為「長」,說明「養日」是白晝最長的一天。到了商代,在二至的基礎上確立了二分。「二至二分」即夏至、冬至、春分、秋分。商代的四方神為司分司至之神。商代雖然有二分二至四節,但商代只有冬、春兩個季節,還沒有後來意義上的春、夏、秋、冬四季。[11]在周代,始有春、夏、秋、冬四季。
  • 陰 陽 學 說---陰陽概念
    它認為物質世界是在陰陽兩氣作用的推動下發展著的。木、火、土、金、水五種物質是構成世界不可缺少的最基本的元素,這五種物質具有相互滋生、相互制約的關係,它們處在不斷的運動變化之中。      陰陽學說認為,自然界一切事物的性質都可以分陰陽兩大類,陰和陽之間存在相互依存、相互消長和相互轉化的關係,它們是既對立又統一的兩個方面,是事物生長、變化和消亡的根源。
  • ...曆法 申遺 生克制化 陰陽五行學說 巴東 奇門遁甲八卦 二十八...
    風水學內容首次獲「保護」  土家族民間曆法名列省級非遺  東方網6月24日消息:不久前,我省公布第二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單,在70餘項公布的非遺名錄中,民俗「巴東土家族民間曆法」榜上有名,這一包含有「風水學」、「奇門遁甲八卦」及「陰陽五行學說」等內容的項目申遺成功,引起人們關注。
  • 陰陽學說的魅力,《黃帝內經》來解讀!
    陰陽五行學說是中華傳統文化中很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國學的精髓之一,自古以來,不少人對研究陰陽五行有著濃厚的興趣。但陰陽五行常常給人神秘莫測、奧妙無窮之感,想要吃透其中精髓,實在難呀!今天,小編就和您從《黃帝內經》的角度一起來學習學習陰陽學說,感受下中醫的魅力吧!來源:悅讀中醫,文章選自《內經精要譯註》;作者:鄭紅斌,包素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