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個恐怖的人性實驗,90%的人中招!

2020-12-03 新浪財經

來源:cmb-china

有時候冷靜下來,對於某些行為,我們會思考我們為什麼要這麼做?為了解決這些疑惑,上個世紀一些著名心理學實驗,為我們呈現了人的潛意識對行為的影響,今天帶大家一起來看看這些奇妙的實驗~

01

分類實驗

1968年,民權領袖馬丁·路德·金被殺後,教師簡·艾洛特在她所教的三年級班上,進行了一次為期兩天的「藍眼睛/棕眼睛」分類實驗,來研究種族歧視和偏見問題。

第一天先對「藍眼睛」的學生給予鼓勵和支持,第二天反過來,給「棕眼睛」的學生給予優待,結果表明,艾洛特所支持的那個小組,他們在在課堂上表現得很熱情,能快速而準確地回答問題,在測試中表現得更好,那些被歧視的人會感到沮喪,在回答中猶豫不決和不確定。

02

鋼琴樓梯實驗

大眾汽車在瑞典斯德哥爾摩的地鐵站的樓梯上安裝了音樂鋼琴臺階,為了了解人們是否會選擇更健康的方式,使用樓梯而不是自動扶梯。

結果顯示,那天有66%的人選擇走樓梯,因為人們都喜歡尋找一些樂趣,其實我們的內心都跟孩子一樣。

03

地鐵裡的小提琴手

小提琴大師Joshua Bell默默的來到華盛頓特區的地鐵站,在45分鐘裡演奏了6個經典作品。

結果只有6個人停下來聽了一會兒,約20個人給了他錢後就走了,他一共得到了32美元。

當他演奏完,沒有人鼓掌,沒有一個人認出這位世界上最優秀的音樂家之一,他的那把小提琴價值350萬美元。

而在三天前,他在波士頓交響音樂廳的演出,票價不低於100美元。

這個事件告訴我們,在一個不恰當的時間和環境中,「美好」不會被發現和重視。

04

煙霧繚繞的房間實驗

這個實驗讓人們在一個房間裡填寫一份問卷,當煙霧從門底下傳出來的時候,人們會怎麼做?

當受試者單獨在裡面的時候,75%的人幾乎立刻報告了煙霧,報告的平均時間是注意到煙霧後兩分鐘。

然而,當受試者和工作人員兩個人在裡面時,當工作人員告訴他沒什麼事,只有10%的受試者會離開房間或報告煙霧。

10個實驗對象中有9個會一直在做問卷調查,同時揉著眼睛,用手剝開煙霧。

這個實驗說明,我們似乎很大程度上依賴於他人的反應,甚至違背了自己的直覺。不要讓別人的消極態度導致你的不作為。不要總是假設別人會幫忙,要做一個果斷行動的人!

05

嘉士伯社會實驗

在丹麥嘉士伯啤酒公司(Carlsberg)的這個社會實驗中,讓一些毫無戒心的情侶們出去看電影,當他們走進擁擠的電影院時發現只剩下位於中間的兩個座位,周圍都是穿著背心的刺青猛男。

結果,很多情侶在看到這些人後,決定馬上離開,也有少數情侶選擇坐下來,他們得到了周圍人的歡呼和免費的嘉士伯啤酒。

這個實驗很好地說明了人們不應該總是以貌取人。

06

棉花糖實驗

20世紀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心理學家米歇爾(Walter Mischel)開展了這項實驗,把年齡4到6歲的孩子帶到一個房間裡,桌子上放著棉花糖等零食,並且告訴他們,可以吃零食,但如果他們等了15分鐘而沒有吃的話,他們就會得到第二份獎勵。

米歇爾發現有的小孩會用雙手遮住自己的眼睛或轉過頭不看,有的開始踢桌子,有的扯自己的頭髮,還有的把棉花糖當做絨毛玩偶來玩,當研究人員一離開,就有一些小孩開始吃了。

在600多名參與實驗的兒童中,有一小部分人立即吃了棉花糖,那些試圖拖延時間的孩子中,有三分之一堅持了15分鐘,最後得到了第二份棉花糖的獎勵。

在後續的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那些能夠控制自己等待第二份獎勵的孩子,往往會有更好的成就。

07

錯誤共識實驗

在這個實驗中,研究人員問大學生們,他們是否願意在校園裡散步30分鐘,並且帶著一個大的廣告牌,上面寫著「在喬的餐廳吃飯」。

然後,研究人員讓學生們猜想有多少人會同意戴上這個廣告牌。他們發現那些同意攜帶這個標誌的人相信大多數人也會同意攜帶這個標誌,那些拒絕的人認為大多數人也會拒絕。

因此,不管他們是否同意給喬的餐廳做廣告,參與者都堅信,大多數人都會做出跟他們同樣的選擇。

這個實驗結果表明,這在心理學中就是所謂的「錯誤的共識效應」。不管我們的信仰、選擇或行為如何,我們傾向於相信大多數人跟我們的觀點和行為一樣。

08

霍索恩效應實驗

這是在1955年進行的一項研究,實驗的最初目的是研究物理條件對生產力的影響。

霍桑工廠的兩組工人參與了實驗,在一天裡,一個小組的工作區域的照明改善了,而另一組的照明保持不變。

研究人員驚奇地發現,光照更亮的工人的生產力比另一組的生產力增強了很多。

而且當燈光再次恢復暗淡時,他們的生產力還是一樣比以前提高了。

研究人員還發現,當員工的休息時間也發生改善後,他們的工作效率也都有所提高。

實驗人員得出結論,並不是身體狀況的變化影響了工人的生產力,而是工人們的心理發生了變化,覺得有人關心他們的工作場所,工人們感到自己很重要,他們很高興自己被給予了關注,並因此提高了生產力。

09

旁觀者效應實驗

凱蒂·吉諾維斯(Kitty Genovese)的謀殺案成為了發現「旁觀者效應」(Bystander Effect)的一項心理實驗。

凱蒂在她的公寓外被刺死,然而旁邊看到這場犯罪的人並沒有報警或者協助警方的調查。

研究人員發現,如果在沒有其他目擊者的情況下,旁觀者可能更願意介入案件的調查中,而一旦有一群人看到,那麼每個人都會根據其他人的反應來決定自己的行為,並且認為自己的個人幫助對案件起不到幫助。

10

阿希從眾實驗

這個實驗是拿著一幅有三條編號的線的圖像,並讓房間裡的人辨認出最長的線。

每一個受試者都跟其他事先安排好的幾個演員同在一個房間裡,演員們會搶險回答,故意選錯線,但是結果顯示,在這種情況下,有32%的人會跟演員們的錯誤選擇保持一致。

實驗結束後,當他們接受採訪時,大多數受試者都說他們不相信演員們的答案,但他們害怕被嘲笑或被認為在搞特別化。

很明顯,人們遵循兩個主要原因:他們想要融入這個群體,而且他們相信這個群體比他們更有見識。

相關焦點

  • 從「人性實驗」到「恐怖實驗」:永遠也不要考驗一個人的人性
    在歷史上著名的所謂「人性實驗」中,「人性」幾乎全都沒有經受住考驗。「潘多拉魔盒」一旦打開,人性中的惡一旦得以釋放,「人性實驗」就變成了一個個「恐怖實驗」,人性掩蓋下鮮血淋漓的現實,你準備好面對了麼?在所有「人性實驗」中,「斯坦福監獄實驗」無疑是最為著名的。史丹福大學一位名叫津巴多的心理學教授挑選了24個健康狀況良好、心智水平正常的人參與這項實驗。
  • 人性實驗,騙保殺夫:比魔鬼更恐怖的是人心
    如政府所願,亞歷克斯在實驗結束後變成一個打不還手、罵不還口、沒有性慾且絕對不會危害社會的「新人」……讓庫管難以相信的是,這本書的原型就來自二戰後英國亞文化中的不良男孩,他們穿著奇裝異服、開著飛車招搖過市,甚至還挑起種種暴亂。
  • 人性實驗
    人性實驗海有一個人做了一個心理實驗,他假裝自己厭倦了生活,想要自殺。
  • 羅伯斯山洞實驗:召集22個孩子,用挑戰人性的方式檢測人性
    人性本質是善是惡一直為眾多思想家哲學家所研究探討。實驗之初在我國古代,對於人性本質的求索一直停留在理論層面,但在西方人實踐創新精神及對真理的渴求中,他們採用了更為激進的手段,即用人體本身作為實驗對象,更多的傾向於讓活人參加心理實驗,以期能有更加真實客觀的結果出現。
  • 心理學:3個展示人性之惡的心理學實驗,原來人性如此醜陋
    人性有多醜惡,看看下面這三個實驗你就明白了1.米爾格拉姆服從實驗社會心理學上最著名最有爭議的實驗。若論社會科學歷史上實證研究的貢獻,可能無出其右。米爾格拉姆在教師詢問和要求停止實驗時會說,學習者不回答就被視為回答錯誤,並嚴厲的要求其繼續進行下去。你會將實驗進行到什麼程度,實驗前,大多數人認為自己會在135伏左右不服從命令。然而,在對40名男性做測試時,有26人一直進行到了450伏。最後超過70%的人都將檔位提升在150伏以上。
  • 一切都由劇本設定的世界裡,真正的的恐怖是直播面具下的人性實驗
    那一刻,我似乎更加理解了楚門的心情,也明白了在一切都由劇本設定的世界裡,正在發生的恐怖,是全世界直播面具下的人性實驗。多年來,杜魯門都是電視臺選中的孩子。他成長、長大、工作、結婚的環境中,周圍的一切都是布景和演員——他的"妻子"也是一名演員。而這點點滴滴的一切,從他早上睜開眼睛到開始睡覺,都被無孔不入的鏡頭完全地向全球觀眾進行了直播。
  • 【中招】2018年河南中招理化生實驗操作考試4月1日-23日舉行,滿分30分!
    省教育廳日前發布《關於做好2018年全省中招理化生實驗操作考試工作的通知》,2018年全省中招理化生實驗操作考試成績按滿分30分計入中招考試總成績。更多了解理化生實驗操作的政策和備考經驗、複習秘籍,是取得高分的必要條件。在中招考試中,理化生實驗操作考試就是我們不可忽視的一個考試內容。2018年全省中招理化生實驗操作考試成績按滿分30分計入中招考試總成績。
  • 一場持續十二個時辰的人性實驗
    ……不過,今天凹叔不是來劇透劇情的,而是想推薦我們磨鐵圖書一位重要的作家——李松蔚老師寫的一篇文章《一場持續十二個時辰的人性實驗》(本文首發自他的公號:李松蔚)。李松蔚老師是一位著名的心理學作者,在我們磨鐵出版了《難道一切都是我的錯嗎》等暢銷書。
  • 每個成年人都該看看這部人性實驗片——《死亡實驗》
    其實照鏡子就是個很有趣心理體驗。你們有沒有過照著照著鏡子,突然感覺到脊背一涼呢?站在鏡子前的我們,是看不見自己身後的,因此我們害怕的,是我們看不見的東西,也就是我們身後的東西。而那個未知的東西,或許就是躲在這張人皮之後的說的有點玄乎了,想要真正了解自己,了解人性,除了空洞理論和玄學猜想之外,更需要一面更加可靠的鏡子,這就是「實驗」。
  • 10部日本經典黑暗系恐怖動漫 刻畫人性深處的黑暗!_遊俠網 Ali213...
    血腥類型的動漫並不太多,大多數都是人與妖魔鬼怪之間的鬥爭,很少是純粹的人與人之間,今天小編就搜集一些與人性相關的恐怖漫畫,一起去看看。  1、《皇家國教騎士團》  一個小女孩和一個永生的男人在地窖相遇。
  • 挑戰玩家人性極限!遊戲中十大恐怖食人族大盤點
    挑戰玩家人性極限!遊戲中十大恐怖食人族大盤點 時間:2012-12-18 12:28:33
  • 強大的自尊會讓你更健康 10大心理學實驗背後的人性真相
    除了那些雞尾酒會式的談話,在過去的一個世紀,許多著名的心理學實驗已經展現了人性中普遍卻令人驚訝的真相。下面就是能改變自我認知的10大經典心理學實驗。總有惡在心中We all have some capacity for evil.
  • 現代恐怖遊戲的新典範——《逃生2》在黑暗中探索人性的秘密
    恐怖遊戲要如何表現出恐怖效果?驚嚇式恐懼與場景式恐懼是該類遊戲最常見的表達手法。驚嚇式恐懼分為開門殺、回頭殺,從進化心理學來講,突然出現的物體往往代表著動物的攻擊,可能對人造成威脅。為了調查真相,還死者一個公道,玩家所扮演的記者布萊克·郎得曼與妻子琳·布朗一起乘坐直升機前往事發的村莊,隨著劇情的不斷深入,一個個沒人敢觸及的秘密也慢慢浮出水面。"恐懼"是人類與生俱來的一種心理活動狀態,從某種層面講,它是我們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通過恐懼可以更好地認清自己、了解人性。《逃生2》將"恐懼"作為引子,通過跌宕起伏的主線故事為玩家講述一段關於人性、善惡的故事。
  • 比懸疑劇更恐怖的是現實,刺激變態的暗網福袋遊戲反映真實人性!
    這是個危險的非開放地盤。所有進入暗網的人,ip地址都會被記錄,只要對方願意,TA就可以順藤摸瓜找到你的所有信息。通俗來說,暗網就是個危險的"隱藏伺服器「。這樣一個本該人人避之不及的,變態之至的地盤,居然曾在網上,掀起過一陣娛樂性的狂歡。不管你能不能想像,這件事就是發生了。2018年,國外傳出了一個比《輪到你了》裡面「交換殺人」更瘮人,參與範圍更廣的遊戲——暗網神秘盒開箱挑戰事情起源於一個叫Ecrowe的人。Ecrowe偶然在暗網買下了一個福袋。
  • 韓國除了人性電影,這10部恐怖片也很給力!
    當然他們拍人性電影拍得確實很不錯,那麼今天我就推薦10部韓國的恐怖電影吧!一、《昏迷》2006評分:7.4點評:總共5小集,分別是第一集名為《生日聚會》,第二集名為《縫隙》,第三集名為《項鍊》第四部《明亮的彩虹》,第五集《醫生,藏書院》為是繼第一集的故事發展而來的,是反轉式恐怖類型。
  • 俄羅斯恐怖睡眠實驗!人30天不睡覺變成喪屍(超自然實驗)
    ,但是被開膛破肚,另外四個雖然活著但是因為自殘的原因整體就像死屍一樣,很多臟器不見了,下面我們一起了解這個超自然實驗恐怖性。  官方為了可以保證這項實驗不被對手知道,還建立了比較隱蔽的實驗房間,裡面全部都是士兵用來提神的Nikolayev毒氣,還有書籍食物等等都相當充足,廁所也配備了。  參加這項實驗的人,是五個不知情的政治犯,他們被關押在密閉室中只能通過麥克風和外界聯繫。研究者聲稱只要不眠不休30天就可以被無罪釋放。
  • 4個名垂千史的人性實驗,是人都逃不開的思維模式,看完陷入沉思
    4個名垂千史的人性實驗,所有人都逃不開的思維模式,看完陷入沉思。第一個實驗由兒童心理學家米歇爾測試,他在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曾多次舉辦這個實驗,讓一個4~6歲的孩子單獨呆在房間裡面,並且在桌子上放著棉花糖,告訴孩子如果15分鐘以後他們沒有吃棉花糖就會得到一份更大的棉花糖,實驗當中有三分一的兒童堅持到了第二份獎勵,隨後心理學家追蹤了這600名兒童的人生發展,其中那三分之一得到了第二份棉花糖的兒童人生發展比其他的更好。
  • 殺了這麼多人,你告訴我就為做個實驗?
    《疾速特攻》的熱度尚未褪去,又一部大殺特殺的電影吸引了人們眼球——《貝爾科實驗》不過,相比基老師在主角光環籠罩下開掛的殺手神技,《貝爾科實驗》就顯得沒那麼輕鬆、甚至頗為殘酷了:辦公樓內互相殘殺,看誰是活到最後的那個人。
  • 歷史上最著名的三大心理學實驗,揭露了醜陋的人性
    歷史上,曾經有很多心理學家或是社會機構進行過人性實驗,下面為大家選取了三個歷史上最著名的心理學實驗,其中揭露了黑暗的人性。一、嘉士伯社會實驗丹麥嘉士伯啤酒公司曾進行過這樣一次社會實驗,研究人員讓一些毫不知情的情侶們進入預先準備好的電影院中。當他們走進灰暗的播放間後,他們會發現,只剩下中間的兩個座位,並且周圍都是帶有刺青、打扮兇惡的成年男子。
  • 《死亡實驗》:真人真事改編 「偽科學」下的人性實驗 引人深思
    到底是人性本善還是人性本惡?其實人習性本身就是具有兩面性的,關鍵是誰能戰勝誰,良好上的法制體系和道德體系會約束住惡的一面而放大好的一面。再善良的人心底都會有陰暗面,如果失去約束的話,恐怕也是魔鬼被釋放出來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