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個名垂千史的人性實驗,是人都逃不開的思維模式,看完陷入沉思

2020-12-03 弓箭手電影

4個名垂千史的人性實驗,所有人都逃不開的思維模式,看完陷入沉思。第一個實驗由兒童心理學家米歇爾測試,他在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曾多次舉辦這個實驗,讓一個4~6歲的孩子單獨呆在房間裡面,並且在桌子上放著棉花糖,告訴孩子如果15分鐘以後他們沒有吃棉花糖就會得到一份更大的棉花糖,實驗當中有三分一的兒童堅持到了第二份獎勵,隨後心理學家追蹤了這600名兒童的人生發展,其中那三分之一得到了第二份棉花糖的兒童人生發展比其他的更好。這項試驗因為跨度長,實驗數據完善,直到今日都在被無限沿用。

錯誤共識實驗,實驗者在大學裡隨機採訪單獨的學生,給出一筆豐厚的獎金讓該名學生戴著一塊廣告牌在校園裡散步30分鐘。實驗發現,拒絕戴廣告牌的人覺得其他人也不會戴,而答應的人覺得其他人也會答應。實驗說明,我們在生活中會做一件我們認為別人也會這麼做的事情,並且默認自己的行為是大多數人的選擇。

霍桑工廠實驗,霍桑工廠有很多的成產車間,每個車間的工作量都是固定並且一樣的。但是霍桑發現,當他故意把車間的照亮提高,並且允許員工中場休息一下的時候,員工的效率會明顯比什麼都沒有的車間效率要高得多。

人在生活當中,總需要某種外界的正向激勵去刺激我們變得更好。

旁觀者實驗,這個實驗的發生是一個偶然,年輕的女孩凱蒂在公寓門口被刺殺,當時的現場旁觀者沒有人報案或者主動出面做口供,採訪時這些旁觀者全部表示,他們覺得其他人會做這件事,並且做的比自己更好。所以當我們在遇到危險的時候,向一個固定的人求救,效果或許比一群人更好。

相關焦點

  • 超越不可能:「重複性消極思維」會加劇抑鬱,4個策略幫助你應對
    《碟中諜》是由湯姆·克魯斯主演的系列動作電影,影片的英文名為「Mission: Impossible」,直譯過來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影片中湯姆·克魯斯大展身手,挑戰一個又一個「不可能」,獲得了觀眾們的讚賞。我們每個人都有著自己的「不可能」。
  • 誰能逃過「 人性的拷問 」?——臭名昭著的斯坦福監獄實驗說明一切
    從善到惡,從白到黑,關鍵在於情境的力量,這就又回到了小編之前發的那篇《「心靈魔術」之你離殺人犯只差72分鐘》裡的人性實驗了,有興趣的可以關注小編去看一看。這兩個實驗也是有很大的關聯性的。旨在揭示情境的力量實在是太大了,一個普通人是逃不過精心策劃的情境的。所以我們要不忘善良的初心,才能夠抵禦這個世界的惡。
  • 人無論有多高的能量等級,最終都逃不脫人性
    在兩性關係發展中,男性更關注快速拿下,而女性則要求慢慢進入,因為男性的思維是進攻型的,徵服型的,主動型的,目標型的,因此總是急於求成。而女性的思維是防守型的,容忍型的,被動型的,感受型的,因此需要感受到對方的真心而讓自己獲得安全感,否則在危險評估比較高的時候不會輕易的付出。其二,男性總想以最小的代價獲取最大的收益,而女性總以最大的代價來測試對方的誠意。
  • 新疆30萬隻老鼠「跳崖自殺」,專家給出解釋後,讓無數人陷入沉思
    我們今天說的動物不是一些珍稀動物,而是在人類眼中視為眼中釘的老鼠,老鼠這一種動物人人都厭惡,除了偷吃莊稼偷吃東西以外,身上還攜帶著病毒和細菌,而且有時候還咬破人們的衣物,所以這一種動物在人類眼中非常討厭,幾乎只要看見老鼠,大家都會把這一種有害的動物除掉。
  • 打破限制的思維模式,你的能量超乎想像:每個人都是天才!
    每一個普通人都能成為「天才」。這不是玩笑話,只不過大多數人都選擇成為普通人,而不是「天才」。畢竟「天才」之路從來都是布滿荊棘,甚至連路都沒有,面對未知的前路,大多數人都止步不前,並且給自己貼上了「我只能這樣了」「我滿足了」「我儘量了」的標籤,最後選擇安之若素,得過且過。
  • 訪談| 看《芯上人》的「芯」實驗如何直抵你心
    4日-6日在劇場的影音呈現超體驗影音劇《芯上人》是周可的最新編導作品,這個類似《黑鏡》的科幻故事,同時帶著懸疑色彩,讓人想要去一探究竟。「如果有這樣一款晶片,可以讓你更健康、更智慧,可以讓你管理好情緒,可以讓你做出完美選擇,你植入還是不植入?」問完,周可停頓下來,定睛看向我。我笑而不語,反問道:那你自己呢?「我自己是絕對不會植入的」,果然是周可,回答得果斷而篤定。
  • 【思維實驗】缸中之腦
    這就是著名的缸中之腦問題,我將為你展示這個問題進一步拆分後的問題,並介紹相關理論,看完後,在「缸中之腦」這個問題上,你會擁有比多數人更為深邃的見解。希望不會有一些人,上來就用奧卡姆剃刀:「如無必要,勿增實質。」然後直接把這個問題歸作無意義,關於奧卡姆剃刀,以後再說。
  • 歷史上最著名的三大心理學實驗,揭露了醜陋的人性
    歷史上,曾經有很多心理學家或是社會機構進行過人性實驗,下面為大家選取了三個歷史上最著名的心理學實驗,其中揭露了黑暗的人性。一、嘉士伯社會實驗丹麥嘉士伯啤酒公司曾進行過這樣一次社會實驗,研究人員讓一些毫不知情的情侶們進入預先準備好的電影院中。當他們走進灰暗的播放間後,他們會發現,只剩下中間的兩個座位,並且周圍都是帶有刺青、打扮兇惡的成年男子。
  • 楊冪的《逆時營救》,票房一般,看完卻讓人陷入沉思!
    也許有的人並不知道這部電影,但是這部電影在故事情節上來說,還是比較緊湊的,而且故事分為三部分,三部分各自講述了不同時間和時空中發生的事情,並且三個部分相互串聯,相互聯繫,但是又不相互打擾,情節聯繫緊密,並且在演員的選用上也是非常的成功,顏值和實力並存,表現了在不同時空中人物的心理狀態,這對演技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 一個實驗,讓所有打過孩子的家長陷入沉思
    生孩子前我也想做一個溫柔的媽媽,但孩子作起來就什麼都忘了。有了孩子,當爸媽的初心都是好的,誰不希望能母(父)慈子孝,家庭裡一派其樂融融的景象。但隨著孩子一天天長大,到了各種敏感期,么蛾子層出不窮,還能保持和顏悅色的父母真的不多。老編輯就是這其中的典型,在娃犯熊時被氣得火冒三丈,忍不住揍他一頓,揍完又後悔。
  • 一場持續十二個時辰的人性實驗
    ……不過,今天凹叔不是來劇透劇情的,而是想推薦我們磨鐵圖書一位重要的作家——李松蔚老師寫的一篇文章《一場持續十二個時辰的人性實驗》(本文首發自他的公號:李松蔚)。李松蔚老師是一位著名的心理學作者,在我們磨鐵出版了《難道一切都是我的錯嗎》等暢銷書。
  • 德國FESTO旗下的五個機器人,讓你目瞪口呆,看完之後忍不住沉思
    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人工智慧裡的仿生學機器人,而即將要說的這五個機器人是出自於德國FESTO旗下的作品,它們完全可以讓你目瞪口呆,看完之後忍不住沉思,讓我們來看看吧。第一個是仿生魚。在現在大家很多人的家中都會養一些動物,而魚就是其中的一種,它一種在水裡生活的水生動物,光是看著它在水裡的搖擺身形就非常有趣,而這一仿生學機器人在它的左右兩邊也有非常絲滑的鰭,這是魚在水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而它的頭部則有一些差異,有一點像蛇,但是在動作和方向感上,它和真正的魚是非常相似的。在實驗中,它在簡單的封閉式水管中走迷宮,而它的表現也讓大家感到非常驚嘆。
  • 很真實,專科、本科、碩士、博士的差別,看完陷入了沉思
    有的人不在甚意,有的人對學歷又趨之若鶩。那專科、本科、碩士、博士又在實際生活中會造成什麼差別影響呢?讓我們來了解一下現實中的典型案例。關於寫論文,不同學歷層次的小夥伴應該都經歷過的學術文章,而實際上不同人的區別之處就很大。
  • 永遠不要去試探人性|心理學解析歷史上最著名的三大心理學實驗
    對於人性的看法,個體的社會經歷不同會產生不同的主觀感受。歷史上,曾經有很多心理學家或是社會機構進行過人性實驗,下面為大家選取了三個歷史上最著名的心理學實驗,其中揭露了黑暗的人性。一、嘉士伯社會實驗丹麥嘉士伯啤酒公司曾進行過這樣一次社會實驗,研究人員讓一些毫不知情的情侶們進入預先準備好的電影院中。
  • 《不理性的力量》書評,人性理論配合心理實驗,來解釋「不理性」
    《不理性的力量》書評,人性理論配合心理實驗,來解釋不理性暢銷書通常都會出續集,《怪誕行為學》用嶄新的角度去分析人性心理,這本續集雖然內容依然充實,但感覺上與舊作大同小異。寫作手法與前作相同,都是人性理論配合心理實驗,解釋人為什麼總會做些看似不理性的行為,申延出如何應用這些不理性的行為。下面例出那十個不理性的行為,如果不是一定要看實驗過程才相信結論的話,其實看完這個便不用看書了。1.一般而言只要付出的人工越高,工人便會越努力工作,提高產生力。
  • 《貝爾科實驗》從不同角度做出的不同選擇而已,很難說誰對誰錯
    當幕後操作者引爆了幾個炸彈殺雞儆猴後,大家開始慌了,多數人都還沒有對周圍的人動手,只是在想辦法怎樣逃出去,結果當然是逃不出去的。後面出現以男主為代表的反對殺人,以及以公司CEO為代表的殺人以爭取生存時間兩大陣營。電影高潮隨著主張殺人方獲得槍的到來。帶著幾個人以獲取時間爭取救援為由,開啟音樂將老人,家裡沒有孩子的員工一個一個槍殺。
  • 羅伯斯山洞實驗:召集22個孩子,用挑戰人性的方式檢測人性
    這樣的科學研究實驗,第一次將人性作為了研究對象,以活人作為實驗對象,營造恰當的客觀環境及條件,使得實驗者面臨一個又一個抉擇,循序漸進激發人內心深處真實的的所思所想。謝裡夫是社會心理學創始人,而這樣的一位高社會地位的研究學者,卻覺得用小白鼠做實驗太過於單調狹隘,竟想把人作為研究對象,最終,對於真理的渴求讓他背棄人倫,在六十六年前,他用挑戰人性的方式進行了一場檢測人性的實驗——羅伯斯山洞實驗。
  • 5種非理性思維模式,讓你在生活中,做出錯誤的決定!
    所以,一個人的思維,決定了一個人的判斷,甚至主宰了一個人的人生。個人有意識的關注自己的思維模式,並有意識的建立良性或積極的思維模式,非常重要。心理學家瓊·羅森伯格,提出了五種錯誤的思維模式,你可以參照自身看一看,自己是不是經常陷入這些錯誤的模式,從而矯正自己的思維模式,更好的應對和掌控自己的人生。
  • 九個讓睡不著覺的著名思維實驗
    都說眼見為實,但是,有時候,眼見並不一定為實。愛因斯坦就曾說:理論的真理在你的心智中,不在你的眼睛裡。今天,就跟各位模友玩個遊戲:看完以下9個思想實驗,你還睡得著嗎?,其中一個版本就是:一個瘋子把五個無辜的人綁在了電車軌道上。
  • 思維模式:做出明智決策的最佳方法(上)
    編者按:思維模式是人們觀察、分析、解決問題的模式化、程式化的「心理結構」,對個人乃至於組織的行為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就像查理·芒格所說那樣,「80到90個模式在讓你成為精於世故的人的因素當中所佔分量達到了90%。」為此,Farnam Street梳理了上百種常見的思維模式,按照一般思維概念、物理化學、生物、數學、微觀經濟學、軍事與戰爭、人性與判斷進行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