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個名垂千史的人性實驗,所有人都逃不開的思維模式,看完陷入沉思。第一個實驗由兒童心理學家米歇爾測試,他在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曾多次舉辦這個實驗,讓一個4~6歲的孩子單獨呆在房間裡面,並且在桌子上放著棉花糖,告訴孩子如果15分鐘以後他們沒有吃棉花糖就會得到一份更大的棉花糖,實驗當中有三分一的兒童堅持到了第二份獎勵,隨後心理學家追蹤了這600名兒童的人生發展,其中那三分之一得到了第二份棉花糖的兒童人生發展比其他的更好。這項試驗因為跨度長,實驗數據完善,直到今日都在被無限沿用。
錯誤共識實驗,實驗者在大學裡隨機採訪單獨的學生,給出一筆豐厚的獎金讓該名學生戴著一塊廣告牌在校園裡散步30分鐘。實驗發現,拒絕戴廣告牌的人覺得其他人也不會戴,而答應的人覺得其他人也會答應。實驗說明,我們在生活中會做一件我們認為別人也會這麼做的事情,並且默認自己的行為是大多數人的選擇。
霍桑工廠實驗,霍桑工廠有很多的成產車間,每個車間的工作量都是固定並且一樣的。但是霍桑發現,當他故意把車間的照亮提高,並且允許員工中場休息一下的時候,員工的效率會明顯比什麼都沒有的車間效率要高得多。
人在生活當中,總需要某種外界的正向激勵去刺激我們變得更好。
旁觀者實驗,這個實驗的發生是一個偶然,年輕的女孩凱蒂在公寓門口被刺殺,當時的現場旁觀者沒有人報案或者主動出面做口供,採訪時這些旁觀者全部表示,他們覺得其他人會做這件事,並且做的比自己更好。所以當我們在遇到危險的時候,向一個固定的人求救,效果或許比一群人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