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上海戲劇 上海戲劇
冬日午後,探班話劇《芯上人》
排練廳的窗外是2020年的細雨紛飛
排練廳裡上演著2030年的陰霾芯碎
看完100分鐘的無影像排練廳版本
更期待4日-6日在劇場的影音呈現
超體驗影音劇《芯上人》是周可的最新編導作品,這個類似《黑鏡》的科幻故事,同時帶著懸疑色彩,讓人想要去一探究竟。
如果有「完美晶片」你是否選擇植入?人類面對科技又要如何自處?你又為什麼會重複犯下同樣的錯誤?……
看來,這是一個充滿「問題」的劇,且聽周可如何來解答這些疑問,且看她怎樣解開劇中人的心結,又怎樣直抵觀劇人的內心……
周可
■ 電影及舞臺劇導演、編劇
■ 上海戲劇學院導演系教師
■ 上海可-當代藝術中心創始人
■ 2005年亞洲文化協會獎學金獲得者
■ 藝術展《HERSTORY她說》策展人
選擇「芯」還是「心」?
「如果有這樣一款晶片,可以讓你更健康、更智慧,可以讓你管理好情緒,可以讓你做出完美選擇,你植入還是不植入?」
問完,周可停頓下來,定睛看向我。
我笑而不語,反問道:那你自己呢?
「我自己是絕對不會植入的」,果然是周可,回答得果斷而篤定。停頓片刻,她繼續追問:如果當50%的人都植入了晶片,變得比你更優秀更健康的時候,你植入不植入?如果現在90%的人都選擇了植入,你又會怎麼選擇?……
這一次,周可想要通過《芯上人》,把這樣一個命題拋出來,供大家去討論。
她說:「就像劇中的男主角,即便我們發生了爭論,意見不統一,並不妨礙我們彼此相愛、並肩前行,這才是重要的。人類本身一定會有不同觀點,但我們不應該不一樣就一定要說服對方。就像劇中安娜的臺詞,爭論是一種方式,我們逼迫對方站在別人的角度去思考問題,然後通過這個爭論更深入地了解對方,然後彼此和解原諒,進入對方更深層的世界中去。這其實是一種交流模式,所以不能說,我們不爭論一切就是美好的,也不是說我跟你不同就要消滅你。允許不同的聲音存在,其實是件挺好的事。」
在她看來,21世紀湧現了大量的科幻劇,大多講的是人類的異化,其實這又回到了荒誕派話劇《犀牛》探討的主題,時代在不斷更迭,其實並沒有太大改變。
為什麼會陷入死循環?
排練現場照
《芯上人》是汽車品牌邀約打造的定製舞臺劇,但周可透露凱迪拉克給了她巨大的發揮空間,只提出了一個概念——當一個人不斷陷入時間的循環漩渦。《黑鏡》《盜夢空間》《香草的天空》《土撥鼠之日》等影視劇都有過類似的表現形式,但這類極具電影鏡頭感的表達如何在劇場舞臺上展現?這是令周可苦惱,同時又有創作衝動和挑戰欲望的問題。
關於這個死循環,周可認為這是人類面臨的共同困境。
「我們一世又一世的來到這個地球,然後一世又一世地犯同樣的錯誤,無論你陷入情感、貪婪、瘋狂、自卑之中……往往還會犯同樣的錯,所以這是個死循環。穿過時間這個假象,看到了人生的本質,也許是一種解脫。我不覺得死亡是解脫,死亡是又一種輪迴,就算你不相信輪迴,你也會發現有些人就是會在同樣的錯誤中不停犯錯,因為他的思維模式就是那樣的,比如說他老是被傷害、總是被背叛,於是他就會覺得為什麼受傷的總是我?為什麼總是有人背叛我?為什麼總是很窮不管我怎麼努力?就在這一世,你會看到幾年不見有些人進步了,而有些人還是原來的樣子,幾十年如一日。」
這個戲雖是個命題作文,但周可有把她的思想植入進去。
「做每一個戲,導演就是在植入自己的想法,能有多少顯現是另外一回事。但一定是你想表達的。這個題材對我們整個創作團隊來說是一個可以被表達的,是未來一定會面臨的問題,或許今天已經在面對這個問題。」
說著,她抬起頭環顧四周,「你抬頭看一看,周圍的人都在拿著手機。」
周可感嘆道:你所了解的世界就是手機裡的推送,實際上大數據根據你的喜好推送,你認為的世界就是這樣的,但實際上你的世界跟我的世界是不一樣的,因為我得到的推送和你得到的推送是不一樣的。於是,你以為那就是全部,但不知道還有別的,時間久了會讓人陷入到一種狹隘當中,因為他總是得到他喜歡的信息,他就會覺得支持的人很多,別人跟他相同觀點的很多,他代表了絕大多數,這會讓人產生某種幻覺。」
人類如何與科技相處?
這次疫情讓人類按下暫停鍵,重新思考——
後疫情時代,人類如何與科技、自然相處?
人類將被科技主宰,還是成為科技的主宰?
《芯上人》的故事就設定發生在2030年,因十年前瘟疫慘劇而致力於幫助人類克服自身缺陷的科學家Frank,迷失在「完美晶片」製造的高科技假象中,最終在女友Anna的幫助下,重新理解人性與科技之間關係。
在周可看來,科技是不可逆的潮流,會讓人產生警醒,亞特蘭蒂斯也是科技發展到一定程度,就會走向滅亡,周可想藉此來探討科技和人文之間的關係。
「在這個戲當中,男主從事的是科學研究的工作,而女主是天文學家,她更人文。那麼實際上男主和女主的矛盾,其實就是我們這個時代要去考慮的關於科技與人文之間的矛盾。我們該如何讓科技和人文更好地相處,科技真正地為人類服務,而不是駕馭人類,或者是超越人類,然後人類又如何在科技發展的過程當中,不被科技吞噬掉,不被異化,這是我們想要去討論的問題。」
排練現場照
這一次,周可想做一個實驗。
技術如何與戲劇更好地結合,這在戲劇舞臺上也是一個重大的命題,作為導演,周可說自己更像是拍電影的時候進入了後期剪輯的部分。以往戲劇是劇組先排好戲,技術部門再加入配合,這次周可則是大部分時間都在跟技術部門溝通,在技術支撐情況下把整個戲構建起來後,演員排練時才能大致了解面臨的是什麼畫面。這對全組演員——周一圍、朱珠、顧鑫、範禕琳、馬冠英、黃笑微來說,也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芯上人》這個戲,概念大於表演。
周可想讓整個戲在敘事清楚的前提下,能夠傳遞某種概念。「因為我覺得科幻題材是對未來的一種探索,我們今天看到馬斯克發明晶片植入,還有賈伯斯一開始發明「蘋果」,大家也無法接受,當然走到今天,你會發現離不開它,當然也有很多人會詬病它,實際上我們現在被智慧型手機掌控了你的思維、你的生活,你完全沒有辦法離開它自主生活,離開了它你寸步難行,你失去了自我,這其實是另一種掌控。」
馬斯克豬腦晶片實驗
2020年8月28日,伊隆 · 馬斯克神秘的腦機接口公司 Neuralink,終於向人們展示了自己首款可以「進入人體」的產品。不過為了安全起見,本次實驗對象並不是人,而是一隻豬。
馬斯克說:「有了可以讀寫大腦活動的設備,我們自然會想到把 Neuralink 做成《黑鏡》裡那樣,讓機器作為人類記憶的備份工具。但現在還達不到如此高的水平,未來有可能會成功。」
如何呈現「超體驗」?
《芯上人》定為超體驗影音劇,除了思想上的表達,這次周可還在舞臺上做了不少實驗性的表現,為了能讓觀眾體驗到2030年沉浸式的科技效果,她是絞盡腦汁、費盡心思。起初與舞美設計沈力有不同想法,最後沈力說服她採用了一個大膽的方案:整個舞臺是弧形,9米高像imax一樣的巨幕投影,演員站在那裡就顯得非常渺小。周可笑了笑,恰好契合了劇中臺詞「人可以很偉大,也可以很渺小」。
周可與編舞在排練場探討
音樂、舞蹈等傳統舞臺手段則有效地幫助了主角實現內心心理的具象化。男主角Frank內心不斷的懷疑和「時間是一種假象」的設定,讓歌曲、舞蹈的出現提供了可能性。編舞凱文·波拉克的編舞動作也都是有內在原因的,群舞——也許是代表未來生活的機器人,也許是若干個Frank自己,也許是Frank的某種意識——從而讓文本有更豐富的表達。
無論舞臺上怎樣形式的影音呈現,在周可心中,劇場的「神交流」才是「超體驗」。
「劇場就像是一個祭祀的地方,它是一個能量場,所有的人來到這裡,演員們像是祭品,導演就像是一個祭司,跟大家一起把這個能量調和到可以去發射出我們自己的能量來,然後去跟更高的能量去做交流。這是我覺得戲劇產生以來最大的一個功能,戲劇一直跟觀眾之間的關係其實就是溝通和交流。」
後疫情時代人類將如何與科技、自然相處?
如果有通過植入人腦晶片做「人上人」 的機會
你是否願意嘗試?
人類將被科技主宰,還是成為科技的主宰?
當人類站在科技與人文的交叉口,
未來之路又通往何方?
對於劇中拋出的這些那些問題
周可表示她不會給出具體答案
她只是向你拋出問題
至於答案
需要你自己去現場觀摩
需要你自己在現實揣摩
演出簡介
故事梗概
2030年,著名青年科學家 Frank將迎來他生命中的高光時刻——他設計的可以改變人類思維和情感的「完美晶片」將於今日面向全球發布。發布會現場,一個「神秘人」在眾目睽睽之下羞辱他、逼迫他決定兩個陌生人的生死。面對這場全球直播,Frank不得不做出選擇。然而,這一切只是噩夢的開始……
之後,Frank陷入了可怕的時間循環中。每次無論他作出怎樣的選擇,結果都是一樣的糟糕。「神秘人」究竟是誰?為什麼要讓他陷入這困境之中?誰是這一切的幕後主使?他怎樣才能擺脫這重複而可怕的生活?他發現,只有趕在時間的前面,才能找出真相。
經過一次次努力,他終於成功地攔截了「神秘人」,而當TA摘下面罩時,Frank的頭炸裂般疼痛,他憶起了所有的一切......
領銜主演:周一圍、朱珠
主演:顧鑫、範禕琳、馬冠英、黃笑微
主創團隊:出品方:凱迪拉克品牌|承制方:上海齊逸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聯合製作:上海影漪視界科技有限公司|編劇/導演:周可|製作人:卞昶禎|聯合編劇:李安桐/王峙儒|作曲:金培達|作詞:梁芒|編舞:Kevin Polak(凱文·波拉克)|舞美設計:沈力|燈光設計:任冬生|多媒體設計:戴煒|人物造型設計:趙津|影像團隊:ASTUDIO
演出日期:2020年12月4日-6日19:30
演出地點:上音歌劇院(上海市徐匯區汾陽路6號)
演出票價:1080/880/680/480/280
文中圖片來源於《芯上人》劇組以及網絡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訪談 | 看《芯上人》的「芯」實驗如何直抵你心》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