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碟中諜》是由湯姆·克魯斯主演的系列動作電影,影片的英文名為「Mission: Impossible」,直譯過來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影片中湯姆·克魯斯大展身手,挑戰一個又一個「不可能」,獲得了觀眾們的讚賞。
我們每個人都有著自己的「不可能」。
我們對「不可能」的定義可能來自多方面的途徑。
首先,它可能是你在過去犯下的一個錯誤或者一次失敗。
你對此或許充滿遺憾,因為這就是你的「不可能」——我們沒有發明出時光機器,所以無法改變過去。
其次,它也可能是你曾經受到過不公平的對待,譬如校園暴力、職場霸凌、性別歧視等。
這種經歷給你造成了情感創傷,留下了很深很深的傷口,你試圖去治癒它,但這只會讓你越來越痛。於是,你認為你「不可能」從創傷中恢復過來。
最後,它可能是你對未來的某種憂慮,擔心你的家庭、健康或者工作會發生些什麼,因為你現在的情況並不樂觀。
你反覆地在腦海中一次又一次地構建著未來可能發生的糟糕場景,並且試圖尋找避免這些災難發生的方法。然而,無論你怎麼努力,都會發現自己「不可能」避免未來會發生的事情。
上述的這些「不可能」看起來可能很不一樣,但它們的核心本質是一樣的——我們沉溺於自己消極思維的泥沼中無法自拔,阻止了我們挑戰「不可能」的步伐。
重複性消極思維。
重複性消極思維(RNT,英文全稱為Repetitive negative thought)是指同樣、相似的消極想法反覆出現在你的腦海中,剝奪你的注意力,讓你難以忽視。
這種思維方式通常是很痛苦的,因為你試圖停止消極思維的循環,但是發現自己無能為力。
「擔憂」和「沉思」是兩種最常見的重複性消極思維。
在這兩種思維模式中,我們常常會被困在未來或者過去,一遍又一遍地重複可能發生的「災難」、或者已經犯下的錯誤。
舉例來說,你因為在工作中犯下了一次嚴重的錯誤,不得不主動辭去工作。
一方面,你可能會因為失業,對自己的未來產生擔憂。你會反覆地去擔心「如果我以後找不到更好的工作了該怎麼辦?」。這個念頭會始終困擾著你,重複出現在你的腦海中,成為了你的「不可能」。
另一方面,你可能會被「困在過去」,反覆地質問自己、反省自己犯下的錯誤。你或許會在思考中想到對當時錯誤的一種更好、更完美的處理方法,但這只會讓你更痛苦,因為過去的已經過去,「不可能」被改變。
「不可能」真的不可能嗎?
答案是否定的。
系列電影《碟中諜》,又名《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在影片的開頭都會給到主角一個「不可能的任務」。這些任務乍一看,的確不可能完成——敵人的防線固若金湯,自己的處境危機四伏,任務的時限間不容礪。
然而,主角在這樣的絕境中,沒有被重複性消極思維所困擾。他頭腦清晰、運籌帷幄,一次又一次地挑戰並且完成了那些所謂的「不可能」。
想像一下,如果主角一不小心陷入了重複性消極思維,那麼他將會陷入「沉思」,不斷地去想:「這太糟糕了」、「我沒辦法完成這個任務」、「時間太少了」、「我死定了」。這樣一來,「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就真的不可能完成了。
鑄就「不可能」的是我們的重複性消極思維,而這種消極思維模式是可以被挑戰和改變的。這就是我們可以「超越不可能」的原因。
「超越不可能」的建議。
反覆的消極思考形成了一片泥潭,我們陷入了泥潭的中心,思考的時間越長,泥潭就越大、越深、越危險。
大衛·克拉克(David A. Clark)博士是加拿大新不倫瑞克大學心理學系的名譽教授,也是一名在焦慮症、抑鬱症、強迫症治療領域方面有著30多年臨床經驗的心理諮詢師。截至目前,他一共撰寫了13本書和160餘篇與情感障礙有關的科學論文,為治療各種情感障礙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大衛·克拉克博士)
《消極思想工作手冊》(《The Negative Thoughts Workbook》)就是他於今年出版的一本新書。在書中,他詳細描述了包含焦慮、抑鬱、後悔、羞恥、恥辱、怨恨等消極情緒的重複性消極思維,並且羅列了對抗這種思維的治療策略。每一種情緒狀態都以某種方式讓你覺得生命是「不可能」的。
可惜的是,這本書暫時還沒有譯製成中文出版,所以大多數人可能無法深入了解克拉克對重複性消極思維的治療策略。
我在大致閱讀了這本書的目錄和部分內容後,發現它與一本名為《伯恩斯新情緒療法》的書有著相似的觀點和方法論。而《伯恩斯新情緒療法》是被大眾認可的、廣為人知的心理疾病自助治療書籍,有著非常好的口碑。如果大家對這方面的內容感興趣,又喜歡閱讀,那麼可以考慮購買。
以下就是我所提煉的,克拉克書中對抗重複性消極思維的方法,主要包含四個策略,我將其概括:
(1)確定你的「重複性消極思維」。
意識到你腦海中正在產生消極想法,並且對它有更多的認識,是做出改變所需要邁出的重要步驟。
如果你發現你在擔心,那麼你最害怕的災難性後果是什麼?
如果你發現你在沉思,那麼你是否一直在試圖找出導致過去消極經歷的「元兇」?
一旦你確認了你的重複性消極思維是什麼,就拿出紙和筆,將它們記錄下來。這將幫助你更好地理解你的重複性消極思維、認識到這種思維方式誇張的本質,以及它是如何一步一步誘導你陷入困境的。
(2)挑戰「重複性消極思維」的價值觀,並將其停止。
《碟中諜》中的主角在接到任務後,並不是不知道任務有多難。他們並沒有因此而屈服,陷入重複性消極思維,反而選擇了「挑戰」,這是他們最終取得勝利的原因之一。
要挑戰重複性消極思維,我們首先需要確信它對我們是沒有任何幫助的。
重複性挑戰思維是一種我們常用的思考模式,它本身是用來幫助我們解決問題的。但事實上,這種反芻式的思維模型只會蒙蔽我們的雙眼。它的確讓我們看到了一切能夠看到的負面信息,但同時也屏蔽了那些微弱的積極信號。
只有確信了「重複性消極思維」這種思維模式對我們沒有任何幫助,我們才有可能從沉思中逃脫,對自己的處境採取不同的看法。
(3)活在當下,專注於當下。
如果你經常看我寫的文章,那麼你對這句話一定不會感到陌生。
所有的重複性消極思維,都會將你的注意力從現實中剝離,轉移到「你想像中的未來」或者「回憶中的過去」。
適當為未來做安排、對過去做反省是有益的;但重複性消極思維會讓我們一直把精力花在虛擬的「未來」與「過去」中,直到我們精疲力竭、心力憔悴。
要改變這種狀況,我們需要從時間的視角進行改變。與其將注意力和精力集中在虛幻的過去與未來中,不如關注現在、此時此刻的感受。
不要總是試圖刨根問底,試著把注意力從「為什麼」轉移到「怎麼樣」上,比如:「我現在感覺怎麼樣?」、「我手頭的工作做得怎麼樣了?」等。這可以減少過去的沮喪給你帶來的負面影響。
大多數心理療法認為「專注於當下」對心理疾病的整體治療至關重要。專注當下是能夠停止重複性消極思維,幫助你擺脫困惑的最好方法。
(4)知道什麼是你能夠控制的。
當你的大腦被消極思維支配時,你通常都是在試圖去解決那些你「無法控制的問題」。這種情況發生的時候,只會增加你覺得「不可能」的感覺——因為這些問題你沒有辦法控制。
你需要學會接受這些你沒有辦法控制的問題,並且停止對它們的思考,將注意力轉向當下,你此時此刻的感受:你的呼吸均勻嗎?你的手冷嗎?你的嘴唇乾嗎?這就是前三個步驟的總和:確認重複性消極思維,停止重複性消極思維,將注意力轉移到當下。
除此之外,你還需要知道什麼是你可以控制的。這些東西就是隱藏在不可能中的那點微弱的「積極信號」。
還是拿之前的例子來說。你因為一次失誤而不得不辭職,此時此刻,未來是否能找到工作、過去已經犯下的錯誤都是不可控制的。
但是你還有很多可以控制的東西,比如說:今天晚飯吃什麼,要不要洗個熱水澡,能不能與朋友傾訴你的苦衷。這些事情看似微不足道,但可以逐漸幫助你從抑鬱、焦慮的情緒中走出來。
隨著你情緒的逐漸好轉,你可以控制的東西會變得越來越多,你可以決定自己的下一份工作內容、選擇什麼時候去哪家公司面試,或者乾脆自己創業。你看,這時候,曾經的「不可能」(找不到工作)是不是已經被超越,變成「可能」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