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不可能:「重複性消極思維」會加劇抑鬱,4個策略幫助你應對

2020-12-05 鋼鐵防彈玻璃心

《碟中諜》是由湯姆·克魯斯主演的系列動作電影,影片的英文名為「Mission: Impossible」,直譯過來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影片中湯姆·克魯斯大展身手,挑戰一個又一個「不可能」,獲得了觀眾們的讚賞。

我們每個人都有著自己的「不可能」。

我們對「不可能」的定義可能來自多方面的途徑。

首先,它可能是你在過去犯下的一個錯誤或者一次失敗。

你對此或許充滿遺憾,因為這就是你的「不可能」——我們沒有發明出時光機器,所以無法改變過去。

其次,它也可能是你曾經受到過不公平的對待,譬如校園暴力、職場霸凌、性別歧視等。

這種經歷給你造成了情感創傷,留下了很深很深的傷口,你試圖去治癒它,但這只會讓你越來越痛。於是,你認為你「不可能」從創傷中恢復過來。

最後,它可能是你對未來的某種憂慮,擔心你的家庭、健康或者工作會發生些什麼,因為你現在的情況並不樂觀。

你反覆地在腦海中一次又一次地構建著未來可能發生的糟糕場景,並且試圖尋找避免這些災難發生的方法。然而,無論你怎麼努力,都會發現自己「不可能」避免未來會發生的事情。

上述的這些「不可能」看起來可能很不一樣,但它們的核心本質是一樣的——我們沉溺於自己消極思維的泥沼中無法自拔,阻止了我們挑戰「不可能」的步伐。

重複性消極思維。

重複性消極思維(RNT,英文全稱為Repetitive negative thought)是指同樣、相似的消極想法反覆出現在你的腦海中,剝奪你的注意力,讓你難以忽視。

這種思維方式通常是很痛苦的,因為你試圖停止消極思維的循環,但是發現自己無能為力。

「擔憂」和「沉思」是兩種最常見的重複性消極思維。

在這兩種思維模式中,我們常常會被困在未來或者過去,一遍又一遍地重複可能發生的「災難」、或者已經犯下的錯誤。

舉例來說,你因為在工作中犯下了一次嚴重的錯誤,不得不主動辭去工作。

一方面,你可能會因為失業,對自己的未來產生擔憂。你會反覆地去擔心「如果我以後找不到更好的工作了該怎麼辦?」。這個念頭會始終困擾著你,重複出現在你的腦海中,成為了你的「不可能」。

另一方面,你可能會被「困在過去」,反覆地質問自己、反省自己犯下的錯誤。你或許會在思考中想到對當時錯誤的一種更好、更完美的處理方法,但這只會讓你更痛苦,因為過去的已經過去,「不可能」被改變。

「不可能」真的不可能嗎?

答案是否定的。

系列電影《碟中諜》,又名《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在影片的開頭都會給到主角一個「不可能的任務」。這些任務乍一看,的確不可能完成——敵人的防線固若金湯,自己的處境危機四伏,任務的時限間不容礪。

然而,主角在這樣的絕境中,沒有被重複性消極思維所困擾。他頭腦清晰、運籌帷幄,一次又一次地挑戰並且完成了那些所謂的「不可能」。

想像一下,如果主角一不小心陷入了重複性消極思維,那麼他將會陷入「沉思」,不斷地去想:「這太糟糕了」、「我沒辦法完成這個任務」、「時間太少了」、「我死定了」。這樣一來,「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就真的不可能完成了。

鑄就「不可能」的是我們的重複性消極思維,而這種消極思維模式是可以被挑戰和改變的。這就是我們可以「超越不可能」的原因。

「超越不可能」的建議。

反覆的消極思考形成了一片泥潭,我們陷入了泥潭的中心,思考的時間越長,泥潭就越大、越深、越危險。

大衛·克拉克(David A. Clark)博士是加拿大新不倫瑞克大學心理學系的名譽教授,也是一名在焦慮症、抑鬱症、強迫症治療領域方面有著30多年臨床經驗的心理諮詢師。截至目前,他一共撰寫了13本書和160餘篇與情感障礙有關的科學論文,為治療各種情感障礙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大衛·克拉克博士)

《消極思想工作手冊》(《The Negative Thoughts Workbook》)就是他於今年出版的一本新書。在書中,他詳細描述了包含焦慮、抑鬱、後悔、羞恥、恥辱、怨恨等消極情緒的重複性消極思維,並且羅列了對抗這種思維的治療策略。每一種情緒狀態都以某種方式讓你覺得生命是「不可能」的。

可惜的是,這本書暫時還沒有譯製成中文出版,所以大多數人可能無法深入了解克拉克對重複性消極思維的治療策略。

我在大致閱讀了這本書的目錄和部分內容後,發現它與一本名為《伯恩斯新情緒療法》的書有著相似的觀點和方法論。而《伯恩斯新情緒療法》是被大眾認可的、廣為人知的心理疾病自助治療書籍,有著非常好的口碑。如果大家對這方面的內容感興趣,又喜歡閱讀,那麼可以考慮購買。

以下就是我所提煉的,克拉克書中對抗重複性消極思維的方法,主要包含四個策略,我將其概括:

(1)確定你的「重複性消極思維」。

意識到你腦海中正在產生消極想法,並且對它有更多的認識,是做出改變所需要邁出的重要步驟

如果你發現你在擔心,那麼你最害怕的災難性後果是什麼?

如果你發現你在沉思,那麼你是否一直在試圖找出導致過去消極經歷的「元兇」?

一旦你確認了你的重複性消極思維是什麼,就拿出紙和筆,將它們記錄下來。這將幫助你更好地理解你的重複性消極思維、認識到這種思維方式誇張的本質,以及它是如何一步一步誘導你陷入困境的。

(2)挑戰「重複性消極思維」的價值觀,並將其停止。

《碟中諜》中的主角在接到任務後,並不是不知道任務有多難。他們並沒有因此而屈服,陷入重複性消極思維,反而選擇了「挑戰」,這是他們最終取得勝利的原因之一。

要挑戰重複性消極思維,我們首先需要確信它對我們是沒有任何幫助的。

重複性挑戰思維是一種我們常用的思考模式,它本身是用來幫助我們解決問題的。但事實上,這種反芻式的思維模型只會蒙蔽我們的雙眼。它的確讓我們看到了一切能夠看到的負面信息,但同時也屏蔽了那些微弱的積極信號。

只有確信了「重複性消極思維」這種思維模式對我們沒有任何幫助,我們才有可能從沉思中逃脫,對自己的處境採取不同的看法。

(3)活在當下,專注於當下。

如果你經常看我寫的文章,那麼你對這句話一定不會感到陌生。

所有的重複性消極思維,都會將你的注意力從現實中剝離,轉移到「你想像中的未來」或者「回憶中的過去」。

適當為未來做安排、對過去做反省是有益的;但重複性消極思維會讓我們一直把精力花在虛擬的「未來」與「過去」中,直到我們精疲力竭、心力憔悴。

要改變這種狀況,我們需要從時間的視角進行改變。與其將注意力和精力集中在虛幻的過去與未來中,不如關注現在、此時此刻的感受。

不要總是試圖刨根問底,試著把注意力從「為什麼」轉移到「怎麼樣」上,比如:「我現在感覺怎麼樣?」、「我手頭的工作做得怎麼樣了?」等。這可以減少過去的沮喪給你帶來的負面影響。

大多數心理療法認為「專注於當下」對心理疾病的整體治療至關重要。專注當下是能夠停止重複性消極思維,幫助你擺脫困惑的最好方法。

(4)知道什麼是你能夠控制的。

當你的大腦被消極思維支配時,你通常都是在試圖去解決那些你「無法控制的問題」。這種情況發生的時候,只會增加你覺得「不可能」的感覺——因為這些問題你沒有辦法控制。

你需要學會接受這些你沒有辦法控制的問題,並且停止對它們的思考,將注意力轉向當下,你此時此刻的感受:你的呼吸均勻嗎?你的手冷嗎?你的嘴唇乾嗎?這就是前三個步驟的總和:確認重複性消極思維,停止重複性消極思維,將注意力轉移到當下。

除此之外,你還需要知道什麼是你可以控制的。這些東西就是隱藏在不可能中的那點微弱的「積極信號」。

還是拿之前的例子來說。你因為一次失誤而不得不辭職,此時此刻,未來是否能找到工作、過去已經犯下的錯誤都是不可控制的。

但是你還有很多可以控制的東西,比如說:今天晚飯吃什麼,要不要洗個熱水澡,能不能與朋友傾訴你的苦衷。這些事情看似微不足道,但可以逐漸幫助你從抑鬱、焦慮的情緒中走出來。

隨著你情緒的逐漸好轉,你可以控制的東西會變得越來越多,你可以決定自己的下一份工作內容、選擇什麼時候去哪家公司面試,或者乾脆自己創業。你看,這時候,曾經的「不可能」(找不到工作)是不是已經被超越,變成「可能」了呢?

相關焦點

  • 「抑鬱自救指南」,如何判斷自己是否抑鬱?抑鬱症是怎樣產生的?
    你可曾有過情緒低落、快樂明顯減少?你可曾有過食慾明顯下降,體重至少減輕了百分之五?你可曾有過睡眠障礙、易怒或情緒鬱悶?你可曾有過經歷不佳每天疲憊不堪?你可曾有過無價值感、缺乏信心或是有負罪感?你可曾有過放棄一切的念頭?如果你至少有其中四個以上症狀的話,就可以判斷出自己是否有抑鬱症。
  • 抑鬱和焦慮有什麼區別?又抑鬱、又焦慮該怎麼辦?
    抑鬱障礙的主要臨床表現有五個方面: 顯著而持久的情緒低落和悲觀; 感覺思維能力受到抑制,並且常常考慮消極的事情; 意志活動減退,並不願參加各類日常活動; 記憶力和注意力下降; 出現睡眠障礙
  • 長期抑鬱會給人留下「人格傷疤「|什麼樣的人更容易誘發抑鬱症?
    關於抑鬱,有些你或許知道但並不了解的,我們想要講給你聽—— 一、抑鬱症 ≠ 「傷心」或「矯情」 可能你失戀了,心痛的感覺揮之不去,眼淚會不受控制地流個不停。你也許會有這樣的擔心:「我這麼難受,該不會是得抑鬱症了?」
  • 扭曲你思維方式的6種認知效應
    然而,它們通常是用不準確的、通常是負面的方式看待現實的思維模式。 一個例子可能是認為「我是這個星球上最不幸的人」。作為這種思維的結果,或者在經歷任何其他認知影響時,你更有可能以一種更消極的方式看待事物。 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看看什麼是認知影響。
  • 細數抗抑鬱藥的嚴重副作用,提前了解能夠更好應對
    如何處理副作用其中一些負面影響可能相當溫和,而另一些則可能更為嚴重。他們可能會慢慢消失或變得不再那麼嚴重。如果你有被副作用困擾的問題,你應該向你的醫生提及這些,因為醫生可能會給你一些對付副作用的策略,或者給你開一種不同的抗抑鬱藥,這種藥的副作用更少或者更容易忍受。
  • 中年人太喪,可能正在變傻!科學家發現,「反覆消極思維」與認知能力下降,及阿爾茨海默病相關的有害蛋白在大腦沉積有關丨科學大發現
    當然奇點糕自認為是個薛丁格系,三種特質都有,人就是這麼複雜的動物嘛。不過三個系裡,奇點糕並不那麼喜歡喪系。雖然生活有時候會很苦,各種各樣的消極情緒在所難免,但一直喪就不見得是好事了。比如……對大腦可能就不好。
  • 如何知道自己是不是抑鬱了?測試一下就知道
    抑鬱其實很普遍世界衛生組織調查顯示,抑鬱症發病率目前已經上升到了常見心理疾病的首位。據估計,大約有25%的女性和10%的男性遭受過抑鬱症的困擾,約15%的抑鬱症患者最終會選擇輕生,這一連串觸目驚心的數字不能不引起我們的重視。抑鬱症患者有痛苦的內心體驗,是「世界上最消極悲傷的人」。
  • 應對疫情企業機關單位心理建設手冊
    4.認知重評策略即認知改變,通過改變對情緒事件的理解和評價,而進行情緒調節。5.表情抑制策略抑制將要發生或正在發生的表情,調動自我控制能力,啟動自我控制過程以抑制自己的行為。但有研究表明,表情抑制需要耗費較多的認知資源,會產生消極的情感和社會互動結果。
  • 認知行為矯正療法,解決焦慮、抑鬱、失眠、社恐等心理障礙
    您是否時常感到焦慮不安、情緒不寧、抑鬱或者是失眠,更不喜歡出去社交?是否在職場上無所適從,不知道自己究竟能幹些什麼?是否經常否定自己,覺得自己不行?鄭州市精神病防治醫院提醒您:如果您有上述的單一症狀,您可能存在一些輕微的心理障礙;如果您有上述的多個症狀,您可能存在心理障礙問題。
  • 5種非理性思維模式,讓你在生活中,做出錯誤的決定!
    比如說,同樣是遭遇了一件不好的事情,良性思維模式和消極思維模式的人,就會因為看待問題的方式不同,從而產生截然不同的後果。有人積極樂觀,坦然面對,執著於解決問題,那麼悲劇裡,也蘊藏著收穫;而有些人悲觀,消極,憤世嫉俗,怨天尤人,從而一蹶不振,或長久焦慮和抑鬱,那麼悲劇,就會變成更大的悲劇。
  • 書籍推薦《策略思維》 不後悔人生的每一個決策
    原標題:書籍推薦《策略思維》 不後悔人生的每一個決策 一些拳館明明各方面都已經準備的很充足了,但仍然會有搞不定的會員。那麼如何在談論中佔領主導地位,不被牽著鼻子走呢?
  • 拯救荒野裡的抑鬱患者
    王紹禮介紹,如果要給抑鬱症畫個像,一般來說,抑鬱症患者往往具有以下特點:一是性格較內向;二是「不是朋友就是敵人」「不完美就是有問題」「不拔尖就是落後」等「非黑即白」的思維模式;三是「盲人摸象」式的以偏概全思維定勢,總是用自己的主觀意願去揣度事物;四是總拿自己的缺點和別人的優點做比較;五是經歷離婚、家人突發重大疾病、喪偶、失業等負性事件以及長期高壓工作導致生活壓力大。
  • 上天之所以讓你抑鬱,是為了讓你創造一個看似不可能的奇蹟
    如果你感到累,說明你在上坡。上樓爬臺階時,每一步都在用力,直到你爬到了你的目標,你會覺得,回頭都是滿滿的戰績。但抑鬱時期的的累,並不是在爬樓梯在上坡,而是一種痛苦的內耗。其實,抑鬱和爬樓梯沒有根本關係。
  • 抑鬱傾向的人,4句話常掛嘴邊,不要認為很正常
    出現輕度抑鬱症,身體也可能伴隨3個異常,但願你沒中長時間情緒低落每個人的生活都不是一帆風順的,所以在平時工作和生活的時候,我們難免會遇到一些不順心和不開心的事,當遇到這些麻煩的時候,一定要學會積極對待,切莫讓消極情緒壓垮自己。
  • 抑鬱症患者,這6個症狀會常出現,不要以為這很正常
    抑鬱症又被稱為抑鬱障礙,在發病過程中患者有顯著持久的心境低落表現,如果可以在發現抑鬱症之後採取合理的治療措施,消除負面情緒,可以將抑鬱症帶來的傷害減輕。1、心境低落抑鬱症出現患者明顯的特點就是心境低落,整天抑鬱悲觀,悶悶不樂,對任何事情都沒有興趣,無法產生愉悅感,隨著病情的發展心境低落表現明顯,很多患者會悲觀絕望,度日如年,總是有痛不欲生的感覺。針對心境低落表現要採取合理的應對措施,抑鬱症慢慢改善,心境低落表現才會好轉。
  • 抑鬱復康者:抑鬱症可治癒的 7個理由
    抑鬱時,會感知自己信心缺乏、動力缺失、活力不在、大腦高度緊張、記憶力下降、注意力分散、反應遲鈍、聯想困難,構思費力、思路閉塞、思維緩慢、思維跳躍混亂毫無條理且內容貧乏等;認知扭曲不能正確認識自己,誇大缺點和失誤,評價過低瞧不起自己,覺得自己無用多餘沒有人需要的,做什麼事都猶豫不決,羞恥感、空虛無聊感重,經常做的事情變得異常困難;自知力受認知障礙的影響很大,滿眼灰暗悲觀絕望,整天疑神疑鬼怕得要命,痛不欲生
  • 狗狗老年痴呆的六個表現,主人該如何判斷,以及怎麼為它提供幫助
    在家迷路 因為大腦退化的關係,狗狗的一些基本的思維能力會因此受到影響。其中最為常見的情況,就是狗狗們會迷路。除了在不熟悉的環境裡面迷失方向,患有老年痴呆的狗狗,會在自己熟悉的家裡,也會的出現迷路的情況。譬如,它們會突然之間自己飯碗放在哪裡,需要找一圈才能想起來。或者,它們會卡在一些不存在的牆裡面,不知道自己該怎麼走。
  • 約50%的帕金森氏病患者會抑鬱,如何治療?
    本文簡單介紹帕金森病並發抑鬱的可能機制,臨床特點和評估以及綜合治療等內容,以期幫助人們更好的控制它。為何帕金森患者會出現抑鬱症狀?抑鬱症是一種情緒障礙,約50%的帕金森氏病患者會感到抑鬱。一項功能成像技術的研究顯示,在帕金森病患者中,那些有抑鬱症的患者,邊緣系統(包括扣帶回、前額葉、藍斑及中縫核)的多巴胺轉運體(DAT)水平在帕金森病程早期即會出現明顯下降,且下降的程度與抑鬱症的嚴重程度呈正相關。目前認為:帕金森病的抑鬱可能是反應性抑鬱和疾病對大腦的直接影響的結合。帕金森患者伴發抑鬱的主要表現是什麼?
  • 低目標會拖累你,用「登月思維」找高目標,把不可能變可能
    這就叫著名的「登月思維」:找一個看似不可能的高目標,公開宣布,然後集中力量(實現這個目標),把不可能變成可能。 在上述兩部分我們知道了甘迺迪的成功就在於找到了高目標,看似不可能但是最終變成了可能,那是因為登月思維下的努力即使失敗也會收穫很多,其競爭並不激烈,而大目標催促我們多動腦,使得我們積極應對一切事物。所以當我們給自己定了一個高目標之後要怎麼做呢?
  • 如何處理悲傷的情緒:12種方法讓你的生活恢復平靜、減少悲傷
    (1)停止思維反芻(chú)。反芻原先指的是動物的一種反覆消化方式,它們會將胃裡消化完的食物返送到嘴裡再次咀嚼、吞咽。這裡的思維反芻也是類似的一種思考方式。反芻通常會讓人們陷入沉思狀態,對某一事件的消極面進入不斷的循環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