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奇點糕眼裡,青年可以分為三種,普通的、文藝的、2……抱歉又拿成舊劇本了。按照現在的分法,應該是佛系、喪系和陽光系?當然奇點糕自認為是個薛丁格系,三種特質都有,人就是這麼複雜的動物嘛。
不過三個系裡,奇點糕並不那麼喜歡喪系。雖然生活有時候會很苦,各種各樣的消極情緒在所難免,但一直喪就不見得是好事了。比如……對大腦可能就不好。
近期,倫敦大學學院團隊的一項最新研究發現,中老年人長期處於「反覆消極思維」(Repetitive Negative Thinking, RNT)中,可能與認知能力下降,以及與阿爾茨海默病(AD)相關的有害蛋白在大腦沉積有關。
換句話說,總是喪可能會傻!!!
這項研究對360名55歲以上,且AD發病風險比普通人高的中老年人進行了認知功能評估、PET掃描等多維度的評價,首次證實了反覆消極思維與AD發病風險的關係[1]。論文發表在Alzheimer’s & Dementia期刊上。
配圖1(圖片來源:Pixabay)
最近幾年的一些研究已經初步證實,抑鬱、焦慮等負面情緒,是阿爾茨海默病發病的危險因素[2-3],但如果從思維過程來看,這些情緒更像是一種「終末產物」,不見得就是真正的幕後黑手。
本次研究中提到的「反覆消極思維」,也就是RNT還是個比較新鮮的說法,它又被稱為認知固著(perseverative cognition),主要包括對過往發生事情的持續反思,以及對未來的不斷擔憂兩方面,重點在於產生情緒的思維過程。
如果再說得簡單一點,就是容易沉浸在過去,或者總為未來擔憂,都屬於RNT的範疇,而這樣的思維模式也是有一個形成過程的。像負面情緒一樣,RNT在理論上也是能夠被改變的。
不過首先得證明,RNT真的是阿爾茨海默病的危險因素,所以才有了本次的研究。研究團隊招募的參與者分為兩部分,其中大多數是來自「阿爾茨海默病預防」隊列,參與者年齡都在55歲以上,而且父母之一或至少兩個兄弟姐妹有AD病史。
感覺痴呆比起單純的老去更可怕
(圖片來源:Pixabay)
在這部分參與者中,有113人接受了腦部PET掃描,然後再加上另外68名全部接受過PET掃描的參與者,構成了研究的數據來源,這些掃描的目的,主要是為了評估大腦內澱粉樣蛋白和Tau蛋白的沉積狀態。
而參與者們是否存在RNT思維模式,是否有抑鬱和焦慮等負面情緒,都是通過填寫調查問卷的形式確認的,此外研究團隊還評價了患者的記憶、注意力、空間認知等認知功能方面的情況。
把認知功能、腦部PET掃描結果和調查問卷得到的情況做分析,就有了本次研究的結論:在為期四年的隨訪中,參與者的RNT程度越嚴重,就與認知功能和記憶力下降越快,澱粉樣蛋白和Tau蛋白在大腦沉積可能性越大有關!
這張圖體現了RNT與認知功能和記憶力衰退的關係,數字體現的RNT越嚴重,衰退越明顯
而相對的,如果參與者只出現了抑鬱或焦慮等負面情緒,那麼只與認知功能和記憶力下降有關,而與腦部掃描提示的AD相關蛋白沉積沒有明顯關聯。APOE基因型情況、年齡等因素,也不會影響研究的主要結論。
對於這一結果,論文的第一作者Natalie Marchant表示,「重複的消極思維,可能是患上痴呆症的一個新的風險因素,這可能解釋了抑鬱和焦慮的人更容易患痴呆,而且它可能會以一種獨特的方式導致痴呆症。」
在論文中研究團隊認為,這種獨特的方式可能涉及到人體的應激調節通路,比如血壓升高、糖皮質激素調節等等,這些調節方式也可能與AD發病存在關聯,比如影響了澱粉樣蛋白和tau蛋白的沉積[4]。
至於RNT到底是以怎樣的方式影響AD發病,肯定還需要後續更多的探索,而且也有專家表示,這項研究還不能確定RNT和AD發病之間的因果順序,也有可能是先出現了有害蛋白沉積和認知能力下降,後有的RNT。
不管怎麼說,關愛一下那些疫情期間獨居在家,心理層面受到很大影響的老人,總是沒錯的嘛。至於奇點糕這樣的青年們?別喪了,陽光點,Tomorrow is another Day!
編輯神叨叨
由奇點糕歷時3個月打造的音頻課程《小細胞肺癌8講》重磅上線啦~ 我們用8講的課程,幫您回顧了小細胞肺癌領域近30年來的重要探索和進展。只需80分鐘,即可縱覽小細胞肺癌領域的前沿學術進展。
此外,我們還準備了少量紙質版講義,購買課程後加主編微信即可免費申領,先到先得!
參考資料:
1.Marchant N L, Lovland L R, Jones R, et al. Repetitive negative thinking is associated with amyloid, tau, and cognitive decline [J]. Alzheimer's & Dementia, 2020.
2.Diniz B S, Butters M A, Albert S M, et al. Late-life depression and risk of vascular dementia and Alzheimer's disease: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community-based cohort studies[J]. The British Journal of Psychiatry, 2013, 202(5): 329-335.
3.Pietrzak R H, Lim Y Y, Neumeister A, et al. Amyloid-β, anxiety, and cognitive decline in preclinical Alzheimer disease: a multicenter,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J]. JAMA Psychiatry, 2015, 72(3): 284-291.
4.Sotiropoulos I, Cerqueira J J, Catania C, et al. Stress and glucocorticoid footprints in the brain—the path from depression to Alzheimer's disease[J]. Neuroscience & Biobehavioral Reviews, 2008, 32(6): 1161-1173.
5.https://edition.cnn.com/2020/06/07/health/negative-thinking-dementia-wellness/index.html
頭圖來源:Pixabay
本文作者 | 譚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