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點評Sci Advances | 袁增強組發現蘆丁可用於幹預阿爾茨海默病

2021-01-14 BioArt

點評丨王延江(陸軍軍醫大學大坪醫院神經內科)

責編丨迦漵


阿爾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 )俗稱老年痴呆,是一種以進行性認知功能障礙和學習記憶損害為特徵的神經退行性疾病。在痴呆類疾病中,AD是最主要的疾病類型。隨著全球人口老齡化的不斷加劇,罹患AD的人數日益增加,據人口統計學的預測,到2050年,全世界的AD患者數將超過1億,這將極大地降低相關人群的生活質量,並增加患者家庭以及整個社會的負擔。由於AD病因的錯綜複雜性,目前臨床上尚無有效的方法或藥物能治癒該疾病。其中,β-澱粉樣蛋白(β-amyloid,Aβ)沉積形成的老年斑是AD的重要病理特徵之一,而Aβ的產生與清除的不平衡是斑塊沉積的重要原因。近年來,許多藥物公司一直致力於研發靶向Aβ的產生或清除的藥物來治療AD,但大多藥物的臨床效果微乎其微,很大的原因可能是這些藥物的Aβ清除效果低以及對人體的毒副作用等。因此,研發安全有效的AD防治藥物仍是當前亟待解決的難題。


2019年2月27日,軍事醫學研究院腦科學研究中心袁增強課題組在Science Advances雜誌在線發表題為Sodium rutin ameliorates Alzheimer’s disease-like pathology by enhancing microglial amyloid-β clearance的研究成果(http://advances.sciencemag.org/content/5/2/eaau6328/tab-pdf)。該研究發現,自然界中廣泛存在的黃酮類化合物—蘆丁(Rutin),可以特異地靶向大腦中的免疫細胞—小膠質細胞,改善小膠質細胞的能量代謝狀態,同時提高小膠質細胞吞噬受體的表達,增強小膠質細胞對Aβ的清除,從而延緩AD的病理進程



在該研究中,袁增強課題組首先將蘆丁加工為更易於體內吸收並能夠穿透血腦屏障的蘆丁衍生物—蘆丁鈉(Sodium rutin, NaR),並在AD模型小鼠中發現,NaR可以延緩AD小鼠的病理進程,提高AD小鼠的神經突觸可塑性和小鼠的學習認知功能,並且在所使用的藥物濃度範圍內無明顯毒副作用。進一步研究發現,NaR可以特異性靶向大腦中的神經免疫細胞—小膠質細胞,提高小膠質細胞吞噬相關受體的表達和轉運,促進小膠質細胞對Aβ的吞噬和清除。此外,研究人員還發現,NaR主要作用於小膠質細胞的線粒體上,增強小膠質細胞的線粒體氧化磷酸化(oxidative phosphorylation, OXPHOS)水平,改善細胞的能量代謝狀態,經濟有效地為Aβ吞噬和清除提供充足的能量(ATP),從而延緩AD的病理進程(下圖)。


蘆丁鈉靶向小膠質細胞發揮作用示意圖。蘆丁鈉特異性靶向小膠質細胞,增加小膠質細胞線粒體的氧化磷酸化(Oxidative phosphorylation),同時蘆丁鈉可以提高小膠質細胞吞噬相關受體(TREM2, MerTK等)的表達,從而增加小膠質細胞對Aβ的吞噬能力,減少AD模型小鼠腦內Aβ的沉積和神經炎症,改善AD模型小鼠的認知能力。


總的來說,該研究提示了黃酮類天然產物在神經系統疾病中的重要應用價值,目前的研究尚處於動物模型階段,在人體上應用還需開展相應的臨床試驗,但為傳統中藥的開發應用以及神經系統疾病的治療策略提供了新思路


據悉,袁增強課題組的博士研究生潘瑞遠為該文的第一作者,袁增強研究員為通訊作者。本研究是和中科院動物所的金萬洙研究員,中科院藥物所的譚昌恆副研究員和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的劉青松研究員課題組的合作成果。


原文連結:

http://advances.sciencemag.org/content/5/2/eaau6328/tab-pdf


專家點評

王延江(陸軍軍醫大學大坪醫院神經內科主任,教授,國家「傑青」,長江學者。主要研究方向為阿爾茨海默病的防治)


蘆丁幹預AD新發現:促進腦內小膠質細胞清除Aβ


阿爾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發病率高,危害大,已成為全球需要優先解決的公共衛生問題。目前臨床上缺乏治癒或延緩AD進展的藥物。軍事醫學科學院腦科學中心袁增強教授課題組發現,天然植物黃酮類物質蘆丁能改善AD小鼠認知功能,減輕AD相關病理,展現出AD防治潛力。


當前主流觀點認為,beta澱粉樣蛋白(Amyloid-beta,Aβ)是AD的始動致病物質,Aβ在腦內產生增多和/或清除障礙,導致Aβ在腦內聚集,進而誘發神經元Tau蛋白過度磷酸化、炎症、氧化應激、能量代謝障礙等一系列繼發病理反應,從而引起神經元變性死亡,最終導致痴呆。在AD患者中,1%的患者是家族型AD,是由於基因突變導致Aβ過度產生而致病;而99%的患者是散發性AD或晚髮型AD(LOAD),主要是因為腦內Aβ清除障礙,導致Aβ積聚而致病。因此,清除腦內Aβ是AD防治的一個重要策略。


在生理狀態下腦內Aβ的清除途徑包括小膠質細胞吞噬、蛋白酶降解、跨血腦屏障腦或通過腦淋巴系統向外周血液轉運,以及蛛網膜下腔腦脊液重吸收等,其中小膠質細胞是腦內Aβ清除的主要執行者。在衰老過程和AD發生過程中,小膠質細胞功能障礙,一方面過度活化引起慢性炎症,另一方面對Aβ等代謝產物清除能力下降,這是導致AD發生的一個重要因素。過去研究人員試圖通過將血液單核細胞引入腦內發揮Aβ清除作用,但由於AD腦內內環境的影響,使得進入腦內的血液單核細胞也變得同小膠質細胞一樣,失去對Aβ的吞噬能力。因此,如何恢復腦內小膠質細胞的功能和Aβ吞噬能力是AD防治中亟待解決的一個重要課題。


袁增強教授課題組的研究發現,蘆丁能夠改善AD小鼠腦內小膠質細胞的能量代謝狀態、提高吞噬受體的表達水平,進而恢復和增強小膠質細胞對Aβ的吞噬和清除,最終改善AD相關病理和認知損害。該發現提示蘆丁是一個天然的小膠質細胞功能調控物質。該研究不僅為AD的防治提供一個潛在候選藥物,而且對其他類似的中樞神經系統退行性疾病(如帕金森氏病,額顳葉痴呆、運動神經元病等)防治的探討提供了借鑑。


過去的研究證實,一些植物中的天然成分如薑黃素、綠茶多酚、白藜蘆醇和葡萄籽多酚等,均具有減少AD小鼠腦內Aβ沉積和改善認知的作用。目前發現這些天然植物成分AD幹預作用的機制主要集中在抗氧化應激和抑制Aβ聚集與沉積兩個方面。袁增強教授課題組的研究發現,蘆丁作為天然植物成分,除了具有抗氧化應激作用外,還具有調控小膠質細胞吞噬功能的新作用。這一發現為探討天然植物成分的中樞免疫調控功能提供了新的思路。


蘆丁作為天然植物成分,目前被已用於保健品。蘆丁衍生物曲克蘆丁已在臨床上用於預防血栓形成和改善血液循環。本研究將蘆丁改造成蘆丁鈉後,其水溶性和血腦屏障通透性顯著增加,提高了蘆丁的成藥性。該研究從動物實驗層面提供了蘆丁防治AD的證據,值得進一步開展研究,最終在臨床研究中驗證蘆丁的AD防治作用。


製版人:珂


BioArt,一心關注生命科學,只為分享更多有種、有趣、有料的信息。關注請長按上方二維碼。投稿、合作、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繫微信ID:bioartbusiness 或郵箱:sinobioart@bioart.com.cn。原創內容,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到其它平臺。

相關焦點

  • 中國專家發現阿爾茨海默病生物標誌物 可提前5年至7年預測
    阿爾茨海默病已成為嚴重危害全球老年人健康和生活質量的疾病之一,記者日前從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獲悉,該院賈建平教授團隊研究發現可在症狀出現前5年至7年預測阿爾茨海默病的生物標誌物。賈建平表示,目前尚無有效藥物能夠治癒阿爾茨海默病,多個阿爾茨海默病藥物在臨床試驗中失敗,主要原因可能是受試者病程已處於較晚的階段。
  • 睡眠障礙可能是帕金森病和阿爾茨海默病的前兆
    2011年發表的研究中,加利福利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Kristine Yaffe及其同事通過腕動計(形狀像手錶的感應器,用於記錄身體活動),收集了1282名健康老年女性的晝夜節律數據。5年後,他們評估受試者的認知能力,發現到達某些程度的晝夜節律失調,會顯著增加輕度認知功能受損(通常是阿爾茨海默病的前兆)和痴呆症的風險。
  • 可撥慢「阿爾茨海默病時鐘」的新品亮相進博會
    在進博會上,達能紐迪希亞宣布了一項關於阿爾茨海默病的研究進展。研究團隊通過一項針對早期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的三年臨床研究結果表明,通過「醫學養腦」,可以「撥慢阿爾茨海默病進展的時鐘」。 達能紐迪希亞的研發人員介紹說,在這項持續3年的研究中,研究人員通過採用一種名為「Souvenaid智敏捷」特殊營養幹預產品,針對早期阿爾茨海默病患者進行營養幹預,結果顯示,這一措施能夠減緩患者認知功能、腦萎縮和疾病發展相關臨床指標的下降,而且接受幹預的時間越長,效果越明顯。目前,這一研究成果已於11月5日在阿爾茨海默病協會的期刊《阿爾茨海默病和痴呆》雜誌上發表。
  • 可撥慢「阿爾茨海默病時鐘」的新品亮相進博會—新聞—科學網
    在進博會上,達能紐迪希亞宣布了一項關於阿爾茨海默病的研究進展。研究團隊通過一項針對早期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的三年臨床研究結果表明,通過「醫學養腦」,可以「撥慢阿爾茨海默病進展的時鐘」。 達能紐迪希亞的研發人員介紹說,在這項持續3年的研究中,研究人員通過採用一種名為「Souvenaid智敏捷」特殊營養幹預產品,針對早期阿爾茨海默病患者進行營養幹預,結果顯示,這一措施能夠減緩患者認知功能、腦萎縮和疾病發展相關臨床指標的下降,而且接受幹預的時間越長,效果越明顯。目前,這一研究成果已於11月5日在阿爾茨海默病協會的期刊《阿爾茨海默病和痴呆》雜誌上發表。
  • 腦血流受損讓阿爾茨海默病雪上加霜
    一項新的阿爾茨海默病研究發現,大腦中受損的血流與tau蛋白纏結的形成有關研究人員想了解大腦中受限的血流與阿爾茨海默病特有的tau蛋白堆積之間的關係。為此,研究小組在兩組受試者中檢查了MRI和PET圖像以及腦脊液:認知正常的個體和處於痴呆各個階段的個體,包括輕度認知障礙和阿爾茨海默病。Pa和她的同事發現,在阿爾茨海默病的關鍵腦區,血管功能障礙和tau病理學之間有強烈重疊的區域,會有更糟糕的認知症狀。
  • RNA測序數據揭示了阿爾茨海默病的三種主要分子亞型
    赴美治療服務機構和生元國際了解到,西奈山伊坎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利用RNA測序數據確定了阿爾茨海默病(AD)的三種主要分子亞型。這項研究有助於我們理解AD的發病機制,並為開發新的、個性化的治療方法鋪平道路。
  • 中國原創阿爾茨海默病新藥已啟動國際Ⅲ期臨床患者入組
    中新網北京11月5日電 (記者 孫自法)來自2020年第13屆阿爾茨海默病臨床試驗大會(CTAD)的最新消息說,中國原創研發的治療阿爾茨海默病新藥「九期一」(甘露特鈉膠囊)已正式啟動國際多中心Ⅲ期臨床試驗的患者入組工作,目前已順利完成其國際臨床試驗全球第一例患者篩選。
  • 基因解讀阿爾茨海默病
    有些人群服用魚油不但降不了血脂,還會提高罹患阿爾茨海默病(俗稱老人痴呆症)的風險。同樣,有些降脂藥對有的人很有效,對有的人卻不奏效,你知道為什麼嗎?如何安全有效降脂,同時規避阿爾茨海默病的風險?專家告訴你,這都取決於你身體裡與生俱來的一個符號——APOE基因(載脂蛋白E基因)。抽血做個簡單的基因檢測,看看你身體裡的ApoE基因是哪個類型,就知道以上問題的答案了。
  • (科學用藥)蘆丁、曲克蘆丁、複方蘆丁要分清
    而蘆丁片則主要用於脆性增加的毛細血管出血症,也用於高血壓腦病、腦出血、視網膜出血、出血性紫癜、急性出血性腎炎、再發性鼻出血、創傷性肺出血、產後出血等的輔助治療。曲克蘆丁片是什麼藥物?要成份為曲克蘆丁,分子式:C33H42O19;本品為糖衣片,除去包衣後顯黃色或淺棕黃色。
  • 宣武醫院賈建平團隊在阿爾茨海默病研究取得系列成果!
    (GWAS)研究發現了4個與阿爾茨海默病(AD)相關的新風險基因位點,利用風險位點建立了AD預測模型,在隊列研究中進行了驗證,能夠有效地對AD的發病進行預測。5~7年預測阿爾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的生物標誌物,準確率高達87%~89%,為AD的早期幹預打下基礎。
  • 2020年阿爾茨海默病診療規範解讀!
    近日,國家衛健委對阿爾茨海默病出手了,發布了最新阿爾茨海默病診療規範(2020年版),接下來我們一起來具體看看。國家衛健委結合近年來精神障礙診療理念的變化,以及疾病譜、診療技術的發展,組織四十餘名國家專家牽頭對精神障礙診療相關內容進行了細緻梳理研究,編寫形成了此版精神障礙診療規範,內容涉及16大類、100餘種臨床常見精神障礙,供臨床參照使用。
  • 利用幹細胞有望治療阿爾茨海默病
    4.Stem Cells Res Ther:基因修飾幹細胞或可治療阿爾茨海默氏病doi:10.1186/scrt440近日,加州大學歐文分校神經生物學家發現,當基因修飾的神經幹細胞移植到有阿爾茨海默氏病症狀和病理特徵的小鼠大腦中時,顯示出陽性結果。
  • 全球首個食慾素受體拮抗劑用於阿爾茨海默病 默沙東公布療效
    此次會議上,默沙東(Merck & Co)公布了一項III期臨床研究的數據,該研究評估了失眠藥物Belsomra(suvorexant)C-IV用於輕度至中度阿爾茨海默痴呆患者失眠治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 分子生物學重大發現: 腦細胞篡改了DNA引發阿爾茨海默病
    —這是關於阿爾茨海默病發病機理的最新觀點。一些免疫細胞能夠剪裁基因編碼片段生成蛋白質用於監測或對抗病原體,並將其餘的DNA片段再拼接創建新的基因序列。例如人體B細胞能產生大約1萬億種抗體,足以抵禦大量細菌、病毒和其他外來異物的攻擊。科學家已意識到並了解這種基因組重組特性,稱之為體細胞基因重組。現在發現大腦某些神經元細胞也具備這種能力。
  • 阿爾茨海默病如何幹預? 上海一養老社區打造認知症照護體系
    人民網上海9月18日電 9月21日,世界阿爾茨海默病日。《2019年中國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家庭生存狀況調研報告》中提到,到2019年,中國已經有1000萬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到2050年預計將有3000萬名患者。
  • 炎症反應與阿爾茨海默病關鍵蛋白的聯繫
    《自然》雜誌在線發表了一篇關於阿爾茨海默病的重要研究論文。來自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症中心的李月明教授團隊發現,一種參與先天免疫反應的蛋白質,能夠影響阿爾茨海默病關鍵病理蛋白——β澱粉樣蛋白的產生。該機構的新聞稿也指出,這項研究首次表明免疫反應能促進產生這種關鍵病理蛋白。
  • 財新|水平面下的阿爾茨海默病
    隱藏的病患 令人不安的是,這些驚人的數字並不是全部阿爾茨海默病患者人數。如同水平面下看不到的冰山,更多的患者並未去醫院就診,甚至尚未意識到自己已患此病。 在中國,阿爾茨海默病受診人數遠遠低於實際病患數量,農村尤為明顯。在針對城鎮的調查中,僅27%失智症患者接受過診斷,農村受診患者比例不超過10%。
  • 阿爾茨海默病吃藥難治?低頻聲音+LED光照效果更好
    忘記過去、忘記家人、忘記一切......這是阿爾茨海默病患者每天所經歷的痛苦。比如《都挺好》裡面的蘇大強。 近幾十年來,無論是在中國、還是在全世界範圍內,患這種「不治之症」的人數在急劇增長。 目前,全世界約有4700萬阿爾茨海默病患者,且這一數字仍在不斷增長。
  • 關愛阿爾茨海默病患者 先從關注認知功能下降開始
    認知能力下降」是阿爾茨海默病的前兆。因此,眾多專家呼籲,關愛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先從關注認知功能下降開始。負擔重長期專人照護,每人每年花13萬目前,全球至少有5000萬痴呆患者,到2050年將達1.52億,其中約60%~70%為阿爾茨海默病患者。我國目前約有1000萬阿爾茨海默病患者,預計到2050年,這一群體將超過2800萬。
  • Cell | 阿爾茨海默病的空間轉錄組測序
    前言空間轉錄組測序技術因其能夠原位捕獲細胞中表達的RNA,為探究不同組織空間位置下細胞分布及基因表達特徵提供可能。此外,與傳統的原位雜交技術相比,空間轉錄組測序通量高,優勢顯著,是繼單細胞轉錄組測序技術之後,探究生物學問題的又一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