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家發現阿爾茨海默病生物標誌物 可提前5年至7年預測

2021-01-16 中國網

阿爾茨海默病已成為嚴重危害全球老年人健康和生活質量的疾病之一,記者日前從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獲悉,該院賈建平教授團隊研究發現可在症狀出現前5年至7年預測阿爾茨海默病的生物標誌物。

賈建平表示,目前尚無有效藥物能夠治癒阿爾茨海默病,多個阿爾茨海默病藥物在臨床試驗中失敗,主要原因可能是受試者病程已處於較晚的階段。「如果在阿爾茨海默病早期甚至是無症狀期就對患者進行幹預,臨床症狀則可能會延遲出現,因此是否能在阿爾茨海默病早期甚至無症狀階段就準確做出診斷至關重要,這也是當前預防和治療阿爾茨海默病的新思路。」賈建平教授說。

據悉,該團隊通過對5年至7年前認知功能正常人群進行隨訪,共收集了739例受試者,發現並驗證外周血神經源性外泌體突觸蛋白可以作為在認知障礙出現前5年至7年預測阿爾茨海默病和輕度認知障礙的生物標誌物。該研究成果還通過家族性阿爾茨海默病隊列中的受試者得以進一步驗證,表明通過上述生物標誌物的相關檢測可提前5年至7年預測阿爾茨海默病。

賈建平說:「對阿爾茨海默病早期或無症狀期的有效診斷可為在其超早期幹預贏得時間,從而增加治療的有效性,降低疾病發病率。」

該研究論文《外周血神經源性外泌體突觸蛋白預測阿爾茨海默病無症狀期》於2020年8月10日在國際醫學期刊《阿爾茨海默病與老年痴呆症》(Alzheimer's &Dementia)雜誌在線發表。

相關焦點

  • 中國專家發現「老年痴呆」生物標誌物 可提前數年預測
    網絡配圖阿爾茨海默病已成為嚴重危害全球老年人健康和生活質量的疾病之一,記者日前從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獲悉,該院賈建平教授團隊研究發現可在症狀出現前5年至7年預測阿爾茨海默病的生物標誌物。賈建平表示,目前尚無有效藥物能夠治癒阿爾茨海默病,多個阿爾茨海默病藥物在臨床試驗中失敗,主要原因可能是受試者病程已處於較晚的階段。「如果在阿爾茨海默病早期甚至是無症狀期就對患者進行幹預,臨床症狀則可能會延遲出現,因此是否能在阿爾茨海默病早期甚至無症狀階段就準確做出診斷至關重要,這也是當前預防和治療阿爾茨海默病的新思路。」賈建平教授說。
  • 兩種血液分子可預測阿爾茨海默病發展
    本報訊兩種血液分子的水平或能預測輕度認知損害患者未來的認知衰退和阿爾茨海默病的發展。這兩種分子分別是在蘇氨酸—181位上磷酸化的tau(P-tau181)和神經絲輕鏈(NfL)。該研究結果有助於開發出常規血液檢查方法,以追蹤高危群體的阿爾茨海默病進展。12月1日,相關論文刊登於《自然—衰老》。
  • 世界首例,一滴血可提前10年確診老年痴呆症?中國也有類似技術
    美國杜克大學能夠通過檢測視網膜各層的厚度和紋理來檢測這一症狀;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賈建平教授的團隊研究發現了可在症狀出現前5年至7年進行預測的生物標誌物。北京的宣武醫院也宣布研究發現了可在症狀出現前5年至7年預測阿爾茨海默症的生物標誌物,外周血神經源性外泌體突觸蛋白。新加坡國立大學(NUS)的研究人員也在今年提出了一種被稱為放大等離子體外泌體(APEX)的測試,它可以檢測出一種表明早期阿爾茨海默氏症的分子。
  • 世界首例,一滴血可提前10年確診老年痴呆症?
    最新研究顯示,β澱粉樣蛋白和tau蛋白與阿爾茨海默症相關的異常,都能通過血液檢測被發現。不過仍需要在更多人群中展開臨床試驗,才能證明血液篩查技術的準確性。4. 其它一些對阿爾茨海默症的早期篩查手段也在不斷出現。美國杜克大學能夠通過檢測視網膜各層的厚度和紋理來檢測這一症狀;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賈建平教授的團隊研究發現了可在症狀出現前5年至7年進行預測的生物標誌物。
  • 國際最新研究:兩種血液分子或能預測阿爾茨海默病發展
    中新網北京12月1日電 (記者 孫自法)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專業學術期刊《自然-衰老》最新發表的一篇神經退行性疾病研究論文稱,血液中兩種分子的水平或能預測輕度認知損害患者未來的認知衰退和阿爾茨海默病痴呆的發展。這兩種分子分別是在蘇氨酸-181位上磷酸化的tau(P-tau181)和神經絲輕鏈(NfL)。這項研究結果或有助於開發出常規血液檢查,以追蹤高危群體的阿爾茨海默病進展。
  • 新血檢方法可提前16年預測阿爾茨海默病
    新華社華盛頓1月24日電(記者周舟)美國等國研究人員在新一期英國《自然·醫學》雜誌上發表報告說,他們開發出一種血液檢測方法,在患者出現症狀16年前就能發現阿爾茨海默病跡象。醫生在未來有望通過這種方法快速、廉價地檢測各類神經退行性病變。
  • 宣武醫院賈建平團隊在阿爾茨海默病研究取得系列成果!
    GWAS)研究發現了4個與阿爾茨海默病(AD)相關的新風險基因位點,利用風險位點建立了AD預測模型,在隊列研究中進行了驗證,能夠有效地對AD的發病進行預測。at the asymptomatic stage」的論文,這是國際首次在外周血中發現可在症狀出現前的5~7年預測阿爾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的生物標誌物,準確率高達87%~89%,為AD的早期幹預打下基礎。
  • 科技新聞速知:烏龜化石、光電探測器量子效率破理論極限、海鮮塑料含量、阿爾茲海默病等
    在阿根廷西北部的聖胡安省,古生物學家發現了約20種三疊紀物種的化石,其中包括至少4組這種遠古烏龜的化石。這些烏龜化石分別於2015年和2018年被發現,阿根廷古生物學家近期才完成復原並製成標本,復原後的龜殼直徑在40至50釐米之間。
  • 7種標誌物或可預測痴呆風險
    復旦大學人類表型組研究院陳興棟團隊、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神經內科丁玎團隊和該研究院分子表型代謝組平臺唐惠儒團隊,帶領崔梅副教授和蔣豔峰博士,利用代謝組學技術發現了7種痴呆症的候選血清代謝生物標誌物,為痴呆發病機制及幹預治療措施的研究提供新思路。
  • 利用幹細胞有望治療阿爾茨海默病
    2017年9月30日/生物谷BIOON/---幾年來,人們不斷嘗試利用幹細胞治療阿爾茨海默病。基於此,小編進行過一番梳理,以饗讀者。4.Stem Cells Res Ther:基因修飾幹細胞或可治療阿爾茨海默氏病doi:10.1186/scrt440近日,加州大學歐文分校神經生物學家發現,當基因修飾的神經幹細胞移植到有阿爾茨海默氏病症狀和病理特徵的小鼠大腦中時,顯示出陽性結果。
  • 無症狀期阿爾茨海默病的預後血液檢測
    在研究開始時,所有參與者的血液樣本都被採集,並使用專利免疫紅外傳感器進行分析,該傳感器檢測β-澱粉樣蛋白(Aβ)肽的錯誤摺疊,這是阿爾茨海默病的生物標誌物。此外,受試者還接受了全面的阿爾茨海默病診斷測試,在研究開始時,沒有任何研究對象被診斷為阿爾茨海默病。另一方面,所有在研究開始時檢測到錯誤摺疊的Aβ肽的22名受試者在接下來的6年發展為臨床疾病。
  • 2020年阿爾茨海默病診療規範解讀!
    截至2019年,中國約有1000萬阿爾茨海默病患者,是全球患者數量最多的國家,約佔世界痴呆人口的25%。阿爾茨海默病主要臨床表現為認知衰退、記憶喪失,最終生活完全無法自理,癱倒在床,因各種併發症去世。近日,國家衛健委對阿爾茨海默病出手了,發布了最新阿爾茨海默病診療規範(2020年版),接下來我們一起來具體看看。國家衛健委結合近年來精神障礙診療理念的變化,以及疾病譜、診療技術的發展,組織四十餘名國家專家牽頭對精神障礙診療相關內容進行了細緻梳理研究,編寫形成了此版精神障礙診療規範,內容涉及16大類、100餘種臨床常見精神障礙,供臨床參照使用。
  • 「分子生物學、功能影像學對阿爾茨海默病早期精準診斷及療效監測...
    阿爾茨海默病是一種起病隱匿的進行性發展的神經退行性疾病,多發於老年人,俗稱「老年性痴呆」。「早期阿爾茨海默病是可幹預的,但檢測卻相對困難。如果可以在發病早期,甚至症狀發生前,就檢測出阿爾茨海默病,及時進行幹預,將對阿爾茨海默病的預防起到重要作用。」
  • 中國阿爾茨海默病新藥在美啟動國際3期臨床試驗
    科技日報記者 崔爽美國東部時間11月4日,2020年第13屆阿爾茨海默病臨床試驗大會(CTAD)傳來消息,中國原研阿爾茨海默病新藥九期一(甘露特鈉膠囊)已經正式啟動國際多中心3期臨床試驗(以下簡稱「國際臨床試驗」)的患者入組工作。
  • RNA測序數據揭示了阿爾茨海默病的三種主要分子亞型
    這項研究由美國國家老齡研究所資助,該研究所隸屬於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並於2021年1月6日發表在《科學進展》雜誌上。 RNA是一種類似於DNA的遺傳分子,它對製造蛋白質的指令進行編碼。RNA測序是一種揭示生物樣本(如大腦切片)中RNA存在和數量的技術。
  • 全新老年痴呆症生物標誌物!可用於病症確診以及治療藥物的開發
    新的阿爾茨海默病生物標誌物核內體轉運涉及的蛋白種類眾多,因此,研究團隊也在積極尋找與核內體轉運功能障礙相關的生物標誌物,以確定其在阿爾茨海默病患者中的存在。tau生物標誌物,他們發現這三種蛋白質之間有著非常緊密的關係,tau蛋白的分泌受到APLP1和CHL1表達量的影響,且通常也是由核內體途徑分泌的。
  • Lancet Neurol:AD生物標誌物,哪些最特異?
    >本文系作者投稿(tougao@medlive.cn),轉載請務必標明作者及來源。阿爾茨海默病的生物標誌物在臨床和科研的早期診斷中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大量的關於阿爾茨海默病標誌物診斷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個腦脊液核心標誌物:β澱粉樣蛋白42(Aβ42),總tau(T-tau)和磷酸化tau(P-tau),以及一些研究發現的其他幾個標誌物,然而一直缺少全面的meta分析總結這些標誌物的特異性。
  • 血漿磷酸化-tau蛋白217可準確鑑別阿爾茨海默病
    血漿磷酸化-tau蛋白217可準確鑑別阿爾茨海默病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7/29 22:44:06 瑞典斯科訥大學醫院Oskar Hansson團隊分析了血漿磷酸化-tau蛋白217鑑別阿爾茨海默病和其他神經退行性疾病的準確性
  • 瑞典的研究發現:血液檢測可能在症狀出現前四年預測老年痴呆症
    一項新研究發現,進行血液檢測以檢測兩個分子,這些分子可以指示一個人晚年罹患阿爾茨海默氏病的可能性。 血漿中高水平的存在這兩種分子-P-tau181(一種tau蛋白)和神經絲輕多肽(NfL),在60多歲和70多歲的人群中,是患者從輕度認知障礙(MCI)到嚴重記憶力和思維問題(阿爾茨海默氏症典型特徵)進展的最準確預測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