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老年痴呆症生物標誌物!可用於病症確診以及治療藥物的開發

2020-12-05 生物世界

撰文 | nagashi


阿爾茨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 AD),俗稱「老年痴呆症」,是一類主要發生於老年人且以進行性認知功能障礙和行為損害為特徵的中樞神經系統退行性病變。隨著人類平均壽命的增長,老年痴呆症的患病率也在不斷上升。

但令人遺憾的是,直至目前,除了少數病例涉及基因突變外,阿爾茲海默症的病因大部分尚不清楚。因此,儘管科學界在老年痴呆症上投入了許多精力,但目前仍然沒有十分有效的診斷方法和治療方案來預防或治療。

2020年11月25日,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歐文醫學中心的研究人員在 Science 子刊 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 雜誌上發表了題為:Tau and other proteins found in Alzheimer』 s disease spinal fluid are linked to retromer-mediated endosomal traffic in mice and humans 的研究論文,該論文被選為當期封面論文

這項新研究發現神經元中的核內體轉運功能缺陷與阿爾茨海默病發病密切相關。研究人員對該功能缺陷小鼠的腦脊液進行了蛋白質組學分析,並進一步在阿爾茲海默症患者中驗證,他們發現除了tau蛋白之外,兩種由核內體分泌的裂解蛋白——APLP1CHL1的表達增加也與阿爾茨海默病發病有關。

這些研究結果將為研究阿爾茲海默症核內體轉運改變的影響提供寶貴的見解,並將指導治療阿爾茲海默症的新藥物的開發。



此前,tau蛋白的異常表達和分泌一直是阿爾茲海默症發病的關鍵標誌之一。研究表明,早在阿爾茨海默病出現最初症狀的幾十年前,大腦的神經元就開始分泌tau蛋白,這是已知在疾病過程中最先發生的變化之一。

然而,在這之中,一直有一個疑問困擾著科學界——為什麼阿爾茨海默病中的神經元會分泌tau蛋白?

對此,哥倫比亞大學阿爾茨海默病研究中心主任、文章的通訊作者 Scott Small 教授評論道:「由於tau分泌是阿爾茨海默症中最早發生的事件之一,因此,弄清楚它為什麼會發生可以告訴我們這種疾病的潛在機制,這對開發治療方法至關重要。」

神經元的「中央車站」在阿爾茨海默症中通常是有缺陷的

Scott Small 團隊的一項新研究發現,在許多阿爾茲海默症患者中,tau蛋白的分泌是由大腦神經元內一些發生故障的小囊泡引起的,這意味著這些出現故障的囊泡極可能與阿爾茨海默病的發生發展相關。

這些被稱為核內體(endosomes)的囊泡在細胞內充當「中央車站」的角色,負責胞內蛋白質的運輸和降解。在這些新的研究中,研究團隊發現,在其檢查的阿爾茲海默症患者中,約70%的患者體內的核內體轉運被中斷,甚至包括那些僅顯示出早期症狀的患者

這一研究結果提供了第一個直接的證據證實:核內體轉運功能缺陷是導致老年痴呆症發病的根源之一!

識別神經選擇性Vps35 KO小鼠腦脊液蛋白的改變


文章的第一作者 Sabrina Simoes 博士表示:「毫無疑問,核內體功能障礙是阿爾茨海默氏症的一個組成部分,但其發生的頻率尚不清楚,這項研究表明,一些可以恢復核內體功能的藥物或許能用來減緩老年痴呆症,這些藥物將可以幫助很大一部分患者。」

除此之外,這項研究成果也可以用來調查和評估哪些易感基因或共病(如肥胖和糖尿病)會破壞核內體運輸,並增加患阿爾茨海默病的風險。

新的阿爾茨海默病生物標誌物

核內體轉運涉及的蛋白種類眾多,因此,研究團隊也在積極尋找與核內體轉運功能障礙相關的生物標誌物,以確定其在阿爾茨海默病患者中的存在。

研究人員對比分析了核內體轉運障礙小鼠和正常小鼠的蛋白差異,有三種蛋白脫穎而出,其中一種正是tau蛋白,另外兩種是已知由核內體分泌的裂解蛋白——APLP1CHL1

小鼠實驗研究流程圖

緊接著,研究人員檢查了正常人的腦脊液,通過這兩種新的AD生物標誌物和已建立的tau生物標誌物,他們發現這三種蛋白質之間有著非常緊密的關係,tau蛋白的分泌受到APLP1和CHL1表達量的影響,且通常也是由核內體途徑分泌的

阿爾茨海默病患者腦脊液中n-APLP1、n-CHL1、md-Tau的關係是選擇性相關的


研究人員隨後在阿爾茨海默病患者中尋找這些蛋白質,發現大約70%的患者的脊髓液中這三種蛋白質都異常升高,即使是在該疾病的早期「前驅」階段

這表明,除了tau蛋白以外,APLP1CHL1也可作為衡量阿爾茨海默症發生發展的生物標誌物。

恢復核內體的轉運功能可以減緩甚至治癒老年痴呆症嗎?

既然發現了核內體轉運障礙與阿爾茨海默症發病密切相關,那麼我們又該如何去利用這一研究成果呢?

如今,Scott Small 及其研究團隊正在努力尋找改善核內體轉運障礙和減緩阿爾茨海默病的治療藥物。

幾年前,他們在體外培養的神經元中發現了這樣的化合物,現在他們正試圖將這些化合物開發為新的治療手段。與此同時,研究人員還在開發基因療法,以糾正大腦內的核內體運輸中斷。

與tau蛋白類似,APLP1和CHL1也可作為阿爾茨海默病的生物標誌物

對此,研究團隊表示,他們正在測試這些新療法,看它們是否能改善阿茲海默症動物模型中核內體的運輸功能。

總結

蛋白質異常積累和聚集是阿爾茨海默病的特點之一,值得注意的是,核內體途徑負責細胞內蛋白質的轉運和蛋白裂解後的分泌等過程。如今,在這項研究中,Scott Small 等人對核內體轉運缺陷小鼠的腦脊液進行了蛋白質組學分析,並在阿爾茲海默症患者中驗證了他們的研究結果。

最重要的是,他們發現了除tau蛋白以外的,新的阿爾茨海默病生物標誌物——APLP1CHL1,這兩種蛋白的異常表達增加與tau表達相關,從而揭示了一種新的阿爾茨海默病診斷及治療方法!

論文連結:

https://stm.sciencemag.org/content/12/571/eaba6334

相關焦點

  • 世界首例,一滴血可提前10年確診老年痴呆症?
    美國杜克大學能夠通過檢測視網膜各層的厚度和紋理來檢測這一症狀;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賈建平教授的團隊研究發現了可在症狀出現前5年至7年進行預測的生物標誌物。醫學重大突破:一滴血可提前10年確診老年痴呆症?12月1日,一則醫療信息震動了整個醫療界並引發爭議。
  • 世界首例,一滴血可提前10年確診老年痴呆症?中國也有類似技術
    美國杜克大學能夠通過檢測視網膜各層的厚度和紋理來檢測這一症狀;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賈建平教授的團隊研究發現了可在症狀出現前5年至7年進行預測的生物標誌物。(AD)的1400多例病例和一些實驗性生物標記物進行了研究,並開發出一種新血液檢測技術,能提前20年檢測出老年痴呆症。
  • 熱休克蛋白90α(Hsp90α)是一個全新廣譜腫瘤標誌物
    生物標記物(Biomarker)是近年來隨著免疫學、分子生物學和基因組學技術的發展而提出的一類與細胞生長、增殖、疾病發生等有關的標誌物;能反映正常生理過程或病理過程或對治療幹預的藥物反應,在早期診斷、疾病預防、藥物靶點確定、藥物反應以及其他方面發揮作用。尋找和發現有價值的生物標記物已經成為目前研究的一個重要熱點。
  • 老年痴呆症研究取得系列進展
    2、探索老年痴呆症治療新策略,為老年痴呆症防治帶來新曙光清除腦內Aβ是老年痴呆症防治的重要策略,過去的研究聚焦於使藥物進入腦內發揮Aβ清除作用(中樞途徑清除),抗Aβ抗體進入腦內直接作用於Aβ發揮清除作用是已知的代表性Aβ清除方法,但同時可誘發一系列中樞神經系統損害,並且其機制不明。
  • 「Nature子刊」史丹福大學開發「實時ELISA」,可連續快速檢測多種生物標誌物水平
    「實時ELISA」技術,可對體內多種生物標誌物水平進行實時動態監測。常規的體檢一般都會進行血液檢查,這種檢測可為常規的診斷提供依據,但這種通用的測試僅能在單個時間段內提供血液快照信息,而無法進行動態的監測。對循環系統中的生物分子進行連續不斷的實時檢測,可以提供有關患者健康狀況及其治療反應的見解。
  • 【盤點】生物標誌物亮點研究一覽
    ,具有非常廣泛的用途,目前生物標誌物可用於疾病診斷、判斷疾病分期或者用來評價新藥或新療法在目標人群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個體化醫療正越來越受到臨床醫學界的重視,而生物標誌物是實施個體化醫療的基礎。生物標記物(Biomarker)是近年來隨著免疫學、分子生物學和基因組學技術的發展而提出的一類與細胞生長、增殖、疾病發生等有關的標誌物。生物標誌物能反映正常生理過程或病理過程或對治療幹預的藥物反應,在早期診斷、疾病預防、藥物靶點確定、藥物反應以及其他方面發揮作用。
  • 中國專家發現「老年痴呆」生物標誌物 可提前數年預測
    網絡配圖阿爾茨海默病已成為嚴重危害全球老年人健康和生活質量的疾病之一,記者日前從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獲悉,該院賈建平教授團隊研究發現可在症狀出現前5年至7年預測阿爾茨海默病的生物標誌物。賈建平表示,目前尚無有效藥物能夠治癒阿爾茨海默病,多個阿爾茨海默病藥物在臨床試驗中失敗,主要原因可能是受試者病程已處於較晚的階段。「如果在阿爾茨海默病早期甚至是無症狀期就對患者進行幹預,臨床症狀則可能會延遲出現,因此是否能在阿爾茨海默病早期甚至無症狀階段就準確做出診斷至關重要,這也是當前預防和治療阿爾茨海默病的新思路。」賈建平教授說。
  • 史丹福大學開發「實時ELISA」,可連續快速檢測多種生物標誌物水平
    本文為轉化醫學網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作者:Cathy導言:近日,史丹福大學開發出了「實時ELISA」技術,可對體內多種生物標誌物水平進行實時動態監測。常規的體檢一般都會進行血液檢查,這種檢測可為常規的診斷提供依據,但這種通用的測試僅能在單個時間段內提供血液快照信息,而無法進行動態的監測。對循環系統中的生物分子進行連續不斷的實時檢測,可以提供有關患者健康狀況及其治療反應的見解。
  • Nature:基因編輯技術開發猴子模型可用於治療自閉症
    2019年6月13日 訊 /生物谷BIOON/ --利用基因組編輯系統CRISPR,麻省理工學院和中國的研究人員開發了自閉症的猴子模型。這些猴子表現出一些特定的,類似於患有自閉症的人類患者的行為特徵和大腦連接模式。此前,基於自閉症和其他神經發育障礙的小鼠模型,科學家們研究出了許多候選藥物用於臨床試驗,但它們都沒有成功。
  • 腫瘤突變負荷作為免疫治療生物標誌物的挑戰
    儘管有些人可以獲得持久的完全緩解,但這些藥物作為單一療法的總有效率(RRs)依然很低(15%-20%)。對ICIs反應的差異性突出了識別預測性生物標誌物的必要性。免疫組織化學(IHC)檢測PD-L1表達是最直觀的預測生物標誌物之一。
  • 盤點丨尿路上皮癌和腎癌免疫治療生物標誌物
    然而,仍需要生物標誌物來預測治療反應以改善反應率。目前可用的生物標誌物包括PD-L1,腫瘤突變負荷,腫瘤浸潤性淋巴細胞,分子亞型,PD-L2等。過去幾年中,PD-1抑制劑逐漸成為新興腫瘤治療藥物,並能夠改善轉移性腎癌(mRCC)和轉移性尿路上皮癌(mUC)患者的總生存。
  • 中國專家發現阿爾茨海默病生物標誌物 可提前5年至7年預測
    阿爾茨海默病已成為嚴重危害全球老年人健康和生活質量的疾病之一,記者日前從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獲悉,該院賈建平教授團隊研究發現可在症狀出現前5年至7年預測阿爾茨海默病的生物標誌物。賈建平表示,目前尚無有效藥物能夠治癒阿爾茨海默病,多個阿爾茨海默病藥物在臨床試驗中失敗,主要原因可能是受試者病程已處於較晚的階段。
  • 腫瘤免疫治療生物標誌物大盤點
    與此同時,腫瘤免疫治療生物標誌物的探索也成為了腫瘤免疫治療研究的熱點。 2018年12月16日召開的2018 CSCO腫瘤免疫治療年會暨第二屆廣州國際腫瘤免疫治療論壇上,來自上海同濟大學附屬肺科醫院腫瘤科的蘇春霞教授對腫瘤免疫治療的生物標誌物進行了盤點,醫脈通根據蘇教授的報告整理如下。
  • 腫瘤免疫治療的風向標——生物標誌物大盤點
    近年來,腫瘤免疫治療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果,諸多臨床研究已證實腫瘤免疫治療可改善腫瘤患者的預後,顯著延長患者的生存期。與此同時,腫瘤免疫治療生物標誌物的探索也成為了腫瘤免疫治療研究的熱點。
  • 觀點 | 藥物開發中的生物標記物
    生物標記物可應用於原型藥設計、藥物發現和藥物的開發,貫穿非臨床研究,臨床研究,藥物批准整個過程。在非臨床試驗期:包括在藥物開發臨床前測試的早期階段,原型藥設計過程中,應用生物標記物有助於發現導致疾病的信號通路,驗證藥物的作用機制或選擇藥物作用靶點,還可以用於臨床前安全性評估。在臨床試驗中,生物標記物有更廣泛的應用,包括患者評分分級,患者選擇和招募,劑量選擇,安全性評估和療效評估等。
  • 免疫治療標誌物的後起之秀——TMB
    作者:葉楓紅目前已知的腫瘤免疫治療預測標誌物包括腫瘤突變負荷(Tumor Mutation Burden,TMB)、PD-L1表達(免疫組化染色和定量)、新抗原負荷(Tumor Neoantigen Burden, TNB),以及一些已知的具有免疫原性的驅動突變或耐藥突變。
  • 前沿研究丨從藥物開發的角度看工程化T細胞療法
    文章綜述了基於生物標誌物的分析方法在優化T細胞可表達嵌合抗原受體結構、臨床前研究和臨床療效評價、不良反應(AE)和CART19細胞動力學方面的應用,同時還探討了能夠發現最佳靶標、新型CAR結合結構域以及預測臨床反應和不良反應的生物標誌物的先進技術和計算工具。文章指出,CART19的成功能夠帶來其他工程化T細胞療法的發展。
  • 免疫治療丨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生物標誌物之PD-L1
    (經典型霍奇金淋巴瘤是一個例外,單獨使用,有效率高達80%以上)有沒有生物標誌物(Biomarker)能夠預測對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的反應?開發生物標誌物對於幫助患者分層以及預估患者是否對免疫阻斷單獨療法有反應,是否需要組合療法或者接受其他的治療是必要的。精準醫學始於靶向治療,免疫治療從一開始就在思考能否利用靶向治療開闢新的成功路徑。就目前而言,免疫治療已經開闢了通向精準治療的各種路徑。
  • 阿斯利康哮喘生物治療新藥tezepelumab獲FDA突破性藥物認定
    阿斯利康及其合作夥伴安進公司(Amgen Inc.)9月7日宣布,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正式通過tezepelumab突破性治療藥物認定,用於治療沒有嗜酸性粒細胞表型的嚴重哮喘患者。根據相IIb通路數據現實,tezepelumab與安慰劑相比顯著減少了嚴重哮喘的哮喘加重。
  • 重磅綜述:RNA生物標誌物——癌症精準醫療的前沿
    基於高通量測序技術,累計數據顯示多種RNA分子能夠作為多種疾病的診斷和預後生物標誌物,比如說癌症。特別是在多種生物流體(如血清、唾液和尿液)中可檢出的外泌體RNA(exRNAs),能夠作為早期癌症診斷、腫瘤發展監控、預測治療反應的無創生物標誌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