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發現解決阿爾茨海默病血腦屏障損傷的通路

2021-01-17 澎湃新聞

原創 David Orenstein 阿爾茨海默病

在阿爾茨海默病中,沿大腦血管系統沉積的澱粉樣蛋白會導致一種稱為腦澱粉樣血管病(CAA)的疾病,從而損害血腦屏障(BBB)功能並加速認知退化。載脂蛋白(APOE4)是CAA的最強危險因素,但這種遺傳易感性的潛在機制尚不清楚。

通過開發一個實驗室設計的人血腦屏障(BBB)模型,麻省理工學院(MIT)皮考爾學習與記憶研究所(Picower Institute for Learning and Memory)的神經科學家發現了最常見的阿爾茨海默病風險基因如何導致澱粉樣蛋白斑塊破壞大腦的血管系統,並表明他們可以使用已獲批准用於人類的藥物來預防這種損害。

大約25%的人有APOE基因的APOE4變體,這使得他們患阿爾茨海默病的風險大大增加。幾乎所有患有阿爾茨海默病的人,甚至一些沒有患阿爾茨海默病的老年人,都患有腦澱粉樣血管病(CAA),在這種情況下,血管壁上的澱粉樣蛋白沉積削弱了血腦屏障適當運輸營養物、清除廢物以及防止病原體和有害物質侵入的能力。

在6月8日發表於《自然醫學》(Nature Medicine)上的這項新研究中,研究人員指出了APOE4變體促進CAA病理的特定血管細胞類型(周細胞)和分子通路(鈣調神經磷酸酶/ NFAT)。

研究於6月8日發表在《Nature Medicine》雜誌上

這項研究表明,在有APOE4變異的人中,血管中的周細胞會分泌過多的APOE蛋白,皮考爾神經科學教授,皮考爾研究所所長蔡立慧(Li-Huei Tsai)解釋說。APOE會導致澱粉樣蛋白聚集在一起,澱粉樣蛋白在阿爾茨海默病中含量更高。同時,患病的周細胞對鈣調神經磷酸酶/ NFAT分子通路的激活增強似乎促進了APOE表達的升高。

蔡立慧教授

已經有藥物可以抑制這種通路。目前它們被用來抑制移植後的免疫反應。當研究人員給實驗室培養的帶有APOE4變異的體外BBB注射一些藥物,包括環孢菌素A(cyclosporine A)和FK506時,它們積累的澱粉樣蛋白比未經治療的要少得多。

「我們發現,在易患阿爾茨海默病的人群中,有一種特定的基因通路表達不同,」研究的主要作者Joel Blanchard說,他是蔡立慧實驗室的博士後,「通過識別這一點,我們可以識別出將這一通路改變回非疾病狀態的藥物,並糾正這一與阿爾茨海默病相關的結果。」

構建血腦屏障(BBB)模型

為了研究阿爾茨海默病、APOE4變異體和CAA之間的聯繫,Blanchard、蔡立慧和合著者基於人類誘導多能幹細胞成為組成血腦屏障(BBB)的三種細胞:腦內皮細胞、星形膠質細胞和周細胞。周細胞是由壁細胞模擬的,他們對其進行了廣泛的測試,以確保它們表現出周細胞樣的特性和基因表達。

在三維水凝膠支架中生長兩周後,血腦屏障模型細胞血管生成,顯示出血腦屏障的天然特性,包括對分子的低滲透性,以及與天然血腦屏障相同的關鍵基因、蛋白質和分子泵的表達。當浸入高澱粉樣蛋白的培養液中,模擬阿爾茨海默病的大腦狀態時,實驗室培養的血腦屏障模型顯示出與人類疾病相同的澱粉樣蛋白積累。

在阿爾茨海默病中,血腦屏障會因澱粉樣蛋白的積累而被破壞,尤其是攜帶一種叫做APOE4的基因變體的人。三維效果圖顯示澱粉樣蛋白(綠色)的大量積累。

建立了BBB模型後,他們試圖測試APOE4的不同之處。他們通過多種方法表明,攜帶APOE4的血腦屏障模型比攜帶APOE3的模型從培養基中積累了更多的澱粉樣蛋白,ApoE 3是更典型和更健康的變體。

為了明確APOE4是如何造成這種差異的,他們設計了8個不同的版本,涵蓋了APOE3或APOE4三種細胞類型的所有可能組合。當他們將這些一個月大的模型暴露在富含澱粉樣蛋白的培養基中時,只有APOE4周細胞樣壁細胞的版本顯示出澱粉樣蛋白的過度積累。用攜帶APOE3的細胞替代APOE4的壁細胞減少了澱粉樣蛋白沉積。這些結果將CAA樣病理完全歸咎於周細胞。

為了進一步驗證這些發現的臨床意義,該團隊還觀察了人類大腦中前額葉皮層和海馬體的血管系統樣本中APOE的表達,這兩個區域對阿爾茨海默病有重要影響。與團隊實驗室的血腦屏障模型一致,APOE4基因在血管系統,特別是周細胞中的表達高於APOE3基因。

麻省理工學院Aging Brain Initiative的創始成員蔡立慧說:「這是本文的重點。這真的很酷,因為它強調了APOE特定於細胞類型的功能。」

麻省理工學院(MIT)皮考爾學習與記憶研究所

通向治療的道路?

下一步是確定APOE4是如何被周細胞過度表達的。因此,該團隊鑑定了數百種轉錄因子——決定基因表達方式的蛋白質——它們在APOE3和APOE4周細胞樣壁細胞之間受到不同的調節。然後,他們搜索了這個列表,看看哪些因素具體影響了APOE的表達。一組在APOE4細胞中上調的因子引人注目:它們是鈣調神經磷酸酶/NFAT通路的一部分。他們觀察到人類海馬樣本的周細胞中類似的通路上調。

作為研究該通路信號活性升高是否導致澱粉樣蛋白沉積和CAA增加的一部分,他們測試了環孢菌素A(cyclosporine A)和FK506,因為它們抑制了該通路的活性。他們發現,這些藥物降低了它們的周細胞樣壁細胞中的APOE表達,從而降低了血腦屏障模型中APOE4介導的澱粉樣沉積物。他們還在攜帶APOE4的小鼠中測試了這些藥物,發現這些藥物降低了APOE表達和澱粉樣蛋白的積累。

Blanchard和蔡立慧指出,這些藥物可能會有明顯的副作用,因此他們的發現可能並不建議使用這些藥物來解決患者的CAA。

Blanchard說:「相反,它指向了解這種機制的價值。它允許人們設計一個小分子篩查物,以發現具有較少脫靶作用的更有效的藥物。」

參考文獻

Source:Picower Institute for Learning and Memory

Study finds path for addressing Alzheimer’s blood-brain barrier impairment

Reference:

Blanchard, J.W., Bula, M., Davila-Velderrain, J. et al. Reconstruction of the human blood–brain barrier in vitro reveals a pathogenic mechanism of APOE4 in pericytes. Nat Med (2020). https://doi.org/10.1038/s41591-020-0886-4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褪黑素可改善阿爾茨海默病腦微血管病變?
    來自中國醫科大學的賴紅教授團隊最新研究發現,褪黑素可在Aβ介導的退行性認知障礙疾病中通過改善腦部微血管的異常病變,從而改善阿爾茨海默病的認知功能,該作用可能是通過調節血管內皮生長因子相關信號通路在發揮作用。
  • 研究人員發現一種蛋白質的缺乏可能是阿爾茨海默病的關鍵
    休斯頓德克薩斯大學健康科學中心(UTHealth)的最新研究表明,大腦中缺乏一種能夠隨著年齡增長而保持組織健康的蛋白質與阿爾茨海默病有關。這被稱為氧化損傷。Lou說:「沒有這些抗衰老過程,人類神經元在60至65歲時開始死亡或不再正常工作的比率會高得多。」在大多數患有阿爾茨海默病的人中,症狀首先會出現在60多歲的年齡,而腦部疾病會慢慢破壞記憶和思維能力,最終破壞執行最簡單任務的能力。
  • 近期阿爾茲海默病重要研究成果解讀!
    【5】Nat Med:揭示解決阿爾茨海默氏症血腦屏障損傷的途徑doi:10.1038/s41591-020-0886-4通過開發一個實驗室設計模型的人類血腦屏障(BBB),麻省理工學院Picower學習和記憶研究所的神經科學家揭示了最常見的阿爾茨海默氏症的風險基因如何導致澱粉樣蛋白斑塊,從而擾亂大腦的脈管系統,同時還展示了他們可以通過已經批准供人類使用的藥物來防止這些損傷
  • 研究發現新的蛋白c-Abl與阿爾茨海默病有關
    據悉,在經過了10年的關於大量記憶喪失的病理過程的研究之後,Feinstein醫學研究所的科學家發現了一種稱為c-Abl的分子,這種分子已知在白血病中起作用,而且與阿爾茨海默氏病也有關。這一發現刊登在6月份第14期的《阿爾茨海默氏病》雜誌上,並為藥物開發提供了可能延緩疾病的病理進程的新靶標。
  • 阿爾茨海默病的關鍵可能是一種蛋白質的缺乏
    原標題:阿爾茨海默病的關鍵可能是一種蛋白質的缺乏   休斯頓德克薩斯大學健康科學中心(UTHealth)的最新研究表明,大腦中缺乏一種能夠隨著年齡增長而保持組織健康的蛋白質與阿爾茨海默病有關
  • 用Quasi Vivo流動培養系統,實現組成血腦屏障的三種細胞共培養
    血腦屏障(blood-brain barrier, BBB)在中樞神經系統(CNS)的生理和病理中都起著重要的作用。血腦屏障功能異常會引起包括阿爾茨海默症(AD)等許多神經退行性疾病。組成血腦屏障的毛細血管內皮細胞(capillary endothelial cells)、周細胞(pericytes)以及星形膠質細胞(astrocytes)間的複雜的相互作用使得很難在體內確定這三種細胞對神經毒性各自的貢獻。而Quasi Vivo流動培養系統可為體外培養這三種細胞提供在不形成屏障的情況下維持細胞間通訊的最佳培養環境。
  • 百年沉浮折戟再戰,抗阿爾茨海默病之路的下一個裡程碑在哪?
    此外,新生血管、牙周炎、抽菸、流感病毒、肺炎病毒等因素也被認為與阿爾茨海默病有關。新生血管假說認為血腦屏障功能減低可能和阿爾茨海默病有關。牙周炎假說認為發生牙周炎時螺旋體感染可能會參與阿爾茨海默病的病理機制。抽菸是阿爾茨海默病的顯著危險因子,甚至有證據指出空氣汙染可能也是促進阿爾茨海默病發展。
  • PNAS:免疫細胞是血腦屏障的守護神
    科學家們最近發現,幫助大腦抵禦感染和炎症的保護性細胞,也承擔著修復血腦屏障的重要工作。
  • 新冠病毒是否會破壞血腦屏障成為研究焦點
    由于越來越多新冠患者出現中風、記憶力下降、痴呆等神經系統相關的症狀,因此新冠病毒是否會破壞血腦屏障,攻擊我們的大腦成為研究焦點。美國坦普爾大學劉易斯·卡茨醫學院等機構研究人員在新一期學術期刊《神經生物學疾病》報告中說,最新研究發現,新冠病毒還能讓血腦屏障出現「漏洞」,潛在破壞大腦神經網絡。全球各地新冠患者中30%到80%出現神經系統症狀,包括頭暈、頭痛、噁心和注意力渙散等,表明新冠病毒可能影響了中樞神經系統的細胞。
  • 人類首次打開血腦屏障
    他們發現了什麼?為什麼如此激動?今天讓我們來聊一聊,血腦屏障的故事。時間穿越回 19 世紀末。當年,一位叫保羅的科學家,嘗試用一種叫做苯胺的染色劑,給器官染色,方便觀察組織結構。後續的研究發現,血腦屏障的功能,遠比阻擋染料要強大的多。
  • Science子刊論文:開發出可穿過血腦屏障的納米顆粒!
    然而,將這些發現轉化為臨床批准的治療方法的進展速度要慢得多,部分原因是人們在將治療藥物穿過血腦屏障(blood-brain barrier, BBB)並送入大腦方面所面臨的挑戰。為了促進治療藥物成功地遞送到大腦,來自美國布萊根婦女醫院和波士頓兒童醫院的研究人員在一項新的研究中,構建出一種納米顆粒平臺,它在小鼠中可以促進將封裝的藥物有效地遞送到物理上被破壞或完整的BBB中。
  • ...兩篇論文揭示Ω-3脂肪酸在維持血腦屏障完整性中發揮著關鍵作用
    如今,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哈佛醫學院和布羅德研究所的研究人員發現Ω-3脂肪酸似乎也在保持血腦屏障完整性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血腦屏障保護中樞神經系統免受血源性細菌、毒素和其他病原體的傷害。Gu領導的一個研究團隊在這項研究中首次在分子水平上解釋血腦屏障如何通過抑制轉胞吞作用(transcytosis)保持關閉狀態。轉胞吞作用一種通過囊泡在細胞間運輸分子的過程。他們發現這些囊泡的形成受到中樞神經系統中的血管細胞脂質組成的抑制。這種脂質組成涉及Ω-3脂肪酸和其他脂質之間的平衡,而這種平衡是由脂質轉運蛋白Mfsd2a維持的。
  • 雙重靶向納米方法是阿爾茨海默病治療的有利工具
    阿爾茨海默病的一般病理特徵是大腦中澱粉樣β蛋白斑塊沉積和細胞內神經原纖維纏結,而tau蛋白、磷酸化tau蛋白的發展,乙醯膽鹼酯酶水平的改變以及活性氧的形成為共同支持因素。最近的研究還顯示澱粉樣β蛋白和非澱粉樣蛋白途徑的相互關聯行為,這使疾病更加嚴重。
  • 專家點評Sci Advances | 袁增強組發現蘆丁可用於幹預阿爾茨海默病
    在該研究中,袁增強課題組首先將蘆丁加工為更易於體內吸收並能夠穿透血腦屏障的蘆丁衍生物—蘆丁鈉(Sodium rutin, NaR),並在AD模型小鼠中發現,NaR可以延緩AD小鼠的病理進程,提高AD小鼠的神經突觸可塑性和小鼠的學習認知功能,並且在所使用的藥物濃度範圍內無明顯毒副作用
  • 中文解讀 | 基底膜在血腦屏障發育及維護屏障功能中的作用
    《中華腦血管病雜誌》、《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疾病雜誌》編委。基礎研究主要方向為血腦屏障體外模型的建立與功能評價。血腦屏障(Blood-Brain Barrier, BBB)作為中樞神經系統內一個獨特的生理結構,具有物質屏障、電屏障、免疫屏障等功能,將腦置於一個密閉、穩定、安全的系統中,但同時也限制了治療藥物的作用。腦微血管內皮細胞、周細胞、星形膠質細胞、基底膜共同構成了血腦屏障,對於血腦屏障中的細胞組分 —— 腦微血管內皮細胞間的緊密連接等研究相對比較集中且為大家所熟知。
  • 帕金森病腸道微生物群紊亂的研究進展
    帕金森病發病率形勢在我國日益嚴峻,隨著帕金森病病人起病隱蔽且逐漸年輕化,因此,如何更好地理解帕金森病的發病機制,提高帕金森病的早期診斷率一直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1.胃腸道和中樞神經系統間的雙向功能交流 新的研究發現:人體免疫系統、神經通路和神經內分泌途徑共同參與胃腸道和中樞神經之間的信息交流,這種信息傳遞被稱為腦-腸軸,其在調控腸道功能和影響宿主健康狀況方面發揮特殊作用
  • 中美專家攜手發現新基因 成阿爾茨海默病等防治潛在新靶點
    研究示意圖中新網上海11月13日電 (陳靜 孫國根) 中美兩國醫學專家經過4年多的合作研究,率先發現全新基因(FAM171A2)與阿爾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神經退行性疾病的發病風險顯著相關。該基因通過調節血腦屏障和神經炎症等方面的功能,參與了神經變性疾病的發生。
  • 科學家發現與早發性痴呆有關的白細胞突變
    據外媒New Atlas報導,對一種超罕見的早發性痴呆症的研究發現了一種新的基因突變,這種突變導致白血球功能障礙和血腦屏障的破壞。該研究表明,這種新發現的神經退化機制可能在阿爾茨海默病等更常見類型的痴呆症中發揮作用。
  • 個案報告:糞菌移植後阿爾茨海默病症狀快速改善
    最近,在阿爾茨海默病患者中也觀察到了腸道菌群組成的改變,提示腸道微生物在阿爾茨海默病的發病機制中可能發揮作用。這一假設在動物模型中得到了證實,例如,與擁有正常腸道細菌的對照組小鼠相比,無菌的β-澱粉樣蛋白前體蛋白轉基因小鼠的腦內澱粉樣蛋白病變明顯減少。腸道中的某些細菌也能分泌大量的澱粉樣蛋白和脂多糖,這是阿爾茨海默病的一個顯著特徵。
  • 顱腦損傷後BDNF及其小分子模擬物的治療潛力
    與BDNF相比,7,8-二羥基黃酮(dihydroxy flavonoids,DHF)具有更長的半衰期和更小的分子量,能夠穿透血腦屏障。本文就BDNF/TrkB信號通路的功能及BDNF和DHF作為TBI治療的潛力進行綜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