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篇論文揭示Ω-3脂肪酸在維持血腦屏障完整性中發揮著關鍵作用

2020-12-06 生物谷

圖片來自Gu Lab/Harvard Medical School。


2017年5月8日/

生物谷

BIOON/---作為一種食物化合物,Ω-3脂肪酸因它們的健康益處而備受稱讚。如今,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哈佛醫學院和布羅德研究所的研究人員發現Ω-3脂肪酸似乎也在保持血腦屏障完整性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血腦屏障保護中樞神經系統免受血源性

細菌

、毒素和其他病原體的傷害。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2017年5月3日的

Neuron

期刊上,論文標題為「Blood-Brain Barrier Permeability Is Regulated by Lipid Transport-Dependent Suppression of Caveolae-Mediated Transcytosis」。論文通信作者為哈佛醫學院神經生物學副教授Chenghua Gu。

Gu領導的一個研究團隊在這項研究中首次在分子水平上解釋血腦屏障如何通過抑制轉胞吞作用(transcytosis)保持關閉狀態。轉胞吞作用一種通過囊泡在細胞間運輸分子的過程。他們發現這些囊泡的形成受到中樞神經系統中的血管細胞脂質組成的抑制。這種脂質組成涉及Ω-3脂肪酸和其他脂質之間的平衡,而這種平衡是由脂質轉運蛋白Mfsd2a維持的。

儘管血腦屏障是一種至關重要的保護中樞神經系統免受傷害的進化機制,但是在運送治療性的化合物到大腦中時,它也代表著一種重大的障礙。

阻斷Mfsd2a活性可能是一種讓藥物跨過血腦屏障進入大腦中來治療腦癌、

中風

和阿爾茨海默病等一系列疾病的策略。

Gu說,「轉胞吞作用在中樞神經系統血管中如此之低,從而確保血腦屏障具有不能滲透的性質。針對這一點,這項研究給出首個明確的分子機制。我們對血腦屏障是如何受到調節的仍然有很多是不清楚的。更好地理解這個機制將允許我們開始操縱它,以便安全地和高效地將藥物運送到大腦中。」

血腦屏障是由位於中樞神經系統血管內壁的內皮細胞組成的。這些血管內皮細胞通過緊密連接(tight junction)連接在一起,阻止大多數分子在它們之間傳遞,包括多種靶向大腦疾病的藥物。在2014年的一項發表在

Nature

期刊上的研究中,Gu和她的同事們就已發現一個基因和它編碼的蛋白Mfsd2a抑制轉胞吞作用,並且在維持血腦屏障中發揮著至為重要的作用。缺乏Mfsd2a的小鼠儘管擁有正常的緊密連接,但是具有較高的囊泡形成率和「洩漏的」血腦屏障。Mfsd2a蛋白是僅在中樞神經系統血管內皮細胞中發現的。

不利條件

在當前的研究中,Gu、論文第一作者、哈佛醫學院神經學學生Benjamin Andreone和他們的同事們研究了Mfsd2a如何維持血腦屏障。

Mfsd2a是一種將含有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的脂質運送到細胞膜中的轉運蛋白。DHA是一種在魚油和堅果中發現的Ω-3脂肪酸。為了測試這種功能在血腦屏障中的重要性,Gu團隊構建出Mfsd2a發生突變的小鼠,在這種突變中,單個胺基酸替換關閉這種蛋白運送DHA的能力。他們將一種螢光染料注射到這些小鼠體內,觀察到洩漏的血腦屏障、較高的囊泡形成率和轉胞吞作用,這一切都反映了這些小鼠完全缺乏Mfsd2a。

通過對大腦毛細血管內皮細胞和肺部毛細血管內皮細胞(沒有屏障性質,不會表達Mfsd2a)的脂質組成進行比較,Gu團隊揭示出大腦內皮細胞中的含有DHA的脂質水平增加了2~5倍。

進一步的實驗揭示出Mfsd2a通過抑制胞膜窖(caveolae, 一種通過一小部分細胞膜內陷而形成的囊泡)來抑制轉胞吞作用。果然不出所料,具有正常的Cav-1蛋白但缺乏Mfsd2a的小鼠表現出較高的轉胞吞作用和具有洩漏的血腦屏障。Cav-1是一種形成胞膜窖所需的蛋白。然而,同時缺乏Mfsd2a和Cav-1的小鼠表現出較低的轉胞吞作用和具有不能夠滲透的血腦屏障。

Andreone說,「我們認為通過將DHA整合到細胞膜中,Mfsd2a從根本上改變了細胞膜的脂質組成,使得它不適合形成這些特定類型的胞膜窖。即便我們在幾十年前在血腦屏障細胞中觀察到較低的囊泡形成率和轉胞吞作用,但是這是一種細胞機制首次能夠解釋這種現象。」

通過揭示出Mfsd2a的作用和它如何控制中樞神經系統中的轉胞吞作用,Gu和她的同事們希望發現打開血腦屏障允許藥物進入大腦並且停留在其中的策略。他們當前正在測試一種能夠潛在地阻斷Msfd2a功能的抗體的療效,以及胞膜窖介導的轉胞吞作用是否能夠被用來讓藥物跨過血腦屏障。

Gu說,「很多可能有效地抵抗大腦疾病的藥物很難跨過血腦屏障。作為一種附加策略,抑制Mfsd2a可能允許我們增加轉胞吞作用和運送抵抗β-澱粉樣蛋白的抗體或選擇性攻擊

腫瘤

細胞的化合物。如果我們能夠找到一種跨過血腦屏障的方法,那麼這種影響將會是巨大的。」(生物谷 Bioon.com)

本文系生物谷原創編譯整理,歡迎個人轉發,網站轉載請註明來源「生物谷」,商業授權請聯繫我們 。更多資訊請下載 生物谷 app.原始出處:Benjamin J. Andreone, Brian Wai Chow, Aleksandra Tata et al. Blood-Brain Barrier Permeability Is Regulated by Lipid Transport-Dependent Suppression of Caveolae-Mediated Transcytosis. Neuron, 3 May 2017, 94(3):581-594, doi:10.1016/j.neuron.2017.03.043Ayal Ben-Zvi, Baptiste Lacoste, Esther Kur et al. Mfsd2a is critical for the formation and function of the blood–brain barrier. Nature, 22 May 2014, 509(7501):507–511, doi:10.1038/nature13324

相關焦點

  • 梳理Ω-3脂肪酸功能研究最新進展
    1.Neuron、Nature兩篇論文揭示Ω-3脂肪酸在維持血腦屏障完整性中發揮著關鍵作用doi:10.1016/j.neuron.2017.03.043; doi:10.1038/nature13324圖片來自Gu Lab/Harvard Medical School。
  • 中文解讀 | 基底膜在血腦屏障發育及維護屏障功能中的作用
    基礎研究主要方向為血腦屏障體外模型的建立與功能評價。血腦屏障(Blood-Brain Barrier, BBB)作為中樞神經系統內一個獨特的生理結構,具有物質屏障、電屏障、免疫屏障等功能,將腦置於一個密閉、穩定、安全的系統中,但同時也限制了治療藥物的作用。腦微血管內皮細胞、周細胞、星形膠質細胞、基底膜共同構成了血腦屏障,對於血腦屏障中的細胞組分 —— 腦微血管內皮細胞間的緊密連接等研究相對比較集中且為大家所熟知。
  • PNAS:免疫細胞是血腦屏障的守護神
    科學家們最近發現,幫助大腦抵禦感染和炎症的保護性細胞,也承擔著修復血腦屏障的重要工作。
  • 南加州大學研究:魚類中的ω-3脂肪酸並不能預防阿爾茨海默症
    這是首次揭示ω-3能否預防阿爾茨海默症的研究,研究人員將血液中的ω-3與中樞神經系統中的ω-3水平進行比較。研究結果表明,為了改變這種情況,可能需要更多劑量的ω-3脂肪酸補充劑,因為血液中ω-3脂肪酸水平急劇上升,而大腦內部的ω-3脂肪酸水平卻增長的特別慢。對於那些攜帶會增加患阿爾茨海默症風險的、特定突變的參與者來說,服用補劑所提高的一種關鍵脂肪酸的水平遠遠低於那些沒有突變的人。
  • 大分子突破血腦屏障,科學家們取得重要進展
    論文中,這家生物技術公司介紹了一種全新的技術,能幫助大分子突破血腦屏障,進入大腦。這也意味著在40多年的不斷嘗試下,我們終於取得了可喜的進展。 基於這些發現,當時的科學家們推斷,在中樞神經系統和身體的其他部位之間,存在某種神秘的屏障,阻止了物質的自由流通。起初,人們以為屏障效應是血管造成的。而如今我們知道,血腦屏障由緊密相連的內皮細胞組成。 由於血腦屏障的存在,很多生物大分子無法從血液循環中進入大腦,從而限制了許多藥物的使用——如果它們無法進入大腦,自然也就無法治療大腦裡的疾病。
  • 人類首次打開血腦屏障
    於是,一位柏林的醫生,萊萬多夫斯基,將這層屏障命名為 Blood Brain Barrier,血腦屏障,因此得名。在進化的漫漫長河中,血腦屏障給予了人類無限的保護,維持了中樞神經相對穩定的狀態,使得大腦免受傷害。
  • 癌細胞竟有「保護傘」——血腦屏障?但科學家探索到了解決方法
    攻克癌症面臨的困難有千千萬萬,今天,我們為大家講講血腦屏障的故事。  血腦屏障本是為了保護大腦而存在的  相信大家對於血腦屏障這個詞語有一定的耳聞,比如,有時醫生在講解治療方案時會說到「某某藥物無法通過血腦屏障,對於腦部的癌細胞無法發揮作用」之類的話語。
  • 小粒徑負氧離子才易於透過人體血腦屏障對人體發揮醫療保健作用
    小粒徑負氧離子才易於透過人體血腦屏障對人體發揮醫療保健作用 人體細胞電子是萬病之源,活性氧(自由基)是一種缺乏電子的物質,進入人體後到處爭奪電子,人體正常細胞失去電子後,細胞蛋白質接上支鏈發生烷基化,形成畸變的分子而致癌,負離子本身具有抗氧化,消減自由基的特性,人體得到負離子後
  • 新冠病毒可破壞血腦屏障
    一個美國研究團隊最新發現,新冠病毒還能讓血腦屏障出現「漏洞」,潛在破壞大腦神經網絡。美國坦普爾大學劉易斯·卡茨醫學院等機構研究人員在新一期學術期刊《神經生物學疾病》報告說,全球各地新冠患者中30%到80%出現神經系統症狀,包括頭暈、頭痛、噁心和注意力渙散等,表明新冠病毒可能影響了中樞神經系統的細胞。
  • 突破人類血腦屏障!用於理解腦內納米顆粒傳輸機制的微納平臺
    神經疾病藥物開發中的主要挑戰之一仍然是血腦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儘管動物模型對藥物發現有重要貢獻,但動物模型仍難以在分子和細胞水平上對屏障功能以及與藥物的相互作用進行機理研究。
  • 中樞神經系統感染經典文章:B群鏈球菌如何穿過血腦屏障?
    所有這些病原體的一個共同特徵:它們能夠穿過大腦中的一個主要保護屏障,即血腦屏障。cell systems的人腦內皮細胞HBMEC(貨號:ACBRI 376),人腦周細胞(貨號:ACBRI 498)經常被用於血腦屏障的實驗中。來自巴黎巴斯德研究所和雅典希臘巴斯德研究所的科學家開發了一種新的感染模型,以闡明這些嗜神經病原體通過血液進入大腦的機制。
  • 新研究:新冠病毒可破壞血腦屏障
    一個美國研究團隊最新發現,新冠病毒還能讓血腦屏障出現「漏洞」,潛在破壞大腦神經網絡。美國坦普爾大學劉易斯·卡茨醫學院等機構研究人員在新一期學術期刊《神經生物學疾病》報告說,全球各地新冠患者中30%到80%出現神經系統症狀,包括頭暈、頭痛、噁心和注意力渙散等,表明新冠病毒可能影響了中樞神經系統的細胞。
  • Science子刊論文:開發出可穿過血腦屏障的納米顆粒!
    然而,將這些發現轉化為臨床批准的治療方法的進展速度要慢得多,部分原因是人們在將治療藥物穿過血腦屏障(blood-brain barrier, BBB)並送入大腦方面所面臨的挑戰。為了促進治療藥物成功地遞送到大腦,來自美國布萊根婦女醫院和波士頓兒童醫院的研究人員在一項新的研究中,構建出一種納米顆粒平臺,它在小鼠中可以促進將封裝的藥物有效地遞送到物理上被破壞或完整的BBB中。
  • PNAS:Ω3不飽和脂肪酸或可抑制老年黃斑變性患者眼部的血管生成
    近日,刊登在國際雜誌PNAS上的一篇研究論文中,來自哈佛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首次闡明了Ω(ω)-3長鏈多不飽和脂肪酸(LCPUFAs)、DHA和EPA以及細胞色素P450(CYP)衍生的特殊生物活性產物,可以通過調節患處微環境免疫細胞的募集來影響脈絡膜新血管生成以及眼部血管的滲漏。
  • 短鏈脂肪酸的模擬人生:如何影響宿主的情緒、認知和行為?
    圖3:血腦屏障示意圖。  而 短鏈脂肪酸能直接作用於腸道屏障保護作用,影響我們的免疫系統。  例如,丁酸鹽能夠通過激活AMP激活蛋白激酶(AMPK)或降低claudin 2的表達,來改變緊密連接蛋白的表達,從而達到增強腸道屏障功能、降低腸道炎症的效果,以此就能夠幫助我們保持腸道的完整性。
  • 新冠病毒是否會破壞血腦屏障成為研究焦點
    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截至北京時間11月3日7時25分,全球新冠確診病例達46849292例,死亡病例為1204202例。新冠病毒會破壞血腦屏障嗎?由于越來越多新冠患者出現中風、記憶力下降、痴呆等神經系統相關的症狀,因此新冠病毒是否會破壞血腦屏障,攻擊我們的大腦成為研究焦點。
  • 美團隊新研究:新冠病毒可破壞血腦屏障
    一個美國研究團隊最新發現,新冠病毒還能讓血腦屏障出現「漏洞」,潛在破壞大腦神經網絡。  美國坦普爾大學劉易斯·卡茨醫學院等機構研究人員在新一期學術期刊《神經生物學疾病》報告說,全球各地新冠患者中30%到80%出現神經系統症狀,包括頭暈、頭痛、噁心和注意力渙散等,表明新冠病毒可能影響了中樞神經系統的細胞。
  • 通過開放血腦腫瘤屏障治療膠質母細胞瘤_膠質母細胞瘤_血腦屏障...
    阻礙治療GBM的原因並不是缺乏有效藥物,而是由於血腦屏障(blood brain barrier,BBB)/血腦腫瘤屏障(blood brain tumor barrier,BBTB)的存在阻礙藥物的遞送。因此尋找開放BBB/BBTB的方法是治療的關鍵。
  • 分子醫學研究所羅金才團隊首次揭示腦膜淋巴管在抗腫瘤的關鍵作用
    ,開創性地證明腦膜淋巴管可以通過促進免疫細胞遷移增強抗腦瘤的免疫反應,顯著提升抗腦瘤免疫療效,從而不僅揭示了腦膜淋巴管的一個全新的功能,而且也為腦瘤提供了一個很有潛力的治療選擇。弄清機體免疫系統如何識別腦瘤抗原、找到增強免疫反應的有效方法,已成為抗腦瘤免疫療法成功的關鍵所在。另一方面,淋巴管系統在維持機體體液平衡和免疫監視中都發揮重要作用,但傳統的觀點認為中樞神經組織缺乏典型的淋巴管系統,加之有血腦屏障的存在,免疫系統缺少對大腦細胞癌變進行有效監控。
  • DHA、ARA、ALA、LA、EPA等奶粉中的多不飽和脂肪酸有什麼作用?
    根據雙鍵的位置不同,PUFA可分為ω-3和ω-6兩種類型,又根據脂肪鏈的長度,超過18碳的被稱為長鏈多不飽和脂肪酸(long-chain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LC-PUF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