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細胞竟有「保護傘」——血腦屏障?但科學家探索到了解決方法

2020-11-25 健康界

攻克癌症面臨的困難有千千萬萬,今天,我們為大家講講血腦屏障的故事。

  血腦屏障本是為了保護大腦而存在的

  相信大家對於血腦屏障這個詞語有一定的耳聞,比如,有時醫生在講解治療方案時會說到「某某藥物無法通過血腦屏障,對於腦部的癌細胞無法發揮作用」之類的話語。

  那麼什麼是血腦屏障呢?

  專業來講,血腦屏障是指腦毛細血管壁與神經膠質細胞形成的血漿與腦細胞之間的屏障和由脈絡叢形成的血漿和腦脊液之間的屏障。這些屏障能夠阻止某些物質(多半是有害的)由血液進入腦組織。從而保持腦組織內環境的基本穩定,對維持中樞神經系統正常生理狀態具有重要的生物學意義。

  通俗來講,血腦屏障就是大腦的「大門」。大腦作為人體的「機密重地」,掌控著人體的多項重要功能,血腦屏障能夠把血液循環中的很多有害物質拒之門外,保護腦組織的安全,也能將腦內有害或過剩物質排出腦外。

  

  血腦屏障怎麼成了癌細胞的「保護傘」

  腦瘤是原發於顱腔內的神經系統腫瘤,在最新的中國癌症統計數據中,是中國第九高發的腫瘤類型[1]。

  腦也是惡性腫瘤遠處轉移的常見部位,排名惡性腫瘤最常轉移器官的第三位,惡性腫瘤患者顱內轉移的概率可達25% 以上[2],且預後比較差,大約50%腫瘤死亡的患者有腦轉移瘤存在[3]。(至於為啥血腦屏障沒擋住癌細胞轉移入腦,這是另一個值得探討的話題了。)

  但是,目前很多抗癌藥物穿透血腦屏障的能力較差,也就無法對原發腦部的腫瘤以及腦部的轉移灶給予有效打擊,癌細胞便乘機把血腦屏障用作了自己的「保護傘」。

  

  別怕,科學家一直在攻克這一難關

  不過,科學家們在攻克腫瘤的路上從未停歇過。最近,科學家找到了幫助抗癌藥物提高穿透血腦屏障能力的新方法,希望更多的患者能夠因此受益[4]。

  對於原發性中樞神經系統淋巴瘤(PCNSL)患者來說,R-CHOP化療方案是常用的標準治療方案,但是,這一方案的化療藥物穿透血腦屏障的能力不高,如何才能提高這些藥物的血腦屏障穿透性呢?

  腫瘤壞死因子-α與NGR結合 (NGR- hTNF)可誘導提高內皮細胞通透性,提高抑制劑的腫瘤可及性。於是,研究人員推測NGR- hTNF可能會打破血腦屏障,提高R-CHOP化療方案藥物的滲透性和活性。

  試驗設計

  基於此推測,研究人員進行了驗證。

  給予28名PCNSL患者6個療程的R-CHOP21化療方案治療,在第1個R-CHOP21療程前予以NGR-hTNF(0.8 ug/m2)處理。之後該試驗分為兩個階段:

  探索階段探究NGF-hTNF對藥物代謝動力學和血管通透性的影響——將通過動態對比增強MRI(DCE-MRI)、99mTc-DTPA-SPECT和腫瘤組織中CD13的表達來進行評估。

   擴展階段:以客觀應答率(ORR)為主要終點

  試驗結果

  研究人員報告了探索階段和第一階段分析的結果。

  探索階段結果所有病例的腫瘤血管上均有CD13表達。NGR-hTNF可選擇性增加腫瘤區域和癌周組織的血管通透性,而且不影響藥物的血漿/腦脊液濃度。

  第一階段分析結果(n = 12)

   使用NGR-hTNF/R-CHOP聯合方案

  療效顯著:9位患者獲得緩解(75%;95% CI 51-99%),其中8位為完全緩解。

  耐受性良好:僅有兩例嚴重不良事件,4級副反應幾乎全是血液學方面的,均在無需減少或中斷治療的情況下得以解決。

  

  總結來說,對於原發性中樞神經系統淋巴瘤患者中,NGR-hTNF能夠增強腫瘤/腫瘤周圍區域增強血管通透性,從而使藥物產生快速且持續的反應,而且,也是安全的。

  我們期盼著有更多新的方法,能讓抗癌藥物更好地通過血腦屏障,打擊腦組織中的癌細胞,為腦瘤和腦轉移的患者帶來更多的希望。

  一起期待!

  參考文獻

  [1] 鄭榮壽,孫可欣,張思維等. 2015年中國惡性腫瘤流行情況分析[J].中華腫瘤雜誌, 2019, 41(1):19-28.

  [2] 杜琴, 雷開鍵. 血腦屏障與惡性腫瘤腦轉移[J]. 川北醫學院學報, 2013, 28(3):298-301.

  [3] 張彩清, 苑喜明, 李慧智,等. 全腦放射治療聯合三維適形放射治療局部補量治療腦轉移癌的臨床觀察[J]. 實用醫技雜誌, 2011, 18(10):1079-1080.

  [4]Jorge Di Paola ,Christopher C. Porter. ETV6-Related Thrombocytopenia and Leukemia Predisposition[J]. Blood, 2019 doi: https://doi.org/10.1182/blood.2019852418


相關焦點

  • 人類首次打開血腦屏障
    今天讓我們來聊一聊,血腦屏障的故事。時間穿越回 19 世紀末。當年,一位叫保羅的科學家,嘗試用一種叫做苯胺的染色劑,給器官染色,方便觀察組織結構。這樣的解決方案是有的: 比如手術埋入,比如穿刺……但是這些侵入性的方法無法避免地會造成疼痛,甚至需要醫用嗎啡來緩解。
  • 華創派|璧辰醫藥陳晨:保持好奇,終將找到打開血腦屏障的「鑰匙」
    中樞神經藥物跟其他最大的不同就是血腦屏障參透性。血腦屏障限制了很多新、老藥物的入腦率。如果是針對中樞神經疾病的治療,藥物濃度可能就達不到療效。 Q5:因為前期的研究集中在中樞神經領域,所以在確定創業方向時,您才瞄準了突破血腦屏障的領域嗎?
  • 大分子突破血腦屏障,科學家們取得重要進展
    這一次,他觀察到了截然相反的結果:腦組織被完美地染上了色,但身體其他部分卻沒有被染上色。 基於這些發現,當時的科學家們推斷,在中樞神經系統和身體的其他部位之間,存在某種神秘的屏障,阻止了物質的自由流通。起初,人們以為屏障效應是血管造成的。而如今我們知道,血腦屏障由緊密相連的內皮細胞組成。
  • 研究發現解決阿爾茨海默病血腦屏障損傷的通路
    大約25%的人有APOE基因的APOE4變體,這使得他們患阿爾茨海默病的風險大大增加。幾乎所有患有阿爾茨海默病的人,甚至一些沒有患阿爾茨海默病的老年人,都患有腦澱粉樣血管病(CAA),在這種情況下,血管壁上的澱粉樣蛋白沉積削弱了血腦屏障適當運輸營養物、清除廢物以及防止病原體和有害物質侵入的能力。
  • PNAS:免疫細胞是血腦屏障的守護神
    科學家們最近發現,幫助大腦抵禦感染和炎症的保護性細胞,也承擔著修復血腦屏障的重要工作。
  • 中樞神經系統感染經典文章:B群鏈球菌如何穿過血腦屏障?
    所有這些病原體的一個共同特徵:它們能夠穿過大腦中的一個主要保護屏障,即血腦屏障。cell systems的人腦內皮細胞HBMEC(貨號:ACBRI 376),人腦周細胞(貨號:ACBRI 498)經常被用於血腦屏障的實驗中。來自巴黎巴斯德研究所和雅典希臘巴斯德研究所的科學家開發了一種新的感染模型,以闡明這些嗜神經病原體通過血液進入大腦的機制。
  • 血腦屏障突破技術進入了人體實驗階段
    本文轉載自:中國生物技術網 微信公眾號最新消息顯示,研究人員首次穿過血腦屏障,通過血液將抗癌藥物傳遞到患者腦部。  這個屏障一直以來都是神經科學需要攻克的一大難題,因為血腦屏障對絕大多數藥物來說都具有完全屏蔽作用,只有某些特定種類的脂肪和脂溶性化合物才不受其限制。
  • 腦腫瘤完全消失,納米顆粒突破血腦屏障,最難治癌症迎來新希望
    血腦屏障的存在,對於阻止有害物質由血液進入大腦具有重要意義,然而,血腦屏障同時也阻止了大多數小分子藥物和大分子(例如肽,蛋白質和基於基因的藥物)的轉移,嚴重限制了神經中樞系統疾病小鼠實驗結果表明,合成蛋白納米顆粒(SPNP)攜帶STAT3i,成功突破血腦屏障,八隻膠質母細胞瘤小鼠中有七隻長期存活,並且腫瘤完全消失。
  • JMC:科學家成功改造抗癌藥物結構 增強血腦屏障穿透能力
    2016年10月21日訊 /生物谷BIOON/ --來自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的科學家們對一種實驗性藥物的結構進行了改造,增強了這種藥物穿過血腦屏障的能力對不同晚期癌症病人進行的臨床試驗結果表明DON能夠使腫瘤萎縮,但同時會對胃腸道系統造成損傷,科學家們最終認為這種藥物對人體毒性太大。該研究的研究人員想要通過增強DON穿過血腦屏障的能力,限制藥物對身體其他部位的毒性從而開發出一種更加安全的藥物形式。為了實現這一目的,研究人員設計合成了各種不同的DON衍生物,希望通過增強藥物的脂溶性幫助穿過血腦屏障。
  • 血腦屏障...
    血腦屏障(BBB)對正常的神經功能和保護大腦免受傷害至關重要,但它也是藥物傳遞的主要障礙。 7月1日,發表在《Nature》上的一項研究發現進入健康年輕小鼠大腦血液中的蛋白質數量要多於進入老年動物的大腦,這一發現將改變我們對血腦屏障及其隨年齡變化的認識。
  • 通過開放血腦腫瘤屏障治療膠質母細胞瘤_膠質母細胞瘤_血腦屏障...
    阻礙治療GBM的原因並不是缺乏有效藥物,而是由於血腦屏障(blood brain barrier,BBB)/血腦腫瘤屏障(blood brain tumor barrier,BBTB)的存在阻礙藥物的遞送。因此尋找開放BBB/BBTB的方法是治療的關鍵。
  • 中文解讀 | 基底膜在血腦屏障發育及維護屏障功能中的作用
    基礎研究主要方向為血腦屏障體外模型的建立與功能評價。血腦屏障(Blood-Brain Barrier, BBB)作為中樞神經系統內一個獨特的生理結構,具有物質屏障、電屏障、免疫屏障等功能,將腦置於一個密閉、穩定、安全的系統中,但同時也限制了治療藥物的作用。腦微血管內皮細胞、周細胞、星形膠質細胞、基底膜共同構成了血腦屏障,對於血腦屏障中的細胞組分 —— 腦微血管內皮細胞間的緊密連接等研究相對比較集中且為大家所熟知。
  • 新冠病毒是否會破壞血腦屏障成為研究焦點
    新冠病毒會破壞血腦屏障嗎?由于越來越多新冠患者出現中風、記憶力下降、痴呆等神經系統相關的症狀,因此新冠病毒是否會破壞血腦屏障,攻擊我們的大腦成為研究焦點。美國坦普爾大學劉易斯·卡茨醫學院等機構研究人員在新一期學術期刊《神經生物學疾病》報告中說,最新研究發現,新冠病毒還能讓血腦屏障出現「漏洞」,潛在破壞大腦神經網絡。全球各地新冠患者中30%到80%出現神經系統症狀,包括頭暈、頭痛、噁心和注意力渙散等,表明新冠病毒可能影響了中樞神經系統的細胞。
  • 新冠病毒可破壞血腦屏障
    一個美國研究團隊最新發現,新冠病毒還能讓血腦屏障出現「漏洞」,潛在破壞大腦神經網絡。美國坦普爾大學劉易斯·卡茨醫學院等機構研究人員在新一期學術期刊《神經生物學疾病》報告說,全球各地新冠患者中30%到80%出現神經系統症狀,包括頭暈、頭痛、噁心和注意力渙散等,表明新冠病毒可能影響了中樞神經系統的細胞。
  • 璧辰醫藥獲兩千萬美元A+輪融資:聚焦於可突破血腦屏障的小分子藥物...
    來源:藍鯨財經8月7日,聚焦於可突破血腦屏障的小分子藥物研發的生物醫藥創新企業璧辰醫藥 (ABM Therapeutics)宣布,公司於近日完成兩千萬美元A+輪融資。本輪融資由華創資本領投,國藥資本、磐霖資本、聚明創投跟投。現有股東凱泰資本、LongDAC繼續參投。
  • 新研究:新冠病毒可破壞血腦屏障
    一個美國研究團隊最新發現,新冠病毒還能讓血腦屏障出現「漏洞」,潛在破壞大腦神經網絡。美國坦普爾大學劉易斯·卡茨醫學院等機構研究人員在新一期學術期刊《神經生物學疾病》報告說,全球各地新冠患者中30%到80%出現神經系統症狀,包括頭暈、頭痛、噁心和注意力渙散等,表明新冠病毒可能影響了中樞神經系統的細胞。
  • 科學家治療癌症新方法:納米機器人殺死癌細胞
    納米機器人或許將成為治療癌症的新方法,但前提是,科學家需要大量研究來證明它們在人體中的安全性。你還記得電影《我,機器人》(I, Robot)裡的場景嗎?蘇珊·卡爾文博士給智慧機器人桑尼注射了納米粒子,以消除他的人工智慧。注射液中那些銀色的小東西怎麼可能毀掉機器人的全部智能呢?
  • ...兩篇論文揭示Ω-3脂肪酸在維持血腦屏障完整性中發揮著關鍵作用
    儘管血腦屏障是一種至關重要的保護中樞神經系統免受傷害的進化機制,但是在運送治療性的化合物到大腦中時,它也代表著一種重大的障礙。阻斷Mfsd2a活性可能是一種讓藥物跨過血腦屏障進入大腦中來治療腦癌、中風和阿爾茨海默病等一系列疾病的策略。Gu說,「轉胞吞作用在中樞神經系統血管中如此之低,從而確保血腦屏障具有不能滲透的性質。
  • 美團隊新研究:新冠病毒可破壞血腦屏障
    一個美國研究團隊最新發現,新冠病毒還能讓血腦屏障出現「漏洞」,潛在破壞大腦神經網絡。  美國坦普爾大學劉易斯·卡茨醫學院等機構研究人員在新一期學術期刊《神經生物學疾病》報告說,全球各地新冠患者中30%到80%出現神經系統症狀,包括頭暈、頭痛、噁心和注意力渙散等,表明新冠病毒可能影響了中樞神經系統的細胞。
  • 美國坦普爾大學新研究:新冠病毒可破壞血腦屏障
    一個美國研究團隊最新發現,新冠病毒還能讓血腦屏障出現「漏洞」,潛在破壞大腦神經網絡。美國坦普爾大學劉易斯·卡茨醫學院等機構研究人員在新一期學術期刊《神經生物學疾病》報告說,全球各地新冠患者中30%到80%出現神經系統症狀,包括頭暈、頭痛、噁心和注意力渙散等,表明新冠病毒可能影響了中樞神經系統的細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