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寒冷的冬日下午,你正專心致志、面帶微笑的坐在桌前工作學習,突然肚子一陣劇痛,有什麼東西呼之欲出。你表情瞬間僵化,從座位上一躍而起,以百米衝刺的速度衝向廁所,隨著「閘門」的拉開,你的表情和肛門括約肌一起逐漸舒展……
這已經是你這個月第四次急性腹瀉了,耽誤了很多事情,晚上約好的火鍋也吃不成了,你不禁擔心自己的肚子是不是出了什麼問題……
為什麼會腹瀉?
腹瀉是一種常見症狀,俗稱「拉肚子」,是指排便次數明顯超過平日習慣的頻率,糞質稀薄,水分增加,每日排便量超過200g,或含未消化食物或膿血、黏液。
急性腹瀉
誤食了不潔瓜果,或者受涼導致的腹瀉多是急性腹瀉,這種腹瀉多數能找到原因,對症治療即可。除此之外食物中毒、誤吃瀉藥和潰瘍性結腸炎等疾病發作也會引發急性腹瀉。
慢性腹瀉
有的人是出現沒有緣由的慢性腹瀉,比如一吃涼的、油膩的、吹冷氣、飲酒就腹瀉,甚至出現便血、消瘦的情況,這些情況要及早診治,千萬不要自己扛著,因為慢性腹瀉背後可能預示著某種嚴重疾病。
引起慢性腹瀉的原因很多,比如普通的慢性腸炎、炎症性腸病、腸易激症候群、細菌性痢疾、腸結核、腸道腫瘤,以及糖尿病等全身性疾病等都可能引起腹瀉。
具體腹瀉具體用藥
輕度的急性腹瀉大多數不用治療,休息加口服補液鹽,2天就能好;如果腹瀉超過2天,拉肚子頻繁,可以適當吃止瀉藥治療,多數一周內會好;但要注意特殊情況需要去醫院就診,以免延誤病情。
慢性腹瀉一定要先鑑別是什麼原因引起的,找到病因,再進行針對性的治療。排洩物在很大程度上能反映我們的健康狀況,有問題一定要及時就醫。
小心炎症性腸病,不及時治療致殘率很高
炎症性腸病作為消化道的一類慢性非特異性的炎症疾病,會出現慢性腹瀉、腹痛、黏液膿血便,甚至體重減輕等症狀。如果發現腹瀉吃了藥好點,停藥就復發,尤其是15~30歲的青年,就要警惕是否是「炎症性腸病」了,一定要去醫院進行詳細檢查。
炎症性腸病分兩類:克羅恩病和潰瘍性結腸炎。
很多克羅恩病患者大多發生於十幾歲,由於克羅恩病累及從口腔到肛門的全消化道,所以會影響營養物質的吸收,導致未成年人出現營養不良,阻礙生長發育。
另一方面,克羅恩病和潰瘍性結腸炎患結直腸癌的可能性都會升高,尤其在潰瘍性結腸炎發病8-10年後癌變風險升高,15-20年可能會並發腸癌,所以要定期篩查結直腸癌。
怎麼預防腹瀉?
>>>勤洗手
對於一般健康人來說,最常見的腹瀉原因還是因為病毒和細菌感染導致的。還是要注意食品衛生、勤洗手。
不要隨便摸鼻子、摸眼睛。如果不方便用水洗手,及時用含酒精60%以上的免洗洗手液。包括平時注意戴口罩,也有助於預防可能導致腹瀉的病毒感染。
>>>不亂吃
平時在外就餐吃的食物儘量吃熱的、煮透的。包括別人削好的水果,也不要不洗手直接拿過來隨便吃。
>>>廚房衛生
平時注意保持廚房以及烹飪區域的衛生。包括定期清潔冰箱衛生、剩菜剩飯及時密封冷藏、洗肉不要對著水衝,砧板碗筷生熟分開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