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腹瀉要小心!有腸梗阻、瘻管、癌變風險

2020-12-05 閃電新聞

一個寒冷的冬日下午,你正專心致志、面帶微笑的坐在桌前工作學習,突然肚子一陣劇痛,有什麼東西呼之欲出。你表情瞬間僵化,從座位上一躍而起,以百米衝刺的速度衝向廁所,隨著「閘門」的拉開,你的表情和肛門括約肌一起逐漸舒展……

這已經是你這個月第四次急性腹瀉了,耽誤了很多事情,晚上約好的火鍋也吃不成了,你不禁擔心自己的肚子是不是出了什麼問題……

為什麼會腹瀉?

腹瀉是一種常見症狀,俗稱「拉肚子」,是指排便次數明顯超過平日習慣的頻率,糞質稀薄,水分增加,每日排便量超過200g,或含未消化食物或膿血、黏液。

急性腹瀉

誤食了不潔瓜果,或者受涼導致的腹瀉多是急性腹瀉,這種腹瀉多數能找到原因,對症治療即可。除此之外食物中毒、誤吃瀉藥和潰瘍性結腸炎等疾病發作也會引發急性腹瀉。

慢性腹瀉

有的人是出現沒有緣由的慢性腹瀉,比如一吃涼的、油膩的、吹冷氣、飲酒就腹瀉,甚至出現便血、消瘦的情況,這些情況要及早診治,千萬不要自己扛著,因為慢性腹瀉背後可能預示著某種嚴重疾病。

引起慢性腹瀉的原因很多,比如普通的慢性腸炎、炎症性腸病、腸易激症候群、細菌性痢疾、腸結核、腸道腫瘤,以及糖尿病等全身性疾病等都可能引起腹瀉。

具體腹瀉具體用藥

輕度的急性腹瀉大多數不用治療,休息加口服補液鹽,2天就能好;如果腹瀉超過2天,拉肚子頻繁,可以適當吃止瀉藥治療,多數一周內會好;但要注意特殊情況需要去醫院就診,以免延誤病情。

慢性腹瀉一定要先鑑別是什麼原因引起的,找到病因,再進行針對性的治療。排洩物在很大程度上能反映我們的健康狀況,有問題一定要及時就醫。

小心炎症性腸病,不及時治療致殘率很高

炎症性腸病作為消化道的一類慢性非特異性的炎症疾病,會出現慢性腹瀉、腹痛、黏液膿血便,甚至體重減輕等症狀。如果發現腹瀉吃了藥好點,停藥就復發,尤其是15~30歲的青年,就要警惕是否是「炎症性腸病」了,一定要去醫院進行詳細檢查。

炎症性腸病分兩類:克羅恩病和潰瘍性結腸炎。

很多克羅恩病患者大多發生於十幾歲,由於克羅恩病累及從口腔到肛門的全消化道,所以會影響營養物質的吸收,導致未成年人出現營養不良,阻礙生長發育。

另一方面,克羅恩病和潰瘍性結腸炎患結直腸癌的可能性都會升高,尤其在潰瘍性結腸炎發病8-10年後癌變風險升高,15-20年可能會並發腸癌,所以要定期篩查結直腸癌。

怎麼預防腹瀉?

>>>勤洗手

對於一般健康人來說,最常見的腹瀉原因還是因為病毒和細菌感染導致的。還是要注意食品衛生、勤洗手。

不要隨便摸鼻子、摸眼睛。如果不方便用水洗手,及時用含酒精60%以上的免洗洗手液。包括平時注意戴口罩,也有助於預防可能導致腹瀉的病毒感染。

>>>不亂吃

平時在外就餐吃的食物儘量吃熱的、煮透的。包括別人削好的水果,也不要不洗手直接拿過來隨便吃。

>>>廚房衛生

平時注意保持廚房以及烹飪區域的衛生。包括定期清潔冰箱衛生、剩菜剩飯及時密封冷藏、洗肉不要對著水衝,砧板碗筷生熟分開等等。

相關焦點

  • 經常腹痛、腹瀉,小心克羅恩
    經常腹痛、腹瀉,小心克羅恩 2020-07-07 20:3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這病年輕人高發,癌變機率高,有這情況建議檢查
    「潰瘍性結腸炎的癌變機率要高於一般性腸炎,在中青年群體中高發。這個病在十多年前比較少見,但這幾年發病率明顯攀升。「這種疾病最喜歡找年輕人,高發年齡是15-35歲,而安倍在初三就患上此病,病程已經非常長。」 郅敏主任表示,潰瘍性結腸炎是炎症性腸病的一種,另一種叫克羅恩病。
  • 身上多長了一塊肉,沒想到癌變了!很多人都有,真要小心點
    而在我們看不到的身體內部,也會有一些「增生」出現,比如前列腺增生、乳腺增生的。 雖然大多數增生和贅生物是良性的,比如我們剛才提到的。但還有一些增生是很可怕的,它們容易出現癌變,因此大家對於這類增生一定要引起警惕,比如腸道息肉。
  • 這病年輕人高發,癌變機率高,有這...
    「潰瘍性結腸炎的癌變機率要高於一般性腸炎,在中青年群體中高發。這個病在十多年前比較少見,但這幾年發病率明顯攀升。「這種疾病最喜歡找年輕人,高發年齡是15-35歲,而安倍在初三就患上此病,病程已經非常長。」 郅敏主任表示,潰瘍性結腸炎是炎症性腸病的一種,另一種叫克羅恩病。
  • 天生就有耳前一個小瘻管,擠一擠更健康或者是一切了之
    有部分人出生的時候耳前有一個小孔,百姓給它起了一個接地氣的中國名字:「富貴孔」。說長了這個東西的人有富貴命,日後肯定了不得。國人總是習慣把自己異常於他人之處冠上一個吉祥如意的稱呼。「富貴孔」真實學名是先天性耳前瘻管。
  • 查出結節、息肉,警惕這些癌變風險!
    哪些情況要小心癌變?哪些不用擔心?常見的這6種了解一下。通常體檢時做胸片或者胸部CT,部分人會發現有肺部結節。如果是做的胸片,那建議再去做個胸部低劑量螺旋CT,看得更清楚,否則容易漏診。經常遇到因發現膽囊息肉而神傷的患者,其實不必。70%的膽囊息肉為假性息肉,不具有癌變可能。
  • 查出結節、息肉,警惕這些癌變風險!
    59歲的李大伯(化名),因大便次數增多伴反覆便血來醫院看病,腸鏡檢查發現直腸有個直徑4釐米的腫物
  • 大便這樣就得小心腸癌
    如果便血,大便變細或形狀不規則,排便習慣改變,出現腹瀉、便不淨等情況,就應及時就醫。然而,由於都有便血症狀,很多大腸癌在早期易被誤診為痔瘡。幾十年前,我曾遇到過兩個至今難忘的病人,都才二十幾歲,出現便血卻一直以為是痔瘡,來我這看病時已是直腸癌晚期。所以便血時,建議及時去醫院做大便潛血等檢查,以排除大腸癌的風險。
  • 腸癌真的難發現嗎 有這三個徵兆要小心
    有什麼方式可以有效遏制?下面為大家分析一番。飲食結構變化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的飲食結構發生了很大地變化,不少人為了滿足口腹之慾,對高脂肪、高蛋白等食物異常迷戀。研究發現,長期食用葷類食物,罹患腸癌的風險會大大增加。
  • 寶寶腹痛腹瀉 不是肚裡有蟲就是吃錯東西?
    由於小兒消化系統特有的解剖生理特點,嬰幼兒腸道正常菌群脆弱,容易受到內外界因素影響,導致菌群失調、消化功能紊亂而出現腹瀉。小兒出現腹瀉原因很多,由於飲食因素所導致的腹瀉只是其中的原因之一。簡單來講,小兒腹瀉的病因有以下兩大類:感染性因素和非感染性因素1.感染性因素包括腸道內的感染、腸道外的感染。
  • 漫威男主角因結腸癌去世,便秘、便血、黏液便,有這些症狀的要注意!
    (3)腸梗阻症狀:開始時大便變形、變細,嚴重管腔狹窄時可以導致排便困難。 (4)伴隨症狀:晚期出現貧血、消瘦、乏力、惡病質等。導致腸道蠕動減弱、減慢,腹腔、盆腔、腰骶部血液循環不暢,都增加了結腸癌的風險。
  • 老人說孩子大耳朵是福相,寶媽先別高興,小心是先天耳前瘻管
    不知道各位寶媽在小時候有沒有聽自己的家長經常摸自己的手掌說:手掌厚長大一定能賺錢等一系列有關身體器官和未來福氣相關的話語。我就記著我姥姥在我小的時候經常撫摸我的耳朵,然後自言自語說你這耳垂不大,這可不是有福的表現啊。
  • 健康闢謠|寶寶腹痛腹瀉 不是肚裡有蟲就是吃錯東西?
    腹痛、腹瀉作為常見小兒突發性疾病,總讓家長們猝不及防,往往做出的第一反應就是:是不是肚子裡有蟲子了?該不會是吃錯了東西?並根據這些直觀判斷,給孩子吃一些驅蟲藥或止瀉藥。可是,這種判斷很可能不夠全面,或者說是非常片面的,亂吃藥也有風險!
  • 英國提示氯氮平潛在致命的機械性腸梗阻、糞便嵌塞和麻痺性腸梗阻...
    英國提示氯氮平潛在致命的機械性腸梗阻、糞便嵌塞和麻痺性腸梗阻風險
  • 腸梗阻的症狀 三種原因引起腸梗阻
    腸梗阻的症狀1.腹痛首先最常見的症狀就是腹痛,它集中體現的位置應該是在腹中間的位置,也可偏於梗阻所在的部位。腹部發作時可伴有腸鳴,自覺有「氣塊」在腹中竄動,並受阻於某一部位。有時能見到腸型和腸蠕動波。聽診為連續高亢的腸鳴音,或呈氣過水音或金屬音。如果腹痛間歇期不斷縮短,以至成為劇烈的持續性腹痛,則應該警惕可能是絞窄性腸梗阻的表現。
  • 乳腺結節癌變的風險有多大?超聲能篩查出乳腺腫瘤嗎?
    關於乳腺結節和乳腺癌,我們需要了解的常識有哪些? 乳腺疾病分為很多種,例如纖維瘤,乳腺腫瘤,乳腺炎等風險都比較低,有部分的結節不伴有異型性增生性病變的,例如複雜性的纖維腺瘤,乳管內乳頭狀瘤,硬化性腺病,發生風險較高。還有不典型增生的乳腺腫瘤風險很高,及時進行處理。
  • 耳前瘻管能治好嗎
    耳前瘻管能治好嗎 時間:2020-11-13 08:42山東省耳鼻喉醫院 耳前瘻管能治好嗎,耳前瘻管是一種比較常見的先天性畸形。前庭及耳道周圍有時有少量瘙癢,伴有局部瘙癢,有些孩子會有這樣的情況,家長會擔心能不能治好,那麼耳前瘻管能治好嗎?
  • 腸道開始癌變,排便會有這三種異常,若佔1個,最好去查一下
    腸道開始癌變,排便會有這三種「異常」,若佔1個,最好去查一下腸道是人體最大的免疫器官,掌管人體解毒排毒的巨大工程,若腸道功能出現問題,毒素無法正常排出,長此以往,就會被身體「重新吸收」,導致身體提前衰老,甚至出現體重增加,出現腹部脂肪,長斑、面色不佳,甚至出現腸道系統病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