燈籠果
燈籠果俗稱「鬼燈籠」、「姑娘兒」,是一種水果,原先農村山上有許多野生的,由於經濟價值不錯,便有很多農民栽培種植。
燈籠果未成熟前是綠色,成熟以後為橘紅色、紅色,果子酸甜味,特別美味,當然也可以加工成「果醬」,這個果子在南美洲普遍用於「果醬」之用。
農民種植的燈籠果
燈籠果具有很高的食用價值和經濟價值,由於鮮果含有豐富的果膠,特別適合加工成果醬、果汁等,果子含有胺基酸、維生素和礦物質等營養物質,由於果醬和果汁味道獨特,特別受到消費者的青睞。
記得小時候經常和小夥伴去山上採摘野生的「燈籠果」,那時沒有什麼零食吃,這些山上的野果就成了我們兒時的「小零食」。
未成熟的燈籠果
張大哥是本地種植燈籠果的果農,他把野生的燈籠果和栽培的燈籠果嫁接,這樣產量也提高了,裡面的水分也增加了不少。種植燈籠果一般第二年才會結果,採摘期間在7月左右。當然也有很多農民溫室種植的,幾乎一年四季均可採摘。
種植燈籠果一般選用肥沃、疏鬆的土壤,比如腐殖土、灰泡土等,注意種植之間的間距,定時修剪都是必不可少的,雖然種植比較容易,但是管理較為困難。
燈籠果細節圖
燈籠果雖然美味可口,但是價格並不是特別昂貴,市場上燈籠果的價格普遍在14元左右,如果生活在農村的朋友想吃也可以去山上採摘,這些野生分布還是較廣的如雲南、貴州、廣東以及東北三省等,一般農村山上都有它們的影子。
據說農村的朋友幾乎都吃過這種果子,那麼你呢?
成熟的燈籠果
鬼燈籠的名稱由來:
這個果子的形狀因極其相似民間古時夜晚照明的「燈籠」,故名「鬼燈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