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家諾獎實驗室深圳大集結
深圳目前已建起11家諾獎實驗室, 這意味著11位諾貝爾科學獎或圖靈獎得主 每年至少在深圳工作一個月。 強化基礎研究,深圳從2017年正式啟動諾獎實驗室建設,決定依託大學、事業單位、科技類民辦非企業單位、科技型企業等單位,邀請諾貝爾科學獎、圖靈獎、菲爾茲獎得主共建實驗室。
-
深圳高校人才家底雄厚:鵬城11家諾獎實驗室 9家紮根高校
原標題:深圳高校人才家底雄厚鵬城11家諾獎實驗室其中9家紮根高校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0年10月29日訊>(深圳商報首席記者 吳吉)2019年11月,帕特森RISC-V國際開源實驗室揭牌。實驗室依託清華-伯克利深圳研究院開展工作。2017年圖靈獎得主、計算機體系結構領域享譽世界的科學家大衛·帕特森教授擔任該實驗室主任。至此,深圳的諾獎實驗室數量達到11家。其中,除了中村修二雷射照明實驗室、內爾神經可塑性實驗室外,其餘9家都依託高校展開工作。如果說諾貝爾獎得主是科學界的「巔峰」,那麼,深圳在追求「高峰」之餘,也在積極打造「高原」。這一點,從深圳高校的師資力量就可見一斑。
-
深圳高校人才家底雄厚 鵬城11家諾獎實驗室 其中9家紮根高校
2019年11月,帕特森RISC-V國際開源實驗室揭牌。實驗室依託清華-伯克利深圳研究院開展工作。2017年圖靈獎得主、計算機體系結構領域享譽世界的科學家大衛·帕特森教授擔任該實驗室主任。至此,深圳的諾獎實驗室數量達到11家。其中,除了中村修二雷射照明實驗室、內爾神經可塑性實驗室外,其餘9家都依託高校展開工作。
-
「2020為什麼我們這麼關注諾獎」系列中國科學家與往屆諾獎得主...
日前,中國科協科學技術傳播中心與百度生態、財經、科技聯合推出「2020為什麼我們這麼關注諾獎」中國科學家與往屆諾獎得主線上系列對話直播活動,每日一場,邀請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厄溫·內爾、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謝爾登·格拉肖、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麥可·萊維特、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埃裡克·馬斯金、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和生、中國科學院院士譚蔚泓等嘉賓參與對話
-
那些「錯失」諾獎的華人科學家們
,華人科學家張鋒在其中也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將這項基因編輯技術引入到了哺乳動物體系中,但卻沒有獲得這一次的諾獎。雖然看今天的標題,我們想聊聊「錯失」諾獎的華人科學家,但我們先把大家已經很熟悉的張鋒老師放一邊,因為在最近各大公眾號的介紹下,大家也大致認識到他對基因編輯的貢獻了。
-
「2020為什麼我們這麼關注諾獎」系列中國科學家與往屆諾獎得主對話直播活動成功舉辦
2020年10月1日—4日,中國科協科學技術傳播中心與百度生態、財經、科技聯合推出「2020為什麼我們這麼關注諾獎」中國科學家與往屆諾獎得主線上系列對話直播活動,每日一場,邀請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厄溫·內爾、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謝爾登·格拉肖、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麥可·萊維特、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埃裡克·馬斯金、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和生、中國科學院院士譚蔚泓等嘉賓參與對話,為科學家搭建溝通交流平臺
-
諾獎得主是個愛開跑車的拉風漢子?你所不知道的諾貝爾物理學獎
這次諾獎頒獎詞中,尤其強調其在生物領域的應用。例如對細胞和DNA分子的精確操控。由於光是「無形」的,它對實驗操控對象是無損的。就在兩個多月前,日本科學家開發出了利用光自由操縱人類的內源性蛋白定位的技術,在全球首次利用光成功操縱了細胞分裂(紡錘體)的排列。
-
諾獎得主的花式翻車:學術造假,種族主義,變身神棍
然鵝,獲獎一年後,其中兩位諾獎得主就被爆出多篇論文涉嫌學術不端,雷格·塞門扎在PubPeer上被掛了41篇,彼得·拉特克利夫被掛了12篇。雖然這些論文都不包括兩位獲獎者最關鍵的那篇研究,但也有不少是諾獎相關的後續研究,對於諾獎的聲譽,也會產生不好影響。大多數情況下,諾獎的科學獎項都是發給一些已經蓋棺定論的研究,出錯的概率很小,但諾獎得主畢竟也非完人,「翻車」的情況並不少見。
-
培養了29名諾獎得主的卡文迪許實驗室是如何建成的?
「諾貝爾獎科學獎的孵化器」,業內許多人這麼稱呼卡文迪許實驗室。成立至今,這裡共培養出29位諾貝爾獎得主,佔整個劍橋大學諾獎總數的三分之一。那麼,這樣一間神奇的實驗室是如何建成的呢?
-
中國人如何才能拿到更多諾獎?
中國潛在的諾獎科學家們在幹啥?不是忙著在報銷排隊,就是忙著在討好領導,希望多拿幾個項目,又或者是在想如何多拼湊幾篇論文完成任務。這樣的機制,難以產生更多諾獎科學家很正常。這樣的機制,未來也別指望產生更多諾獎科學家,因為「會做人」才能獲得更多利益,只有傻子才去較真。
-
2018諾獎物理學獎得主Donna到訪光峰科技
10月7日,201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之一加拿大科學家DonnaStrickland到訪深圳光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688007、法國科學家GerardMourou共同獲得201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以表彰三人在雷射物理學領域所作出的開創性發明。
-
「2020為什麼我們這麼關注諾獎」系列——中國科學家與往屆諾獎得主對話直播活動舉辦
中國發展網訊 2020年10月1日-4日,中國科協科學技術傳播中心與百度生態、財經、科技聯合推出「2020為什麼我們這麼關注諾獎」中國科學家與往屆諾獎得主線上系列對話直播活動,每日一場,邀請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厄溫·內爾、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謝爾登·
-
中國科學家與往屆諾獎得主對話——「2020為什麼我們這麼關注諾獎」系列直播活動成功舉辦
2020年10月1日-4日,中國科協科學技術傳播中心與百度生態、財經、科技聯合推出「2020為什麼我們這麼關注諾獎」中國科學家與往屆諾獎得主線上系列對話直播活動,每日一場,邀請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厄溫·內爾、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謝爾登·
-
最新諾獎得主,原來是復旦大學這個實驗室的學術委員會委員
CFIC導讀諾獎得主查爾斯·賴斯與上海有著深厚的淵源——他是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教育部、衛健委醫學分子病毒學重點實驗室的學術委員會委員之一,過去曾多次來到上海諾獎得主賴斯是怎樣的人?聽聽兩次到賴斯實驗室訪問工作的袁正宏、在賴斯實驗室三年從事博士後的易志剛怎麼說。北京時間10月5日,2020諾貝爾獎揭曉。
-
錢永健:諾獎的顏色
■來源:《科學新聞》雜誌 記者 徐治國 文/圖 與錢永健(Roger Y Tsien)的對話緣於近日在德國南部小鎮——林道(Lindau)舉行的第59屆諾獎得主論壇。作為中國飛彈之父錢學森的堂侄,國人會自覺不自覺地把他與中國聯繫在一起。
-
5個月前,華人科學家發明DNA顯微鏡,諾獎能否為他打開第7扇門?
你一定不會忘記,11月26日某網站曾刊發過的一篇文章《世界首例免疫愛滋病的基因編輯嬰兒在中國誕生》,同時還有一段視頻在網絡廣為流傳,那是曾為史丹福大學博士後的賀建奎,在用流利的英文介紹他所做的這項"前無古人的開拓性"工作。因為研究結果是在香港基因編輯國際峰會的前一天爆出,所以極短的時間內就引發了國內外科學家和民眾的關注。
-
饒毅、魯白爭議,創新與轉化是否都應該獲得諾獎?
兩位都認同張鋒年輕有為、聰明勤奮,且在兩方面作出了重要貢獻:CRISPR-Cas9基因修飾技術和光遺傳學。這兩項重要工作被公認值得獲諾獎。但對張鋒是否能夠獲諾獎,兩位主編意見相反,導致今天《知識分子》出版延遲。我們認為與其一邊倒,不如不避爭議。不僅在中文平臺記錄理性爭議,而且對如何評價學術工作,也提供一個例子。這種討論是針對科學和科學評價,而不是個人意氣。
-
觀點 | 諾獎得主涉嫌論文造假:有全球聲譽的科學家更要愛惜羽毛
另一項研究也是與塞門扎合作完成的;合作者之一、康奈爾大學威爾醫學院的拉坦(Rajiv R Ratan)稱,儘管有些圖片看起來幾乎一樣,但它們並不是同一張圖,當初做這些研究的人已經離開實驗室很久了,需要再仔細調查情況。此外,在受到質疑的論文中,有一篇文章已撤稿,兩篇已勘誤或更正。這些情況也說明,對塞門扎涉嫌論文造假目前尚不能完全定論。
-
諾獎黃金周來了
7日的化學獎,一起與讀者朋友共度 「諾獎黃金周」。大量需要實地操作的科研活動陷入停滯,這包括了物理、生物、醫藥領域的實驗室操作,還有基于田野調查或需要與人接觸的社科研究。同時,由於航班限制和入境管控,一些研究人員無法回到所在機構或外出參與交流。
-
國人何時再獲諾獎:一個沉默的話題
科學網作者:李明陽 諾獎中的和平獎、文學獎,由於多多少少涉及了一些政治因素,或者評價標準比較模糊,其公正性、權威性存在些許爭議。其他四個獎項,尤其是生理學或醫學、物理學、化學學科的諾獎提名,通常都沒有多大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