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了29名諾獎得主的卡文迪許實驗室是如何建成的?

2020-11-24 騰訊網

  「諾貝爾獎科學獎的孵化器」,業內許多人這麼稱呼卡文迪許實驗室。成立至今,這裡共培養出29位諾貝爾獎得主,佔整個劍橋大學諾獎總數的三分之一。那麼,這樣一間神奇的實驗室是如何建成的呢?

  8月27日,青騰長江商學院-未來商業學堂(三期)英國遊學的第二天,學員們走進劍橋大學最著名的物理實驗室——卡文迪許實驗室,通過劍橋大學聖體研究院主任、液晶彈性體領域創始人之一的Mark Warner 教授的講述,了解到這間享有盛譽、經久不衰的實驗室的歷史與研究成果。

  圖:學員們與Mark Warner 教授合影

  科學怪人」卡文迪許把家改成實驗室

  要了解這樣一間神奇實驗室的建成,不得不說到痴迷於科學研究的「富二代」亨利·卡文迪許。亨利家境殷實,但他從不屑於參與貴族間花天酒地的社交活動,只參加一種聚會,那就是皇家學會的科學家聚會。目的很明確:為了增進知識,了解科學動態。

  圖:亨利·卡文迪許

  當時,18歲的他考入劍橋,卻因不滿大學宗教考試輟了學。輟學後,亨利將父親在倫敦的幾處住所,一處改成了實驗室,一處變成了圖書館,還對外開放。他拆掉了富麗堂皇的裝飾,把客廳變成了大實驗室,把臥室變成了觀象臺。這個家底豐厚,終身未婚的科學狂人以極盡瘋狂的姿態,在化學和物理兩大學科上都做出了世界性的成果,被人讚譽為繼牛頓之後最偉大的物理學家。

  為了紀念亨利·卡文迪許,他的近親威廉·卡文迪許在1871年任職劍橋大學校長時,私人捐贈了巨額英鎊用於建立卡文迪許實驗室。自此之後,這個科學聖地在一百多年間培育了無數先進人才,也吸引了世界各地無數的學者前來朝聖。

  圖:卡文迪許實驗室舊址

  全世界一半的物理諾獎獲得者都來自這兒

  Mark Warner 教授說,實驗室鼓勵「想入非非,胡思亂想」,總是給研究人員很大的自主權,讓他們自由發展。作為一間承載著整個劍橋大學物理精神的實驗室,卡文迪許的歷任室(系)主任都是鼎鼎大名的科學巨匠,依靠他們的傑出貢獻,將「科學狂人」亨利·卡文迪許的科學精神經久不衰地傳承下去。

  圖:Mark Warner 教授講解卡文迪許實驗室的歷史與研究成果

  位於實驗室二樓走廊處的開放式博物館裡,收藏著第一任實驗室主任麥克斯韋用過的桌子、歷屆主任的親筆文稿,還有許多偉大的發明、古老的儀器,一一陳列,保存完好。

  圖:卡文迪許博物館陳列物品

  Mark Warner教授介紹,卡文迪許實驗室建成後,聘請的第一任主任,是作為電磁學理論奠基人的物理學家麥克斯韋。在第三、四任主任約瑟夫·約翰·湯姆遜和盧瑟福的任期內,實驗室進入了科研成果的「豐收期」,共培養出17位諾貝爾獎獲得者,也因此被稱為「諾貝爾獎得主的搖籃」。但Mark Warner 教授說:「從來沒有誰整天想著獲獎,這裡只是一片自由的天地和一群真正熱愛科學的人們。」

  盧瑟福去世後,「發現X射線第一人」W.L.布拉格繼任,在之後的幾十年裡,卡文迪許實驗室經歷擴建,研究方向上也有所改變,但仍然是世界最著名,且培養出最多諾貝爾獎獲得者的實驗室之一。

  圖:Mark Warner 教授帶領學員參觀卡文迪許實驗室

  目前,Mark Warner 教授正在致力於做好物理線上教學。他表示,在知識經濟時代,在線教育能夠克服地域、時間的限制,為更多的人提供更便捷、更適合他們的學習機會。這也是卡文迪許實驗室建立的初衷——盡最大努力哺育莘莘學子。

相關焦點

  • 培養29位諾貝爾獎獲得者的超級機構,最牛實驗室之卡文迪許實驗室
    雖然卡文迪許實驗室取名是來自亨利.卡文迪許,但真正建造實驗室的經費是來自威廉.卡文迪許,威廉.卡文迪許跟亨利.卡文迪許是親戚關係,而威廉.卡文迪許當時正是劍橋大學的校長。最後在威廉.卡文迪許的私人捐助下,在1874年建造完成,順理應當的,麥克斯韋成為卡文迪許實驗室的第一任實驗室主任。
  • 卡文迪許、卡文迪許實驗室和我的回憶
    卡文迪許實驗室歷任主任     卡文迪許實驗室自1874年創立至今,先後產生了28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如果分子生物學那一部分沒有分立出去(60年代中期),那麼實驗室就擁有多達39個諾貝爾獎得主,佔劍橋諾貝爾獎總數的一半左右。
  • 巔峰時期:全世界一半的物理諾獎發現都來自這個實驗室
    無數人類史上重大的科學發現,來自這個劍橋大學著名的實驗室。從1904年至1989年的85年間一共產生了29位諾貝爾獎得主,它就是以偉大的物理學家、化學家、劍橋大學校友亨利·卡文迪許命名的「卡文迪許實驗室」。
  • 他是一位物理學家,獲得了諾貝爾化學獎,培養了11名諾獎獲得者
    有人說,如果世界上設立培養人才的諾貝爾獎的話,那他是第一號候選人,因為在他的悉心培養下,他的9名學生和助手獲得了諾貝爾獎。這個人是誰?他就是紐西蘭物理學家歐內斯特·盧瑟福(Ernest Rutherford,1871年8月30日-1937年10月19日)。
  • 11家諾獎實驗室深圳大集結
    深圳目前已建起11家諾獎實驗室,  這意味著11位諾貝爾科學獎或圖靈獎得主  每年至少在深圳工作一個月。  強化基礎研究,深圳從2017年正式啟動諾獎實驗室建設,決定依託大學、事業單位、科技類民辦非企業單位、科技型企業等單位,邀請諾貝爾科學獎、圖靈獎、菲爾茲獎得主共建實驗室。
  • 科學家中的土豪之二:驚天動地的卡文迪許
    英國劍橋大學的卡文迪許實驗室被稱為諾貝爾獎的搖籃,一些我們耳熟能詳的名字都來自卡文迪許實驗室。象發現電子的湯姆孫、原子之父盧瑟福、量子力學掌門人玻爾、發現中子的查德威克、發明威爾遜雲室的威爾遜,不止是物理學,提出DNA雙螺旋結構的沃森和克裡克都來自卡文迪許實驗室。
  • 他是電子的發現者,28歲當上教授,培養了7個諾獎得主湯姆遜
    1880年湯姆遜參加了劍橋大學的,數學學位考試,以第二名的優異成績取得學位,成為第二個,獲得斯密斯獎學金的人,兩年後,湯姆遜被任命為,劍橋大學講師,湯姆遜在物理學方面,開始嶄露頭角,並於1884年發表了論文,《論渦旋環的運動》,同年,28歲的湯姆遜,在瑞利的推薦下,擔任了卡文迪許,實驗室的物理學教授,成為了卡文迪許,實驗室的第三任主任,這麼年輕的教授。
  • 被科學治癒的患者——卡文迪許
    卡文迪許出生在一個非常富裕的家庭,他的父親查爾斯是第二世德文郡的小兒子,母親則是第一世肯特公爵亨利•格雷的女兒。看起來本該是風光無限,可是命運弄人。在卡文迪許兩歲的時候他的母親就去世了,而父親終日忙碌,年幼的卡文迪許並沒有體會到家庭的溫暖。陪伴他成長的,反而是那些冰冷的實驗儀器。這大概就是造成卡文迪許性格孤僻的原因吧。
  • 第一個稱量地球的人卡文迪許
    他的父親是一名科學家,他在劍橋求學後在倫敦定居,在他父親的實驗室當助手,期間他做了大量的電學實驗和化學研究,由於性格怪癖終生未娶。在化學領域,卡文迪許研究了空氣的組成,發現普通空氣中氮氣佔五分之四,氧氣佔五分之一,他還確定了水的成分,發現了硝酸。他還通過實驗發現了二氧化碳,測得二氧化碳密度是空氣密度的1.57倍 ,在空氣中佔比九分之一。
  • 那些世界聞名的實驗室-歐洲篇1
    1.卡文迪許實驗室(Cavendish Laboratory)卡文迪許實驗室是劍橋大學的物理實驗室,由著名的英國物理學家詹姆斯·克拉克·麥克斯韋於1871年創立,1874年建成實驗室,以英國物理學家和化學家亨利·卡文迪許的名字命名。
  • 諾獎物理學花落三家,他們都是天體物理學大牛
    2010年,麥耶獲得維克託·安巴楚勉國際獎和德國天文學會卡爾·史瓦西獎章。2015年1月獲得英國皇家天文學會頒發最高榮譽金質獎章。迪迪埃·奎洛茲迪迪埃·奎洛茲1966年出生於瑞士。他在劍橋卡文迪許實驗室和日內瓦大學求學期間都致力於發現太陽系外行星。
  • 社交恐懼症患者「卡文迪許」的21世紀之旅
    (好謙虛)對了, 如果你來英國,可以來劍橋大學卡文迪許實驗室找我~卡文迪許人物小傳▽ 卡卡雖是英國富豪,但穿衣簡樸。▽ 卡卡將自己的公館改為實驗室,一處住宅改為公用圖書館,喜歡攀上大樹看星星。▽ 卡卡的第一篇論文是《論人工空氣的實驗》,他有很多論文都未公開發表,有些可惜。▽ 當學習氫氣、水、二氧化碳、石灰石、氮氣、稀有氣體等化學知識事,大家都不要忘了這裡面都有卡卡的功勞!
  • 這位老師培養了6位諾貝爾獎獲得者!
    說到科學界的名師,就不得不提到劍橋大學物理系,即卡文迪許實驗室。 自這個實驗室成立之初,任教的都是有名的「伯樂」,其中最著名便是歐內斯特·盧瑟福(Ernest Rutherford)。
  • 除了自己獲獎,還培養了9名諾貝爾獎獲得者,盧瑟福或是最強導師
    又過了10年,48歲的盧瑟福回到劍橋大學,接替他的老師擔任「卡文迪許」實驗室主任。他不僅是一位偉大的物理學家、化學家,更是一位偉大的老師。在他擔任「卡文迪許」實驗室主任期間,由他直接或者間接教出的學生,共有11人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化學獎,這個實驗室也因此被稱為「諾貝爾獎得主的幼兒園」。1937年,盧瑟福病逝後,與牛頓和法拉第並排安葬!紐西蘭百元大鈔也印上了他的頭像!
  • 2020年諾貝爾獎:盤點全球培養諾獎得主最多的TOP30大學
    我們可以看到,今年由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和史丹福大學平分秋色,各自擁有兩名諾獎得主而今年加州系又添三名諾獎得主。維基百科曾經統計過1901年至2018年之間培養諾貝爾獎得主最多的美國除了有傳統的哈佛耶魯家喻戶曉,更是有洛克菲勒大學、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明尼蘇達大學等誕生了眾多諾獎獲得者。雖然這些大學排名不夠靠前,但它們在學術科研能力方面依舊獨樹一幟。
  • 海賊王:卡文迪許實力強於布魯克,但並始終無法打敗他
    擁有第二人格的他實力到底如何?他的速度和布魯克相比究竟誰更勝一籌呢?本期就由小苗為您答疑。正常狀態下的卡文迪許且不說卡文迪許王子般的外貌和自戀的態度,他的實力還是有目共睹的。卡文迪許使用的武器是西洋劍——杜蘭德爾(歐洲大陸三大聖劍之一),擁有此劍者必不是碌碌無為之輩。另外,卡文迪許是出了名的劍術天才,雖然不怎麼練習,但是天才的底子也並非是紙老虎。
  • 一位有社恐的高富帥,一位天才科學家,卡文迪許
    舉個例子吧,在我們第一次踏進初中化學實驗室的時候,我們的老師向我們所展示的化學實驗一定是氫氧制水實驗,而做這個實驗的第一人就是卡文迪許。卡文迪許無疑是一位「極致」的人,無論是社交恐懼症,還是科學研究,都被他發揮到了極致。卡文迪許的社交恐懼幾乎達到了自閉的程度,但我們通常不會這麼說,因為在他活著的時候並沒有進行相關的診斷。
  • 白馬王子卡文迪許,為何竟與嗜血的他有這樣的關係?
    草帽海賊團在海賊王裡有很多出色的人物,卡文迪許就是其中一個,卡文迪許大概是每一個女海迷都喜歡的角色了吧,外表無可挑剔,還是騎著白馬的王子,馬的名字叫法魯魯,馬的性格跟主人一樣傲嬌,接下來小編給大家介紹一下卡文迪許:
  • 理察·塞勒:從差點輟學到諾獎得主
    芝加哥大學「貢獻」三成經濟學諾獎得主芝加哥大學官網信息顯示,塞勒是芝加哥大學決策研究中心主任,美國全國經濟研究所行為金融項目的共同負責人,另一負責人為美國經濟學家,201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羅伯特·席勒。據統計,從1969年第一屆諾貝爾獎開始算起,歷史上諾貝爾經濟學獎的79位得主中,有29人來自芝加哥大學,所佔比例達到37%,超過其他任何一個機構。
  • 深圳高校人才家底雄厚:鵬城11家諾獎實驗室 9家紮根高校
    原標題:深圳高校人才家底雄厚鵬城11家諾獎實驗室其中9家紮根高校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0年10月29日訊實驗室依託清華-伯克利深圳研究院開展工作。2017年圖靈獎得主、計算機體系結構領域享譽世界的科學家大衛·帕特森教授擔任該實驗室主任。至此,深圳的諾獎實驗室數量達到11家。其中,除了中村修二雷射照明實驗室、內爾神經可塑性實驗室外,其餘9家都依託高校展開工作。如果說諾貝爾獎得主是科學界的「巔峰」,那麼,深圳在追求「高峰」之餘,也在積極打造「高原」。這一點,從深圳高校的師資力量就可見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