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城西路:落葉還滴油,這些刺桐樹咋了?

2021-01-15 東南早報

「路邊的樹都在滴油、掉葉子,葉子上還有一些毛毛的東西;地上黑乎乎、黏糊糊的,不知道對人體有沒有危害。」近日,市區王先生致電本社96339新聞熱線報料,稱市區城西路往新華路方向整條道路的綠化樹好像都生病了,希望有關部門儘快採取措施。

現場走訪

落葉長疙瘩往下滴油

腳踩上去感覺黏黏的

上周末,根據讀者報料,記者驅車來到城西路,現場查看情況。

從新華北路過紅綠燈往左拐,就進入城西路。道路兩旁邊的綠化帶裡,種著一株株高大的刺桐樹。時近深秋,不少刺桐樹的樹葉開始變黃、掉落。在非機動車道上記者發現,很多樹葉掉下來後就直接粘在瀝青路面上,路面還有一層薄薄的、油油的東西,腳踩上去,感覺黏黏的。同樣的情況也出現在機動車道靠近刺桐樹的區域。

記者從地面撿起一片剛剛落下的刺桐樹葉仔細查看,發現泛黃的葉子背面長著一個個小疙瘩,有點像蟲卵,葉柄還在滴著不知名的油狀液體。其他掉落的樹葉也存在類似症狀。

居民訴苦

刺桐樹去年開始生病

不少人車經過時滑倒

「從去年年底開始,這些樹就開始出現這種問題,掉葉子的時候往下滴油,搞得整條路都油膩膩的。」附近一雜貨店店員透露,種植在道路兩側的刺桐樹,從去年開始就好像生病了一樣,「我的車子停在樹下才半天,車頂就都是油油的,洗都洗不掉!」

負責該路段的保潔員也說,他打掃這條路已經好幾年了,之前沒有出現這種情況,「現在樹葉掉下來後,車一壓直接粘在地面,掃都掃不起來。」據悉,城西路從新華路路口到西街西段路口,沿途所有刺桐樹都存在這個問題,「路面油油的,騎車經過要特別小心,已經發生過好幾起滑倒事故」。據他稱,前段時間,還有一位老人因為路面油,摔倒在地,「社區也曾請人來衝洗,但是效果並不好!」

部門回應

屬於黑盔蚧病蟲害

已派人連夜噴藥防治

針對市民、讀者反映的這個問題,昨天記者採訪了市園林管理局有關負責人。

「根據專業人員的勘察,這些刺桐樹確實是生病了,而且每年都會發生,請市民們不用驚慌。」該負責人稱,樹葉上的小疙瘩其實是一種蟲子,叫黑盔蚧(又稱咖啡黑盔蚧),其分泌的蜜露易引起煤汙病發生,影響花卉的生長和觀賞。這種蟲害一年可繁殖三代,「第一代初孵若蟲,5月下旬發生;第二代初孵若蟲,8月下旬發生;第三代則在11月上旬發生」。

根據市民反映的情況,園林部門已於26日夜間對該路段進行噴藥防治,「我們整條路都會噴藥,每年一到蟲害病發時段,我們都會噴藥防治」。

相關焦點

  • 泉州:路邊刺桐樹滴油?葉子上還有黑色顆粒狀,地板踩上去黏糊糊
    再到市區城西路和城北路看看,有市民反映說,這裡路邊的樹都在滴油、掉葉子,葉子上有些黑色顆粒狀的東西,地板踩下去也黏糊糊的,令人十分不適。掉下的落葉被車子壓過之後,如同貼紙般粘在了瀝青路面上,形成一層油膜,腳踩上去,感覺黏黏的,鞋子甚者會粘在地面。部分停在樹下的車輛表面也同樣黏糊糊的。 市民 陶先生 反正地上到處都是,很髒啊,車上這個都是,像油一樣滴下來,車啊什麼上面都有,很不好洗。
  • 泉州大街小巷刺桐樹影稀疏 為何刺桐城卻少見刺桐花
    刺桐路,泉州市區唯一一條以刺桐命名的道路,綠樹成蔭,香樟、芒果等各種綠化樹遍布路中、路旁綠化帶上。其中也有一些刺桐樹,但並不顯眼,它們大多種植在人行道旁,有大有小,目前尚未見花。  出刺桐路沿著東湖街前行,經過東街,直到西街街口,泉州影劇院外,才看到一排刺桐樹。這些刺桐樹很高大,也尚未開花。
  • 關於「刺桐樹」,有這麼一個傳說
    刺桐樹,想必很多人都認識,豆科刺桐屬的落葉性喬木。該樹種主要用於公路行道樹、城市街道綠化的樹種,具有很強的抗旱能力,同時具有較強的發枝能力。關於刺桐樹,民間有這麼一個故事,你可能不知道。唐末五代,留從效在泉州主政的時候,經常派商船出海往南洋各國進行貿易,也不時有外國的僧人乘搭海船到泉州來遊歷和求法。有一位印度高僧到泉州來,帶了一枝海外異花獻給留從效,告訴他:「這叫作『瑞桐』,插到地上就可以抽枝成活,瑞桐樹春天若是先長葉後開花,這一年就有好年景;若是先開花後長葉,這一年收成就不好。可以用它來預卜一年收成的豐歉。」
  • 泉州的樹
    一  夏季的泉州城裡,謝了花的刺桐樹,全力地生長著枝葉。每年春末夏初,直到盛夏,刺桐樹在烈日下長得格外翠綠、茂盛。而寒冬來臨之後,也許是為了讓古城沐浴更多的陽光,刺桐樹又毅然將它蔽空的闊葉落下。這時的刺桐樹雖然葉子落了,但人們並不覺得它醜陋,反而更被它的品格所感動。
  • 外地遊客納悶:為何別名刺桐城的泉州,卻總看不到刺桐花
    到泉州時,我只知道在這座城市別名「鯉城」,是因為古時的城池形狀神似鯉魚而得名。後來朋友告訴我,泉州還有一個充滿詩意的別名—刺桐城。我不但是第一次聽到這個名字,還是第一次聽說刺桐,這也難怪,刺桐樹在中國本就不常見,不知道也就理所應當了。那為何泉州叫作「刺桐城」呢,這得從1000多年前說起了。
  • 10多棵稀有刺桐樹遭毀 毀樹男子現場被抓
    設計臺詞:這些小樹怎麼倒了,多痛啊!  早報訊 (記者許鈸鈸 文/圖)昨日上午10點多,黃某已在豐澤派出所內待了10多個小時。前一天晚上9時許,他在泉州市區刺桐公園辣手摧樹,「碰」斷了公園內十多棵稀有的珊瑚刺桐樹。巡邏的保安發現黃某的行為後,將其控制。隨後,他被民警帶回派出所。  青年男子  公園內毀樹被抓  昨日上午,記者來到市區刺桐公園。只見小道旁的一片草地上,散落著大大小小的樹枝。
  • 松樹"滴油"原是害蟲作怪 專家建議及時噴藥殺蟲
      半島都市報4月28日訊(記者 徐新東 實習生 王林) 松樹可分泌松油,割開樹皮後即可流出,但松針也「滴油」是咋回事呢?27日上午,青西新區的程先生反映,在濱海大道附近一排松樹上的松針「滴油」,路面也被打溼。青島市城市園林局的專家介紹,松針上「滴油」並不正常,他分析松樹應該被蚜蟲等害蟲侵害,建議及時噴藥殺蟲。
  • 泉州大學四年,只知道叫泉州,其實泉州還有很多別稱,你知道幾個
    泉州是我國歷史悠久的文化古城。漢代初期,由於閩越國作亂,漢武帝曾派兵入閩平亂,後來為了加強中央集權,廢國立郡,將泉州隸屬會稽郡。這樣一來,泉州與中原地區的經濟文化交往也日益頻繁。延及晉代,泉州先後隸屬揚州刺史和江州刺史;與中原的交往則更加密切了。
  • 惠安縣山霞鎮老黨員自掏腰包種刺桐樹 美了村莊樂了村民
    退休後,惠安縣山霞鎮山腰村的老黨員楊友誠回到家鄉,自掏腰包在村道沿線種起了刺桐樹,希望美化環境、防風乘涼。有人說他「腦子有問題」,但他從未動搖過為村裡做點事的初心,堅持種樹,年復一年。近日,記者驅車駛入山腰村主幹道時看到,道路兩旁挺立著一棵棵刺桐樹,緊湊有序、綠樹成蔭。一問這些樹是誰種的,村民們都知道是「老楊」。據山腰村黨支部組織委員莊碧霞介紹,這些刺桐樹有3200多棵,從山腰村到山霞村,再向大淡村延伸3公裡,是楊友誠老人花了20多年心血種成的。1991年,楊友誠從安溪縣二輕局退休,回到了闊別40年的家鄉山腰村。
  • 這些極品油滴盞,你見過幾個?
    九州油滴本身的釉色表現也非常典型。靜嘉堂靜嘉堂除稻葉天目之外,還藏有一隻頗受矚目的油滴盞,就是這隻大撇口油滴盞。油滴建盞形成機理當燒到1300℃左右時,在特定的物理化學條件下,釉開始形成液相分離結構,釉主體相分離出富鐵的另一相。在重力與表面張力等作用下,富鐵相易浮在釉表面層,隨著過程推移,浮在釉面的富鐵相越來越多。這些富鐵相形成的液相小滴就像漂浮在水面的青萍,能夠在液面上漂遊。
  • 建窯油滴與華北油滴燒制難度分析
    導語油滴有兩類,一類是建窯油滴,一類是華北油滴。那麼兩者的燒制難度有何差別呢?此篇,武夷建盞便精選李達老師所寫論文,對比分析建窯油滴與華北油滴燒制難度。關於如何分辨建窯油滴和華北油滴,筆者在建窯油滴和華北油滴的差別一文中有過細述。建盞泰鬥李達老師在《宋代油滴茶盞鑑賞》一文中提到:判斷一件瓷器的燒制難度,可以從坯、釉、窯溫和窯中氣氛這四個制瓷因素的制約程度考慮。
  • 九龍坡九龍鎮「清零多病」刺桐樹 計劃更換為小葉榕
    華龍網6月22日16時訊(通訊員 丁妮)連日陰雨,重慶九龍坡區不少街道、社區時常會接到居民的投訴電話:車子被斷樹砸壞、雨棚被打爛、電線被樹枝拉斷……經了解,筆者發現這些街道、社區有一個共同特點,那就是都大量栽種了生長迅速的刺桐樹,這種樹易脆易斷,每逢颳風下雨隨便可見刺桐樹傾倒及斷幹殘枝。
  • 泉州10路公交線路 泉州10路公交票價查詢
    泉州10路市郊線路  文化宮:首班6:30、末班18:40;河市:首班6:20、末班19:25冬;  每10分鐘一班,全程3.5元/人。
  • 美華儀講解經的典密立根油滴實驗
    美華儀講解經典密立根油滴實驗:   密立根油滴實驗是一個經典實驗,但老式的油滴儀操作十分困難為此,我們在老式油滴儀的基礎上加裝CCD攝像頭獲得成功,推出了組合式的電視顯微密立根油滴儀——NTP-MOD-Ⅴ密立根油滴儀,經過進一步的改進,我們又成功開發了「MHY-16764 微機密立根油滴儀」,其中,CCD攝像顯微鏡、照明光路、照明光源、油滴盒、高壓電源和微處理器電路等作了最新設計,具有「組合式」油滴儀無法比擬的一系列優良性能,是當今最先進的油滴儀,其主要特點有:   (1)採用多路信息綜合顯示技術
  • 科普:全方位剖析油滴盞!
    ▲日本靜嘉堂文庫的油滴建盞有的學者認為,「油滴」是宋代文獻中所指的「鷓鴣斑」。所謂「油滴」,是指在烏黑的底釉上散布著無數具有金黃色或銀灰色金屬光澤的小斑點,故又有「金油滴」、「銀油滴」之分。這些富鐵相形成的液相小滴就像漂浮在水面的青萍,能夠在液面上漂遊,它們隨機而遇,三五成群,拼合成一個個大小不同的包裹團。
  • 物理實驗——密立根油滴實驗
    注意中間的進油小孔可能會因油滴長時間停留而堵塞灰塵,因此實驗之前可能需要向孔中吹氣,疏通進油小孔。另外,在觸碰電極的時候不要通電,以防高壓危險。接通儀器電源和顯示屏電源,將儀器顯微鏡焦距調至合適位置(如圖即可),之後將電極電壓調至200V—300V之間即可,再將油霧孔對準進油小孔,之後使用油壺將油壺口伸入油滴噴霧口,進行噴霧。
  • 惠安80歲老人自掏腰包,種出一條「刺桐路」……
    退休後,山霞鎮山腰村的老黨員楊友誠回到家鄉,自掏腰包在村道沿線種起了刺桐樹,希望美化環境,防風乘涼,有人說他「腦子有問題」,但他從未動搖過為村裡做點事的初心,堅持種樹,年復一年。 緣起,築一道防風乘涼的「綠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