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ght | 超低損耗單模傳輸的混合晶格空芯光子晶體光纖(HKT-IC-HCPCF)

2021-01-20 LightScienceApplications

近日,來自法國利摩日大學XLIM研究所的Fetah Benabid教授團隊在國際頂尖學術期刊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發表了題為Low-loss single-mode hybrid-lattice hollow-core photonic crystal fiber」的高水平論文。Fetah Benabid教授團隊提出了抑制耦合(IC)空芯光子晶體光纖(HCPCF)的新概念,光纖設計成由Kagome管狀晶格(HKT)組成的混合包層,這種微結構覆層的新型光子晶體光纖可以顯著降低約束損耗,同時保持真正和堅固的單模工作,實現高性能光子晶體光纖開闢了一條新的途徑。該研究目前已得到了由PIA 4F項目和法國新阿基坦大區支持與資助。來自法國利摩日大學的Foued Amrani博士為本文的第一作者,Fetah Benabid教授為本文的通訊作者。此外,義大利摩德納-雷吉奧·埃米利亞大學也對該成果做出了巨大貢獻。

空芯光子晶體光纖(HCPCF)的出現是下一代長距離光纖系統的重要候選材料。光子晶體光纖主要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通過光子帶隙(PBG)導光的,另一種是通過抑制耦合(IC)機制導光的。在PBG光纖中,由於光纖的微結構使得纖芯模式不能耦合到包層模式,從而實現了光在纖芯中的傳播。相反,在IC光纖中,儘管在包層頻率有效折射率空間中沒有帶隙,但由於纖芯和包層模場分布之間的空間重疊較小,以及這些模橫向空間相位之間的強烈失配,芯模與包層的耦合也被強烈抑制。這些原理提供了引入內擺線纖芯輪廓(即負曲率,用於包層設計)概念的工具,這使得此類光纖的光約束能力大大增強,例如兩種被廣泛研究的IC-HCPCF:Kagome點陣HCPCF和單環管狀點陣(SR-TL)HCPCF。已有的研究表明,對于波長小於1µm的波長,約束損耗不再受包層設計的限制,相反,表面粗糙度引起的散射損耗(SSL)是限制因素。另一方面,在波長大於1μm的情況下,約束損耗(CL)以及包層設計仍然是IC-HCPCF傳輸性能的限制因素。


最近,已有研究小組通過引入新的負曲率包層設計,實現了比Kagome-HCPCF和SR-TL HCPCF更低的損耗,雖然IC-HCPCF損耗的下降趨勢是顯著的,但目前該領域面臨的最大挑戰是設計和製造一種同時具備超低損耗、真正的單模以及偏振保持操作等優異的導光性質的IC光纖,特別是對于波長遠短於1550nm的波長,例如大約1µm。實際上,在IC導光光纖中,由於纖芯中普遍存在高次模,實現單模是較為困難的。到目前為止,不同研究小組提出的設計解決方案需要在低損耗和真正的單一模態之間進行權衡,沒有能夠同時兼顧兩者的有效方案。


Fetah Benabid教授團隊考慮到當最低損耗模式(通常是核心基波模式)和次低損耗模式之間的損耗消光比足夠高時,光纖可以更接近真正的單模。為了實現真正的單模工作,研究人員探索分析了兩個IC包層的結合對減少HCPCF中的損耗和模式含量的影響。通過使用由6個懸掛管環組成的內包層,來對最低損耗高階模式(HOM)進行共振濾波來確保單模工作,同時使用由Kagome晶格組成的外包層,用於增強化學發光。

圖1 (a) Kagome-管式混合HCPCF的原理圖。(b) 不同光纖設計(FD)的結構圖。FD#1:無套管狀格子;FD#2:有套管狀格子;FD#3:管子和矽膠夾套之間有間隔的管狀格子設計。FD#4:Kagome晶格;FD#5:混合晶格(HKT)。(c) 不同光纖結構的約束損耗(CL)模擬結果,作為選定的歸一化頻率值(F)下晶格管和二氧化矽夾套(對於FD#3)或晶格管和Kagome晶格(對於FD#5)之間的距離(g)的函數。


圖2 在HKT-HCPCF設計中,在管狀格子周圍添加Kagome格子的效果研究。(a) 具有不同ξ值的纖維設計的CL模擬結果。(b) 兩個選定的歸一化頻率(F)值的CL值。


研究人員對設計的混合包層HCPCF的約束損耗和模式含量進行仿真,研究結果表明,當結構設計為由Kagome晶格包圍內管而不接觸內管的雙包層混合結構時,即使用Kagome-管狀混合點陣(HKT)-HCPCF時,與典型的管狀或Kagome包層HCPCF相比,HKT-HCPCF的損耗可以下降約5個數量級,最小可獲得8.6×10-6dB/km。當考慮HKT-HCPCF設計的可實現版本時,仿真結果表明最小損耗可以達到1.42×10-2dB/km,在HCPCF中同時實現了超低損耗和更高效的單模工作。

圖3 (a) (I)管狀、(II)套管式、(III)直杆式、(IV)套杆式、(V)連體式、(VI)理想混合式和(VII)帶有支撐管的混合式光纖設計的基模CL模擬結果。(b) 在所研究的光纖設計中,LP11模與基模CL值之間的比率(αLP11/αLP01)。

利用這一概念,研究人員研製了一種HKT-IC-HCPCF,它通過更小更薄的管子將內外包層連接在一起,使光纖包層的模態儘可能接近理想的包層設計,並對製備的混合包層IC-HCPCF進行了一系列實現,來檢測其約束損耗以及模式含量,實驗結果表明,該光纖在1050nm處的損耗最小,為1.6dB/km,這是高性能光子晶體光纖在1µm處的最低損耗;在10m長光纖的S2測量(S2測量指根據在雷射波長掃描期間獲取的光纖輸出信號來計算模式分布和相應的多路徑幹涉值)中,高階模式的最大消光比為47.0dB,這是在高性能光子晶體光纖中報導的最高消光比。


圖4 (a) HKT-HCPCF橫截面和 (b) 放大支撐管區域。(c) 損耗測量結果(藍色曲線)、基模(分別為綠色和紅色虛線)的模擬的約束損耗CL和總損耗TL,以及代表高階模式(紫色和粉色虛線)的模擬TL。圖5 (a) 10米長光纖的S2測量結果。(b)多路徑幹涉(MPI)與光纖偏移量的關係曲線。(c) M2測量結果。


總的來說,Fetah Benabid教授團隊提出了一種新型HKT-HCPCF結構的設計和製作方案,通過由Kagome和管狀晶格組成的雙包層混合結構來減少HCPCF的約束損耗,同時保持光纖芯由6個管狀格子劃分,以實現有效的單模工作。研究人員分別從仿真和實驗展示了所設計的新型HKT-IC-HCPCF結構在約束損耗和單模工作方面的優越性,實驗結果表明,HKT-IC-HCPCF在1050nm處的最小損耗為1.6dB/km,對於10m長的光纖,通過空間光譜(S2)成像技術測得的高階模消光比高達47.0dB。此外,還通過檢測光纖運動時的輸出模式和改變耦合條件,進一步驗證了光纖單模特性的穩健性。該HKT-IC-HCPCF結構顯著降低了光纖的約束損耗,實現了高效的單模工作,為實現高性能光子晶體光纖開闢了一條新的途徑,有效的結合了超低約束損耗和單模光束傳輸。



該研究成果以"Low-loss single-mode hybrid-lattice hollow-core photonic crystal fiber"為題在線發表在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 歡迎課題組投遞成果宣傳稿轉載/合作/課題組投稿,請加微信:447882024

開 放 投 稿:Light: Advanced Manufacturing

ISSN 2689-9620

期 刊 網 站:www.light-am.com

期 刊 網 站:elight.springeropen.com


《Light:Science & Applications》

(簡稱Light)高被引文章數量


統計數據來自Web of Science,Light發表的高被引文章數量在國內同類期刊中穩居領軍地位,截至目前,

☞ 本文編輯:袁境澤

☞ 本文來源:中科院長春光機所 Light學術出版中心 

聲明:本文所用視頻、圖片、文字如涉及版權問題,請第一時間告知,我們將根據您提供的證明材料確認版權並按國家標準支付稿酬或立即刪除.郵箱:yuanjz@ciomp.ac.cn

相關焦點

  • 光子晶體光纖的特性及應用發展趨勢
    如果去除光子晶體光纖的實心纖芯,換成「空心」就形成了類似於宇宙「蟲洞」的時光隧道,大大減小了光纖傳輸的非線性效應、色散和損耗,可用於大功率雷射傳輸、新型通信及光纖傳感,圖4是一種空心帶隙型光子晶體光纖。
  • 3分鐘了解光子晶體光纖
    近20年關於微結構光纖的研究較多,通過靈活設計微結構光纖,可巧妙地把玻璃材料和空氣孔相結合,該結構不僅可以用於無盡單模光信號傳輸,也可以實現空芯低損耗傳輸等。光子晶體源於對動物體表的研究。圖1 (a)孔雀的彩色羽毛;(b)通過電子顯微鏡看到的放大的孔雀羽毛;(c)藍色蝴蝶;(d)通過電子顯微鏡看到的蝴蝶翅膀細節第一根光子晶體光纖(PCF)則是在1996年由Knight 等成功製備出。光子晶體光纖是由一簇細小的毛細管周期性排列製備而成。由於具有優良的傳輸特性,光子晶體光纖迅速在全球受到重視。
  • 光子晶體光纖的原理、結構、製作及潛在應用
    摘要: 傳統光纖中的光能損耗和色散是阻礙其進一步向大容量和遠距離通信方向發展的主要原因,因此製造具有低色散和低損耗的光子晶體光纖成為光纖技術努力的方向。在介紹光子晶體光纖的製作、導光原理和特點的基礎上,研究了普通光纖不具備,而光子晶體光纖所具有的無休止的單模特性、奇異的色散特性、可控的非線性和易於實現的多芯傳輸等特點。研究結果表明,光子晶體光纖在光纖傳感器、光子晶體天線、超寬色散補償、光學集成電路等多方面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
  • 光子晶體光纖及其應用
    光子晶體光纖(photonic crystalfiber,PCF)是基於光子晶體技術發展起來的新一代傳輸光纖。由於光子晶體光纖結構的可控性可以滿足人們對於不同信號傳輸特性的PCF的需要,因此引起了很多相關科研領域的極大興趣。光子晶體光纖的概念最早是由Russell St J p等人於1992年提出的。
  • 【研究】光子晶體光纖的特性及應用發展趨勢
    1.光子晶體光纖雷射器光纖雷射器已經廣泛應用於雷射切割、雷射焊接、雷射鑽孔、雷射雕刻、雷射打標、雷射雷達、傳感技術和空間技術以及雷射醫學等領域。國際上,摻鐿光纖雷射器單根光纖已經實現了9600W的單模雷射功率輸出。2016年,我國摻鐿光纖雷射器的單纖輸出雷射功率達到5kW。
  • 光子晶體光纖在光纖雷射器中的應用分析
    對於採用常規光纖的光纖雷射器,要求注入到纖芯的泵浦光為單模,這就限制了泵浦光的入纖效率。且當雷射器高功率運轉時,由於纖芯的非線性效應,也將限制輸出功率的極限值。光子晶體光纖由於其靈活的光學可控性和特殊結構,可具有大模面積且保持無限單模的特性, 有效地克服了常規光纖的設計缺陷。
  • 光子晶體光纖催化中國光纖行業
    Eli Yablonovitch等將此類結構命名為 「光子晶體」。很快,這一結構在光纖領域得到了移植應用。1992年,Phillip Russell等人提出「光子晶體光纖」(微結構光纖中的一類)。光子晶體光纖是由一簇細小的石英毛細管按照六邊形周期性排列,從橫截面上看去,就像是蜂窩結構。由於優良的傳輸特性,光子晶體光纖迅速在全球受到重視。
  • 研究人員們發現扭曲會,影響光子晶體光纖的傳輸行為
    簡單的縱向扭曲將某些微結構光纖轉換成濾光器,埃爾蘭根馬克斯普朗克光學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已經在光子晶體光纖中詳細測量了這種效應,並找到了解釋它的理論,他們的研究結果將允許光通信和雷射器,傳感器和光放大器的新應用,玻璃纖維通常用於長距離傳輸光例如,通過網際網路進行快速數據傳輸,光子晶體光纖
  • VI系統公司研製出新的單模光子晶體VCSEL雷射器
    垂直腔面發射雷射器(VCSEL)具有功耗低、封裝簡單和因其圓形光場分布而易與光纖耦合等優點,因而得到廣泛應用。而且,VCSEL便於組成雷射器陣列、可實現經濟高效的生產。  由於氧化限制型VCSEL的單模輸出功率有限,它們最成功的商業化應用是多模應用或者單模輸出功率要求一般低於1mW的情況。
  • 光子晶體光纖的導光原理和製作
    因此它要求光纖的纖芯必須具有高於包層的折射率。這種光纖已經在光通信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很難向大容量和遠距離通信的方向發展。其主要原因是光纖中的光能損耗和色散。因此。消除色散和降低損耗成為光纖技術努力的方向。色散可以分為模式色散-材料色散和波導色散。其中。模式色散可以通過單模光纖來克服;材料色散是由所用介質材料引起的;單模光纖的波導色散取決于波導的結構。如光纖剖面的折射率分布-纖芯直徑等。
  • 長飛與中山大學聯合團隊刷新軌道角動量光纖單跨無中繼傳輸記錄
    由於單模光纖自身的非線性效應限制,可能在未來不遠的時間達到可以預見的「帶寬耗盡」,因此空分復用應運而生。  空分復用是指通過一根光纖建立多個可以分區的空間數據信道的復用技術,可以成倍地提高系統容量和頻譜效率,是構建未來光網絡的關鍵技術之一。目前可支持空分復用的光纖主要有:少模光纖、多芯光纖和光子晶體光纖。
  • 助力高功率超快雷射—NKT Photonics光子晶體光纖棒
    9/1/2016,光纖在線訊:為了讓單模、高功率、高穩定性的超快雷射器成為現實,凌雲光技術集團的戰略合作夥伴丹麥NKT Photonics公司推出了高功率增益光子晶體光纖棒aeroGAIN-ROD及封裝水冷模塊,使1030-1040nm信號光能夠實現平均輸出功率>100W,皮秒超快雷射輸出能量~100µJ!
  • 空芯光纖(HCF)及最新進展
    空芯光纖概念圖隨著技術的進步,到了八九十年代人們就提出了特殊設計的包層結構,如空心光子晶體光纖(Hollow Core Fiber)。它的導光原理是光子晶體帶隙效應。與半導體中帶隙概念類似,這種光纖的包層空氣孔結構具有嚴格的周期性。
  • 3分鐘了解微結構光纖
    可以通過改變光纖結構有效降低損耗,通過增大模場面積有效降低光纖中的非線性效應,從而改善光纖的傳輸特性。大模場面積特性還適合高功率雷射傳輸。目前低損耗微結構光纖的製備工藝和成本制約了其作為傳輸光纖替代現有光纖的推進。高非線性特性。
  • 多模光纖和單模光纖的傳輸距離是多少
    多模光纖和單模光纖的數據傳輸距離是多少呢?單模光纖的數據傳輸距離:1根單模光纜上可將40G乙太網的64信道數據傳輸長達2,840英裡的距離。單模光纖主要是由纖芯、包層和塗敷層構成;纖芯是由高透明的材料製成的;包層的折射率略小於纖芯,進而產生某種光波導效應,使絕大多數的電磁場被束縛在纖芯中數據傳輸;塗敷層的功能是維護光纖線不會受到水汽的侵蝕和機械的擦傷,與此同時又增加光纖線的柔韌性。在塗敷層外,通常加有塑料外套。多模光纖和單模光纖的傳輸距離是多少單模光纖和多模光纖的不同?
  • 如何區分單模、多模光纖?
    反正小電工是每天跟打雞血似得,工作老有勁兒了,吃一頓飯頂過去五頓。您是不是也跟小電工一樣呢?好的,言歸正傳,本期為大家介紹單模光纖及多模光纖的區別。按光在光纖中傳輸的模式可將光纖分為多模、單模光纖。按光在光纖中的傳輸模式可將光纖分為:單模光纖和多模光纖。
  • 保偏光子晶體光纖雷射器實驗研究
    折射率引導型光子晶體光纖(photonic crystal fiber,PCF),可通過調整光纖空氣孔徑和空氣孔周期比(d/A),及內外包層中空氣孔的大小和密度,實現大單模模場面積及大內包層數值孔徑設計,同時纖芯的高濃度稀土摻雜為採用較短長度的光纖構建大功率雷射器提供了可能。深圳大學在光子晶體光纖雷射器研究領域已經取得了一定進展。
  • 如何選擇多模光纖和單模光纖
    1、光纖分類  光纖按光在其中的傳輸模式可分為單模和多模。多模光纖的纖芯直徑為50或62.5μm,包層外徑125μm,表示為50/125μm或62.5/125μm。單模光纖的纖芯直徑為8.3μm,包層外徑125μm,表示為8.3/125μm。
  • 光子晶體光纖改變超短脈衝的波長
    Uwe Brinkmann當一個飛秒脈衝通過一段光纖傳輸時,輸出脈衝通常和輸入脈衝有很大不同。超快脈衝固有的光譜很寬,在光纖中傳播會出現常規色散;而且,雷射場被強有力地限制在光纖纖芯內,由此導致的高強度脈衝峰值將引發非線形光學效應。例如,高強度會改變折射,引發自相位調製的累積。
  • 光纖收發器單模和多模的區別
    因此,多模光纖傳輸的距離就比較近,一般只有幾公裡。3、單模光纖單模光纖(Single Mode Fiber):中心玻璃芯很細(芯徑一般為9或10μm),只能傳一種模式的光。因此,其模間色散很小,適用於遠程通訊,但還存在著材料色散和波導色散,這樣單模光纖對光源的譜寬和穩定性有較高的要求,即譜寬要窄,穩定性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