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大學擅自實驗H1N1流感病毒轉基因(圖)

2020-11-27 環球網

新華網北京6月9日電(記者 胡若愚)日本文部科學省8日以擅自開展H1N1流感病毒轉基因實驗為由,給予神戶大學嚴重警告。

文部科學省說,神戶大學研究生院醫學研究科2009年4月至8月開展這種季節性流感病毒的轉基因實驗,沒有向這一部門提交關於防止病毒擴散措施的申請。

神戶大學方面說,實驗目的是嘗試研製抗H1N1流感疫苗。實驗室設備完善,實驗對環境沒有影響。實驗由一名副教授指導,做實驗的學生已經畢業。

神戶大學去年年底收到來自校外的舉報郵件,今年1月成立調查委員會,6月6日向文部科學省報告,承認醫學研究科曾擅自開展流感病毒轉基因實驗。

H1N1流感的變種甲型H1N1流感2009年在全球範圍大規模流行,世界衛生組織2010年8月宣布,甲流大流行期已經結束。

相關焦點

  • 加科學家繪製出首個甲型H1N1流感病毒基因圖
    加拿大衛生部長利昂娜□阿格盧卡克6日在新聞發布會上說,加拿大科學家已經繪製出首個完整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基因圖。阿格盧卡克說:「我非常高興地宣布,今天我們對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認識又向前邁出了一大步。」
  • 日本開發出甲型流感病毒快速檢測新法
    日本開發出甲型流感病毒快速檢測新法 來源:新華網 2009年12月14日17:54   新華網東京12月14日電 日本鹿兒島大學的一個研究小組以甲型
  • 新研究:流感病毒在低溼度下更易傳播
    美國耶魯大學一項最新研究發現,流感病毒之所以在秋冬季節更易傳播,一個關鍵因素是溼度低。研究團隊介紹,此前醫學專家已知溫度低和溼度低會助推流感病毒傳播,但對低溼度具體如何影響人體免疫系統對流感病毒的抵禦知之甚少。此次,他們在新一期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上發表論文說,溼度低易使流感病毒「長驅直入」主要是從3方面阻礙了免疫系統發揮其應有作用。
  • 賽默飛世爾KingFisher技術快速高通量檢測甲型H1N1流感病毒
    RNA or total NA kit,chemagen 公司的Chemagic Viral Kit等,可在15-30分鐘內快速提取96個樣品的病毒RNA,提取的高質量RNA可直接進行real-time RT-PCR,確診樣品是否含有甲型H1N1流感病毒。
  • 獨家:轉基因食品餵食實驗,是決定轉基因食品安全的唯一標準
    •我國曾啟動轉基因餵食實驗•塞拉利尼實驗後,我國啟動餵食獼猴實驗。華中農業大學教授、國家重大科技專項「抗蟲轉基因水稻新品種培育」項目負責人林擁軍透露,目前農業部正委託中國農業大學做轉基因大米的小型豬90天餵養實驗,還委託中國醫學科學院做獼猴餵養實驗,「屬於靈長類,跟人類非常近」。
  • 華人體內存在特殊基因 易感染H1N1流感病毒—新聞—科學網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1月31日消息,中國和英國科研人員發現,華人容易感染H1N1流感病毒,這同一個基因(RS12252-C)有關。
  • 香港大學造「肺」 用來預測新流感病毒監控傳播
    原標題:香港大學造「肺」 用來預測新流感病毒監控傳播 袁國勇(前)及周婕(左)與研究團隊成員,成功利用成體幹細胞培養成熟的呼吸道類器官,研究有助預測新發流感病毒對人類的感染性  中新網6月12日電 據香港大公報報導,香港大學首次利用成體幹細胞,培養成熟的呼吸道類器官,具備人體肺部主要細胞,接近人的肺部,且存活時間長達一年多,可以用來預測新流感病毒對人類是否帶有感染性,從而監控病毒傳播,避免爆發。  據悉,現行的流感病毒檢測方法,受制於培植的幹細胞存活時間短、小鼠實驗不適用於人體等問題。
  • 甲型H1N1流感病毒被分離並完成全基因組序列測定
    新華社北京5月18日電(記者崔靜)記者18日從中國疾控中心獲悉,根據我國內地確診的首例輸入性甲型H1N1流感病例標本,國家流感中心日前成功分離出我國內地第一株甲型H1N1流感病毒並完成了全基因組序列測定。
  • 上海分離出H1N1流感病毒並完成全基因組序列測定
    上海分離出兩株甲型H1N1流感病毒並完成全基因組序列測定       新華社上海6月10日電(記者 仇逸)記者10日從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獲悉,中心應急檢測實驗室已經成功分離出兩株甲型H1N1流感病毒並完成全基因組序列測定。
  • 香港發現甲型H1N1流感病毒對特敏福有抗藥性個案
    新華社香港10月22日電  香港特區政府衛生署公共衛生化驗服務處22日發現一株甲型H1N1流感病毒對奧司他韋(即特敏福)出現抗藥性。這是香港第4次發現甲型H1N1流感病毒對特敏福出現抗藥性,也是第3宗本地個案。    衛生署發言人說,公共衛生化驗服務處就甲型H1N1流感病毒對特敏福及扎那米韋(即樂感清)的抗藥性測試時發現該株病毒。
  • 三種實時螢光RT-PCR試劑在檢測甲型H1N1流感病毒中的應用
    黃宗炎 朱玉蘭 劉勝牙 王佃鵬1 高朝賢 董瑞玲 黃彤文 李政良 胡孔新    (1.深圳國際旅行衛生保健中心,深圳 518033;2.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北京100123)    摘要 〔目的〕結合WHO公布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檢測引物和探針,探索合適的實時螢光RT-PCR試劑應用於國境口岸甲型H1N1流感病毒疑似標本的檢測。
  • 綠色和平:武漢大米樣品近3成含有轉基因成分
    「中國從未批准任何轉基因水稻的商業化種植。儘管各地農業部門多年來一直在查處轉基因水稻的非法種植,但10年間轉基因水稻的非法流通仍屢禁不止。可以說,這已經成為我國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的一塊頑疾。」綠色和平食品與農業項目主任王婧說。
  • 【文獻】Nature :揭示流感病毒基因複製的重要機制
    2019年9月5日,牛津大學的Ervin Fodor和Jonathan M. Grimes研究組合作(共同一作為範海天博士,Alexander P.該研究揭示這兩種聚合酶有著高度類似的三維結構,它們會形成相似的二聚體(圖1)。針對二聚體結合面的關鍵胺基酸殘基的突變會抑制病毒基因的複製,並且是特異性地抑制vRNA的合成。這些結果表明流感病毒RNA聚合酶的二聚體結構是病毒基因複製所不可缺少的。
  • 轉基因學者遭圍攻 堅稱轉基因水稻更安全(圖)
    轉基因技術在農業中應用以來,一直存在著生態安全、食品安全、人類健康等諸多爭論。多年來,爭論雙方都列舉了大量論據,來證明自己的觀點,但都無法說服對方。(CFP供圖)(CFP供圖)華中農業大學生物科學傳媒中心向本報詳解轉基因水稻生產和安全性問題2010年11月26日下午4時,中國科學院院士、華中農業大學張啟發教授應中國農業大學國家玉米改良中心邀請,進行一場公開的學術講座,在提問階段突然遭到聽眾有關轉基因食品安全性的質疑。一個中年女子在會場高喊,隨後,會場秩序大亂,這場講座中斷。
  • 實驗發現轉基因玉米或影響老鼠生育能力
    揚子晚報11月13日報導 奧地利研究人員日前發現,長期食用MON810型轉基因玉米可能影響老鼠的生育能力。研究顯示,長期食用這種玉米的實驗鼠生育能力有所下降,而且後代重量輕、體質弱。  奧地利衛生及食品安全局11日公布了有關研究結果。
  • 流感病毒可跟著灰塵傳播
    美國一項新研究表示,流感病毒等經空氣傳播的病毒可通過灰塵、纖維及其他微顆粒實現傳播。該項研究成果對防範控制流感病毒及新冠病毒的傳播擴散具有重要參考意義。該研究由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和西奈山伊坎醫學院的科研人員聯合開展,
  • 日本培育轉基因豬 可供器官移植
    這個圖拿去當頭像,一定會圈粉無數。>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日前,日本明治大學及京都府立大學研究員組成的研究團隊稱,他們培育出了可供人體器官移植用的轉基因豬,這為人類生命的延長帶來了希冀。該研究團隊表示,他們將於本周在日本異種移植研究會上公布他們的研究結果。據稱,該日本團隊希望在明年年初將這批轉基因豬提供給一家私有企業。
  • 日本諾獎獲得者山中伸彌研究所實驗用鼠管理不善遭批
    人民網東京3月1日電(趙松)據NHK報導,日本京都大學iPS細胞研究所因對實驗用轉基因老鼠管理不善,日前受到文部科學省口頭警告。該研究所所長山中伸彌憑藉iPS細胞相關研究成果獲得2012年諾貝爾生理醫學獎,山中伸彌本人於1日就實驗用老鼠管理問題公開道歉。
  • 人民日報釋疑轉基因:到底「轉」的是什麼?
    我國發放7種轉基因作物安全證書,「黃金大米」尚處實驗研究階段,豆腐、豆漿不含轉基因  華中農業大學作物遺傳改良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林擁軍介紹,10月19日轉基因大米品嘗會使用的「黃金大米」是張啟發院士科研團隊自主研發的產品,是將β—類胡蘿蔔素合成酶基因轉入常規水稻生產出來的,外觀呈金黃色。
  • 微生物所在流感病毒聚合酶調控RNA合成機制研究領域取得進展
    為了深入研究流感病毒聚合酶合成RNA的分子機制,研究人員利用冷凍電鏡三維重構技術,解析了D型流感病毒聚合酶與不同RNA啟動子結合的近原子解析度三維結構。研究人員首次發現vRNA啟動子存在兩種不同的結合構象(3』-vRNA能夠結合在兩個不同的位置),分別定義為mode A和mode B,但是cRNA啟動子只採取mode B方式與聚合酶結合(圖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