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病毒可跟著灰塵傳播

2020-09-22 生命時報

美國一項新研究表示,流感病毒等經空氣傳播的病毒可通過灰塵、纖維及其他微顆粒實現傳播。該項研究成果對防範控制流感病毒及新冠病毒的傳播擴散具有重要參考意義。



該研究由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和西奈山伊坎醫學院的科研人員聯合開展,報告發表在最新一期《自然·通訊》上。研究團隊針對「霧化汙染物」是否會在豚鼠之間傳播流感病毒進行實驗觀察(「霧化汙染物」指遭病毒汙染的非呼吸性顆粒,包括灰塵、纖維等微顆粒)。研究人員使用儀器對空氣中的顆粒物進行計數,發現未感染的豚鼠在籠子內活動時,每秒呼出的微顆粒峰值可達1000。研究人員在免疫豚鼠皮毛上塗有流感病毒,觀察發現流感病毒可通過空氣傳播給其他易感的豚鼠,這表明該病毒不必通過呼吸道即可傳播擴散。最後,研究人員通過實驗發現,微小纖維也可攜帶傳播病毒。

研究人員表示:「空氣中的灰塵,而不是呼吸中的飛沫,攜帶了能感染動物的流感病毒,這讓大多數病毒學家和流行病學家感到震驚。」他進一步指出,流感病毒等可通過附著於空氣中的灰塵等微顆粒傳播,打開了一片新的研究領域。 ▲ (樓林娜)

相關焦點

  • 空氣中的病毒完全可以通過灰塵和非呼吸性顆粒傳播
    根據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和西奈山伊坎醫學院的最新研究,流感病毒可以通過灰塵、纖維和其他微小顆粒在空氣中傳播。這項研究結果發表在8月18日的《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它為冠狀病毒傳播和流感提供了一項重要的參考。
  • 香港大學造「肺」 用來預測新流感病毒監控傳播
    原標題:香港大學造「肺」 用來預測新流感病毒監控傳播 袁國勇(前)及周婕(左)與研究團隊成員,成功利用成體幹細胞培養成熟的呼吸道類器官,研究有助預測新發流感病毒對人類的感染性  中新網6月12日電 據香港大公報報導,香港大學首次利用成體幹細胞,培養成熟的呼吸道類器官,具備人體肺部主要細胞,接近人的肺部,且存活時間長達一年多,可以用來預測新流感病毒對人類是否帶有感染性,從而監控病毒傳播,避免爆發。  據悉,現行的流感病毒檢測方法,受制於培植的幹細胞存活時間短、小鼠實驗不適用於人體等問題。
  • 新研究:流感病毒在低溼度下更易傳播
    美國耶魯大學一項最新研究發現,流感病毒之所以在秋冬季節更易傳播,一個關鍵因素是溼度低。研究團隊介紹,此前醫學專家已知溫度低和溼度低會助推流感病毒傳播,但對低溼度具體如何影響人體免疫系統對流感病毒的抵禦知之甚少。此次,他們在新一期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上發表論文說,溼度低易使流感病毒「長驅直入」主要是從3方面阻礙了免疫系統發揮其應有作用。
  • 流感病毒首次被發現可感染兩棲動物和魚類
    流感病毒是正粘病毒科的負鏈RNA病毒,是人類最常見的呼吸道疾病病原體之一。截至,目前流感病毒作為一項對人類高度威脅,可能引起重大公共衛生的病原體而被關注。甲型流感曾在人類社會爆發了數次的疫情,而乙型流感病毒也同樣會發生每年的流行,並被發現會感染人與海豹。 儘管甲型與乙型流感病毒已經受到世界範圍內研究者的廣泛關注。但對於丙型流感病毒(ICV, Gamma influenza virus)和丁型流感病毒(IDV, Delta influenza virus)卻常常不被重視。
  • 新冠病毒在皮膚上可存活9小時!研究稱比流感病毒長4倍
    最新研究發現,新冠病毒可在人體皮膚上保持活性長達9小時,是流感病毒在皮膚上可存活時長的5倍。科學家表示,洗手是避免感染新冠病毒的一個關鍵預防措施。研究人員從死亡大約一天的遺體解剖樣本中選取皮膚做測試,發現甲型流感病毒可在皮膚上保持活性大約1.8小時,而引發新冠的病毒株存活時間長達9小時。這項最新研究結果本月發表於《臨床傳染病》(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半月刊。
  • 研究顯示新冠病毒可在皮膚上存活9小時 這一時長是流感病毒的5倍
    日本研究人員發現,新冠病毒可在人體皮膚上保持活性長達9小時,這一時長是流感病毒的5倍。法新社18日報導,這項最新研究結果本月發表於《臨床傳染病》半月刊。日本研究團隊從死亡大約一天的遺體解剖樣本中選取皮膚做測試,發現引發流感的病原體可在皮膚上保持活性大約1.8小時,而引發新冠的病毒株存活時間長達9小時。
  • 西班牙大流感的爆發和流感病毒的分類
    如果能夠找到識別流感的身份證,並據此開發疫苗,流感病毒也就不足以為懼了。 然而,在研究豬身上的流感病毒時,人們深深理解了什麼叫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相對於天花病毒穩定的基因結構,流感病毒變異速度極快,後來人們發現流感病毒的基因是天生就極不穩定的RNA, 每一代和每一代的病毒基因都不盡相同,面對如此狡猾的病毒,科學家們雖然也取得了不少成績,但仍然沒有獲得決定性的突破。
  • 【健康】西班牙大流感的爆發和流感病毒的分類
    儘管病毒變來變去,但是每次都會有這兩種蛋白出現,因此H蛋白和N蛋白就成了識別流感病毒的身份證,也基於此,目前我們看到的流感病類型也均以HXNX來命名,比如H1N1、H5N1等。 流感病毒不僅僅可以禍害人類,也可以禍害很多其他動物,比如犬,馬,豬,鳥類,海豹、鯨等,可以說陸海空一個都不放過;此外,流感病毒還可以在不同物種之間進行傳播。
  • 科學家繪製出甲型流感病毒基因組結構圖
    甲型流感病毒已經近日,發表在Nature Microbiology上的一項研究,一個來自英國、澳大利亞和美國的國際科學家團隊繪製出甲型流感病毒基因組的結構圖,並描述了他們對病毒的遺傳分析以及所了解到的情況。
  • 上海分離出H1N1流感病毒並完成全基因組序列測定
    上海分離出兩株甲型H1N1流感病毒並完成全基因組序列測定       新華社上海6月10日電(記者 仇逸)記者10日從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獲悉,中心應急檢測實驗室已經成功分離出兩株甲型H1N1流感病毒並完成全基因組序列測定。
  • 裝x必備知識,流感病毒為什麼不叫AB,而叫HN?
    為啥流感病毒都是以H和N命名的呢?為啥不用A和B呢?要解釋這個,先了解一下H和N是什麼。
  • Molecular Cell:中國科學家揭示A型流感病毒RNA聚合酶複合體的三維...
    Resolution」的論文,揭示了流感病毒RNA聚合酶複合體的結構和功能。生物物理所劉迎芳和清華大學王宏偉課題組等中外多方參與的實驗室通過使用最新的高解析度單顆粒冷凍電鏡三維重構技術,解析了含有A型流感病毒RNA聚合酶大部分成分的4.3埃解析度的四聚體電鏡結構。該複合體涵蓋了流感病毒聚合酶催化活性的核心區域。
  • Cell Host & Microbe:又一批潛在人獸共患流感病毒被發現
    當然,在小編看來,病毒間的重組與重排現象在流感病毒各毒株間是非常頻繁且普遍的,正是這種頻繁的重組才導致了流感大流行中變幻莫測的基因組或新毒株出現。那麼,這些新重組的病毒株是否真的會逃避人體免疫從而引起疾病大流行呢?
  • 【第11期】跟著動漫學科學之《工作細胞》03
    並且有很強的傳染性,主要通過帶有流感病毒的飛沫經呼吸道進入人體內傳播。但是同學們不要害怕,平常可以通過鍛鍊身體、合理作息,注意衛生等良好生活習慣來增強自身抵抗力,這樣身體內的工作細胞就能快速地消滅病毒,讓人體這個大工廠正常運轉啦。好了,今天和白血球哥哥並肩作戰的夥伴們是如何消滅流感病毒的呢?趕緊去現場看看吧!看完別忘了掃描二維碼完成今天的小練習噢。
  • 華人體內存在特殊基因 易感染H1N1流感病毒—新聞—科學網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1月31日消息,中國和英國科研人員發現,華人容易感染H1N1流感病毒,這同一個基因(RS12252-C)有關。
  • 俄發現近1500種新冠病毒突變 WHO:變異速度慢於流感病毒
    有些「錯誤」造成的改變可能不利於病毒生存,有些則可能使病毒變得更易傳播,甚至致病性更強。新冠病毒屬於RNA(核糖核酸)病毒,變異相對較快。不過與流感病毒等其他RNA病毒相比,新冠病毒穩定性更高。按照世界衛生組織首席科學家蘇米婭·斯瓦米納坦的說法,新冠病毒的變異速度比流感病毒慢得多。
  • 甲型H1N1流感病毒被分離並完成全基因組序列測定
    新華社北京5月18日電(記者崔靜)記者18日從中國疾控中心獲悉,根據我國內地確診的首例輸入性甲型H1N1流感病例標本,國家流感中心日前成功分離出我國內地第一株甲型H1N1流感病毒並完成了全基因組序列測定。
  • 灰塵對光伏發電的影響及清洗消除的探討
    1.1 灰塵的種類灰塵按粒徑的大小大致可分為兩種:粉塵, 粉塵是由於物體粉碎而產生和分散到空氣中的一種灰塵;凝結固體和煙霧, 凝結固體煙霧是物質在燃燒、升華、蒸發和凝聚等過程中形成的。其粒徑一般在0.1~1μm。
  • 又一批潛在人畜共患流感病毒被發現!科學家對歐洲養豬場1.8萬多個樣本進行監測
    豬成為了各種流感病毒的重要宿主,其中一些病毒可以傳染給人類,可能具有大流行前的潛力。7月28日,由弗裡德裡希-洛弗勒研究所(FLI)和弗萊堡大學醫學中心協調進行的一項綜合研究表明,這一情況也同樣出現在了歐洲養豬業,該研究是由CEVA Tiergesundheit GmbH資助的一個研究項目進一步合作夥伴進行的。
  • 溼度究竟會不會影響流感的傳播?溼度大到底能不能預防流感?
    大家都知道低溫會增強流感病毒的傳播,這也是冬季之所以成為流感季節的原因之一。當下正值流感季節,可最近有新聞報導稱:耶魯大學的一項研究表明,當室內溼度達到40%-60%時,就可以預防流感。但與此同時,網絡中也有人認為,流感病毒在各種溼度水平下依然具有傳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