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華盛頓5月13日電秋冬季節多發流感感染。美國耶魯大學一項最新研究發現,流感病毒之所以在秋冬季節更易傳播,一個關鍵因素是溼度低。
研究團隊介紹,此前醫學專家已知溫度低和溼度低會助推流感病毒傳播,但對低溼度具體如何影響人體免疫系統對流感病毒的抵禦知之甚少。此次,他們在新一期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上發表論文說,溼度低易使流感病毒「長驅直入」主要是從3方面阻礙了免疫系統發揮其應有作用。
他們在實驗中利用轉基因方法改造實驗鼠,使其能像人體那樣通過免疫系統抵抗病毒感染。然後將實驗鼠關在溫度一樣的小隔間裡,但溼度分為正常溼度和低溼度兩種。
當這些實驗鼠被暴露在甲型流感病毒下時,研究人員發現,低溼度組實驗鼠的免疫響應會從3個方面受到牽制。首先,低溼度會使呼吸道細胞纖毛抵抗流感病毒的效力減弱。其次,病毒會引發肺部損傷,在低溼度條件下,呼吸道細胞修復這種損傷的能力會下降。再次,流感病毒入侵後,被感染的細胞會釋放幹擾素向周邊細胞預警,但在低溼度下,這種預警機制會失效。
研究人員說,這一研究結果很好地解釋了為何空氣乾燥的秋冬季節,流感病毒更易流行。因此在流感季,防控工作應將溼度這一重要因素考慮在內,比如在居家、學校、工作地點甚至醫院等場所利用加溼設備增加空氣溼度,或許可以幫助人們減輕流感症狀、加快感染後的恢復過程。
不過,他們也強調,溼度並非流感暴發的唯一影響因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