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學造「肺」 用來預測新流感病毒監控傳播

2020-12-06 手機鳳凰網

原標題:香港大學造「肺」 用來預測新流感病毒監控傳播

袁國勇(前)及周婕(左)與研究團隊成員,成功利用成體幹細胞培養成熟的呼吸道類器官,研究有助預測新發流感病毒對人類的感染性。

  中新網6月12日電 據香港大公報報導,香港大學首次利用成體幹細胞,培養成熟的呼吸道類器官,具備人體肺部主要細胞,接近人的肺部,且存活時間長達一年多,可以用來預測新流感病毒對人類是否帶有感染性,從而監控病毒傳播,避免爆發。

  據悉,現行的流感病毒檢測方法,受制於培植的幹細胞存活時間短、小鼠實驗不適用於人體等問題。香港大學首次利用成體幹細胞,培養成熟的呼吸道類器官,具備人體肺部主要細胞,如纖毛細胞提升至50%,接近人的肺部,且存活時間長達一年多,可以用來預測新流感病毒對人類是否帶有感染性,從而監控病毒傳播,避免爆發。研究團隊表示,類器官已檢測禽流感及豬流感,未來計劃用於檢測狗身上的新流感病毒。

  流感病毒可經基因突變和基因洗牌,而產生新的流感病毒,使病毒可從動物傳播感染人類,甚至流行性爆發。港大醫學院一年前研究「成體幹細胞」,培養而成的「呼吸道類器官」,具備人體肺部四大細胞,包括纖毛細胞、基底細胞、杯狀細胞及Club細胞,相當於人類的呼吸道上皮組織,可模擬新流感病毒感染人體肺部過程,預測該病毒會否感染人類。該研究已發表於最新一期《美國國家科學院的院刊》。

  港大醫學院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公布研究成果時表示,研究人員從四名肺癌病人,抽出少量健康肺組織內的成體幹細胞,培養出三維、可自我生長的呼吸道類器官,存活時間長達一年多,研究人員再將三維類器官轉為在半透膜上生長的二維類器官,並於二維類器官上皮細胞的頂端進行病毒感染。

  港大醫學院微生物學系研究助理教授周婕解釋,二維類器官進行病毒感染,更貼近人體肺部在自然情況下病毒感染呼吸道的整個過程,而三維類器官是培養的必經過程。

  袁國勇稱,已知感染人的流感病毒有170種,類器官初步已對禽流感H7N9病毒、豬流感病毒突變型的甲型H1N1進行檢測,發現感染人類的H7N9和H1N1(2009)的感染力,較對應的病毒H7N2和普通豬流感病毒H1N1高出一千倍,證明類器官能模擬已知病毒的感染能力,相信也可用於預測新流感病毒,例如可檢測近日出現在狗身上的新流感病毒。

  袁國勇補充,現有的流感病毒檢測方法,包括過往用腫瘤細胞進行測試,但腫瘤細胞不能代表人類的肺部;人呼吸道上皮細胞、人正常肺組織則不能培養或存活時間很短,難以保持檢測準繩度;至於傳統的小鼠實驗,並不能代表人,猴子實驗亦成本過高。他表示,成體幹細胞培養的類器官可避免上述情況,研究結果已申請美國專利。

相關焦點

  • 流感病毒可跟著灰塵傳播
    美國一項新研究表示,流感病毒等經空氣傳播的病毒可通過灰塵、纖維及其他微顆粒實現傳播。該項研究成果對防範控制流感病毒及新冠病毒的傳播擴散具有重要參考意義。該研究由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和西奈山伊坎醫學院的科研人員聯合開展,
  • 新研究:流感病毒在低溼度下更易傳播
    美國耶魯大學一項最新研究發現,流感病毒之所以在秋冬季節更易傳播,一個關鍵因素是溼度低。研究團隊介紹,此前醫學專家已知溫度低和溼度低會助推流感病毒傳播,但對低溼度具體如何影響人體免疫系統對流感病毒的抵禦知之甚少。此次,他們在新一期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上發表論文說,溼度低易使流感病毒「長驅直入」主要是從3方面阻礙了免疫系統發揮其應有作用。
  • 香港大學新發傳染病國家重點實驗室與CEPI合作研發新冠病毒疫苗
    -19疫苗  香港大學醫學院微生物學系新發傳染病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重點實驗室)宣布,夥伴國際組織流行病預防創新聯盟Coalition for Epidemic Preparedness Innovations (CEPI),期望儘快研發出對抗新冠狀病毒的疫苗。
  • 香港發現首株對特敏福具有抗藥性的甲型流感病毒
    新華社香港7月3日電(記者呂諾)香港3日首次發現一株對特敏福(即奧司他韋)有抗藥性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類似個案曾在丹麥和日本出現過。    香港特區政府衛生署發言人表示,3日在對甲型H1N1流感病毒進行抗藥性測試時發現,該株病毒對特敏福呈抗藥性,但對樂感清(扎那米偉)沒有出現抗藥性。
  • 香港大學袁國勇院士團隊2019年度成果集錦
    1956年12月30日出生於香港,籍貫廣東廣州,中國工程院院士、香港科學院創院院士,香港大學霍英東基金教授(傳染病學)、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香港瑪麗醫院微生物學系主管、香港大學新發傳染性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首任主任,全國新冠肺炎專家組成員。袁國勇院士團隊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新發傳染病病原體的鑑定及防控。他在2003 SARS冠狀病毒的發現中發揮了關鍵作用。
  • 香港發現甲型H1N1流感病毒對特敏福有抗藥性個案
    新華社香港10月22日電  香港特區政府衛生署公共衛生化驗服務處22日發現一株甲型H1N1流感病毒對奧司他韋(即特敏福)出現抗藥性。這是香港第4次發現甲型H1N1流感病毒對特敏福出現抗藥性,也是第3宗本地個案。    衛生署發言人說,公共衛生化驗服務處就甲型H1N1流感病毒對特敏福及扎那米韋(即樂感清)的抗藥性測試時發現該株病毒。
  • 《自然》刊發港大研究:金倉鼠實驗提示新冠可氣溶膠傳播—新聞...
  • 香港大學發現有效對抗流感病毒的新方法
    新華社香港6月15日電(記者 張雅詩)香港大學15日宣布,該校微生物學專家利用病毒基因和蛋白研發出有效抑制流感病毒的藥物。 據港大微生物學研究團隊介紹,目前抗流感病毒的藥物效果有限,而且容易產生耐藥性。
  • 新冠病毒在皮膚上可存活9小時!研究稱比流感病毒長4倍
    最新研究發現,新冠病毒可在人體皮膚上保持活性長達9小時,是流感病毒在皮膚上可存活時長的5倍。科學家表示,洗手是避免感染新冠病毒的一個關鍵預防措施。據報導,來自日本京都府立醫科大學的研究團隊研究了新冠病毒和甲型流感病毒(IAV)在上呼吸道粘液以及人類皮膚表面的穩定性
  • 我國又研製出一種新型基因晶片用來檢測流感病毒
    新華社長春5月8日電(記者 宗巍)繼成功研製出快速檢測甲型H1N1流感病毒試劑盒後,軍事醫學科學院軍事獸醫研究所日前又研製出一種新型基因晶片。    這種基因晶片能夠用來檢測1至16種亞型甲型流感病毒,特別是能對當前流行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進行特異性檢測。
  • 麻省理工學院發現如何減緩流感病毒進化新方法
    「這一發現表明,當你的熱休克反應被激活的時候,流感病毒會很快獲得可以對它有益的新特性。但是當你有關鍵的分子伴侶被抑制的時候,流感的進化就會慢下來了」,Shoulders 說道。他們發現,流感病毒的快速進化部分依賴於它們可以利用受感染宿主細胞的一些機制的能力。具體來講,是依賴於宿主細胞內的分子伴侶。
  • 科學家繪製出甲型流感病毒基因組結構圖
    近日,發表在Nature Microbiology上的一項研究,一個來自英國、澳大利亞和美國的國際科學家團隊繪製出甲型流感病毒基因組的結構圖,並描述了他們對病毒的遺傳分析以及所了解到的情況。因此,科學家們繼續深入研究流感病毒。  在這項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員繪製出甲型流感病毒(IAV)的基因結構圖,並指出這種病毒會造成嚴重的健康威脅。
  • 香港科技大學研發新儀器 30分鐘檢測數百種病毒
    中新網7月29日電 據香港《星島日報》網站報導,每年1月至3月及7至8月為香港流感高峰期,但現在的檢測技術至少需要3天才能確診感染。日前,香港科技大學化學系研究助理教授張栢恆率領研究團隊,成功研發儀器,可於30分鐘內檢測近百種感染性病源體。
  • 流感病毒首次被發現可感染兩棲動物和魚類
    流感病毒是正粘病毒科的負鏈RNA病毒,是人類最常見的呼吸道疾病病原體之一。截至,目前流感病毒作為一項對人類高度威脅,可能引起重大公共衛生的病原體而被關注。甲型流感曾在人類社會爆發了數次的疫情,而乙型流感病毒也同樣會發生每年的流行,並被發現會感染人與海豹。 儘管甲型與乙型流感病毒已經受到世界範圍內研究者的廣泛關注。但對於丙型流感病毒(ICV, Gamma influenza virus)和丁型流感病毒(IDV, Delta influenza virus)卻常常不被重視。
  • 香港大學發布2021年第一季香港宏觀經濟預測,香港經濟持續下滑
    香港訊今天,香港大學正式對外發布2021年第一季香港宏觀經濟預測。報告指出,受冠狀病毒疫情打擊,香港經濟在2020年上半年下跌9%,下半年預期下跌2.6%。2020年第四季實質GDP預計按年下跌1.7%, 跌幅比2020年第三季下跌3.5%小。
  • 香港大學最新研究推斷新冠病毒源於蝙蝠
    人民網香港5月15日電(記者陳然)由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領導的研究團隊近日表示,經最新研究證實,新型冠狀病毒能感染人類和中華菊頭蝠的腸道細胞,並保持強大的複製能力,研究結果支持新冠病毒很可能源於蝙蝠,人類腸道亦可能是另一種病毒傳播途徑。
  • 美預測新冠病毒傳播高風險場所
    科技日報北京11月11日電 (記者張夢然)英國《自然》雜誌10日發表了一項根據美國大數據開展的流行病學建模研究,結果顯示,重新開放餐館、健身房、咖啡館和酒店會帶來最大的新冠病毒傳播風險。模型顯示,降低這些場館的使用率,或能讓預測的感染人數大幅降低。
  • 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繪製病毒「社交網絡圈」或有效預測禽流感
    如果說,此次新冠病毒闖入人類社會引發的是「遭遇戰」,那麼流感病毒與人類社會的「作戰」更像是騷擾不斷的「持久戰」。  我國把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列為乙類傳染病,並按照甲類管理,和SARS、新冠肺炎屬於同一級別。  對於流感病毒來說,家禽宿主體內不僅是繁衍生息的「家園」,還是它「升級」的「聖地」,能使病毒進一步進化並出現新的禽源流感病毒。
  • 天津大學:從病毒到新冠病毒,從感染到肺部再生機制,你想知道的都在...
    控制新冠肺炎有賴於正確的領導、群防群治和科學研究的綜合力量。圍繞大家關心的疫情科普焦點問題,天津大學醫學部採訪了天津大學海河醫院的權威專家,他們將從各自的研究領域,詳細講解病毒及新冠病毒的相關知識,為遏制疾病流行貢獻智慧和力量。
  • 日本大學擅自實驗H1N1流感病毒轉基因(圖)
    新華網北京6月9日電(記者 胡若愚)日本文部科學省8日以擅自開展H1N1流感病毒轉基因實驗為由,給予神戶大學嚴重警告文部科學省說,神戶大學研究生院醫學研究科2009年4月至8月開展這種季節性流感病毒的轉基因實驗,沒有向這一部門提交關於防止病毒擴散措施的申請。神戶大學方面說,實驗目的是嘗試研製抗H1N1流感疫苗。實驗室設備完善,實驗對環境沒有影響。實驗由一名副教授指導,做實驗的學生已經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