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學新發傳染病國家重點實驗室與CEPI合作研發新冠病毒疫苗

2021-01-11 網易

2020-03-21 16:59:02 來源: TOP大學來了

舉報

  

  港大新發傳染病國家重點實驗室

  與國際組織流行病預防創新聯盟CEPI

  合作研發新冠狀病毒COVID-19疫苗

  香港大學醫學院微生物學系新發傳染病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重點實驗室)宣布,夥伴國際組織流行病預防創新聯盟Coalition for Epidemic Preparedness Innovations (CEPI),期望儘快研發出對抗新冠狀病毒的疫苗。港大研究團隊是全球七支正在積極研發疫苗的專家團隊之一。

  

  CEPI於2017年在DAVOS成立,目的是集合全球公私營機構、慈善組織,公民團體的力量,應對未來疫症的發生,研發疫苗以作出預防,保障人類健康。港大的新發傳染病國家重點實驗室於2005年經科技部批准成立,由港大醫學院微生物學系教授袁國勇任共同主任,在多次對抗新發傳染病,包括今次的新冠狀病毒中扮演重要角色。

  CEPI將提供62萬美元的種子基金,資助港大團隊就研發中的疫苗作臨床前期測試, 團隊由陳鴻霖教授領導,成員有陳志偉教授、何亦武教授和袁國勇教授

  港大校長張翔教授對合作表示欣喜,他說:「我非常感謝CEPI對研究項目的支持。香港大學擁有全球頂尖研究新發傳染病的專家,希望他們研發的疫苗,能協助對抗今次疫症遏止疫情,為全球作出貢獻。」

  CEPI行政總裁Richard Hatchet表示疫苗研發工作非常艱巨,團隊任重而道遠,他說:「研發工複雜,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CEPI正是針對這種種挑戰而成立,希望就各種新發病毒,包括今次的新冠狀病毒,快速研發出疫苗對付。雖然無人能保證研發工作一定成功,但我們正盡一切努力,希望在未來的12到18個月,研發出安全有效的疫苗。」

  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疫情現已發展成全球大流行(Pandemic),在所有受影響地區確診病人已達20萬。對全球的衛生健康、社會穩定以及經濟發展等多方面造成巨大衝擊,影響深遠。

  自2003年起,已經有三個冠狀病毒發生跨物種感染人類,包括2002/2003年短暫流行的SARS冠狀病毒,2012年起主要在中東出現的MERS冠狀病毒,以及2019的SARS-CoV2。隨著近期越來越多無病症的傳播者出現,加上病毒可能已進一步適應人類感染,SARS-CoV2很有可能發展成為人類病毒,長期與人類共存,呈現類似流感病毒的季節性流行情況。疫苗是防控疫情最經濟有效的手段,能快速製備疫苗,是有效應對新發傳染病的最重要策略。

  港大的新發傳染病國家重點實驗室在長期流感研究的基礎上,近年建立的一個多功能流感病毒載體疫苗平臺(DelNS1 LAIV),能利用無毒害流感病毒疫苗載體,快速構建表達各種病毒抗原,包括類冠狀病毒抗原,用以製備無害活疫苗。

  在2019年12月SARS-CoV2 病毒爆發後,研究團隊在很短時間內已利用疫苗技術平臺,製備了SARS-CoV2的疫苗種子,此疫苗種子有多個優點,包括可利用類似製備流感病毒疫苗的雞胚生產系統、或細胞工廠、或細胞發酵罐等進行大量培育,製備的無害活疫苗可以是噴鼻式操作,能同時針對新冠狀病毒和流感病毒的多功能疫苗。

  這個疫苗研究項目在國內已經得到科技部立項支持,是國家五個重點疫苗技術策略之一。團隊目前正聯合廈門大學,以及長春百克、華蘭生物,北京萬泰,科興和中生集團等疫苗生產企業,開展對疫苗利用雞胚等系統生產進行評估測試。

  

  從禽流感、SARS、豬流感,到2019 的SARS-CoV2 冠狀病毒爆發,已清楚顯明人類很難預測將來發生的新發傳染病的時間和類型,故必須建立能有效快速反應的疫苗研發和製備的體系和技術儲備。香港是位於中國南方的國際城市,具有監測和應對新發傳染病的經歷並累積了相當的經驗,利用香港大學的研究基礎和人才力量,結合內地具科研實力的疫苗生產機構,在香港和粵港澳大灣區建立快速反應疫苗技術體系,形成產業鏈,將能對國家今後有效應對新發傳染病做出重大貢獻,並能吸引世界相關領域的合作者參與技術建設,共同為應對將來國際上突發、新發傳染病,並快速做出全球性反應。

  有關新發傳染性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

  香港大學(港大)新發傳染病國家重點實驗室,由中國科學技術部於2005年7月批准成立,作為對港大在傳染病領域研究,特別是在2003/2004年間在內地和香港爆發的SARS疫情作出的重大貢獻的認可。實驗室設施包括生物安全三級實驗室(P3 Laboratory)和病毒、細胞和分子生物學實驗室。研究方向重點放在新發傳染性疾病,包括病毒、細菌、真菌及抗藥性等,以及預防疫苗開發等。

  有關流行病預防創新聯盟

  Coalition for Epidemic Preparedness Innovations (CEPI)

  CEPI於2017年在DAVOS成立,目的是集合全球公私營機構、慈善組織,公民團體的力量,研發各種疫苗以遏止未來疫症的發生,組織目標籌集10億美元的基金,以支持疫苗研發的工作,目前已籌集的超過7億5000萬美元。CEPI重點對付的疾病包括伊波拉病毒(Ebola virus)、拉薩熱(Lassa virus)、中東呼吸綜合症冠狀病毒(Middle East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尼帕病毒(Nipah virus)、立夫特谷熱病毒(Rift Valley Fever)和基孔肯雅熱病毒(Chikungunya virus)。CEPI亦會資助發展針對一些不知名病毒(Disease X)快速開發疫苗和immunoprophylactic的研究計劃,目前投資於有關的疫苗和平臺開發的資金接近4億8000萬美元。

  審核、編輯:大可

  版權聲明:本文綜合自「香港大學「,文章轉摘只為學術傳播,如涉及侵權問題,請聯繫我們,我們將及時修改或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香港理工大學與澳門科技大學合作研發新冠病毒疫苗
    新華社香港8月3日電(記者張雅詩)香港理工大學3日宣布,該校與澳門科技大學合作研發新冠病毒疫苗,結果發現有關疫苗能在動物身上產生大量抗體,且沒有明顯副作用,預計最快數星期內能進行人體臨床測試。理大應用生物及化學科技學系客座教授劉耀南表示,研究人員為小鼠、兔子和猴子注射以新冠病毒刺突蛋白受體結合區域作為靶點的重組疫苗,結果發現全部動物均能產生大量抗體,而且沒有明顯副作用,至於抗體能維持多久則有待研究。他預計,此項研究最快在幾星期後能進行臨床測試。
  • 香港理大與澳門科大合作研發新冠病毒疫苗 成功令動物免疫
    新華社香港8月3日電(記者張雅詩)香港理工大學3日宣布,該校與澳門科技大學合作研發新冠病毒疫苗,結果發現有關疫苗能在動物身上產生大量抗體,且沒有明顯副作用,預計最快數星期內能進行人體臨床測試。理大應用生物及化學科技學系客座教授劉耀南表示,研究人員為小鼠、兔子和猴子注射以新冠病毒刺突蛋白受體結合區域作為靶點的重組疫苗,結果發現全部動物均能產生大量抗體,而且沒有明顯副作用,至於抗體能維持多久則有待研究。他預計,此項研究最快在幾星期後能進行臨床測試。
  • 新冠疫苗怎樣從實驗室理論走向臨床實驗?
    我今天想給大家分享的是我們做的新冠疫苗是怎麼樣從實驗室的概念一步步走向臨床實驗的這麼一個過程。今年新冠疫情不光是改變了中國,也改變了全球的生活方式和社會。當時開發的疫苗都停留在一期臨床,沒法往下走,因為沒有病例了,無法做有效性的驗證,跟愛滋病、B肝這種經常會有的疾病不一樣。所以開發新發突發傳染病遇到的問題,一個是基礎研究,疾病來的很突然,大家都對這個病毒不了解,需要基礎研究的夯實。第二個就是做一個戰略儲備,因為我們判斷像這種傳染病可能暫時沒有了,但某一天它又出來了。
  • ...生物治療國家重點實驗室在Nature雜誌發表重組蛋白新冠疫苗研究...
    來源:證券時報網據四川大學消息,7月29日,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生物治療國家重點實驗室作為第一作者單位和通訊作者單位,在Nature 在線發表題為「A vaccine targeting the RBD of the S protein of SARS-CoV-2 induces protective
  • ...院劉遠立:對新冠病毒認知存在四大不確定性 警惕下一個新發傳染病
    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衛生健康管理政策學院執行院長、中國老年保健協會會長劉遠立他提到,新冠病毒檢測方式都存在著靈敏性和假陰性的問題;新冠病毒患者治癒出院後中長期是否會存在健康損害;新冠病毒疫苗保護期時長難定;在溯源學方面的研究,也存在很大不確定性。
  • CEPI擴大與三葉草生物合作,資助「S-三聚體」新冠疫苗候選物全球II/III期臨床研究以獲上市許可
    基於「S-三聚體」新冠疫苗候選物早期臨床開發的積極結果,CEPI將與三葉草生物擴大合作,為全球範圍關鍵性II/III期臨床研究提供全額資金。該研究預計在2020年底前啟動,旨在進一步評估「S-三聚體」新冠疫苗候選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以支持申請上市許可。
  • 新冠疫苗研發,中國為何全球領先
    中國首個新冠疫苗附條件上市。新華社發1.中國人的針筒裡要裝自己的疫苗,我國新冠疫苗研發始終處於全球前列疫苗是傳染病大流行的「終止鍵」。新華社發2.以人民健康為中心成為社會共識,科研攻關「競跑」機制引導疫苗研發產業鏈緊密聯動傳染病大流行是風險社會的典型現象。應對傳染病涉及多元主體,且知識、資源、信息高度分散。由於政府單邊行政難以解決所有現實問題,需要通過協同治理激發市場、社會的內生動力。依據這一理論框架,我們從動力和行動兩個方面,分析新冠疫苗研發過程。
  • 徐建國院士:處理不好與微生物的關係,人類將永遠面臨新發傳染病的...
    在傳播範圍上,SARS和中東呼吸症候群(MERS)分別在29個和27個國家與地區傳播,2009年,H1N1甲流病毒傳播的國家和地區有214個,而此次新冠病毒傳播的國家和地區有220個(截至11月16日)。新冠病毒的傳播特點非常像流感病毒,複製速度比流感病毒慢一點兒,但是比SARS和MERS病毒都要快。新冠病毒在環境中的生存力很強,在塑料、玻璃、布料等物體表面存活時間都要超過流感病毒。
  • 新冠康復者再次感染 靠疫苗終結病毒只是幻想?
    據中新社香港8月24日消息,一名新冠肺炎康復者自歐洲返回香港後,其新冠病毒檢測結果再次呈陽性。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團隊證實,該患者是第二次感染新冠病毒,屬全球首例。消息一出,不少人再次「心驚驚」。為什麼會再次感染?在研發的疫苗還是否有效?
  • 港大傳染病專家:不排除變種新冠病毒影響疫苗成效和檢測方法
    港大傳染病專家:不排除變種新冠病毒影響疫苗成效和檢測方法 澎湃新聞記者 吳怡 2020-12-22 16:53 來源:澎湃新聞
  • 徐建國院士:處理不好與微生物的關係,人類將永遠面臨新發傳染病的威脅
    如果不把這個問題搞清楚,就很難控制好新冠病毒。」對待疫苗需要積極、科學、謹慎在新冠病毒傳染力強,又沒有特效藥的情況下,很多人把希望寄托在疫苗上。據了解,當前我國新冠滅活疫苗研發正處在全力衝刺階段,在Ⅲ期臨床試驗取得可接受的安全性和保護率數據以後,經審評獲批就可以上市。徐建國告訴與會者,總體來說,疫苗是防止傳染病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對新冠病毒來說更是如此。
  • ...上海市傳染病與生物安全應急響應重點實驗室在復旦大學揭牌
    央廣網上海11月30日消息(記者傅聞捷 通訊員張欣馳)上海市重大傳染病和生物安全研究院(以下簡稱「研究院」)、上海市傳染病與生物安全應急響應重點實驗室(以下簡稱「重點實驗室」)今天在復旦大學揭牌成立。上海市人民政府與復旦大學籤署協議,共建上海市重大傳染病和生物安全研究院。
  • CEPI與三葉草生物擴大合作推進S-三聚體新冠疫苗臨床開發
    基於「S-三聚體」新冠疫苗候選物早期臨床開發的積極結果,CEPI將與三葉草生物擴大合作,為全球範圍關鍵性II/III期臨床研究提供全額資金。該研究預計在2020年底前啟動,旨在進一步評估「S-三聚體」新冠疫苗候選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以支持申請上市許可。
  • 中國醫學科學院劉遠立:對新冠病毒認知存在四大不確定性 警惕下一個新發傳染病
    他提到,新冠病毒檢測方式都存在著靈敏性和假陰性的問題;新冠病毒患者治癒出院後中長期是否會存在健康損害;新冠病毒疫苗保護期時長難定;在溯源學方面的研究,也存在很大不確定性。我跟大家一樣仔細聆聽了前面梁老師、陳老師分別從公共衛生體系、流行病學,特別是以疫苗研發為主要科技創新手段,來共同應對全球新冠大流行的方面,得到了很大的啟發,陳教授用黎明前的黑暗,給大家帶來了巨大的希望。
  • 海南醫學院與香港大學共建熱帶傳染病聯合實驗室
    海南醫學院與香港大學共建熱帶傳染病聯合實驗室  基礎研究和臨床診斷相結合  建立完善的熱帶傳染病防治體系  海南日報海口9月8日訊(李金波)2017年10月17日,「海南醫學院-香港大學熱帶傳染病聯合實驗室」(以下簡稱聯合實驗室)籤約及揭牌儀式在香港大學本部舉行。
  • 中泰證券--全球新冠病毒疫苗研發進展跟蹤:新冠病毒疫苗研發 誰領...
    【研究報告內容摘要】  自新冠病毒疫情爆發以來海內外加速推進疫苗研發,截止目前多個企業參與/合作的新冠病毒候選疫苗進入臨床試驗。6個月以來個月以來各個企業進展如何?我們在此做了一個匯總梳理。
  • 分離新冠毒株後,中國69家實驗室為何陷入「沉默」
    新冠病毒的侵入機制、變異追蹤、傳染病研究,以及疫苗研發、藥物篩選等,都依賴於生物安全防護實驗室。根據微生物及其毒素的危害程度不同,生物安全防護實驗室分四個等級,如新冠病毒,要在高級別的P3實驗室,或四級實驗室(P4實驗室)中進行。
  • 為什麼是兩種mRNA新冠病毒疫苗率先「撞線」?
    這些疫苗需要在雞蛋(目前使用的大部分流感疫苗就是在雞蛋中生產的;而新冠病毒不能在孵化的雞蛋中生長,因而不能使用此相對廉價的技術)或者體外培養細胞中孵化生產,開發、生產需要更長時間和更大成本。mRNA疫苗不需要獲得和培養病毒,只需要知道病毒的遺傳物質序列,就可以設計出針對性mRNA片段,並在實驗室中很容易地合成出來。
  • 香港大學 110 歲生日快樂!
    疫情發生後,香港特區政府隨即為抗疫工作設立由四名醫學權威組成的專家顧問團,其中三位專家均來自港大醫學院,分別是港大醫學院院長、世衛傳染病流行病學及控制合作中心聯席總監梁卓偉教授;微生物學系傳染病學講座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袁國勇教授及公共衛生學院院長福田敬二教授。
  • 又跟川普唱反調 福奇否認新冠病毒來自中國實驗室 循環論證不值
    福奇否認新冠病毒來自中國實驗室:這個循環論證不值得我花時間。美國《國家地理雜誌》4日刊出美國傳染病權威福奇專訪,這位領導美國國立過敏與傳染病研究院已36年的老將再度打臉美國總統。他說:沒有新冠病毒來自中國實驗室的科學證據,就算是外洩也不值得討論。因為如果病毒不是合成的,那就是來自大自然,那麼也就不存在什麼「外洩不外洩」的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