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紐西蘭研究發現奶製品中的蛋白成分可有效對抗流感病毒
來自紐西蘭的Quantec生物技術企業聯合美國的一家獨立實驗室完成了一項研究——「奶製品中的免疫蛋白可有效地對抗流感病毒」。在當今全球共同關注病毒的情況下,Quantec公司單獨地對奶製品中的免疫蛋白進行了抗病毒活性的深入研究結果,顯示該蛋白中含有超過50種的生物活性蛋白,可提供非常好的抗病毒能力。
-
新疫苗可提高免疫細胞對抗流感能力
科技日報電(記者 劉霞)據《科學美國人》官網近日報導,中美科學家研製出一種新型流感疫苗,可提高免疫系統對抗流感毒株的能力,動物實驗顯示新疫苗安全有效。研究人員認為,這一成果距最終研製出通用疫苗更近了一步。 迄今沒有一種疫苗可以抵禦所有流感病毒,因此,研製出通用流感疫苗也成為相關研究人員心中的「聖杯」。
-
接骨木果實可以幫助對抗流感,強力抑制病毒效果好
然而,雪梨大學研究人員最近的一項研究確切地確定了一種流行的古老藥物 - 接骨木果實如何幫助對抗流感。一、研究發現接骨木果的化合物直接抑制病毒該研究在該大學的工程和二、接骨木果對流感病毒具有強大的直接抗病毒作用雖然長期以來一直觀察到接骨木果的抗流感特性,但該小組對接觸接骨木果對抗流感感染的植物化學物質(這些化合物對健康產生積極影響
-
香港大學新發傳染病國家重點實驗室與CEPI合作研發新冠病毒疫苗
-19疫苗 香港大學醫學院微生物學系新發傳染病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重點實驗室)宣布,夥伴國際組織流行病預防創新聯盟Coalition for Epidemic Preparedness Innovations (CEPI),期望儘快研發出對抗新冠狀病毒的疫苗。
-
計算模擬加速靶向DHODH抗新冠病毒藥物發現
計算機輔助藥物設計(CADD)作為加速藥物發現的有效策略,能否在此次疫情中發揮作用?前面有大量計算相關研究,但都很少有實驗驗證的案例,華東理工大學李洪林團隊和武漢大學病毒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徐可合作,通過虛擬篩選發現對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有效的廣譜抗病毒獲選藥物,成為CADD加速藥物發現的成功案例。
-
香港大學造「肺」 用來預測新流感病毒監控傳播
原標題:香港大學造「肺」 用來預測新流感病毒監控傳播 袁國勇(前)及周婕(左)與研究團隊成員,成功利用成體幹細胞培養成熟的呼吸道類器官,研究有助預測新發流感病毒對人類的感染性 中新網6月12日電 據香港大公報報導,香港大學首次利用成體幹細胞,培養成熟的呼吸道類器官,具備人體肺部主要細胞,接近人的肺部,且存活時間長達一年多,可以用來預測新流感病毒對人類是否帶有感染性,從而監控病毒傳播,避免爆發。 據悉,現行的流感病毒檢測方法,受制於培植的幹細胞存活時間短、小鼠實驗不適用於人體等問題。
-
香港大學袁國勇院士團隊2019年度成果集錦
1956年12月30日出生於香港,籍貫廣東廣州,中國工程院院士、香港科學院創院院士,香港大學霍英東基金教授(傳染病學)、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香港瑪麗醫院微生物學系主管、香港大學新發傳染性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首任主任,全國新冠肺炎專家組成員。袁國勇院士團隊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新發傳染病病原體的鑑定及防控。他在2003 SARS冠狀病毒的發現中發揮了關鍵作用。
-
新冠和流感出現合併感染,已發現4例!鍾南山、張文宏給出建議
發現流感與新冠共同感染病例「在疫情防控中,我們發現了流感與新冠共同感染病例。」隨著冬季來臨,流感進入暴發期,鍾南山提醒,未來會出現同時患有流感和新冠的患者。目前收到的反饋情況中,已經有4例同時患有流感和新冠的病例。基於此,未來就需要快速的檢測設備,快速檢測出是新冠還是流感。鍾南山表示,新冠防控措施使流感季縮短。目前來看,流感和新冠防護方法是一樣的,都是通過戴口罩等方式。目前統計結果顯示,在中國40種法定傳染病中,今年流感發生率大大降低。
-
CCR5基因突變使人體不受愛滋病感染,或存在類似對抗新冠病毒的基因
這些研究得出的結論是,男性、年老者以及具有基礎病的患者更容易遭受新冠病毒的攻擊。但有不少遺傳學家認為,出現這種情況可能與人體的基因突變有關。先前的研究已經發現基因突變可以改變一個人感染傳染病的機會。最著名的例子是CCR5基因的突變,它可以提供對愛滋病毒的保護。
-
新藥物疫苗幫植物對抗病毒
它們代表著黃瓜花葉病毒,這是一種病原體,會使種植南瓜、黃瓜和瓜類作物的田地整個荒蕪。如今,研究人員找到了一種快速開發疫苗的方法,最終可以保護農作物免受病毒病原體的侵害。 「這是一個非常棒的發現。」並未參與該項研究的美國羅利市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植物病理學家Anna Whitfield表示。
-
Org Biomol Chem:水溶性富勒烯衍生物有效抵抗流感病毒、HIV...
2019年10月7日訊/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俄羅斯研究人員發現一種新方法有助於獲得水溶性的富勒烯衍生物(fullerene derivative),所獲得的富勒烯衍生物有效地抵抗流感病毒、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單純皰疹病毒(HSV)和巨細胞病毒(CMV)。
-
科學家開發的新流感藥物技術有望應用於新冠等其他病毒感染
據外媒BGR報導,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新的流感藥物技術,可應用於其他病毒感染,包括新冠病毒、愛滋病毒和肝炎病毒。來自普渡大學的科學家將神經氨酸酶抑制劑扎那米韋與二硝基苯(DNP)結合起來,創造出一種可以只針對病毒及其感染的細胞的分子,而使健康細胞不受傷害。
-
抗體缺乏多樣性使老年人更易染流感
近日,一項研究發現,流感疫苗在老年人群中效果較差,這可能主要與B細胞有關,他們的B細胞難以產生可充分適應並對抗新出現的流感病毒株的抗體。隨著年齡的增長,B細胞及其所分泌的抗體突變會減少,因此面對不斷變化的流感病毒,它們無法帶來有效的保護。相關論文刊登於《細胞—宿主與微生物》。
-
香港流感死亡人數超SARS時期,預防流感最靠譜的方式是……
今年夏季,香港流感已經造成了三百多人死亡,死亡總數超過 香港SARS時期的總死亡人數。香港衛生署表示,此次感染最多的是甲型(H3N2)流感。(在醫院候診的患者。圖片來源:香港《大公報》)與此同時,深圳市已連續三周發布最高級(I級)流感指數預警。
-
抗擊疫情 | 新突破!華理與武大團隊聯合發現強效抗新冠病毒候選...
病毒肆虐之下,尋找治療新冠肺炎的高效、低毒的藥物仍是目前我國乃至世界範圍內對抗新冠肺炎的當務之急。相比較而言,靶向宿主因子的HTA藥物在控制新病毒疫情上具有明顯優勢。病毒是寄生生物,必須依賴宿主複製,HTA藥物不僅可有效抑制病毒核酸的快速複製,還能對抗病毒耐藥突變,做到「以不變應萬變」。因此,具有廣譜抗病毒藥效的HTA藥物的研發一直是抗感染新藥研發領域追求的目標,但由於此類藥物靶向宿主,同時也是雙刃劍,需更多考慮安全性問題及較差的體外-體內藥效轉化問題,故此類藥物的研發往往事倍功半,勞而少功。
-
鍾南山:已發現同患新冠、流感病例
新冠病毒與冬季流感共同感染等問題作出最新研判。發現流感與新冠共同感染病例>「在疫情防控中,我們發現了流感與新冠共同感染病例。」隨著冬季來臨,流感進入暴發期,鍾南山指出,未來會出現同時患有流感和新冠的患者。目前收到的反饋情況中,已經有4例同時患有流感和新冠的病例。基於此,未來就需要快速的檢測設備,快速檢測出是新冠還是流感。鍾南山表示,新冠防控措施使流感季縮短。目前來看,流感和新冠防護方法是一樣的,都是通過戴口罩等方式。
-
抗體多樣性缺乏或使老人更易患流感
記者從細胞出版社中國區市場部獲悉,2月20日,《細胞—宿主與微生物》雜誌發表一項新發現:流感疫苗在老年人群中效果可能較差的原因,主要與執行體液免疫的B淋巴細胞有關,B細胞難以產生可充分適應並對抗新出現的流感病毒株的抗體。
-
香港科學家發現:低價抗潰瘍藥雷尼替丁枸櫞酸鉍可以殺死新冠病毒
我國的研究人員在治療新冠肺炎的時候發現一種奇特的現象:在患有胃潰瘍的新冠患者中經濟條件較差的人,比其他富裕的人治療效果更好,後來研究發現,前者經常服用一種低價的抑制胃酸、抗潰瘍的老藥法莫替丁,而後者經濟條件較好 並未使用過這這類藥。
-
韓國批准新檢測方法 可對同一樣本進行新冠病毒及流感檢測
中國日報網11月4日電(高琳琳)據美聯社4日報導,韓國衛生部官員批准了一種新的檢測方法,能夠對同一樣本進行新冠病毒和季節性流感檢測。隨著流感季節的到來,該方法將有助於避免醫院出現混亂狀況。目前,韓國正在極力遏制新冠病毒的傳播。
-
書摘| 致命流感:病毒的前世今生
1892 年,兩名在柏林工作的微生物學家聲稱他們已經發現了導致流感大流行的細菌。他們稱這種新細菌為流感桿菌(bacillus influenza)。其他人將這種流感桿菌以其中一位發現者——微生物學家理察·法伊弗(Richard Pfeiffer)的名字命名為法伊弗氏桿菌(Pfeiffer’s bacillus)。當然,他們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