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6年開始,夏威夷近海出現不明藻類,因為海洋生物學家在以往從未見過,並未太過在意,四年以後的今天,夏威夷近海區域的珊瑚礁卻面臨了這個滅頂之災。
上個月夏威夷的帕帕哈瑙莫誇基亞國家海洋保護區的珊瑚礁已經被這種破壞性很強的藻類佔領。
這個海洋保護區的面積達到151萬平方公裡,擁有許多稀有珊瑚,魚類,鳥類,爬行動物和海洋哺乳動物。 過去夏威夷的本土物種與珊瑚礁和諧相處,如今卻在這種不明藻類的破壞下逐漸失衡。
這種破壞力很強的海藻會附著在珊瑚礁上,阻擋陽光,讓珊瑚上的共生藻類無法進行光合作用,進而導致珊瑚窒息而死。由於珊瑚礁是許多其他海洋生物的家園,這個複雜生態系統一旦根基遭到破壞,會引起近海範圍內海洋生態系統的連鎖效應。
這種從未見過的不明藻類,夏威夷的海洋生物學家將其命名為軟骨藻類Chondria tumulosa,大面積生長在10到15米深的海床,附著在珊瑚礁上會形成一個18釐米厚的墊層,致使珊瑚窒息死亡。
科學家以前從未在夏威夷看到過類似的東西,目前仍然不確定藻類來自何處。然而,自2016年首次發現以來,這種紅色的海藻開始逐步佔領該海域的珊瑚礁。
目前通過和夏威夷周邊本土藻類的分析,侵略性海藻與本地物種不密切相關,本土藻類在以往一直也是和珊瑚礁相安無事。一些生物學家認為這是一種原生物種,由於生態系統的變化而突然傳播。所以必須制定控制和緩解方案,以防止該物種向其它海域的擴散。
對於這種從來沒見過的全新破壞性海藻,到底是外來還是本土變異,依然難以判斷。保護組織人員目前高度緊張,接下來將通過僱傭專業潛水員作業,儘量保護珊瑚礁。因為一旦藻類等入侵物種掌握了當地海洋生態系統,就沒有什麼方法可以扭轉。
為了防止這種藻類向周邊島嶼的擴散,潛水用具在使用後都需要在漂白劑中進行浸泡,防止帶到其它區域。夏威夷這些年為了保護珊瑚礁可謂是耗盡心思。
在2014年開始,夏威夷附近的珊瑚礁就不同程度的出現大規模白化現象,因為海水升溫,造成共生海藻 「蟲黃藻」的死亡,這一威脅還不止美國一處發生,大堡礁、馬爾地夫珊瑚礁都受到同樣威脅。
2018年開始,全球各大珊瑚礁區域開始禁止遊客攜帶使用會破壞珊瑚礁的防曬化學品,相較於廣袤的海洋,看起來小小的珊瑚礁卻承載了1/4的海洋生物,這些龐大複雜的生態系統,面對過渡開採、氣候變化、汙染物等多重打擊時,也是無比脆弱的。如果夏威夷這種藻類處理不善,傳播到任何海域,對當地的生態都是一場危機。(圖片來自網絡,如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