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鬱症治療現「神助攻」 精準醫療領軍者康黎醫學登場

2020-11-23 騰訊網

隨著2020年騰訊醫學ME大會的舉行,抑鬱症作為全球醫學「痛點」之一,再次引起廣泛關注。當前,全球有3.5億人患有抑鬱症,我國抑鬱症患者人數約在6000萬到9000萬人之間,其中終身患病率達6.8%。我國抑鬱症負擔加重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就診率低、診斷率低。據統計,我國抑鬱症診斷率僅為30%,就醫率不足10%,而且因為每個人對藥物反應不同,只有不到50%的抑鬱症患者能夠對初次使用的藥物產生應答,而初次的藥物治療失敗後,患者對後續的應答比例不足30%。

基因檢測上線,助推抑鬱症精準治療

個體化差異顯著大大增加了治療抑鬱症的難度,為抑鬱症患者第一時間確定用藥方案,提高治療效率,獲得最大療效、減少副作用成了解決問題的唯一出路,也就是實現對抑鬱症精準治療。隨著國家精準醫療計劃的開啟,針對抑鬱症的個體化治療研究也逐漸成熟。其中,通過藥物基因檢測輔助臨床制定用藥方案,從而提高抑鬱症藥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這一科學的醫療手段已取得不錯的研究進展,推動了抑鬱症精準治療研究的實現。

上海康黎醫學檢驗所,就是國內較為出色的一家以精準醫療為核心業務的第三方醫學機構,並獲得國家資格認證。康黎醫學一直專注於藥物基因組學和代謝組學的研究並致力於推動臨床轉化和應用,目前已積累了針對中國人群、研究價值高的用藥相關基因變異位點和臨床研究數據,已經為全國上千家醫療機構、超過百萬人次提供服務。多年來,在康黎醫學藥物基因檢測的輔助下,為數萬名抑鬱症患者帶來個體化的治療,恢復了健康,節省了醫療開支。

展望精準醫療前景,康黎醫學再獲業內認可

2020年11月5日-7日,浙江召開了「2020年浙江省醫學會精神病學學術大會暨浙江省醫師協會精神科醫師分會第三屆年會」。會上,同濟大學附屬同濟醫院精神醫學科行政主任、中國醫師協會精神科醫師分會副會長陸崢教授肯定了精準醫學的未來發展和康黎醫學取得的成就。

陸崢教授表示:針對患者對藥物治療應答不佳的情況,對藥效基因、藥代基因、毒性基因進行基因檢測,結合康黎醫學的特有大資料庫生產個體化用藥指導,能夠達到治療更有效的用藥目的。

康黎醫學是全國最早開始研究精神類藥物基因組學的機構,目前為止在精神疾病領域已擁有了全國最大的中國人種基因資料庫,所以康黎醫學基因檢測指導用藥的結果也將更適用於中國的精神疾病患者。

自2015年創立以來,康黎醫學檢驗所已於國內600多家精神專科醫院達成戰略合作。康黎醫學與美國基納也已達成戰略合作,並成立了Agena-康黎精神疾病藥物基因組學研究中心示範實驗室。

康黎醫學在藥物基因組學上取得的成就,為中國精神衛生、心身醫學等領域的發展,為實現精神病學精準醫療做出了極大貢獻。

相關焦點

  • 精準醫療:醫學發展的新變革
    據國家衛計委消息,我國目前正在制定「精準醫療」戰略規劃,該規劃或將被納入到「十三·五」重大科技專項。精準醫療將利用先進的科學理論和技術手段,改變傳統的疾病診斷、治療模式,將醫學發展水平推向新的高峰。2015年初歐巴馬提出精準醫療計劃以來,精準醫療在美國如火如荼地開展,國內外也紛紛將目光聚焦精準醫療。
  • 乳腺癌治療決策:從個體化治療到精準醫學
    此次會議的主題是「個體化治療到精準醫學」,討論更新國際早期乳腺癌專家共識(St. Gallen 共識)。共識專家團匯集了來自全球的乳腺癌外科、內科、放療、基礎醫學、預防醫學和公共衛生等各個領域的專家。會議聚焦早期乳腺癌治療決策的個體化、精準醫學和大數據等內容。本文就會議成果談幾點筆者體會。
  • (中)幹細胞第三類醫療技術 I 轉換醫學、再生醫學及精準醫療
    這種神奇的醫療技術,對於現代醫學的意義是顛覆性的,它的基本理念,從目前醫學的有限處理,變成「治癒」。理論上,所有疾病導致的組織和器官損壞,都可能通過再生醫學技術獲得治癒。 近年來,隨著再生醫學研究的進展,組織修復與再生醫學將在傳統治療技術方法不斷完善的基礎上,展現出分子、細胞、組織和器官不同層次生物高科技修復工程的劃時代醫療水準,將造福海量需要幫助的病人
  • 為什麼說《自然》和《新英格蘭醫學》文章誤解了精準醫療?
    備受關注的「國家級」科研項目「精準醫療計劃」,近期遭遇到了兩年來最大的輿論風波,來自頂級學術雜誌《自然》和《新英格蘭醫學》的兩篇報導,似乎在表示精準醫療概念被「濫用」,腫瘤精準醫療理念的「失敗」。一個由科學界二十餘年工作延續而來的精準醫療計劃是人類對醫學理想的「海市蜃樓」,還是真的能構建人類未來健康與醫學高樓大廈的基礎?這一問題再次成為輿論熱點。
  • 中國老年學和老年醫學學會精準醫療分會成立大會暨第一屆精準醫療...
    2018年9月16日,由中國老年學和老年醫學學會精準醫療分會主辦的「中國老年學和老年醫學學會精準醫療分會成立大會暨第一屆精準醫療大會」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順利召開。本次會議旨在推動國內精準醫療產、學、研各領域的全面發展,同時共同研究精準醫療在中國的落地發展,為相關行業搭建學習、交流、科研平臺,從而為我國醫學事業持續健康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 國內腫瘤精準醫療伴隨診斷行業領軍者——艾德生物
    ,腫瘤精準醫療漸漸成為治療癌症的主流療法。腫瘤精準醫療給患者帶來新的希望,也是人類攻克癌症的希望所在。 01、實現腫瘤精準醫療,伴隨診斷必不可少 伴隨診斷是指,靶向藥物療法需要對患者體內癌細胞的基因突變類型和蛋白質結構進行診斷、測試和確認。
  • 精準醫療是泡沫還是先機?
    為了精準判定腦膠質瘤亞型,協和醫院與一家基因公司合作,為崔智青做了分子病理檢測,並依據檢測為其定製了治療方案,如今,他的病情處於穩定狀態。 崔智青是精準醫療的受益者。精準醫療,是一種根據每位患者的個體特徵「量身定製」的治療方法。美國精準醫療集群項目文件將「精準醫療」定義為:一種新興的綜合考慮到居民基因、環境、生活方式等變量的疾病預防和治療手段。
  • 中國精準醫療確立"自己的方向"
    ↑趙乃育 繪目前,全球精準醫療更多地集中在人類對惡性腫瘤的早期診斷和治療上,基於個體基因檢測的腫瘤個體差異化治療成為重要趨勢。傳統的藥物治療由於沒有考慮到個體基因的差異性,在用藥效果上會產生很大的差異。基因檢測可以幫助醫生基於基因分析選擇潛在的靶向治療藥物。
  • 【精準醫學】精準護理創新大會在廣州舉辦,發布《精準護理》團體標準
    大會上發布了全國首個《精準護理體系》團體標準,對「精準護理」的概念、框架、路徑進行了系統化的梳理和界定,同時邀請了9位來自國內外精準護理、智慧醫療、醫學檢測、免疫臨床護理應用等領域的專家,為與會人員呈現了一場學術與應用探討盛宴,交流精準護理重要領域發展,助力精準護理科研創新。
  • 中國老年學和老年醫學學會精準醫療分會在京成立
    中青在線訊(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寧迪)近日,由中國老年學和老年醫學學會籌備的中國老年學和老年醫學學會精準醫療分會在京成立。    精準醫療是通過基因組、 蛋白質組等組學技術和醫學前沿技術,對於大樣本人群與特定疾病類型進行生物標記物的分析與鑑定、驗證與應用,從而最終實現對於疾病和特定患者進行個性化精準治療的目的,提高疾病診治與預防的效益。
  • 腫瘤精準醫療的實踐
    年初,美國總統歐巴馬在國情諮文演講中啟動「精準醫療計劃」;2月份,習近平總書記批示科技部和國家衛生計生委,要求國家成立中國精準醫療戰略專家組,共19位專家組成了國家精準醫療戰略專家委員會;3月11日,科技部召開國家首次精準醫學戰略專家會議,決定在2030年前政府將在精準醫療領域投入600億元;11月30日消息,目前我國正在制定「精準醫療」戰略規劃,這一規劃或將被納入到十三五重大科技專項;2016年1
  • 全省公開招募「銀屑病」患者100名,享受精準醫學項目治療...
    皮膚病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銀屑病發病機制及轉化醫學研究如何有效的治療銀屑病,是需要針對銀屑病發病機制的各項科研不斷深入,然後總結出預防辦法和有效治療方案。在國家大力倡導精準醫學的背景下,由安徽醫科大學皮膚病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及重大自身免疫性疾病安徽省重點實驗室共同的「銀屑病發病機制及轉化醫學研究」科研項目啟動。
  • 南京國際健康城打造國內精準醫療高地
    2018-09-26 07:36圖文來源:南京日報短短3年多,在江北新區核心區這座5.6平方公裡的「小城」內,世界一流醫療資源要素相繼匯聚,生命健康產業蓄勢待發,一個精準醫療創新和服務高地已現雛形。集聚全球高端資源,服務生命健康全周期國際健康城打造國內精準醫療高地  近日,南京紅瑞國際糖尿病專科醫學中心在江北新區國際健康城奠基。該中心由紅瑞集團與美國哈佛大學合作,採用國際最先進醫療技術,每年可接待門診病人10萬人次。
  • 2017精準醫療概念股票:精準醫療概念股龍頭一覽
    至誠網(www.zhicheng.com)07月14日訊  專家日前在科技部等部門聯合舉辦的先進科技成果展上表示,我國應根據本國疾病譜,擬定「中國版」精準醫學疾病範疇。中國作為腫瘤大國,目前面臨著降低癌症 發病率和提高癌症生存率的雙重挑戰,對精準醫療的需求迫在眉睫。
  • 《心血管疾病與精準醫學》出版:精準醫學亟待在臨床廣泛應用
    新華網北京3月21日電 歷經兩年多努力,由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內科管委會副主任宋雷教授、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原副院長惠汝太教授主編,共80位專家參與編撰的《心血管疾病與精準醫學》一書,近日由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
  • 「精準醫學」尚需精準理解 | 對《自然》《新英格蘭醫學雜誌》兩篇...
    腫瘤精準治療的爭論才剛開始兩篇論文發表後,有關精準醫學的話題10月底在中文世界裡發酵,進而引發爭論。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學醫學部主任詹啟敏回應道:精準醫療的根本就是將疾病通過分子分型和分期進一步細化,解決當前粗線條的分期做法,使得我們臨床治療更加有針對性,以制定具有個性化的疾病預防和治療方案,並非此次兩篇文章的作者粗淺地將靶向治療認為是精準醫學的全部那樣。腫瘤精準醫學治療應是手術、放療、化療及生物治療(靶向治療、免疫治療)等各種治療方式綜合運用。
  • 精準醫療 如何實現?
    今年初,美國總統歐巴馬提出了「精準醫療」計劃之後,醫療界對「精準醫療」樂此不彼,中國也不例外。「精準醫療」是什麼?離我們有多遠?能給予我們什麼幫助?須建立基因檢測的基礎上「『精準醫療』的歷史已經比較長了,真正熱起來是歐巴馬提出『精準醫療』後,而中國很多人歪曲了『精準醫療』,外科手術做得好一點也叫精準外科,放射治療定位得好也叫精準放射治療,這些概念都是錯的。」
  • 華南理工科研團隊新發現有望為抑鬱症治療方案提供依據,提升療效
    論文以華南理工大學自動化科學與工程學院吳畏研究員為第一作者、華南理工大學為第一單位,史丹福大學、哈佛大學醫學院、哥倫比亞大學、德州大學西南醫學中心等為合作研究單位。雜誌封面與論文頁。通訊員供圖現狀:尚缺穩健簡易的定量生物標記物輔助精神疾病的個體化治療抑鬱症是目前最常見的精神障礙之一。據世界衛生組織報導,全球約有3.5億人患有抑鬱症。發達國家抑鬱症的患病率已經超過心腦血管疾病和腫瘤,居第一位,中國抑鬱症患者約佔總人口6.1%。
  • 實現精準醫療沒那麼簡單
    自2015年1月底,美國總統歐巴馬在國情諮文演講中表示啟動精準醫療計劃後,它就迅速成為今年的熱詞。  隨著人類基因組測序技術的革新、生物醫學分析技術的進步、以及大數據分析工具的出現,精準醫療的時代已經到來,它將為病人提供更精準、高效、安全的診斷及治療。
  • 歐美日韓中國精準醫療產業大佬都在這裡了,2016全球精準醫療(中國...
    2015年初,美國總統歐巴馬在國情諮文演講中從國家戰略層面提出「精準醫學計劃」,精準醫學迅速成為全球醫學界熱議和關注的焦點。同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批示國家科技部和國家衛計委,成立中國精準醫療戰略專家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