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製造商對電視虎視眈眈,傳統彩電陣營能否自救?

2021-01-15 ZNDS資訊

     國內家電業又一次站到了歷史關頭,這回首當其衝的是彩電行業。

     野蠻人入侵

     近日,在傳聞許久之後,華為的先鋒部隊榮耀正式宣布其智慧屏產品將於8月露面,正牌產品則在路上,一款液晶電視已在5月底獲3C認證,型號為OSCA-550,上市時間待定。

     多家手機製造商同樣對電視虎視眈眈。一加已明確表示會適時推出電視產品,vivo、OPPO這對好兄弟亦有進軍電視業的傳聞。

     當然,在這波搶佔客廳的浪潮中,深陷手機僵局的小米更是走在了前頭,率先在去年推出了自有品牌電視產品,小米毫無懸念地複製了雷軍一慣的低價策略,32寸液晶電視售價僅700元左右,憑藉又一次擊穿行業價格底線這樣簡單粗暴的價格戰,雷軍迅速實現了一年840萬臺銷量的成績,成功搶佔國內電視銷量第一的位置。

     作為後來者,華為在搶了小米手機的風頭後,在即將涉足的電視領域打算再次後發制人,有消息稱,華為在電視產品方面第一年銷售目標預計為1000萬,與先行者小米一決高下的意圖顯而易見。

     在今年MWC大會期間,華為消費者業務產品線總裁何剛公布了該公司5G時代的"1+8+N"全場景戰略,電視首次成為這個戰略的重要一環。

     公開數據顯示,2018年,國內彩電市場零售量為4774萬臺,零售額1490億元。華為1000萬的銷售目標相當於過去國內市場零售總量的20.9%,一旦成真,將創造新記錄。

     儘管在全部家電市場佔比近18%,但中國彩電業與其他家電市場狀況完全不同,不論在空調、冰箱、冰櫃、洗衣機還是油煙機等領域,都存在處於支配性市場地位的壟斷者,領導品牌市場份額高達30%甚至更多。在彩電市場上,無論是銷售量還是銷售金額,多年來都沒有一個品牌成功佔據過20%以上的市場份額,2018年,彩電品牌多達78個。

     開機率接連創新低,9000歲們逃離客廳

     對於TCL、海信、創維等老牌彩電製造商來說,除了面對華為、小米、OPPO這些新晉或潛在競爭對手的進攻外,它們面臨的最大威脅或許還是消費者激烈變化,市場下滑,企業競爭力脆弱的內憂。

     《2018年中國家電行業年度報告》顯示,去年國內家電市場規模8104億元,但作為家電行業主力品種之一的彩電同期零售金額同比下跌9.6%,這已是該產業連續第二年下滑,值得注意的是,彩電之外的空調、冰箱、洗衣機、廚衛、生活小家電等產品均實現了增長。

     市場下滑的背後是年輕一代紛紛遠離客廳,拋棄電視的現實。

     據智雲大數據相關調研報告,2018年,國內智能電視用戶中月開機天數在15天以上的僅有56.4%,整月均觀看電視的不到14.6%,主體為70後和80後,90後、00後這些新生一代伴隨網際網路出生並長大,更偏愛手機與智能設備,正在遠離電視,這是整個電視行業面臨的最嚴峻的挑戰。

     2019年已經過半,今年上半年沒有任何驚喜,國內彩電零售規模與零售額繼續呈下滑態勢。奧維諮詢有關數據顯示,1-5月國內彩電市場零售規模為1802萬臺,同比下跌1%,實現零售額528億元,同比大跌11.4%。來自中怡康的數據則更加慘澹,同比分別下跌4.2%、13.6%。

     科技與概念齊飛,自救能否奏效?

     在內憂外患之下,傳統彩電陣營開始分化,有人在放棄,有人在自救。

     去年底,TCL集團以拖累業績為由頭,以47.6億元的交易價格甩掉了家電和全部非核心業務,僅保留華星光電和金融創投,變身液晶面板巨頭。

     更多的電視巨頭則將5G、AI、超高清視頻等新技術視為近20年來最重要的發展機遇,尤其是5G,因其最高數據傳輸速度有望達到20Gbps,比4G快數百倍,可以輕鬆實現8K視頻的傳輸,也為前者嘗試轉型升級,尋找一條通向未來之路提供了可能。

     人們一致認為,2018年是8K電視元年,在5G概念的帶動下,8K電視出貨量到2020年將快速增長。來自一些賣場的數據顯示,技術含量的產品正在贏得消費者青睞,2019年上半年雷射電視銷量是2018年同期的三倍,OLED電視銷售也出現明顯增長。

     作為國內彩電三巨頭之一,青島海信電器營銷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偉表示,越是行業困難的時候,對未來彩電市場依然有信心。今年前6個月,海信電視保持了良好的增長勢頭,主要得益於智能產品、高端產品,全年雷射電視銷售目標為10萬臺。目前,海信對大屏產品和高端產品實施差異化策略。

     7月8日,海信發布全球首臺疊屏電視U9,海信U9創新性地採用上下兩塊面板的疊屏顯示方案,實現了液晶電視的色彩、對比度等畫質性能指標指數級提升,在圖像明暗層次和細膩色彩方面極具競爭力,有望成為最值得期待的高畫質電視技術之一。

     隨著越來越多的選手進入電視賽道,傳統電視巨頭與新貴們之間的較量將日趨白勢化,現在下任何斷言都為時過早,不過,在2012-2016年間,樂視、暴風等一眾網際網路品牌也曾轟轟烈烈跨界而來,最終卻又黯然離去,傳統彩電企業笑到了最後,這一次在小米、華為等面前,它們還能再次勝出嗎?

下一篇

導讀: Vorhaus Advisors執行長邁克•沃豪斯(Mike Vorhaus)表示:「SVoD和OTT保持繼續增長,傳統付費電視仍面臨著消費者退訂的壓力。我們的數據表明,可定製訂閱產品是幫助傳統付費…

相關焦點

  • 雷射電視呈現三大陣營,專業投影大廠和彩電巨頭,誰的機會更大?
    尤其是2020年三季度,全球彩電圈十餘年霸主,三星也不得不「推出」雷射電視產品,更是彰顯了這一全新品類的「生機勃發」。  從2020年全球彩電市場看,前5名品牌(三星、LG、TCL、海信、小米)大約佔據全球彩電行業6成以上銷售量,而這五個品牌中有四家推出或者擁有雷射電視相應的產品或技術,另一家也被爆出在招聘雷射電視相應的技術創新人才。
  • 「手機+電視」帶動生態擴張,TCL能否打開AIoT大門?
    另外,在融合手機業務之後,TCL電子在AIoT市場的布局也更進一步。從第三季度財報來看,高速增長的手機、電視業務,已經成為了TCL電子打開AIoT市場的核心力量。「手機+電視」帶動生態擴張在彩電企業轉戰AIoT的浪潮下,TCL電子也開始通過「手機+電視」形成的組合拳打入市場。
  • 華為電視「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只怪傳統彩電企業太大度?
    自華為宣布要做電視以來,關於華為電視遲遲不推出的緣由大家眾說紛紜。面對外界的諸多猜測,華為均未作回應。近日,多家媒體對於華為「電視」之所以還沒有發布,給出了解釋:硬體已經準備好,但是軟體還在準備中。這個解釋也不是空穴來風。
  • 如何讓彩電重回客廳C位?熊貓電視雙管齊下樹立標杆
    如今,在手機、pad、電腦等設備的衝擊下,彩電已經讓出家庭娛樂中心的寶座,下面兩組數據的鮮明即是明證。《95後手機使用心理與行為白皮書》顯示,95後每天使用手機的時間為8.33小時,而同時,電視機的日均開機率已經由3年前的70%下降到了30%。如何讓彩電重回客廳C位?
  • 市值不及對手3%,淨利率不足2%,中國彩電大王不行了?
    但從2010年開始,長虹逐步跌出前三強甚至淪為二流陣營。10年來,其淨利率最高不足2%,市值也從580億蒸發到135億左右,不足對手美的集團的3%。但由於日本電視品牌在中國市場的出現,這導致國產品牌迎來大面積產品積壓。數據顯示,1989年上半年長虹倉庫積壓了20萬臺彩電。這時,長虹開啟了價格戰,每臺彩電降價350元。要知道,當年城鎮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1797元。所以,長虹這次降價,成為了國內家電業有史以來第一次大規模降價。降價的效果是明顯的。很快,長虹積壓的彩電銷售一空。
  • 中國彩電搶灘數位電視市場
    不久前的一天,滿載著康佳數模一體顯像管彩電的貨輪從深圳鹽田港碼頭緩緩駛出,前往美國。這是我國向美國出口的第一批數模一體顯像管彩電,標誌著繼日本、韓國之後,中國彩電企業在美國CRT數模一體機市場也佔有了一席之地。據了解,這也是康佳集團今年繼成功向美國出口3萬臺數模一體平板電視產品後,在美國數位電視市場取得的又一項突破。
  • 中國彩電業正發生可喜變化 彩電巨頭髮力核心技術
    這意味著,全球每賣出五臺電視機,其中可能就有三臺是由中國製造,中國的電視工業已經成功站在了世界之巔。  但因為液晶同質化競爭白熱化,中國品牌缺少核心競爭力和定價權,雖然出貨量提升了,但利潤並沒有達到預期。這其中,還有很多OEM產品在苦苦支撐中國彩電做大的基礎,所以中國彩電還沒有做強的強力支撐。
  • 美文:彩電、廣播、手機…發明是怎麼排位的?
  • 家電以舊換新彩電唱主角 顯像管電視現淘汰潮
    淘汰掉舊的顯像管電視,換上更清晰的液晶電視,看國慶閱兵式更加震撼,以舊換新還能享受補貼……昨天,國慶節長假進入尾聲,記者從我市多家家電賣場了解到,在「以舊換新」引發的家電旺銷熱潮中,彩電成了**熱銷的門類。據不完全統計,電視機的銷售佔據了5類補貼家電的近「半壁江山」,通過加速換代,顯像管電視即將告別市民家庭。
  • 疫情下,彩電企業向左還是向右
    2月初,據群智諮詢預計,2020年一季度國內手機、電視和 IT市場均將出現兩位數的下滑,其中手機銷量將減少28%,電視減少18%,顯示器減少15%。但是,彩電18%的市場萎縮,依然被很多行業人士認為「過於樂觀」。尤其是2月份,銷量腰斬的可能性都有。面對這場疫情,彩電企業如何選擇接下來的「春季」策略呢?
  • 又一國產彩電巨頭成功崛起!衝擊全球第一:書寫中國電視品牌新時代
    眾所周知,隨著中國科技水平不斷提高和崛起,越來越多的手機、PC、電視等廠商都紛紛開始進軍海外市場,我們所能夠看到華為、小米、OPPO、vivo、聯想、海信、TCL、海爾等眾多中國企業,都不斷地在海外市場取得了非常不錯的成績,而最近幾年,最受國內網友們所關注的便是華為,由於受到了一些
  • 新技術能助彩電市場走出寒冬嗎
    TCL的AMOLED雲卷屏產品目前已經在跟國內外終端廠商進行合作開發,主要優勢是可以將機身厚度控制在10mm左右,而列印式OLED捲軸屏產品後續會應用於平板、電視等產品,預計將在2024年左右實現量產,在成本和大尺寸生產方面相比傳統OLED有一定優勢。三星則正式推出Neo QLED和MICRO LED兩款電視。
  • 堅果雷射電視新品發布會,打破傳統形,看見未來家
    以雷射電視為基礎,加速彩電行業大屏化進程近兩年,中國彩電市場大屏化消費熱潮愈演愈烈。奧維雲網數據顯示,2019年全球中國、北美、西歐三個市場彩電的出貨平均尺寸為50.1英寸、49.1英寸、47英寸。由此可見,中國市場大屏化趨勢已經走到了世界前列。
  • 2020年雙11電視市場總結 五大細節看彩電行業現狀
    彩電市場方面,10月26日-11月15日三周,電視線上銷售額達到99.7億元,同比增長19.2%,銷量381.7萬臺,同比下降4.5%,形成「量降額升」的現象。接下來我們就從2020年雙11期間電視市場表現出來的五個細節,聊聊當下彩電行業現狀。
  • 量子點電視優缺點有哪些?量子點電視/OLED電視有什麼不同?
    從智慧型手機、平板等小型顯示設備,到投影儀、智能電視、廣告顯示屏、影院等大型顯示設備,都和顯示技術有著緊密的聯繫。顯示技術是支撐彩電業發展創新的核心,對於彩電廠商來說,顯示技術的選擇關乎企業存亡。以發展歷程來看,顯示技術經歷了厚到薄、重到輕、黑白到彩色、普清到4K的過程。
  • CRC2019年度彩電行業研究發布會成功召開
    本次大會以「全場景串聯智慧生活」為主題,匯聚了來自工信部、視像協會、電視製造商、網際網路企業、軟體應用商、內容服務商等電視產業上下遊的領導與精英,共同對2019年中國電視行業進行全面總結,梳理電視產業和電視場景化演進脈絡,推進視像顯示技術創新發展,推動新顯示、新場景、新技術的廣泛應用及展望全產業未來發展趨勢。
  • 性價比優勢無法撼動 莫要冷落了CRT電視
    毫無疑問,平板代表了電視的技術方向,但CRT的性價比優勢目前仍無法撼動。      有專家稱,雖然平板電視的生產和銷售增長迅猛,今年的容量預計在200萬臺左右,但是與05年3000萬—5000萬臺的彩電總銷量相比,平板電視並不是主流產品。其中,價格是主要制約因素。
  • 後疫情市場能否爆發,觸底反彈的機遇多大?2021年投影業10大猜想
    這一背景下,LED光源投影也就更接近傳統的3000+傳統產品應用市場——那麼在主流的傳統投影應用中,一些差異化技術,如鏡頭技術也必然會被進一步在LED光源上使用。即,我們可以問這樣一個問題,「2021年是否會成為LED投影短焦距時代、乃至於反射式短焦距,彩電化應用的元年呢」?畢竟,無論是商務還是家用,都有眾多場景對「更小距離投射更大屏幕」非常喜愛。
  • 首次隔屏相望CES,新技術能助彩電市場走出寒冬嗎
    TCL的AMOLED雲卷屏產品目前已經在跟國內外終端廠商進行合作開發,主要優勢是可以將機身厚度控制在10mm左右,並且軸體複雜度相對於摺疊屏手機的鉸鏈要更低,而列印式OLED捲軸屏產品有中尺寸、大尺寸版本,後續會應用於平板、電視等產品,預計將在2024年左右實現量產,在成本和大尺寸生產方面相比傳統OLED有一定優勢。三星則正式推出Neo QLED和MICRO LED兩款電視。
  • 2020年電視技術關注排行出爐:OLED電視第一,誰墊底?
    不出業界所料,2020年上半年彩電價格和銷量雙降。根據奧維雲網的數據統計顯示:今年上半年彩電整體市場下降了9.1%。銷量下降,價格隨著降下來以刺激銷售。2020年上半年零售均價只有2469元,下降14.4%。55英寸1199元、65英寸1699元。這放在半年前,是無法想像的!電視「白菜價」不斷刷新我們對彩電行業認識的下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