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華為宣布要做電視以來,關於華為電視遲遲不推出的緣由大家眾說紛紜。面對外界的諸多猜測,華為均未作回應。
近日,多家媒體對於華為「電視」之所以還沒有發布,給出了解釋:硬體已經準備好,但是軟體還在準備中。
這個解釋也不是空穴來風。近期華為代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到,華為和很多電視廠商溝通過,廠商們希望華為能夠改變電視的交互體驗,激活電視,但也擔心會搶奪他們的份額。
所以關於到底採用什麼模式,比如華為不做自有品牌的電視機,而是讓電視機廠去做;或者華為現在做出一種新的智慧屏體驗系統,讓所有的傳統彩電廠商來看,是否願意把華為這種模式推廣到他們的電視機品牌裡去。
這樣看來華為電視或許還有另一種形式,未必是像外界宣稱的那樣打算做華為自有品牌電視,實則是想做一種智慧系統,這樣既不會成為國內電視廠商的敵對方,還可以將華為的連接、生態能力提供給傳統彩電企業,建立合作。
也有專業人士分析,目前中國彩電市場規模每年不到5000萬臺,即便華為能佔據20%的份額,也不過1000萬臺,對華為的整體貢獻還是很有限。而且這20%的市場份額也不是輕易就能實現的。
相反,如果通過輸出華為能力的方式與傳統企業合作,很有可能覆蓋80%以上的市場。這樣看來華為電視通過在其他電視廠商中植入自主研發的系統進行運營,也是極有可能的。
或許華為目前還在這兩種模式中搖擺,到底是打造自主品牌電視,還是建立自己的智慧系統,抑或兩種模式同步進行?小智偏向於第二種方式,畢竟商場上多一個朋友比多一堆敵人更有利。
關注智能電視網,說說你覺得華為電視會更偏向於上述哪種模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