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測距雷達的原理及組成

2020-11-22 電子產品世界

  1 微型測距雷達原理及組成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195259.htm

  1.1 測距方法

  通常雷達測距的方法有三種:脈衝法測距;調頻連續波法測距;相位法測距。常用的為前兩種。脈衝法測距解析度要達到距離精度1 m以下,脈衝寬度必須小於6.67 ns,即使當今脈衝雷達普遍採用脈衝壓縮的情況下,精度要做到釐米級是相當困難的,何況是以增大接收機帶寬,降低接收靈敏度為代價,電路上也難以實現。因而對於較精確的距離測量,一般都採用調頻連續波測距的方法。

  調頻連續波測距有三角波調製和正弦波調製兩種,這裡選擇三角波調製。

  在三角波調製中,測距公式為:

  


  式中:R為距離;c為光速;

為三角波正向發射頻率與接收頻率之差,fb-為三角波負向發射頻率與接收頻率之差;f為三角波調製頻率;△fm為受調製的發射頻率最大頻偏的二分之一。

  三角波調製頻率的選擇與距離解析度有關。假如選擇f=200 Hz,△fm=100 MHz,而此時測出的頻率fbav為50 kHz,則可以計算出R≈ 93.750 0 m;如果測出的頻率fbav=50.001 kHz,R=93.751 8 m,二者之差為1.8 mm,即每1 Hz代表1.8 mm的距離。提高調製頻率f的值,解析度還可以增加。假如f=1 000 Hz,其他參數不變,同樣測出的頻率fbav=50 kHz,R=18.750 O m;fbav=50.001 kHz,R=18.750 4 m,相差0.4 mm,每1 Hz代表O.4 mm的距離。

  如果是運動目標,根據測速公式:

  

  求出運動目標的速度。式中V為目標的徑向速度,λ為發射微波的波長。當然,固定目標的fb+與fb-的值相等。

  1.2 組成

  根據三角波調製的雷達原理,首先必須有一個微波頭,微波頭可在測速微波頭的基礎上,將體效應振蕩器加一個變容管改為壓控式振蕩,直接混頻。同時還需要一個三角波發生器。為了修正壓控振蕩器的非線性,使之頻率線性變化,必須進行非線性修正。

  為了增強效果,可採用模擬濾波器組進行積累處理。當然也可以通過高速A/D採樣後將模擬信號變為數位訊號用DSP進行數位訊號處理,不過成本較高。

  和工控機、PC104模塊相比,採用單片機控制電路比較簡單,且成本較低,由於沒有複雜的運算,速度完全能夠滿足要求。

  這個設計功耗較小,用電池就可滿足電源供給要求。

  微型測距雷達的組成框圖如圖1所示。

  

  1.3 工作原理

  三角波調製頻率選200 Hz,D/A選擇12位,ROM為16位數據輸出,12位數據作為D/A的輸入;一位作為三角波正斜率和負斜率變化時的脈衝輸出,正斜率為「1」,負斜率為「0」;另一位作為一個三角波周期間的過零信號,送單片機的中斷INT0,當三角波正負斜率變化時,輸出脈衝信號。單片機產生過零中斷後,判斷正負信號,為「1」,得到的是fb+;為「O」,得到的是fb-。

  雷達工作時,單片機控制窄帶濾波器不斷的進行掃描,當某一個濾波器有信號時,由可重觸發單穩態電路組成的信號檢測電路輸出由「0」變為「1」,單片機根據輸出的窄帶濾波器獲得帶內頻率,判斷出精度不太高的距離範圍,利用放大整形輸出進行計數或測量脈衝的周期,獲得足夠精確的頻率值,即為準確距離。根據公式計算出R和V送顯示器予以顯示,或通過RS 232串口送上一級的計算機系統。

  2 各部分的組成

  2.1 微波頭

  微波頭包括喇叭天線、體效應振蕩器、環行器、混頻器。體效應振蕩器產生發射微波,喇叭天線作為微波對外收發之用,環行器將收發進行隔離,混頻器取出發射頻率和接收頻率的差值。微波頭國外常用的有24 GHz,35 GHz和77 GHz,可採用Wisewave公司的產品。其功率輸出為+10 dBm,頻偏DC為100 MHz,波束寬度120,園極化。


相關焦點

  • 一種低成本微型測距雷達的設計
    雷達是以軍事目的發展起來的,在當今主基調為和平與發展的年代,雷達技術越來越多地向民用方面轉移。像我國普遍用於交通方面的測速雷達,正在飛速發展的汽車防撞雷達等。隨著成本的不斷降低,雷達在民用方面的用途會越來越廣泛。  雷達進行測距,與雷射測距相比,不受氣候條件限制,距離遠,精度高。本文將主要敘述微型測距雷達的原理及組成。
  • 調頻連續波雷達(FMCW)測距/測速原理
    我們知道單頻連續波雷達僅可用於測速,無法測距,而FMCW雷達既可測距又可測速,並且在近距離測量上的優勢日益明顯。
  • 毫米波FMCW雷達測距、測速原理、應用
    毫米波FMCW雷達測距、測速原理、應用 微波射頻網 發表於 2020-04-06 14:46:00   毫米波 (millimeter wave )波長為1~10毫米的電磁波稱毫米波
  • 雷射雷達類型:TOF雷達VS三角測距雷達
    對於TOF的測距原理,如果再加以細分,還可再分為脈衝式及相位式兩種。脈衝式比較簡單直接,就是發出一道雷射的脈衝,然後再檢測雷射的相關信息。這個是目前TOF雷射雷達採用的主流方式。相位式則是連續的發射雷射。但是接收到的回波信號會由於光速傳播的特性,相位上會有差距。當檢查相位時就可以轉過來處理這個距離。
  • 如何像巫師那樣隔空操作——聊聊迷你雷達的原理和應用
    於是在人們的普遍印象中,雷達似乎就應該有著巨型的拋物天線,笨重,昂貴,而且功耗巨大。然而,這種觀念基本已經落伍了。隨著天線尺寸和晶片的極度縮小,在可預見的未來,更多的雷達設備將會以微型器件面世。如圖1所展示的那樣,它們不僅能嵌入可穿戴設備,成為物聯網的一類重要傳感器,也會逐漸走入尋常百姓家,為生活和日常起居帶來方便。
  • 雷射測距的原理及與超聲波測距的不同
    雷射測距的原理與無線電雷達相同,將雷射對準目標發射出去後,測量它的往返時間,再乘以光速即得到往返距離。由於雷射具有高方向性、高單色性和高功率等優點,這些對於測遠距離、判定目標方位、提高接收系統的信噪比、保證測量精度等都是很關鍵的,因此雷射測距儀日益受到重視。
  • 雷射周界預警雷達測距傳感器原理及應用領域
    事實上,預警功能同樣重要,能起到提前警示、勸告,給工作人員更多反應時間的作用,這類產品叫周界預警雷達。周界預警雷達,少不了的就是距離分區探測,它是根據什麼原理來工作的呢?跟我一起來看看。雷射雷達作為一種主動遙感探測技術和工具已有近50 年的歷史,目前廣泛用於地球科學和氣象學、物理學和天文學、生物學與生態保持、軍事等領域。其中,傳統意義上的雷射雷達主要用於陸地植被監測、雷射大氣傳輸、精細氣象探測、全球氣候預測、海洋環境監測等。
  • 雷射三角測距法原理
    雷射三角測距法作為低成本的雷射雷達設計方案,可獲得高精度、高性價比的應用效果,並成為室內服務機器人導航的首選方案,本文將對雷射雷達核心組件進行介紹並重點闡述基於雷射三角測距法的雷射雷達原理。雷射雷達四大核心組件雷射雷達主要由雷射器、接收器、信號處理單元和旋轉機構這四大核心組件構成。雷射器:雷射器是雷射雷達中的雷射發射機構。在工作過程中,它會以脈衝的方式點亮。以思嵐科技的RPLIDAR A3系列雷達為例,每秒鐘,它會點亮和熄滅16000次。
  • 最前沿丨FMCW雷達測距/測速原理及典型應用場景
    大家好,本期小預給大家介紹FMCW雷達測距/測速原理及其典型應用場景。下面和小預一起來看看吧。雷達按照發射信號的種類可分成脈衝雷達和連續波雷達,常規脈衝雷達發射周期性的調製脈衝信號,而連續波雷達發射的是連續波信號。通常,脈衝雷達具有較高的峰值功率和較小的佔空比,而連續波雷達則具有100%的佔空比和較低的功率。
  • 超聲波傳感器+測距,汽車倒車雷達傳感器都在這了
    解汽車倒車雷達——超聲波傳感器的工作原理。倒車雷達全稱叫「倒車防撞雷達」,也叫「泊車輔助裝置」,是汽車泊車或者倒車時的安全輔助裝置,由超聲波傳感器(俗稱探頭)、控制器和顯示器(或蜂鳴器)等部分組成。超聲波測距傳感器通過超聲波發射裝置向外發出超聲波,到通過接收器接收到發送過來超聲波時的時間差來測算出距離長度。
  • 詳細分析:FMCW雷達測距/測速原理,及典型應用場景
    單頻連續波雷達僅可用於測速,無法測距,而FMCW雷達既可測距又可測速,在近距離測量上的優勢日益明顯。下面以三角波調頻連續波為例來簡單介紹雷達的測距和測速原理。如下圖,紅色為發射信號頻率,綠色為接收信號頻率,掃頻周期為T,掃頻帶寬為B,發射信號經過目標發射,回波信號會有延時,在三角形的頻率變化中,可以在上升沿和下降沿兩者上進行距離測量。
  • 各國的雷達測距是多少?結果出來中國的雷達測距讓人震驚。
    首先,我們來說一下什麼是雷達,它的意思為無線電探測和測距,即用無線電的方法發現目標並測定它們的空間位置。因此,雷達也被稱為「無線電定位」。雷達是利用電磁波探測目標的電子設備。雷達發射電磁波對目標進行照射並接收其回波,由此獲得目標至電磁波發射點的距離、距離變化率(徑向速度)、方位、高度等信息。
  • 雷射雷達工作原理及應用
    圖3 雷射雷達探測車輛通過1次,可觸發攝像頭拍照 測距原理 該款雷射雷達在實際應用中,基於TOF(Time-of-Flight)即飛行時間原理,採用相位法實現測距功能。具體為雷射雷達發出經調製的近紅外光,遇物體後反射,傳感器通過計算調製紅外光的發射、反射後產生的相位差,來換算與被測目標物體之間的距離,以產生深度信息(可參照如下測距原理示意圖)
  • 三角測距與TOF雷射雷達,你了解多少?
    雷射雷達廣泛應用於服務機器人、無人駕駛、無人機、AGV叉車等領域,已成為眾多智能設備的核心傳感器,它的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就目前市面上的主流雷射雷達產品而言,用於環境探測和地圖構建的雷達,按技術路線大體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三角測距雷射雷達,另一類是TOF雷達。
  • 一款3D掃描測距儀的相關原理和製作細節
    一款3D掃描測距儀的相關原理和製作細節 電路設計技能 發表於 2020-11-19 09:59:50 說起來,該3D雷射掃描測距儀(3D雷射雷達)就核心設計原理來而言
  • 一文了解汽車毫米波雷達工作原理與結構組成
    毫米波雷達的目標檢測:測距、測速和測角微波雷達就是發射電磁波並通過檢測回波來探測目標的有無和遠近的一種電子裝置。這個和超聲、主動紅外、雷射都一樣。只不過我們強調用了無線電波。測距也簡單,可以基於TOF原理,但電磁波傳播速度是光速,所以對於近距離目標測距帶來了一定的挑戰。毫米波雷達作用距離都不太遠,比如汽車或者無人機應用,探測距離很近,回波和發射波間隔非常短,並不適合使用簡單的發射脈衝檢測回波時間差測距方式,所以現在主要採用FMCW(調頻連續波)測距方式較多。
  • 基於ADSP21161的比相測距雷達跟蹤控制系統設計
    摘要: 介紹了ADSP21161的結構及性能,主要討論了其在連續波比相測距雷達中的應用。介紹了比相測距雷達的基本原理,分析了以DSP為核心的雷達跟蹤控制系統的硬體結構和軟體設計,詳細討論了軟體部分的設計和實現。
  • 手持式雷射測距儀的工作原理
    我們在使用手持式雷射測距儀的時候對於它的工作原理是需要掌握的,這對於用戶的使用是非常重要的。下面小編就來為大家具體介紹一下手持式雷射測距儀的工作原理吧,希望可以幫助到哦大家。若雷射是連續發射的,測程可達40公裡左右,襯氟蝶閥並可晝夜進行作業。若雷射是脈衝發射的,一般絕對精度較低,但用於遠距離量,可以達到很好的相對精度。
  • 雷射雷達LIDAR的工作原理及特點應用分析
    可以說在嚴苛的自動駕駛系統中雷射雷達成為一種不可替代的傳感器。今天讓我們詳細聊聊雷射雷達LIDAR是怎麼回事。 什麼是雷射雷達LIDAR 雷射雷達LiDAR的全稱為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雷射探測和測距,又稱光學雷達。
  • 雷射測距儀的工作原理及相關知識
    1961年,第一臺軍用雷射 測距儀通過了美國軍方論證試驗,對此後雷射測距儀很快就進入了實用階段。由於雷射測距儀價格不斷下調,工業上也逐漸開始使用雷射測距儀。國內外出現了一批新型的具有測距快、體積小、性能可靠等優點的微型測距儀,可以廣泛應用於工業測控、礦山、港口等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