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引言
隨著電子技術的飛速發展,雷達技術也得到了長足的進步。雷達是以軍事目的發展起來的,在當今主基調為和平與發展的年代,雷達技術越來越多地向民用方面轉移。像我國普遍用於交通方面的測速雷達,正在飛速發展的汽車防撞雷達等。隨著成本的不斷降低,雷達在民用方面的用途會越來越廣泛。
雷達進行測距,與雷射測距相比,不受氣候條件限制,距離遠,精度高。本文將主要敘述微型測距雷達的原理及組成。
微型測距雷達主要用於以下幾個方面:
(1)飛彈和炮彈的微波引信;
(2)汽車前視防撞雷達;
(3)堆積物和小山頭的高度測量;
(4)高速公路及城市道路的機動車流量測量;
(5)建築行業的樓層測量;
(6)罐裝液面高度測量;
(7)其他要求精確近距離測量的地方。
1 微型測距雷達的原理及組成
1.1 測距方法
通常雷達測距的方法有三種:脈衝法測距;調頻連續波法測距;相位法測距。常用的為前兩種。脈衝法測距解析度要達到距離精度1 m以下,脈衝寬度必須小於6.67 ns,即使當今脈衝雷達普遍採用脈衝壓縮的情況下,精度要做到釐米級是相當困難的,何況是以增大接收機帶寬,降低接收靈敏度為代價,電路上也難以實現。因而對於較精確的距離測量,一般都採用調頻連續波測距的方法。
調頻連續波測距有三角波調製和正弦波調製兩種,這裡選擇三角波調製。
在三角波調製中,測距公式為:
式中:R為距離;c為光速;為三角波正向發射頻率與接收頻率之差,fb-為三角波負向發射頻率與接收頻率之差;f為三角波調製頻率;△fm為受調製的發射頻率最大頻偏的二分之一。
三角波調製頻率的選擇與距離解析度有關。假如選擇f=200 Hz,△fm=100 MHz,而此時測出的頻率fbav為50 kHz,則可以計算出R≈ 93.750 0 m;如果測出的頻率fbav=50.001 kHz,R=93.751 8 m,二者之差為1.8 mm,即每1 Hz代表1.8 mm的距離。提高調製頻率f的值,解析度還可以增加。假如f=1 000 Hz,其他參數不變,同樣測出的頻率fbav=50 kHz,R=18.750 O m;fbav=50.001 kHz,R=18.750 4 m,相差0.4 mm,每1 Hz代表O.4 mm的距離。
如果是運動目標,根據測速公式:
求出運動目標的速度。式中V為目標的徑向速度,λ為發射微波的波長。當然,固定目標的fb+與fb-的值相等。
1.2 組成
根據三角波調製的雷達原理,首先必須有一個微波頭,微波頭可在測速微波頭的基礎上,將體效應振蕩器加一個變容管改為壓控式振蕩,直接混頻。同時還需要一個三角波發生器。為了修正壓控振蕩器的非線性,使之頻率線性變化,必須進行非線性修正。
為了增強效果,可採用
和工控機、PC104模塊相比,採用單片機控制電路比較簡單,且成本較低,由於沒有複雜的運算,速度完全能夠滿足要求。
這個設計功耗較小,用
微型測距雷達的組成框圖如圖1所示。
帶通濾波器相關文章:帶通濾波器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