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是唐代偉大的詩人,被稱為詩王。他的詩作風格不僅切近事理、語言流暢,而且平易通俗、發人深省。「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迷倒了多少痴男和怨女;「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願天寒」,喚醒了無數的同情和憐憫。
白居易為百姓吶喊,「婦姑荷簞食,童稚攜壺漿,相隨餉田去,丁壯在南岡」;詩人為婦女助威,「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下面這首小詞也是白居易描寫下層婦女的悲慘遭遇,作者不僅寄予了極大的同情,也讓讀者可以從中得到很深的感悟。
浪淘沙 唐代:白居易
借問江潮與海水,何似君情與妾心?
相恨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覺海非深。
這首原調《浪淘沙》小詞中,白居易通過對一位思婦複雜微妙的內心描繪,真實地表現了婦女對愛情的忠貞和悲慘的境遇。作者借鑑民歌常見表現手法,質樸明快,又言簡意賅,細膩而生動地表現出一位思婦的複雜矛盾心理。
古詩中常以水喻情,洶湧澎湃又來去倏忽的潮水,與負心漢那種狂熱似火,卻須臾即逝的短暫多情非常相似。浩瀚又永遠奔騰的大海,正如痴情女那纏綿忠貞的愛的胸懷。作者先劈空發問:「借問江潮與海水,何似君情與妾心?」,讀之似有一種無比震撼的感覺。
作者用反問句式緊扣人心,感到新穎奇特,不知何故:是水長情短,還是情深於水?緊承此意,轉句闡述理由。「相恨不如潮有信」,潮水變化不定,但潮漲潮落依然有定時,而君之離去,卻渺無歸期,可見君不如潮,對比之下,更襯出君之薄情,令人相恨。
詩人意猶未盡,卻翻空出奇,結尾又推出「相思始覺海非深」的妙句,寓意深長,耐人尋味。將妾心與海水相比,謂妾心深於海,使君情與妾心之間形成更鮮明突出的反差。可謂匠心獨運,出人意料,極為誇張而形象地渲染出君之負心與妾之痴情。
「相思」與 「相恨」之間的內在邏輯關係緊密,相恨又無奈,恨罷仍相思,思與恨交織融合,難以區分。這種矛盾心理,一方面突出其忠貞不渝,情深於海;另一方面更真實地反映出下層婦女孤立無援的不幸命運,和深受殘害的悲劇性格。
讀完全詩,我們已經明白了作者想要表達的意圖,怨婦愛恨交織,詩人用心良苦,讀者也感悟深刻。白居易技法高超,「君情與妾心」分別被比作「江潮與海水」,我們也可以引申為是君王和作者自己,或者更進一步將其比作上下級關係。有時候工作已經完成很好,就等待上級來驗收表揚,可是他們卻有可能比江潮還無信,讓人常常空歡喜。正所謂,「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梁買茶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