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手測試:Varjo原理的確是實現視網膜顯示的捷徑

2020-12-06 52VR技術開發網

(52VR修正了原譯文的翻譯錯誤並作重新編輯)

上次52VR開發網為大家帶來了一種實現視網膜顯示的捷徑——運用「焦點高解析度顯示+周圍環境低解析度顯示」的組合顯示方案來達到目的,上次的報導在這裡:http://www.52vr.com/article-2089-1.html 。總結一下上次的報導:現在的VR頭顯在名義上可能有著相對較高的解析度,但當像素在較寬的視場範圍內延伸時,有效的角解析度遠低於你對普通1080p電視或顯示屏的預期。而遺憾的是,今天我們尚難以製造出能夠實現寬視場和視網膜解析度的足夠合適的VR顯示屏,這是因為技術限制和成本原因。而芬蘭VR初創公司Varjo則希望通過巧妙的方案來解決這一問題,他們使用了大顯示屏和微型顯示屏的組合,將高密度解析度置於視圖中心,同時無需放棄寬視場。原理的詳情可以看看上次的報導。

在 MWC 2018 大會期間,筆者(BenLang@roadtovr)體驗了 Varjo Alpha 原型頭顯。筆者在視場中央看到了非常高質量的圖像,沒有明顯的紗窗效應,打包在水平35度之中的密集像素讓這個矩形區域的畫面非常細緻。而35度矩形區域之外的解析度會下降至第一代消費者VR頭顯的水平。在焦點顯示和環境顯示之間的邊界處,高解析度區域和低解析度區域之間存在不完美的轉換,這看起來像是一個模糊的矩形光環,但不和諧感比筆者預期更低

對於兩個顯示屏的組合方式,他們採用關鍵由一副雙向鏡組成的光學組合器。其營銷總監 Jussi Mkinen 表示,Varjo未來希望結合硬體和軟體的進步,以繼續改進兩個顯示屏之間的轉換

焦點顯示屏和環境顯示屏之間的質量差異確實十分明顯。焦點顯示屏不僅沒有任何明顯的紗窗效應,角解析度的提升令本應模糊的影像變成了完美的可讀文本,置放於演示體驗中心的虛擬視力檢查表十分清晰。紋理在角解析度的提升中受益匪淺,我能夠看到低解析度的環境顯示屏中無法感知的細節。看看下面這個才18秒的對比視頻:

注意看視頻裡一開始外國造的視力表最下邊一行,當鏡頭往上走的時候我們就能看到在不同顯示屏中同一行字解析度的變化。然而解析度的變化並不容易看得出來,這是因為附屬於焦點顯示屏的攝像頭並沒有拍攝頭顯的所有視角,只是集中拍攝中間位置。

Vajor的Alpha原型搭載了SteamVR的檢測技術,而他們計劃未來將繼續沿用這一追蹤技術。由於這是一個手持式演示(頭顯尚未配備頭帶),我並沒有對頭部追蹤進行全面的測試。

近期精彩文章:

亞馬遜推出VR/AR開發平臺Sumerian,功能強大不同於Poly(附同類軟體介紹)

52VR.com

大陸首個VR技術開發社區,

起飛於2006年

相關焦點

  • 《QQ飛車》手遊有哪些跑道捷徑 這些捷徑你一定要知道
    賽道較為簡單易上手,要在洛杉磯賽道中實現超越非常不易。那麼下面就一起來看看洛杉磯賽道中的捷徑解析... 洛杉磯是一條簡單的三星級賽道,賽道環境以大城市洛杉磯為藍本,道路平坦寬敞,即便是新手也可以流暢行駛完成。賽道較為簡單易上手,要在洛杉磯賽道中實現超越非常不易。
  • 無線充電器老化測試工具上手體驗
    而無線充電器在出貨前都要經過一項比較重要的老化測試,以便及時發現產品問題。所以無線充電老化工具就成了非常受工廠歡迎的測試設備。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帶來一款無線充老化工具的上手體驗。一、無線充電老化工具外觀簡單介紹一下,這款無線充老化工具由兩塊平行的正方形PCBA板構成,四角有四根銅柱支撐。
  • 研究顯示視網膜損傷可能與記憶問題和其它認知狀況有關
    Joslin糖尿病中心的科學家們現在已經證明,常規的眼睛成像可以識別與老年人1型糖尿病患者認知障礙相關的視網膜改變。 .「因為我們知道視網膜細胞的變化可能反映大腦的變化,所以我們感興趣的是,觀察視網膜變化的成像技術是否能反映認知功能的變化,」醫學博士沃德·費克韋勒(Ward Fickweiler)說。他是喬斯林博士後研究員,也是該論文的第一作者。 科學家們在Joslin『s Beetham眼科研究所進行了例行的眼部掃描,作為正常視力護理的一部分。
  • 港科大首創半球形人造視網膜,首個完全復現人眼的仿生眼問世
    半球型人工視網膜是一個巨大的突破,在此之前,仿生眼研究只局限在模擬相機原理的平面成像,但其效果遠不如人類本身的半球形視網膜。Nature評價這項成果:「突破了以往模仿相機或昆蟲複眼的類似研究,在醫學和其他領域真正實現了可行性」,也許在未來的十幾年這項技術就可以走進人們日常生活中。
  • Science|為何斑馬魚可實現視網膜再生而哺乳動物不行?
    斑馬魚能通過重編程米勒膠質細胞(Muller glia)實現視網膜損傷的完全修復。鳥類中的小雞有部分視網膜損傷修復能力。相反哺乳動物並不能自動修復損傷的視網膜。雖然目前已知部分調控視網膜再生的轉錄因子,但控制米勒細胞重編程的實現視網膜再生的核心調控網絡仍然並不清楚。長期以來我們並不知道為什麼斑馬魚能實現視網膜再生而哺乳動物不能。
  • 無線充電工程師速度收藏:一款多功能測試工具上手體驗
    上層PCB板設計了兩個LED數碼顯示管,分別用來顯示電壓和電流,顯示管左下角位置是一隻蜂鳴器,用於測試過程中發出提示音;最下方邊緣位置為功能選擇區,有三個操作按鍵,可搭配使用,具體功能請看下文詳細介紹。
  • 從0到1,沒有捷徑
    這的確是經驗之談。我們常說,做事要久久為功,兩個「久」的疊加,形象地說明成功是需要長期努力和積累的道理。實現從0到1的「新」,關鍵在堅持不懈地「創」,這個過程往往是一場「寂寞長跑」。「中國天眼」構想提出時,被認為「不可能完成」,但經過22年的創新積累,難關逐個被攻破,「大國重器」終落地;屠呦呦在經歷190次失敗後,才成功提取出具有100%抑制力的青蒿素……創新無捷徑,沒有甘坐「冷板凳」的定力和韌勁,就難以實現從0到1的突破。從0到1的距離有多遠?可能是幾年,也可能是幾十年,充滿不確定性,需要專注而執著。
  • 喚醒休眠細胞可修復受損視網膜
    北京時間3月20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日前,美國申克斯眼科研究協會的科學家發現某些化學藥劑可激發眼睛中休眠狀態的非神經細胞轉換成原體細胞(progenitor cells),進而實現對受損視網膜細胞的修復。
  • 超聲波硬度計的測試原理
    下面小編就來為大家具體介紹一下超聲波硬度計的測試原理是什麼吧,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近十年來,硬度的測試多基於壓痕法,隨著計算機的廣泛應用,超聲、磁等無損傷硬度測試方法已有了重大突破。基於超聲計量原理,研製出精度高、功能強的智能型數顯超聲硬度計。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612/335289.htm  1 超聲硬度測試方法基本原理  1.1 傳感器工作原理  傳感器由壓電晶體、勵磁線圈、傳感器杆、金剛石錐體等組成,傳感器杆一端與一個大質量剛體固定在一起,另一端鑲有金剛石錐體壓頭。
  • 14大材料形貌測試,材料測試必看!!!
    原理:利用凸透鏡的放大成像原理,將人眼不能分辨的微小物體放大到人眼能分辨的尺寸,其主要是增大近處微小物體對眼睛的張角(視角大的物體在視網膜上成像大),用角放大率M表示它們的放大本領。 照片: 原理:利用凸透鏡的放大成像原理,將人眼不能分辨的微小物體放大到人眼能分辨的尺寸,其主要是增大近處微小物體對眼睛的張角(視角大的物體在視網膜上成像大),用角放大率M表示它們的放大本領。 照片:
  • 視網膜顯示屏和普通顯示屏區別
    打開APP 視網膜顯示屏和普通顯示屏區別 網絡整理 發表於 2020-12-02 13:57:46 LCD顯示使用了兩片極化材料,在它們之間是液體 水晶 溶液。電流通過該液體時會使水晶重新排列,以使光線無法透過它們。因此,每個水晶就像百葉窗,既能允許光線穿過又能擋住光線。   液晶顯示器(LCD)目前科技信息產品都朝著輕、薄、短、小的目標發展,在計算機周邊中擁有悠久歷史的顯示器產品當然也不例外。
  • 失明未來有望治癒 科學家成功列印視網膜細胞
    失明未來有望治癒 科學家成功列印視網膜細胞發稿時間:2014-05-18 20:04:00來源:這項原理驗證性研究使用的是動物細胞,在人體試驗開始前必須要進行更多的測試。科學家們的研究結果表明一臺噴墨式印表機就能夠用於列印成年老鼠視網膜中的兩種細胞,神經節細胞和膠質細胞。這些細胞將眼睛獲得的信息傳遞到大腦的特定部分,而且為神經元提供養料和保護。這些列印出來的細胞仍然健康,而且仍然能夠繼續存活和生長。
  • TFT基本架構與測試原理簡介
    今天我們對 TFT產品的結構、 TFT的工作原理、 TFT在CELL段的測試 進行詳細的分析。
  • 三維顯示:奇妙的人眼立體視覺
    對於空間不同物點,視軸將發生變化,為實現這種會聚,人眼肌肉需要牽引眼球轉動,肌肉的活動反饋到人腦時就會給出一種深度感覺。實驗表明,在適應性調節和會聚之間是存在著相互作用的,一方面對應於一定距離的會聚信息自動地引起一定程度的調節,另一方面調節的信息也影響會聚。
  • 藍光危害有標準,投影機的視網膜藍光危害高於交互智能平板
    近日,國家廣電質檢中心經測試證明:並非所有以LED為背光的產品都有藍光危害,目前在教學顯示設備市場上佔據主導地位的交互智能平板,其測得的視網膜藍光危害極其微小,其表現明顯優於過往投影和電子白板的顯示設備組合。  藍光危害有標準  實際上,藍光危害裡的「危害」,主要體現在藍光的一段波長之內。
  • ifive mini3視網膜版「屏芯」而論
    可以說ifive mini3視網膜版的包裝設計還是頗能給能一種綠色環保的感覺,少了常見的數碼味。    目前市面上同尺寸屏幕且採用視網膜屏的平板電腦並不多,所以說如果您比較在乎屏幕顯示效果的話,ifive mini3視網膜版會是一個很好的選擇,畢竟它的價格也比iPad mini2要便宜許多,而視網膜屏帶給用戶的視覺效果也是有目共睹的,無論圖片、文字或者是高清視頻,都令人賞心悅目。
  • 用來監督社交距離的雷射雷達,竟然還會損害視網膜?!
    但是,就是LiDAR這種算新也不算新的技術,有人指出它可能會對視網膜造成無法修復的損害。根據航空航天和國防領域的資深人士Dussan表示,他們堅決不會使用900納米波長的雷射,這會帶來許多潛在的危害,「很多時候你意識不到自己正在頂著光源看,等你察覺到的時候你的視網膜已經受損了」。
  • 基於石墨烯電極的視網膜假體有望為視網膜退化患者帶來光明
    他在石墨烯視網膜植入物方面的開創性工作,旨在為視網膜退化患者提供人工視力,得到了國際認可——加裡多和他的合作者最近獲得了la Caixa基金會100萬歐元的資助,用於資助他們的研究。他計劃用這筆錢啟動一個雄心勃勃的三年項目,利用石墨烯電極設計下一代視網膜假體。
  • 投影3D顯示 淺析硬體設備和實現方法
    究竟如何實現投影3D顯示,就是我們此次討論的話題。要實現3D投影顯示需要4個因素,3D投影機和配套的3D信號發送器、3D片源、3D片源播放器和3D播放軟體,4項缺一不可。也有例外,現今有不少中高端的投影機支持2D轉3D技術,即使是2D的片源也可以顯示為3D,但最終輸出的只是偽3D,和效果出眾的真3D還是有很大差別的。
  • OCT:視網膜脈絡膜的層層分析
    第二個優點是SS-OCT可以更好地顯示玻璃體,因為SS-OCT速度更快,可以獲得更寬的圖像,這對於黃斑以外的疾病可能很重要。結構與血流第二考慮是確定圖像是否顯示結構或血流。OCT的B掃描能顯示結構;較新的血流成像系統使用B掃描重複成像能顯示運動,對應可顯示視網膜或脈絡膜血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