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國際知名生物工程學雜誌《Frontiers in Bioengineering and Biotechnology》和材料學雜誌《Frontiers in Materials》共同邀請,南京醫科大學一附院(江蘇省人民醫院)放射科王守巨教授聯合國內外知名學者主持的特刊《Advances in the Understanding of Tumor Microenvironment: Molecular and Theranostic Imaging》近日開放接受投稿。
該特刊旨在鼓勵採用分子影像和診療一體化技術動態刻畫和精準調控腫瘤微環境,深化對腫瘤微環境與腫瘤之間聯繫的認識,提供腫瘤精準診療的新策略。
腫瘤微環境與腫瘤的交互作用對腫瘤的發生發展起關鍵作用,深入探索腫瘤微環境與腫瘤之間的聯繫不僅能預測,更有望改善病人的預後。但是由於腫瘤微環境成分複雜、異質性高、且持續動態演變,因此動態刻畫和精準調控腫瘤微環境是一大難題。分子影像及診療一體化技術近年來在腫瘤微環境研究中發揮重要作用。它能夠在活體水平動態監測和調控腫瘤微環境中的分子事件。
王守巨教授團隊在國內較早開展靶向腫瘤微環境的分子影像和精準診療研究,在Advanced Materials、ACS Nano、Small、Biomaterials等雜誌發表了系列原創性研究論文。本次特刊將展示靶向腫瘤微環境的分子影像和診療一體化技術新成果及發展趨勢,包括但不限於分子成像探針、納米探針、診療一體化等技術在腫瘤微環境中的應用。
《Frontiers in Bioengineering and Biotechnology》是生物工程學領域的知名期刊,2018年影響因子為5.122;《Frontiers in Materials》是材料學領域的知名期刊,2018年影響因子為2.689。
本特刊隸屬兩份雜誌的Biomaterials專欄,作者可自行選擇兩份雜誌之一投稿。編輯團隊還包括美國埃默裡大學的毛輝教授、美國史丹福大學的程震教授、南京郵電大學的滕兆剛教授和中國藥科大學的孫曉蓮教授。
本特刊接收研究文章和綜述。內容關注但不限於以下問題:
1. 分子影像和診療一體化探針的設計和開發
2. 分子影像和診療一體化技術在腫瘤微環境研究中的應用
3. 重塑腫瘤微環境以治療腫瘤的新策略
4. 使用多模態成像技術監測腫瘤微環境的異質性及其動態演化
投稿入口:
https://www.frontiersin.org/research-topics/13692/advances-in-the-understanding-of-tumor-microenvironment-molecular-and-theranostic-imaging
摘要截止時間:2020.7.30
投稿截止時間:2020.12.31
歡迎各位同道踴躍投稿,多學科攜手,共同發展新一代靶向腫瘤微環境的分子影像和診療一體化技術。
南京醫科大學一附院(江蘇省人民醫院)
教授、副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
王守巨教授近年來針對動態刻畫和精準調控微環境這一核心問題,創建了腫瘤酸環境可逆響應成像和新生血管靶向成像的新技術,在國際上首次提出了保乳術後輔助光熱治療和時間協同光治療的新策略,發現了內質網壓力誘導光熱治療耐受的新機制,為腫瘤精準診療建立了分子影像導航和診療一體的新途徑。以第一和通訊作者(含共同)在Adv Mater、ACS Nano等發表SCI研究型論著(Article)22篇,其中8篇IF>10,IF總計190.9,引用超過1300次,單篇最高引用超過400次,3篇ESI高被引,1篇被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選為研究亮點並專文點評,被中美及歐洲院士正面評價,並寫入26本國際專著。獲國際控釋協會最佳論文獎(中國首次)、江蘇省科學技術一等獎(排名第2)和江蘇醫學科技進步一等獎(排名第2)等業內獎項。